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是指对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工作,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危重患者护理工作复杂而繁重,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以下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操作。
一、评估和监测患者状况危重患者护理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水平、疼痛程度等方面。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还需要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尿量、意识水平等,以及做好疼痛评估工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患者往往存在呼吸道梗阻、积液、过度分泌物等问题,因此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头部抬高、侧卧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方法来改善患者呼吸道问题。
同时,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效应器疗法、吸痰、氧疗等操作,以保证患者的氧供和呼吸的顺畅。
三、监测和维持循环功能危重患者的循环功能往往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问题。
为了维持循环稳定,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
对于血压过低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液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手段来提高血压。
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四、防治感染危重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首先,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定期换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其次,在进行插管、切口护理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风险。
同时,患者的病室环境也要保持清洁,并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工作。
五、合理用药危重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来改善其病情。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的滥用或不良反应。
同时,还要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精心护理危重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压疮、肌肉萎缩等问题。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血液、尿液等检查结果。
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2.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要定期检查氧合情况和呼吸机设置,确保病人的呼吸稳定。
3.心脏监测和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心脏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持措施,如心脏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4.营养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胃肠道喂养管或静脉肠内营养等。
5.液体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液体平衡失调,需要进行液体管理。
根据体重变化、尿量、血液检查等指标,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
6.感染预防和控制:危重症病人容易发生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7.疼痛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严重的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药等。
8.精神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等精神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爱。
包括提供信息、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
9.皮肤护理: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
需要进行定位、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10.预防血栓: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血栓。
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血液循环、进行体位调整、使用抗凝剂等。
11.专业团队合作:危重症病人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护理危重病人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症状、生命体征、病史等进行详细评估,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姿势:危重病人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适当的姿势。
例如,卧床病人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肺炎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以帮助呼吸。
3.呼吸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氧疗。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以及氧饱和度等参数。
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循环护理: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静脉注射液的输液速率。
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液体平衡。
5.导尿护理:对于无法排尿或需要监测尿量的病人,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导尿。
同时,需要注意导尿管的通畅和正确使用。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静脉或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需求。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摄入量、新陈代谢和体重变化,与营养师合作调整营养计划。
7.创口护理:危重病人的创口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
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清洁创面,并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8.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皮肤损伤,护士需要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定期检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按摩和使用护肤品。
9.交流与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往往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与病人家属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10.病情记录:护士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医疗团队的反馈等信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以上列举的是危重病人护理的一般常规,实际实施中还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监测生命体征: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并记录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维持患者通气道通畅:危重患者通气道的保畅对于呼吸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分泌物、痰液等,如果患者不能自主呼吸,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3.给予足够的氧气:危重患者通常存在组织低氧供应的情况,因此给予足够的氧气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4.保证患者营养需求:危重患者的身体状况通常很差,营养摄入不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
5.预防感染:危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等。
6.疼痛管理:危重患者通常会有疼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病情的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7.心理支持:危重患者通常会面临生命威胁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病情,提高病愈的信心。
8.康复护理: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体力训练、康复指导等。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危重患者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强大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完整版)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完整版)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份关于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指导,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病人监测- 对于危重病人,持续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监测包括但不限于血压、脉搏、体温、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
异常结果需要即时通报给医生。
通气管理- 对于危重病人,通气管理至关重要。
确保病人有一个稳定的氧供应是保证生命的关键。
- 定期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有效性和正常运作。
密切关注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
液体管理- 维持体液平衡对危重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确保合适的液体管理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监测并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的量。
皮肤护理- 危重病人的皮肤易受损。
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特别是高风险区域,例如隐匿部位和压疮易发区域。
- 给予足够的关注以预防压疮的形成,定期翻身以分散压力,并确保皮肤干燥清洁。
疼痛管理- 危重病人可能会经历剧痛,而及时控制疼痛是至关重要的。
- 根据医生的建议,监测和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
病人营养- 危重病人的营养摄入会受到影响。
确保病人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是保障康复的重要部分。
- 根据病人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并监测病人的摄入量和体重变化。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指导。
这些指导旨在提供基本的护理准则,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合适的关注和护理。
