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16《爱如茉莉》第一课时课案
爱如茉莉教案(优秀5篇)

爱如茉莉教案(优秀5篇)《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
上一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茉莉,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茉莉吗?生:洁白、纯净。
师:你说的是茉莉的颜色,洁白、纯净。
板书:洁白纯净生:平淡无奇。
师:你说的是茉莉给你的感觉。
板书:平淡无奇生:芳香怡人。
师:她说的是茉莉的香味,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写的是香味。
生:幽香缕缕。
师:老师写课文中的词,好吗?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板书:幽香缕缕师:这三个词概括了茉莉的特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得温柔些,让我们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妈妈说真爱就是茉莉,映儿也是这样认为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师:你找到的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读读看。
生读。
师:在我的心中,“这也叫爱”什么意思?生:这不是爱。
师:对,“这也叫爱”这句话有没有被我说出口?生:没有,我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师:从“咽”字你体会到什么?生:紧张。
生:“我”不敢说,因为妈妈一本正经。
生:虽然没说出来,但“我”心中仍不认为这是爱。
师:是啊,可是为什么妈妈却认为爱如茉莉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老师在课题旁画了一个大问号。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18自然段,划出让你认为爱如茉莉的句子,并选一句话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专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读一读你划的句子,读出你的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师:先请同学读6-8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从哪一句话体会到妈妈深爱着爸爸?生:妈妈想包饺子给爸爸吃,可是生病了,她就让“我”去买饺子。
板书:买饺子师:你还从哪儿看出妈妈深爱着爸爸?生:妈妈让我等爸爸吃完后再告诉爸爸妈妈生病住院了。
师:生病的人都想早点见到身边的亲人,妈妈想不想?生:想。
生:不想。
师:有一部分同学说不想,为什么不想呢?生:因为妈妈怕爸爸知道后不肯吃饺子。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茉莉的花色、形态和花语;•理解课文《爱如茉莉》的意义;•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述花卉;•读起文学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体悟。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茉莉花,了解其颜色、形态和寓意。
可以借助诗句、歌曲、谚语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茉莉的花语和文化内涵。
感性阅读(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爱如茉莉》,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曲折的节奏,体会作者深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茉莉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对爱情的赞颂之情。
分析课文(2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分析《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包括课文的主题、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和文学特色。
创意写作(25分钟)运用茉莉的形态、香味、花色、花语等元素,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茉莉花的感受和情感,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以及从诗歌、艺术等方面进行创作。
总结反馈(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对学生的创意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手段投影仪、课件、课文、茉莉花、茉莉花的图片教学建议•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茉莉花以及课文的背景和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创意写作环节,可以创设一个“茉莉花音乐节”等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茉莉花,并体会茉莉对人们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本节课以茉莉花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茉莉花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茉莉花的美丽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备课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备课教案优秀7篇《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篇一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
我就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一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
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不过也存在着缺憾: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知冷暖。
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
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作批注、加标点、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
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
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备课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材说明: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如茉莉”这个词语的来源和寓意。
2.学习相关的成语和古诗词。
3.理解“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表达对待爱情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了解“爱如茉莉”的来源和寓意。
2.理解“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表达对待爱情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表达对待爱情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4.PPT展示法。
5.互动式讲解法。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A.导入教师展示一张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品味茉莉花的美丽,教师通过口头描述,让学生了解有关茉莉花的一些基本信息。
B.讲解1.教师解释“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诗经》中有关茉莉花的赞美诗。
3.讲解“爱如茉莉”一词的意义,教师同时演示如何爱护茉莉花,将其寓意应用于人类的感情生活。
C.讨论教师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讨论有关爱情的话题,如何对待爱情,添加如何去“爱护”爱情等方面进行探讨。
D.朗读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谒金门》和《茉莉》两篇诗,帮助学生感受茉莉花美好的情感和诗人的意境。
E.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了茉莉花的美丽与寓意,希望他们能正确地对待爱情,并在生活中学会像爱护茉莉花那样爱护自己的感情和家人的关爱。
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17爱如茉莉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爱像什么呢?爱像阳光!给人生机勃勃的朝气!爱像蜜糖,甜甜的。
爱像玫瑰热烈的。
真爱像美酒,就陈越香……2、也有人说,爱像茉莉。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茉莉有关的课文,感受一下如茉莉般的爱。
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17 爱如茉莉(师边写边说:注意茉莉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上下结构,还要注意,茉字下面一横要短些)二、检查预习过渡: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了。
1、首先老师要看看你们生字学得怎么样。
(1)(出示生字:掏、揉胳、膊欠、幽)(2)(指名读),读了这三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左边都是提手旁,都表示动作,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生做动作。
