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董宣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董宣传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董宣传,字子度,鲁人也。
生于汉元帝之时,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博览群书,尤善经史,遂以文学名于世。
宣之初仕,举孝廉,历仕郡县,以政绩卓著,擢为尚书令。
时值汉成帝即位,朝廷多故,宣乃竭诚辅弼,献可替否,朝政渐趋安定。
宣在位,以仁德为怀,抚民如子,故得民心归附,声名远播。
宣性刚毅,不畏权贵,敢直言极谏。
一日,上朝时,见宰相王商专权,弊端丛生,乃上疏曰:“王商虽位高权重,然其人贪婪无厌,误国误民,宜加贬黜。
”帝览疏,深以为然,遂罢王商相位,擢宣为宰相。
宣为相,政事修举,百僚肃然。
一日,有宦官李进言于帝,欲以私欲营私,宣闻之,立即上疏曰:“宦官李进,贪鄙无行,擅权干政,请陛下速赐罢黜。
”帝览疏,犹豫未决。
宣知帝之意,遂曰:“陛下,臣言非虚,李进若不罢黜,必生祸乱。
”帝乃从之,罢李进官,以肃朝纲。
宣在相位,屡次上疏,劝帝省刑薄赋,以安民生。
帝皆纳之,于是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宣又以边事为忧,屡次请缨,愿为国家戍边。
帝感其忠勇,遂拜宣为将军,使镇边疆。
宣镇边疆,威震敌国。
一日,匈奴入侵,宣率军迎击,大破敌军,斩首数千级。
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再来犯境。
宣以功封侯,迁为车骑将军。
宣虽贵为将军,然仍谦逊有礼,待人接物,和蔼可亲。
一日,宣出行,见一农夫病倒于道旁,遂命随从施以救治。
农夫痊愈,感激涕零,曰:“将军仁德,实乃苍生之福也。
”宣闻之,笑曰:“吾之本分,何德之有?”宣在朝为官,一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及老,告老还乡,乡人皆以他为楷模。
宣虽逝,其德泽犹存,后世子孙,皆以宣为荣。
董宣传者,仁德兼备,忠勇可嘉,乃一代贤臣也。
其生平事迹,传颂后世,永为人们所敬仰。
夫仁者,爱民如子;勇者,临危不惧。
宣之所以能名垂青史,盖因其具备仁勇之德,忠贞之志,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
故曰:“董宣传,千古英名,万世传颂。
”。
《董宣传》阅读练习

《董宣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①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②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关于《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
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
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
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
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即为彻之。
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孔子鄙其小器鄙:鄙陋3.下列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人无不立死者B.今行而无信C. 行李之往来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
强项令1

《强项令》练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给加点字注音。
(13分)⑴骖乘..()()⑵数.落()⑶箠.杀()⑷楹.联()⑸叩.头()⑹臧否..()()⑺敕.令()⑻枹.鼓()⑼震栗.()⑽数斛.()⑾艾绶.()⑴(cān )(shèng )⑵(shǔ)⑶(chuí)⑷(yíng )⑸(kîu )⑹(z āng )(pǐ)⑺(chì)⑻(fú)⑼(lì)⑽(hú)⑾(shîu )2.解释词语。
(14分)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语:①将何以.理天下①凭,靠②即以.头击楹②用③宣悉以.班诸吏③拿④以宣尝为两千石④因为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帝大怒,召宣。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之强项令董宣阅读附答案

强项令董宣阅读附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9.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5分)①大言数主之失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③宣悉以班诸吏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⑤将何以理天下乎二、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21、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3分)参考答案:(三)强项令19、①数:列举②被:盖,覆盖③悉:全,都④乃于是⑤以:凭20、(1)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1、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9、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后特征为洛阳令 ( 特例征召 ) ⑵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 )⑶宣悉以班诸吏 ( 分发 ) ⑷莫不震栗 ( 害怕得发抖 )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译: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1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答:①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强项令1

