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鱼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鱼菜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法,其利用了鱼类废弃物作为肥料来滋养水生植物,从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本文将介绍鱼菜共生的基本原理、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实践这一环保且高效的养殖技术。
正文: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必须更加高效和环保,以保证食物的供应和质量。
鱼菜共生养殖方法因其独特的水生动植物结合方式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菜共生的养殖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鱼菜共生养殖的原理鱼菜共生养殖利用了鱼类的废弃物质来滋养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首先,养殖池中的鱼类产生的粪便和尿液被当成肥料,直接或经过处理后供给水生植物生长使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这些养分和氮化物,将其转化为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样,鱼类得到了一个健康的水质环境,并通过呼吸提供二氧化碳给水生植物使用。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使得鱼和植物能够共同繁衍和生长。
二、鱼菜共生的养殖方法1. 设计合理的鱼菜共生系统: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池和水生植物的栽培方式。
在鱼池中,可以栽种浮游植物如油菜、水芹等,也可以利用支架栽种陆地蔬菜。
种植方式可根据个人经验和现有资源选取,关键是确保鱼和植物之间良好的接触和养分交换。
2. 水质管理和调节:保持合适的水质对于鱼和水生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定期测试水质,确保氮循环和氧气含量正常。
鱼池应保持清洁,避免老旧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的累积。
3. 饲料管理: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提供适量的饲料。
注意不要过度喂养,以免导致过多的废弃物产生,破坏水质平衡。
4. 病害预防和控制: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设备,降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风险。
合理调节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提高鱼和植物的抵抗力。
三、注意事项1. 需要依据当地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类和水生植物品种,以确保适应性和生产效益。
2. 养殖场地要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避免暴雨或污水倒灌污染水体。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一、背景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BOD(生化耗氧量)3-5g,耗去溶解氧5-6g(相当于1平方水面2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
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长,生产绿色蔬菜,上市或作为鱼类食物来源。
鱼类排泄物供给蔬菜营养,生产无公害水产品。
其中鱼类生产是第一目标,蔬菜生产是第二目标,蔬菜生产为鱼类生产服务。
达到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定义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知识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什么是鱼菜共生?鱼菜共生就是水中养鱼,水上种菜,鱼的排泄废物成为植株的生产养料,植物生长则为鱼类提供食物的一种综合种养新模式。
那么,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好在哪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实践中,农户需要注意什么呢?鱼菜共生种养结合据介绍,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隐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系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地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在养鱼虾的池塘种蔬菜,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关系,池塘水面进行蔬菜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池塘鱼菜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互惠互利。
三种优势产品绿色专家介绍,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来搞农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其一,产品绿色。
鱼菜共生的系统内严禁使用任何药物。
如果业主使用渔药会危及蔬菜部分的生长,如果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农药,会导致鱼虾等水产品死亡。
同时,鱼菜共生系统中也严禁添加对鱼有毒害的化肥。
事实上,由于鱼粪具备蔬菜所需要的全面营养元素,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强,蔬菜根部的根际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抗生素对鱼的健康也非常有利。
所以,养鱼和种菜都不需要打药,养出来的鱼虾,种出来的菜绿色、健康。
而且品质好,鱼吃起来没有任何腥味,鱼肉鲜美紧致;蔬菜营养全面、鲜嫩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其次,没有连作障碍。
鱼菜共生系统不会出现传统土壤栽培的休耕、轮作,也没有连作障碍,不会发生病虫害,减少了生产成本。
最后,不长杂草。
作物栽培在种植孔中,根系漂浮在水中,天然隔绝了杂草生长。
因此,业主完全无需喷施除草剂。
及时收菜监测水质虽然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搞农业生产,有很多优势,但业主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生产前,选择蔬菜品种应多样化,这样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构成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实施“微孔增氧”、“鱼菜共生”项目促进池塘养殖增产增收

网 布 若 干 , 菜 苗 菜 种 等 原 材 料 。 将
池 塘 水面 栽 种 空心 菜 主 要 利用 水 中
P C 和 网 片 等 原 材 料 , 制 做 成 养 分 , 不 占地 、 不 施 肥 、 不 用 药 、 不 抗 V管
1 m× 2 l 1 n 4 的 浮 架 , 下 面 用 P 密 旱 。 生 产 中 适 时 采 收 , 用 剪 刀 近 根 部 或 m× m E — C剪 — 天 布 , 上 面 P 网 片 捆 扎 在 浮 架 上 , 起 到 防 2 3 m 断 , 一 般 5 6 采 收 一 次 , 以 E 止 草 鱼 吃 菜 和 固 定 空 心 菜 的 作 用 。 五 月 利 于 空 心 菜 的 分 蘖 ,提 高 产 量 和 质 量 。 份 开 始 在4 口池 分 别 以2 % 1 % 1 % 0、 、 0 、 5 5 的 面 积 比 例 , 载 种 了 日本 空 心 菜 、 杂 %
根据 天 气 情况 开启 增氧 机 ,晴 天 白 天 开 机3 4 时 ,晚 上零 时后 开 机2 3 —小 — 小 时 ,其 他 天 气 , 根 据 鱼 池 情 况 确 定 开 增
氧机 的时间 。
1 4 蔬 菜 栽 培 .
