自考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完整版简答题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商品或劳务的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3)消费者的偏好(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5)相关商品的价格2、供应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供应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3)生产本钱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6)税收与补贴3、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

或者说,它反响的是某种商品价格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或幅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Ed= -ΔQ/Q / ΔP/P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全部支出中所占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需要〞Bocker- 1 -望的满足程度3.收入水平4、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1〕薄利多销。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须不仅能够“多销〞,而且多销的幅度必须大于价格降低的幅度,即商品的需求弹性必须大于1〔商品富有弹性〕才能增加总收益,可见薄利多销是有前提的,即商品必须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2〕丰收悖论。

其原因在于,小麦、大米等根本的粮食作物的需求缺乏弹性。

粮食作物的丰收,显然提高了粮食的供应,进而粮食价格会下降。

对这些必需品而言,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变动反响迟钝,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上升的幅度,因此可预计农民的总收入将会下降。

这就是常说的谷贱伤民。

一般来说,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P↓ M ↑。

商品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是成同方向变动的,P↓ M ↓。

商品需求为单位弹性时,无论P上升或者下降,销售收入不变。

(完整版)自考《微观经济学》串讲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微观经济学》串讲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微观经济学》串讲复习资料《微观经济学》串讲资料P6 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P9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P1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

第二,完全理性。

第三,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分配理论。

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政策。

P13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P15 宏观经济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事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开放经济理论。

第五,宏观经济理论P26~P30 一,均衡分析二,边际分析三,归纳法和演绎法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五,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理解一下就可以)P45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三个要点:第一,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

第二,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

第三,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P50 需求定力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这便是用文字表述的需求定理P52 理解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和投机性商品的需求规律P53 理解需求曲线移动所代表的含义(需求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P63 理解供给曲线移动所代表的含义P70 市场经济具备的三个特点: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选择题、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相对于⼈的⽆穷⽆尽的欲望⽽⾔,“经济物品”以及⽣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的。

稀缺规律——经济学的出发点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当把⼀定经济资源⽤于⽣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些产品⽣产上的最⼤收益就是这种产品⽣产的机会成本。

经济活动⾏为决策通常选择机会成本最⼩的⽅案。

3、⽣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叫⽣产可能性曲线。

⽣产可能性曲线图涉及2个问题:经济资源是否充分利⽤?经济资源是否合理配置?——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的⽅式即经济体制问题4、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为以及经济变量如何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5、理性⼈假定: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理智的,⾏为有规律可循。

–利益最⼤化,既定⽬标最优化。

–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也包括政府。

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所指的“经济⼈”6、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般表现为——斜率为负,向右下⽅倾斜。

7、需求的收⼊弹性答:是指⼀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与收⼊变动的百分⽐之⽐。

8、需求的交叉弹性答: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与另⼀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之⽐。

9、效⽤: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程度,并且这种满⾜程度纯粹是⼀种消费者主观⼼理感觉。

10、边际效⽤递减规律:对于同⼀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决策、厂商行为、市场竞争、市场失灵等内容,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和方法,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供求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是指在某种物品的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一种关系,同时,随着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变化,这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学习供求关系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供求图形的解释:供求图形通常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组成,通过交点分析供需关系。

•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产量、技术、商品替代、人口增长和财富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市场平衡与价格调整:当供需关系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也就确定了。

二、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指人们在有限的收入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的过程。

在学习消费者决策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可以找出最优的消费量。

•预算约束条件的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常需要考虑价格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运用预算线来分析。

•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品味等,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消费者决策。

三、厂商行为厂商行为是指生产商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而采取的决策。

在学习厂商行为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厂商决策的核心,了解成本、生产函数、市场价格等因素,可以帮助厂商做出最优的决策。

•市场型态的分析:市场型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不同的市场型态对厂商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市场失灵的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引导资源分配和生产行为,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减少市场失灵的损失。

四、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0.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1.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2.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3.互补品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4.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科学。

2、供求:供求是指市场上的货物和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市场:市场是指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也是资源配置的基本单位。

4、价格:价格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

5、收入:收入是指人们获得的经济利益。

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

7、生产率:生产率是指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单位劳动投入量所产生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二、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
1、均衡理论:均衡理论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能够达到平衡,供求双方的利益最大化的状态。

2、最优决策理论:最优决策理论是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企业或个人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采取最有利的决策。

3、消费理论:消费理论是指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财务状况和消费偏好,采取最有利的消费策略,以达到最大收益的目的。

4、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利的生产策略,以达到最大利润的目的。

5、竞争理论:竞争理论是指市场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微观经济学复习各章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各章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各章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复习⼀、复习内容1、基本知识2、基本概念3、基本理论4、联系实际⼆、习题类型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2、单选题(⼗五个,共15分)3、判断题(⼗个,共10分)3、简答题(五个,共30分)4、计算题(两个,共15分)5、论述题(⼀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第⼀章引论稀缺性的概念及其理解第⼆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需求,需求函数。

什么是需求函数,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什么?2、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供给3、均衡价格,需求的变动,供求定理作图说明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作图说明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怎样的影响?简述供求定理。

论述:什么是均衡价格?结合实例和图形说明供给和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弹性,恩格尔定律⼚商的销售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及其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持价格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及其可能后果。

运⽤供求分析说明:“⾕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油产量?5、论述:试⽤弹性理论解释什么样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为什么风调⾬顺的丰收年,农民的收⼊反⽽会减少?请⽤价格弹性理论分析其理由。

计算:求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点弹性,弹性的应⽤。

第三章效⽤论1、边际效⽤,边际效⽤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什么是总效⽤及边际效⽤?两者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边际效⽤递减规律,请举例说明。

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基数效⽤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2、⽆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恩格尔曲线什么是⽆差异曲线,其特征是什么?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什么呈现递减趋势?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利⽤序数效⽤论解释价格――消费曲线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27378《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P2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描述性的)(规范性的)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其变动使需求曲线移动。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其他变量的变动将使供给曲线移动。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供给量>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需求量>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框架。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

总收益=该物品的价格×销售量(P×Q)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法Ep>1 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Ep<1 缺乏弹性曲线陡峭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Ep=1 单位弹性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Ep=0 完全无弹性一条垂线当粮食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也导致了销售量的增加。

但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更多了,而卖者得到的更少了。

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

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买者的支付意愿—市场价格)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

反映了经济福利。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市场价格—卖者成本)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总剩余:两者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买者的支付意愿—卖者成本)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

1)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給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2)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給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图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由于供给和需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自由贸易对出口国的影响:P188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自由贸易对进口国的影响:P190当一国贸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对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

P191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仅仅是因为它是一种税。

它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适水平。

P192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竞争,加强了思想交流。

第10章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正外部性: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社会最适量大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补贴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