《强项令》练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给加点字注音。
(13分)⑴骖乘..()()⑵数.落()⑶箠.杀()⑷楹.联()⑸叩.头()⑹臧否..()()⑺敕.令()⑻枹.鼓()⑼震栗.()⑽数斛.()⑾艾绶.()⑴(cān )(shèng )⑵(shǔ)⑶(chuí)⑷(yíng )⑸(kòu )⑹(z āng )(pǐ)⑺(chì)⑻(fú)⑼(lì)⑽(hú)⑾(shòu )2.解释词语。
(14分)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语:①将何以.理天下①凭,靠②即以.头击楹②用③宣悉以.班诸吏③拿④以宣尝为两千石④因为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帝大怒,召宣。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
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
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
四年,迁长乐卫尉。
明年,代桓郁为太常。
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
”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
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
九年,以病罢。
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
《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
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十三年,更召拜太常。
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
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
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
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其冬,复以病罢。
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厝:放置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副:符合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C. 九年,以病罢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
本出孤微。
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
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
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
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
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
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
”昌乃出足示之。
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
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
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
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
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
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好之,遂就经学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B.(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何以识黄昌邪昌乃出足示之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
董宣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后汉书?董宣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堂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
辟:躲开,避免。
B.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
交通:结交,勾结C.使宣叩头谢主。
谢:认错、道歉。
D.宣悉以班诸吏。
班:分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
其信然也,其梦也?B.宣以丹前附王莽。
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C.大言数主之失。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D.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一组是()①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②大言数主之失③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⑤宣悉以班诸吏⑥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阳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董宣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公主身边拉下车来,当场格杀,表现了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势和嫉恶如仇的高尚品质。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也能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说明,他也是一个善用计谋的人。
C.皇上本打算棰杀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最终也不得不引咎自责,做出让步,并赐钱三十万。
这表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天子。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1.A2.BB项两个“以”的意思都是“凭,因为”,连词。
A项第一句中的“其”的意思是“他的”,代词;第二句中的“其”的意思是“还是”语气词。
C项第一句中的“数”读shǔ,意思是“揭发”。
第二句中的“数”意思是“屡次,多次”,副词。
D项第一句中的“乃”的意思是“才”,副词;第二句中的“乃”的意思是“竟,竟然”,副词。
3.C①句表明董宣不畏权势,但有滥杀之嫌,并不能说明他刚直不阿,也不能说是公正。
⑤句表明他爱护部属而不爱财,并不是廉洁问题。
②③④⑥能表明他刚直不阿、公正廉洁。
项的错误有两点:一是皇上做出让步主要还不是因为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而是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二是皇上也并没有引咎自责。
5.(1)公子丹亲族纠集30余名壮丁,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子丹父子鸣冤叫屈。
(2)外戚阴氏是江夏郡的都尉,董宣对他不敬重,因为这个过错被免了职。
参考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
起初为司徒侯霸征召,官至北海相。
他上任时,郡中武官公孙丹建造豪宅,而风水先生说这是凶宅,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
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
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斩杀。
公孙氏是个大家族,其族亲纠集30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子鸣冤叫屈。
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30余人一网打尽,下在死囚牢中,指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数杀戮。
青州知府弹奏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拿下,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
不料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
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送来酒食“辞生”祭奠,董宣拒不吃喝,厉声道:“我董宣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言罢从容登上囚车赴刑。
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9人,董宣排在第二号。
手起刀未落之际,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
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
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一具告,并言明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
希望朝廷明察,杀他而保全水丘岑,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
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
江夏一带有夏喜为首的贼寇犯境作乱,一郡不得安宁。
朝廷派董宣为江夏太守。
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的铁腕重典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
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
董宣不仅不巴结攀附皇亲国戚,反而时时轻慢他,所以不久即被罢官。
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
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
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
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
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
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
”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
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
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
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
”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
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
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
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5年洛阳令,74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
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并拜其子为郎中,后来官至齐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