直 径m C e
米 管 微 孔 向上 曝气 增 氧 并带 动 底 层 水 和 上 层 水 的 交 换 。通 过 阳光 照 射 ,消 除 池 水 中
的氨 、 氮 、 硫 化氢 等 有 害 物 质 ,使 上 下 水
在 1 号 池 、 1 号 验 池 安 装 了 一 台 7 6
入 池 底 的 多 个 纳 米 管盘 , 空气 从 池 底 的 纳 2 2 w . k 的微 孔增氧 机 ,附带为 l 号池增 氧 。 8
在 1号 池 安 装 一 台 3w 轮 增 氧 机 , 5 k叶
工厂化养殖场的鱼菜共生技术

鱼菜共生技术概述
定义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种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 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养殖鱼类产生的排泄物和残饵可以 被用来为蔬菜提供营养,而蔬菜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为鱼类提供生存环境。
技术原理
鱼菜共生技术利用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这种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鱼菜共生技术概述
优点
鱼菜共生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为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优质的 水源和营养源。其次,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后, 它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同时获得鱼产品和蔬菜收益。
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鱼菜共生技术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业生 产中,如池塘养殖、水槽养殖、温室养殖等。同时,它也可以与其他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 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技术优势
鱼菜共生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优势。
应用领域
鱼菜共生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 殖、设施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鱼菜共生技术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植物 的吸收和转原理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质,为植物生长 提供养分。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质又为鱼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
能量流动原理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十分之一定律”,即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每经 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失约10%。
鱼菜共生对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水体水质影响

CHONGQING FISHERIES鱼菜共生对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水体水质影响唐仁军,张桂众,梁培义,成世清,夏更华(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重庆梁平405200)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是世界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之一。
该养殖模式在一定面积的池塘系统中,修建与池塘面积成一定比例的流水槽,将池塘系统分成两个区,流水槽为鱼类养殖区,大池塘为水质净化区。
养殖区圈养“吃食性”鱼类,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类或种植水生植物。
净化区作为流水养殖模式的“肺”,其干净程度决定了养殖区鱼类的健康情况。
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是基于共生原理,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或少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资源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
2015年以来,梁平区积极引进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并不断创新和完善。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流水养殖槽道107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为进一步改善流水养殖水体环境.本文探究了池塘种植不同水生植物对内循环微流水水质的影响,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试验方法选取面积相当、已开展流水养殖的基地3个,其中:1个在流水养殖集污区后面不种植水生植物,为对照组;1个在流水养殖集污区后面种植面积约占10%的空心菜,为空心菜种植组;1个在水养殖集污区后面种植面积约占10%的铜钱草,为铜钱草种植组。