无论情况如何,请始终征求医生的意见和指导。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疾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几个常规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心电图等必要的指标。
2. 呼吸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氧气供应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呼吸。
3. 静脉通路管理:确保患者有准确可靠的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药物、输液和营养支持等治疗。
4. 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5. 患者定位:危重疾病患者通常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促进呼吸、脏器功能和舒适度。
6.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7.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危重疾病的困难和压力。
8.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的效果等,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以上是危重疾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通常病情危急、复杂且变化迅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以下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
2、意识状态评估定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判断脑部功能。
3、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呕吐、腹泻等症状。
记录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性质和程度。
4、管道观察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吸氧管、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
观察管道的通畅情况,防止扭曲、堵塞、脱落。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皮肤观察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
注意有无压疮、破损、皮疹等情况。
二、基础护理1、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等。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2、口腔护理每日进行 2 3 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等异常。
3、眼部护理对于昏迷患者,应定时清洁眼部,涂眼膏,防止角膜干燥、炎症。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对于易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减压敷料等预防压疮。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6、排泄护理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失禁、便秘等问题。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做好尿道口护理。
三、专科护理1、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护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感觉功能。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检查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随时上好,避免患者摔落;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抗感染措施:加强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洗手和佩戴口罩,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4.皮肤护理:定期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6.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气道管理: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氧气供应的连续性。
可采用吸痰、导管等技术进行气道管理。
2.静脉穿刺和输液:使用无菌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并且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液体剂量并按时给予输液。
3.监测仪器使用: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管道插管和维护:根据患者需要,熟练插入不同类型的管道,如胃管、导尿管等,并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这些管道,以避免感染。
5.心肺复苏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挽救患者生命。
6.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
以上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技术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
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病情重、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出现生命危险,
护士应全面、仔细、慎密地观察病情,认真执行专科护理常规,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护理措施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
温、湿度适宜。
二、护士长将危重病人作为重点管理内容,监督检查和指导护理措施的实
施,并每日进行效果评价。
护理部督促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三、专业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认真评估病人病情与护理需要,熟
悉危重病人病情、主要治疗,制定护理计划,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为病人提
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四、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护
理工作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措施到位,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及
时正确完成各种治疗,严格执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保证抢救药品
器材备齐、功能完好。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根据病情和医嘱做好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精神状态、、面色、瞳孔、
生命体征、皮肤、引流、症状及体征等,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
理,至少15 分钟内应重新测量、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处
理记录。
2、每日至少测量4次体温,连续测量3天,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测量。
3、观察病人尿量,病情危重的一级护理病人记录出入量,各班按时小结和24小时总结,不足24小时按实际时间记录。
4、按需做好抢救准备,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1、神志清楚的病人,鼓励其咳痰,定时翻身叩背,促使痰液引流。
痰液不易排出时,可遵医嘱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防止缺氧窒息。
2、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退或消失,应将病人的头偏向一
侧,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七、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1、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
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2、口腔护理:指导或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使病人舒适,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
3、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保护,应定时眼药水及涂金霉素眼膏,可用湿纱布覆盖双眼,以防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疡。
4、根据病情酌情采取适当的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
5、评估危重病人压疮危险因素,高危压疮病人及时填报“压疮防治申请表”,认真落实“压疮预防管理制度”及预防护理措施,做好告知和相关的记录,严格交接班。
6、评估危重病人跌倒危险因素,高危病人及时填报“病人坠床/摔
倒防范申请表”,认真落实“预防病人跌倒的护理制度”及预防护理措施,做好告知和相关的护理记录,严格交接班,防止发生坠床、跌倒和摔伤。
7、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米用保护性措施,并做好告知,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
8认真执行“预防各类导管滑脱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并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脱落、扭曲、堵塞。
9、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10、评估病人营养状态,鼓励病人经口进食,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准备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病人,遵医嘱补液,维持体液平衡。
11、保持大小便通畅:协助病人大小便,三天无大便者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留置导尿病人应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鼓励饮水及遵医嘱补液,防止逆行感染。
12、做好肢体功能锻炼:病情平稳后,应尽早实施适宜的康复护理,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每次30-45分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足下垂等的发生。
并对家属做好指导。
八、做好转科护理,认真落实转科疾病护理常规。
正确安全实施监护
仪、呼吸机、吸痰器、氧气等操作。
九、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必须由护士或者医生陪同,护送途中做好安全防护
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十、根据医嘱和病情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需严密观察病情的病人日间至少2小时记录一次,夜间至少4小时记录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情稳定后至少每班记录一次。
十^一、做好心理护理: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同时,护理人员应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沟通障碍者,应注意病人的非语言行为,通过手势、图片、文字等方法与病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病人表达其感受,保证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十二、做好健康教育与告知,认真执行“护患沟通制度”、“病人健康教育制度”,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