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合集下载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8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8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8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

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1.复习拼音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2)复韵母ai、iu、an、un、ing(3)特殊韵母:er(4)音节:huā、jiā、zuò、sān 、cūn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2023最新-《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过程篇一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1、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导读:课文《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下面是我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2、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一、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_1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_1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一去——烟村——亭台——八九——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美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肯定有着异样的新颖感,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老师的确定;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得“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美妙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

体会山村的美妙和生活的欢乐。

(一)激趣导入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味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学习古诗1、请小伙伴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觉?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比: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知大家本身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5、老师范读(配乐朗诵):小伙伴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交流感受7、课间操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游戏:(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伙伴,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是一首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乡村景色的田园诗。

这首诗情趣洋溢,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一份《一去二三里》的古诗教案,供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一去二三里》的作者和背景,并能正确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感受其中的姿态和生气。

3.培养学生欣赏田园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的意图。

2.感受诗歌中的姿态和生气。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所述的乡村景色,尤其是景物的形象描写。

2.感受诗歌中的姿态和生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联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曾经参观过的乡村景色,提问:“你们有去过农村吗?可以分享一下你们印象中的农村景色吗?”二、学习(15分钟)1.呈现《一去二三里》全文,让学生认真阅读。

2.解读诗歌中的形象描写。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诗歌中的“一去二三里”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数到“二三”才停下来?- 诗人通过描绘哪些景色来表达乡村的美?- 诗歌中有些词句形象生动,你们能找出其中一些吗?3.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每一段的具体意思,并选择一段进行朗读。

三、展示和讨论(10分钟)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自己选择的一段,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论和补充,老师准确指出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

四、感悟与拓展(10分钟)1.感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来感悟《一去二三》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吗?是什么情感?- 通过观察乡村景色,你对自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拓展:请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自己所喜欢的乡村景色,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总结所学内容:1.你知道《一去二三里》是哪位唐代诗人创作的吗?他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其中哪一段,请解释原因。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1、(《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7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7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7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会写3个字。

熟悉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教学难点: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尝试认字、激发爱好。

1.小伴侣们,我们学完了拼音宝宝,这节课老师带你们熟悉生字宝宝,你们都熟悉吗?把书翻到44页,我们读一读。

里面有些生字我们是不是已经熟悉了?2.有些还不会的,我们就请拼音宝宝帮忙,同桌两人一起把他读一读。

快。

3.好的,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认字本事了。

这里啊,有些生字卡片,谁来读一读?(12个生字请3个人分别带领大家读,读的时候强调三、四和十的音以及一在第四声前要读其次声。

)4.齐读二、师生互动,嬉戏识字。

嬉戏一、小伴侣们的识字本事真厉害,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嬉戏。

叫做“老师报数、你拿卡片”。

立刻把抽屉里的生字卡片拿出来,按挨次排好。

比一比,看那两个小伴侣合作的最快最好。

老师也把卡片摆好。

接下来我请一个小伴侣上来玩,其他小伴侣我们坐在位置上一起拿,看谁拿的准。

都拿对了,接下来同桌两个人一起玩一玩。

“我报数,你拿卡片”。

嬉戏二、接下来再玩一个嬉戏,叫“分组嬉戏”出示挂图,我们来看:这里在进行什么竞赛啊?(篮球竞赛、看这里有篮球筐)有几个人参与?(10)我们篮球赛是要2组进行竞赛的,你们看看,该怎么分组呢?(蓝衣服一队,红衣服一队)你观看的真认真,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几号,蓝队的是2.3.5.8.9红队是1.4.6.7.10真聪慧,那么我们拿起卡片赶快分一分,看哪两个小伴侣合作分得最快。

(有的小伴侣一个人分蓝队,一个分红队。

有的一起分,有的小伴侣还用上了我报数,你来拿的方法)分的真快,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蓝队是…红队是…,都对了吗?三、激趣延长、看图读诗小伴侣们都表现的非常好,那我们来看下儿歌,这里也有刚才我们学过的生字。

每个人找找看,读读看。

接下来,颜老师带你们去看下这首儿歌所写的漂亮景色,你们看,(出示挂图)我们一起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得走了多远?读“一去二三里”走啊走,瞧,我们发现了一些小屋,还冒着烟读“烟村四五家”你们看,远处的山上有读“亭台六七座”看看,指着花读“八九十枝花”儿歌里写的景物都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信任小伴侣们肯定能把这首儿歌流利地读出来,是吗?(齐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四、熟悉田字格,学习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

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

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

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

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

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

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

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

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

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

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

(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

)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

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

(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

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

(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