空心菜和铜钱草的种植时间为4月末.种植采用泡沫浮床+塑料盆方式。
在7、8、9三个月各在试验池塘水生植物浮床后方取水样。
采用百灵达多参数水质分析仪710()型对水样进行总氮、总磷和COD检测、2结果不同水生植物对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水体水质影响见表1。
数据显示,随着试验时间的往后推移,对照组鱼池水样的总氮、总磷也随之升高,COD也存在一定上升趋势;空心菜种植组和铜钱草种植组的鱼池水样总氮、COD均逐渐升高,但总磷有下降的趋势。
两个试验组整体水质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
3讨论本试验证实:水上种植水生植物空心菜和铜钱草均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水体屮的总氮、总项目简介:本研究受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J 23/INDUSTRIAL SUPPORT表1对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水体水质影响单位:mg/L 时间7月12日8月9日9月6日组别总氮总磷COD总氮总磷COD总氮总磷COD 对照组 5.23 1.2827.157.16 2.0442.288.07 2.5139.29空心菜 4.89 1.8525.346」3 1.6229.477.36 1.7932.18铜钱草 4.13 1.9226.78 6.89 1.8235.417.76 1.9736.12磷以及COD含量。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对优质蛋白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养殖尾水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产生。
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基于动植物和微生物和谐共生原理,将水产养殖业和水培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进行生态循环系统内物质循环,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提升产品品质,有助于加快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该技术依托现代养殖工程、水处理和水培种植设施,综合运用高效集污和硝化系统、微孔增氧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生态化种养殖,具有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绿色安全等明显特点,符合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理念。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已经在我省合肥市肥西县、长丰县和滁州市来安县等地建立了多个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100OO多平方米,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以滁州市来安县为例,在30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工厂内,2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大口黑鲸等水产品年产达80千克/立方米,可年产16000千克优质商品鱼,年可种植8茬生菜,每茬50000株,每株均重180g,年产72000千克生菜,产值150万元,平均每亩产值约3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本项目成果的间歇式循环方式相对于全循环方式节约50%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达到可广泛推广应用水平。
同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80%以上的养殖用水,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技术要点(一)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种养设施设备主要包含养殖池、蓄水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微滤机、竖流沉淀器、生物过滤池、紫外灭菌器)和水培蔬菜种植设施(水培种植床或种植架)等四部分。
鱼菜共生高效养殖

5 . 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 前应先分批 栽 种各 种蔬 菜等 植物 。苗 种放 养前 l 5
天左有用生石灰或漂 白粉带水清池。鱼
以及鱼类 活动和吃食情况 ,检查有无鱼 病等异常情 况。 收割具有快捷 、范同大 、省时省力的特 点 ,但其选 择性 差 ,将 成熟和未成熟的
为好 ( 长宽 比约为 2 . 5:1 ) ,有效蓄 水
保持 1 . 5— 2米 ,面 积 1 3 3 4 6 6 7 0 平 方 米为宜。池塘 背风 向阳,不渗漏 ,池底 平坦 ,进 排水方便 。 2 . 水 源 条 件 。 养 殖 水 必 须 符 合 G B 一1 1 6 0 7( 渔业 水质 标 准 )和 N Y 5 0 5 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 准 )规定 ,池 塘最 好保 持透 明度 在 3 O
糖别关注
・ 养 殖
1 . 池塘条件 。池塘 以长方形 东西 向
伤 ,搭养 鱼类 的个 体 不得 大于 主养 鱼 类 。放 养密 度根据养殖情况而定 ,如鲫 鱼 池塘 放 养 密度 :每 6 6 7平 方 米投 放 5 0~6 O克 的大 规格 鲫 鱼种 1 5 0 0 —2 0 0 0
