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特点及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特点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豪放词派打破婉约词派的风格,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起豁达,语言流利畅达。

豪放词派不仅描写花间、月下,儿女私情,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概况了豪放派的整体风格。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豪放词派创始人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词人的先驱。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出身在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以及其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及第。

当时,他虽20岁,但已博通经史,很有才气。

主考的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大为赞赏,并预言未来的文坛非苏轼莫属。

六年,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略》、《进论》各25篇,入第三等,授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

第七讲诗界革命的尝试及实绩

第七讲诗界革命的尝试及实绩

第七讲诗界革命的尝试及实绩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发展的社会潮流和民主、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基本形式范围内,突破传统创作原则,转换诗歌发展方向,革新诗歌内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1899年,梁启超总结黄遵宪探索“新派诗”、谭嗣同与夏曾佑尝试“新学诗”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提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长具备”的纲领和取法欧西的方向,标志诗界革命的正式发动。

《清议报》、《新民丛报》开辟“世界潮音集”专栏,发表了一百多位作者的八百多首诗,形成了影响广泛的运动。

康有为、丘逢甲、蒋智由等也自觉地推进诗界革命,并取得创作实绩。

诗界革命的尝试及实绩——黄遵宪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今人辑其诗文为《黄遵宪集》。

《人境庐诗草》计11卷,为诗人生前手定而成,收入其1868-1904年所作古近体诗642首,是诗人一生心血的凝聚。

《人境庐诗草》为风云变幻的时代、为命运多舛的中国留此存照,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无师无友,踽踽独行”的乡村书生成为“东西南北人”的心路历程。

黄遵宪诗学主张1、诗外有事与诗中有人:《人境庐诗草》中,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庚子事变被称为“诗史”的诗作之所以为人所看重,是因为此类诗描写了“今人所遭之时势”;写轮船、电报、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四时鲜花杂供一瓶等海外风情人物诗之所以为人所珍视,是因为此类诗所写为“今人所用之器”,“所历之境”。

诗人频频以立宪、变法、国会、帝制入诗,其所言又是“今人所见之理”,此皆是“诗外有事”。

诗人徘徊于科举与功名、汉宋之学与诗学之间的苦闷,走出国门,亲历世界,触见异域文明的惊奇与喜悦,由尊王攘夷,所可变者轮船铁道,所不可变者伦常纲纪的士大夫立场,到“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

举世趋大同,度势有必至”的维新派境界,其心路历程于诗中脉络可见。

17年诗歌概要

17年诗歌概要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乘风破浪!’谁还没听见吗?聋
得太不像样!

(鸡冠花)‫‏‬
在冬天开花已经不算希奇, 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改变花期。 不是已经有短日照菊开在春天? 我们相信腊梅也可以开在夏 (腊梅花) 我们总是呕心喋血地从事生产,谁学得 这种精神,就能又红又专。 (美人蕉)

四、郭小川的诗歌
四、郭小川的诗歌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五四以来的新诗人,在进入50年 代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诗界“隐失” 。其原因: 一是对新诗“传统”的选择所导致的主流 ”的“窄化”,将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 之外; 二是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 与此时确立的写作规范发生冲突,导 致一些诗人陷入创作困境。
(一)“九叶诗人”:
有可能形成中国新诗道路上的转折点。但在以政治 为中心的年代,他们被迫“隐失”。他们不合“潮流 。
(二)“七月派“诗人”

胡风为其领袖,包括阿垅,鲁藜等20 位作家,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在创作中的重 要性,与客观摹写相左,因而受到批判。
二、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 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 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 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 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 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 》、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 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
三、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
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 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 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 1.流派的贫乏和风格的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诗 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的一次考试,尤其是对于文科生来说,诗词鉴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本文将对高考诗词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文人及其作品1. 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困境。

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其作品充满豪迈和想象力。

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3.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后期诗人,以写自然风景和人物为主。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4. 王维: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题材的代表性诗人,诗作清丽而含蓄。

代表作有《送别》、《相思》等。

二、韵律格律1. 韵:韵是指诗词中音节相同的部分,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韵是声调平均的,仄韵则有轻重之分。

2. 平水韵:平水韵是最早的韵书,当中的韵脚包括轻声、嘟嘟声、沉声和延声四种。

3. 双调、对仗:双调是指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的对仗,可以增加诗词的韵律感。

三、诗词的表达形式1. 形象描写:诗词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表现情感内涵。

如描写山水、描写花草等。

2.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词更富有感情色彩。

3.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来进行描写,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隐含相似之处进行描写,增加诗词的表达力。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性格和行为,更好地表达诗词的主题。

3. 对仗:对仗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语言的美感。

五、常见题材及鉴赏技巧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2. 唐诗宋词鉴赏:高考中常出现的文学题材,要注意把握诗词的基本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古文观止:常见的古文鉴赏题,需要熟悉古文的常用词汇和文言文的语法。