出示:我见从妈妈嘴里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掏”变红)这里的掏是不是也指用手掏呢?(用尽方法想从妈妈的口中套出话)是呀,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第二组左边都是月字旁,都表示人体的一部分)是呀,月旁在这里又叫肉月旁,在甲骨文中是“肉”,表示人体器官。
膊单独读第二声,在胳膊这个词里读轻声。
指名读词。
(第三组“欠”的笔画少,要写得舒展,“幽”笔画多,要写得紧凑。
)(2)给“幽”组词——(幽香)除了幽香,还有怎样的香呢?(清香、芳香、浓香、醇香)在这些香里,你觉得那个香跟幽香最接近?(清香)对,清香和幽香都是清淡的香气。
课文中都出现了。
(3)找出最难写的字膊幽(4)师范写“幽”注意:半包围结构,先中间,后两边,先左后右。
笔顺: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5)范写“膊”注意笔顺:竖横折钩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横竖勾点(6)生临写(7)评析字2、检查句子老师还要看看你们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流利。
(1)出示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爱如茉莉》,体会茉莉花的情感,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课文简介《爱如茉莉》是由知名诗人汪国真所作的一首诗歌,描写了茉莉花那清香与芬芳,以及人们之间的情感交往。
课文分析诗歌《爱如茉莉》以茉莉花为象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与爱的深刻情感。
文中通过描写茉莉花的清香、芬芳,形象地展示了人们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表达。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爱如茉莉》的内涵,理解茉莉花的象征意义,感悟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茉莉花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先在课文的基础上想象茉莉花的清香与芬芳。
2.让学生以自己想象的茉莉花为底色,感受自己身体内部的情感,想象出自己与人交往的情况。
讲解篇章(15分钟)1.通过课文解释茉莉花象征和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茉莉花这一形象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指导学生对重点的词语进行词语学习,如“芬芳”、“吐露”、“馨香”。
朗读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爱如茉莉》。
2.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如何掌握节奏、重音、语调等。
3.让学生反复朗读,熟悉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情感体验(20分钟)1.让学生选择诗中的情感细节进行读写体验。
2.在读写体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3.让学生分享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全文主旨和自己的感受。
2.总结学生在本课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让学生自主练习并进行小组展示。
四、教学评估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自主评估本课的收获和不足。
《爱如茉莉》教案

《爱如茉莉》教案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爱如茉莉》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文章,请关祝实用资料栏目。
【《爱如茉莉》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爱如茉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温茉莉,聚焦“爱如茉莉”重温课文,感知茉莉的美丽形象,由此引入下一教学环节。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2、文中描写茉莉特点的词有哪些。
3、指导朗读4、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品味的不是茉莉,而是一对普通夫妻间茉莉般的真爱。
二、品味细节,感受“爱如茉莉”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关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感受其中流露出的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之间深厚的爱1、那么平淡无奇的茉莉与真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认真读课文6-18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并在句子边上写写你的感受。
2、组织交流(相机出示):(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小结:爱是出差归来的一碗(饺子)。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
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小结:爱是一份(焦急)的牵挂。
爱是(彼此的心心相印)。
原来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般,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板书)正如课题所说,爱如----(3)、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
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体会到什么?(4)、“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
我怕惊动他不敢动。
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一夜,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度过的:半夜,爸爸还没睡着,他___________;夜深了,妈妈刚想翻个身,可_________;小结:(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
【教育资料】《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两篇)学习专用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两篇)《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爱如茉莉》是一篇很温馨的散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为我们讲述了父母间的真爱故事,并感悟到了真爱其实就隐藏在那些平平淡淡的小事之中,就如同那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一样。
文章形散神不散,以“茉莉”为明线,以作者的认识变化为暗线,开头设问,埋下伏笔,结尾作答并点题,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可取之处。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练字纸教学过程一、听写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听写词语。
请一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拿出练字纸,强调双姿,课件出示坐姿图。
3、评价学生书写的词语。
4、理解“幽香”5、为什么作者说茉莉平淡无奇呢?出示茉莉图片,学生交流。
出示玫瑰图片,通过比较认识茉莉的平淡无奇。
过渡:茉莉既然如此平淡无奇,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初读课文1、指名分段朗读,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并注意根据不同的提示语使用不同的语气。
2、课文读完一遍了,你有没有感觉到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呢?3、学生谈感受。
4、课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很多,但是这些描写的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常见?你觉得文中父母间的爱更像茉莉呢,还是更像玫瑰?过渡:课文的内容我们大致了解了一番,不过语文学习不光光是学习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这个内容的。
这又要说到茉莉了。
三、理清课文条理1、学生动笔找出文中含有“茉莉”的句子,理出文章的线索2、课件出示含有“茉莉”的六句话,红色突出显示“茉莉”。
你觉得安排这么多“茉莉”,作者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这八个词语就像是散落在文中的颗颗明珠,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就叫文章的线索。
掌握了线索,就容易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
3、让我们来看看,这条线索怎样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带着疑问进入文章,走进女儿的感动、父母的情怀。
1.聆听歌曲——《茉莉花》。
2.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A.这是我们江苏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B.我曾经在电视和广播里听过这首歌。
C.因为这首歌曲清新、悠扬,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是中国人质朴、纯洁的象征。
设疑1:这手家喻户晓的民歌的歌名是什么?