全都 收割_ r,影 响其后续生长和市场销
种要 求体 质健 壮 、规 格整 齐 、无病 无 5 . 收割方法。 如空 心菜的收 可采 川 于摘 、 7 J 剪 以 及用镰 刀收割 。手 摘 、剪 刀剪等方法 具有选择性 .采摘 的
蔬浆也均匀 ,对 长势 也没有影 响。镰 刀
22 0 扎 ( t × { I 。 s ¨ : - t 毒 h 披
面 、细致性 的 T作 。要 做到责任 到人 , 专 人巡塘 ,巡塘是要注意清理跃人浮架 内的鱼,同时观察水质 、蔬菜生 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一、背景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BOD,生化耗氧量,3-5g~耗去溶解氧5-6g,相当于1平方水面2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
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长~生产绿色蔬菜~上市或作为鱼类食物来源。
鱼类排泄物供给蔬菜营养~生产无公害水产品。
其中鱼类生产是第一目标~蔬菜生产是第二目标~蔬菜生产为鱼类生产服务。
达到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定义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知识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四、技术原理池塘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
氮代谢过程。
氮随饲料等有机物质进人养殖水体~其沿二条途径转化:一是残饵碎屑经细菌分解~氧化为氨基酸~继而通过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饲料经鱼类吞食、吸收并在氨基酸的脱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N)对鱼类毒性很大~浓3度超过1mg/l时会对鱼类造成危害。
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亚硝化单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亚硝酸盐(NO-N)~此时的亚硝酸盐对鱼类具有相当2大毒性(应小于0.lmg/l)。
在另外一种好氧微生物(如硝化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硝酸盐(NO-N)~硝酸盐是含氧水3系中氮代谢的最后产物~对鱼毒性最微~承受浓度有时可达200mg/l以上~但浓度太高也会影响鱼类生长并呈现毒性~原因是某些硅藻和藻类(如小球藻)会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另一路径是进行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菌处理~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NO~并以氮气(N)形式向大气释放~问题是在有氧养殖水22体中营造厌氧环境的困难和经济性差。
而硝酸盐恰是植物可利用的无机氮形式~鱼菜共生技术正是通过水栽植物固氮作用~将氮结合到有机化合物中~从而以植物的同化吸收将氮代谢末点联接起来~产生了营养物质再循环的生态效应~既节约用水成本~又可收获无污染的鱼、菜绿色产品。
图1:鱼菜共生池塘物质循环流程图细胞壁被动扩散吸收蛋白质,有机氮细菌吸收鱼类同化作用消化作用(饲料主要成分) 蛋蛋白白作酶酶水为N 2水解鱼解大气类脱氨基作用饵氨化作用中氨基酸 NH-H 3氨基酸料 (水池中) 排泄物 (鱼体内)亚需硝好硝氧化氧化微杆微菌生菌生物还原还原物, NO NO-H N蔬菜 222 厌氧条件反硝化菌NO-H 3鱼类代谢过程鱼类代谢过程固氮作用同化吸收五、技术路线,一,蔬菜栽培技术路线1.浮架制作工艺,1,PVC管浮架制作方法通过PVC管(110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吃草性类鱼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重庆引育种中心是按照2m*4m和4m*4m两种规格进行制作~各地可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条件~按照移动、清理、制作、收割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规格浮架。
此种制作方法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要求:各示范点尽按照标准、统一、实用、美观的原则~尽可能采用PVC管制作。
,2,竹子浮架制作方法选用直径在6cm以上的竹子~首尾相连~按照竹子的长短固定成三角形,防止变形,。
或者编制成60cm*80cm*20cm规格的竹篮。
具体形状可根据池塘条件、材料大小、操作方便灵活而定。
此种制作方法适合于非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
要求:由于此种方法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美观性~在非示范点可采用此种工艺。
,3,其他材料浮架凡是能浮在水面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做浮架~如稻草、废旧轮胎、泡沫、废旧塑料瓶等~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浮架。
2、栽培蔬菜种类选择这里所说的蔬菜并不单单指吃的蔬菜~还应包括观赏用的花卉、喂食用的饲草等。
栽培蔬菜种类应选择根系发达~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利用根系发达与庞大的吸收表面积~进行水质的净化处理。
一般选择的品种有空心菜、水芹菜、丝瓜、水白菜、青菜、生菜等。
推荐选择空心菜~因为其生长旺盛~产量大~净水效果好。