高考语文文常详细总结

高考语文文常详细总结

文学常识总结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之,后改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族的伟大领袖。

著名的论文有《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等;著名的诗词有《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

2、《雨巷》戴望舒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中国现代诗人,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创作现代派诗歌。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3、《再别康桥》徐志摩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散文集有《落叶》《自剖》《秋》等。

4、《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这是他的成名作。

抗战前期出版的诗集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向太阳》《旷野》《北方》等。

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我爱这土地》也被广为传诵。

艾青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5、《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诗界革命理论及其他诗人

诗界革命理论及其他诗人


他回顾中国乐学,发达尚早。诗三百,都入乐章, 楚辞招魂九歌、汉朝大风、柏梁,都能应弦赴节, 到了唐代的绝句,“如云想衣裳”,“黄河远上”, 莫不被诸管弦。宋词元曲,也是能伴以音乐的。 “盖自明以前,文学家多通音律,而无论雅乐剧曲, 大率皆由士大夫主持之,虽或哀靡,而俚俗犹不至 太甚,本朝以来,则音律之学,士夫无复过问,而 先王乐教,乃全委诸教坊优伎之手矣”。他追述了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以及后来逐渐分离的 过程。接着说:“輓近乃益甚,至于今日,而诗词 曲三者,皆成为陈设之古玩,而词章家真社会之虱 矣”。他批评诗、词、曲都僵化了,文学家诗人对 教育国民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仍然坚持以新意 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作为诗界革命成功之 作必备的三个要素,但他对《夏威夷游记》中 即已意识到的“新语句与旧风格常相背驰”的 矛盾有了更加细致的体察:“过渡时代,必有 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 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 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 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苟能尔尔,则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在诗界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新语句与新意境、 新风格的和谐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问题。

一、新意境 就是要有新的内容,这新的内容便是要能反 映时代风貌和现实政治生活,尤其是要具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新思想和新精神。 它包括西方国家的立国精神、民主自由平等 的思想、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 、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国牺牲的志气和精神 、崇高的人格、雄伟的气魄。梁启超自己便 说:“医未成名肱已折,法无可说舌犹存。”从 梁启超的诗歌中便可看到他爱祖国、爱民众 炽热的心。
三、主要诗人作品 他们的诗中都表现出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关怀 ,都表现出为着拯救与改造而不惜牺牲的献 身精神。这种关怀、这种精神成为二十世纪 前期诗界革命派诗人与南社许多作家共同的 抒情内容。

全国2017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解析_1

全国2017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解析_1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纳兰性德的词集名是《饮水词》,《茗柯词》作者张惠言,《弹指词》作者顾贞观,《忆云词》作者项鸿祚。
23、清代历史小说《隋唐演义》被鲁迅评为 A、“浮艳在肤,沉着不足”
B、“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C、“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D、“闾杂考辨,亦有灼见”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明朝前期散曲成就不高,影响最大的散曲家是朱有墩,他的散曲集是《诚斋乐府》。《江东白芋》是梁辰鱼的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是冯惟敏的散曲 集,《秋碧乐府》是陈铎。
17、明代民歌《挂枝儿》和《山歌》的编者是 A、凌漾初
B、冯梦龙 C、李开先 D、袁宏道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冯梦龙喜欢民歌,编辑整理了两部当代民歌专集《挂枝儿》和《山歌》。
试题解析:
1、简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问题内容:
试题答案:1、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2、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3、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评分参考:第三点1分,其他
小点各 2 分。
试题解析:
2、简述元代四大南戏之一《荆钗记》的艺术特色。
问题内容:
试题答案:1、情节结构精巧,戏剧性强,戏剧冲突层层展开,很适合舞台演 出。2、其曲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情文相生,通俗而动人。评分参考: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试题解析:
3、简述李渔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
问题内容:
试题答案:1、最明显的特点是创新,不拘陈套。2、结构清晰,主线明确。3、不足之处在于过分追求奇巧,语言失之轻佻。评分参考:第三点 1 分,其他小
点各2分。
试题解析:
4、简述《红楼梦》的诗化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特点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黄遵宪、康有为。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简介
黄遵宪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

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谭嗣同等人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源泉,表现资产阶级新思想,有其积极可取的一面。

但是,他们实际上使诗歌的语言源泉更为狭窄,写出来的作品又完全不顾诗歌的艺术要求,既脱离传统,又脱离群众,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宣传,推进文学改良,“诗界革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开辟专栏,,发表谭嗣同、唐才常、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夏曾佑等人的作品,又自撰《饮冰室诗话》,阐发理论观点,大力表扬黄遵宪等新派诗人,诗界革命于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诗界革命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