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实用)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境遇顺利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5.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自己拥有的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自己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6.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翻译:“在国内,没有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争执;在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
”7.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永不停息地自我加强修养。
”8. 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万卷书籍,行万里路。
”9.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
”10.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韵味: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尽量让现代汉语的表述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注意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转换。
4. 语境还原: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原文的意图。
5. 适度润色:在确保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以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度润色,使语言更加流畅、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考验语言能力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
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
”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
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
”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译文: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原文: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 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 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6、画家赵广不屈
• 原文: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 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 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 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 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 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 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 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 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激动昂扬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 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
考试说明
古文翻译既是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 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这一考点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 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方式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 翻译时字字句句落实,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落 实,表达基本意思即可。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 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 他盗贼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对于别人来说是可笑 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有悔恨。 (2)然而力气足以到达那里,被人讥笑,而对 于自己又感到后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到达(却没有到达),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 的。
删削法
文言文中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 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 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 复词均可略去不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我关闭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 别是谁。
增补法
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 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蛇 触草木, 草 尽死。 木
课后练习 1.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 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 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 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 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 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史》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 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 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 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 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 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 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 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 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 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 )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 决心更加受。
常考翻译文言文翻译

一、直译题1. 题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此句出自《论语》,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2. 题目: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解析:此句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直译为: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给人做佣工,停下耕地说:“如果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二、意译题1. 题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此句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意译为: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不淡泊无以明确志向,不宁静无以达到远大目标。
2. 题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析:此句出自《韩愈·马说》,意译为: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三、断句题1. 题目: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解析:此句出自《孟子·离娄上》,断句为: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2. 题目: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断句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选词填空题1. 题目: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解析:此句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选词填空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2. 题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选词填空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考生在应对文言文翻译题目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多读、多练、多总结,以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常见文言文翻译题目

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加以改正。
”二、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何晏注曰:“器者,各适其用也。
”王弼注曰:“不器者,不拘于物也。
”或曰:“不器者,无适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种器物。
”何晏注释说:“器物,各有其用途。
”王弼注释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
”有人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没有固定的目标。
”三、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四、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过错,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五、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简直是自讨苦吃!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罚。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

5.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 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 (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 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 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 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 “怎么办”。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 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 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 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 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 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 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 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 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 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 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 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 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 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 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 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⑷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考点所属 2、能力层级 3、题型设置 4、常见题型
5、设置题数 6、题目赋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 B 主观题 将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2小题 10分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 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例: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 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不便用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如:目:眼睛 明:明亮
木:树木 日:太阳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1: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
(四)连 例:师者/ ,/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 。/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 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文言翻译 的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 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采分点主要涉及八个方面:
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4、通假字。 5、重要虚词。6、特殊句式 7、固定结构 8、单音节词
早上好!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理解 B •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
离开燕京。
使动用法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学业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疑难问题 的人
例2: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 可/ 以/ 亡/身/。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五个注意
注意五类难句的翻译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 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二)审:两类考点
• 审清文言文中重要的词语或语法现象,用 笔将这些现象一一圈出来,以引起注意。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
有何厌
(三)切
切:以词为单位切开,然后用六种翻译
方法逐一地加以翻译。
提醒:在古代汉语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也是就是一个字即一个词,现代汉语往往 是以双音节词为主,两个字即一个词。
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三条标准 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 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准确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 不能有语病。通顺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和氏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
给大王看。
词义变化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 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 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为动用法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两个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的种类
的原则 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
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 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 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国中间闻名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 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 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
一种意识:踩点得分意识 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条标准:信、达、雅 四个步骤:读、审、切、连 五个注意:五种难句的翻译 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一种意识 踩点得分意识
踩点得分意识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阅卷的采分点。
思路: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 分的意识, 洞悉命题者 想考你什么
踩点得分意识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阅卷的采分点。
语法现象: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的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四个步骤 读审切连
句子翻译四个步骤:
• 1. 读:通读全文,领会大意。重点疏通要 求翻译语段的上下文。
• 2.审: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如省 略、倒装、活用等),用笔将这些语法要 点一一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 3.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 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
• 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 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