3、种植面积的选择种养殖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到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也就是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最佳比例~比方说~多少鱼排出的粪便能为多少菜提供养分~多少菜能够对水质净化产生最佳的生态效果~这也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础。
重庆市引育种中心试验结果表明~在亩产800kg以上~1.2米水深的池塘可栽种15-20%池塘面积的蔬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蔬菜种植的比例应根据池塘水质的肥瘦、水体的大小、养殖鱼类的多少合理确定。
也就是说~鱼多则面广~水深则围宽。
表1:重庆市水产引育种中心鱼菜共生池塘检测指标对比表检测日检测指标试验塘1,20%, 试验塘1,15%, 对照塘,0%, 期5.306.25 6.15 4.516.10 5.42 5.31 4.33 DO,mg/l, 6.20 5.16 5.20 4.116.30 4.96 5.11 3.985.30 0.13 0.15 0.206.10 0.10 0.13 0.21 NH2-H(mg/l) 6.20 0.09 0.11 0.196.30 0.08 0.08 0.185.30 0.04 0.05 0.056.10 0.03 0.03 0.06 HS 26.20 0.03 0.02 0.06 ,mg/l,6.30 0.02 0.01 0.055.30 8.50 8.50 8.706.10 8.00 8.30 8.40 pH值6.20 8.307.908.206.307.60 7.608.304.蔬菜栽培技术方法主要采用移植的方式栽种。
如pvc标准浮架可采用直接栽培法、营养杯栽培法和泥团栽培法。
直接栽培法指直接将植物茎秆,空心菜等,按20-30cm株距插入下层较密网目~即可成活~此法操作快捷、简单~但成活率相对较低~适宜面积人员少区域采用。
营养杯栽培法主要是花草培育杯~将杯内置入营养液或泥土,塘泥,~按20-30cm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较高~但相对繁琐~成本也较高。
泥团栽培法主要是指将植物茎秆直接插入做好的小泥团,塘泥即可,~按20-30cm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相对较高~操作也简单方便~成本低~建议大家采用此种栽培方法。
竹子浮架的栽种方法主要通过硬质绳子或者薄的塑料板将植物茎秆按合适株距固定其上即可。
竹篮浮架栽种方法相对更简单~直接将塘泥盛入竹篮~其上栽种~漂浮于水面即可。
栽种方法多种多样~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将植物固定好即可。
5(蔬菜收割技术方法每次采摘的时候应做好记录~包括收获池塘编号、池塘面积、收获蔬菜面积以及产量、处理方式,销售或者投喂,~销售收入以及投入量等。
如空心菜的收割方法~可以采用手摘、剪刀剪以及用镰刀范围收割。
手摘、剪刀剪等方法选择性~采摘的蔬菜也均一~对长势也没有影响。
镰刀收割~具有快捷、范围大~省时省力的特点~但其选择性差~将成熟未成熟~全部收割~影响其后续生长和以后出售都不太利。
鱼菜共生蔬菜属水上生长~采摘的时候要下水~每次都划船、穿水裤下水费时费力~且天气炎热~操作人员容易中暑。
有条件可以采用游乐船划动采摘~但价格投入较大~且不易管理。
推荐采用废旧轮胎~中间固定木板或者放个大的水盘~操作人员坐着采摘。
6(理化指标测定各示范点应对池塘较为详细的指标进行检测~如包括透明度、溶氧、pH值、氨氮、总氮、总磷、亚硝酸盐等~非示范点对常规指标应进行简单检测~如透明度,黑白盘,、pH值和溶氧等。
,二,池塘养殖技术路线养殖技术路线按照我们80::20养殖模式进行。
1.水源条件养殖用水必须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规定~池塘最好保持一定的透明度30cm以上。
水源方便~水量充足。
2.池塘条件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佳(长宽约比为2.5:1)~有效蓄水保持1.8-2.5米,面积2-10亩皆宜。
池塘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
3.养殖模式80::20养殖模式。
即主要鱼类占总量的80%左右~搭养鱼类占总量的20%左右。
4.苗种放养一般苗种放养前~就应分批栽种各种蔬菜等植物~以保证系统运行后~就具处理水质之功能。
苗种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用生石灰200mg,l,250 mg,l或漂白粉20 mg,l带水清池。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搭养鱼类的个体大小一般不得大于主养鱼类的个体大小。
假如说鲫鱼池塘放养密度:每亩投放50,60 g的大规格鲫鱼种1500,2000尾~50,150 g的鲢鱼150尾~100,250 g的鳙鱼20,30尾~50,100 g的团头鲂100尾。
5.饲料投喂做好日志:做好养殖日志~掌握主养鱼类的数、量、饲料系数及生长速度等。
饲料的选择:饲料是鱼类和蔬菜的主要营养源。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要求新鲜、不变质、物理性状良好、营养成份稳定,饲料加工均匀度、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 ,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和活动)原则~一般每天投喂3次。
6.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在整个成鱼养殖过程中~都是一项经常性、多方面、细致性的工作。
要做到责任到人~专人巡塘~白天巡塘3次以上~观察水质、蔬菜生长情况、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检查有无鱼病等异常情况~晚上每隔2小时以内要巡塘一次~观察鱼类是否有缺氧情况~防止池鱼泛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