设疑2: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民歌?
设疑3:为什么这首民歌流传久远?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
学生结合歌曲、文章和自己的想象:感觉茉莉莉花模样、味道和内涵。
(1)你见过茉莉花吗?
(2)想象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摸样?怎么样的味道?
(3)感觉里的茉莉花有着怎么样的内涵?
4.结合生活实际和体验,让学生谈谈: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
认读感知
初步理解
1.布置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读书的同时,相机画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3.给课文标上序号。
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4.思考文章题目的含义,想象文章内容和寓意深远的爱之茉莉。
导课贵在自然,通过歌曲设置情境,引发新的生成点,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课题本身是个美丽的比喻,再结合优雅的民歌,引导学生搞清本体是什么和喻体,为最终深刻理解其内涵做准备。
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用真心体会真情,学生的细腻的感悟和内在的情愫喷薄而出,语言也就能水到渠成富含深意、深情。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指导学生写好这些生字。
2.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赏析、理解来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爱如茉莉”的深刻内涵。
教 学 重 点
品读文本,真切体会“爱如茉莉”的深刻内涵。
教 学 难 点
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进行情感熏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培养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的能力。
4.完成老师出示的题目
a.完成同义词:
叮嘱——(叮咛、嘱托)
静谧——(安静、宁静、
寂静、静寂)
嗔怪——(责怪、责备 )
b.完成反义词:
静谧——(热闹、嘈杂)
平淡无奇——(妙趣横生、千奇百怪)
c.完成造句:
莫名其妙、蹑手蹑脚
1.个读文章,其他同学凝神静听,思考问题。
2.学生评价读书情况。
3.学生跟随文章的阅读,相机回答老师的质疑。
新知教法每一种新的知识的出现,只有源于非同寻常,才能清晰并长久地根植于人的心田。趣味的教法才能让最最无聊的单个字词变成美妙的音符,动人心魄。
学法指导所谓主观悟性完全是客观载体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所以,放手学生的自学,更需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自觉行为,让他们在目的性的引导下,走进课堂和文本。
教思构建清晰的教学结构能让授知者游刃有余,更让受知者顿觉目明耳聪,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也如驾轻就熟了。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出示题目——同义词:
叮嘱——( )
静谧——( )
嗔怪——( )
(3)出示题目——反义词:
静谧——( )
平淡无奇——( )
(3)遣词造句:
莫名其妙、蹑手蹑脚
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积极评价读书情况。
4.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1)“叮嘱”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茉莉花特点:娇小、柔嫩、清新、淡雅、美丽、芬芳……
(2)这就是爱:
A.爱就是相互的帮助。
B.爱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
C.爱就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
D.爱就是寒冷时候的篝火,炎热时候的树荫。
E.爱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F.爱就是老师温和的话语,甚至是严厉的批评。
J.爱就是母亲的温暖的怀抱,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兄弟姐妹茉莉一起嬉戏玩乐和手牵手的温情。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课案
课型
新 授
课 时
第一课 时
执 教
城东镇新生小学范杰
理 论 支 持
教学目的所有孩童的心里都蕴藏最初而又最真的情愫,而拨动他们懵懂琴弦的那双手,就是老师的技巧和情感。《爱如茉莉》以情感人,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就是教师内化自身的过程。
情境创设情境教学之所以能让人怦然心动,完全源于客体内心存留着最细腻的情愫。所以,挖掘学生情感的过程之一,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和美的点拨。
课 前 准 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身边的亲情故事。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设 计 内 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读一读:认真练读《爱如茉莉》课文。
2.画出一类字和二类字在文中相对应的词语,并借助工具加以理解。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 学 步 骤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
初读是基础也是前提,虽然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指导朗读还是贵在细致。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
2.检查交流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解难释疑解难释疑的过程不是和盘托出,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疑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所释放的成就感也就凝聚成了自信和勇敢。
拓宽知识平常生活中,到处蕴藏着美的矿藏。平淡生活有诗意,细微处见真情。生活里的美文和真情无处不在,在精心的品读和真情的濡染中,总能孕育学生热爱生活的美丽的情怀。
教 学 目 标
(2)“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3)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在老师指导下认读词语,讨论交流生字词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
2.指名朗读读生字词。
3.齐声朗读生字词
(1)解释“叮嘱”,联系生活,体味“叮嘱”一词与“告诉”的区别,从而体味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2)思考:“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体会母亲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