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美术⾯试真题及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美术⾯试真题及答案(第⼀批)⾼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考题回顾⼆、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激趣导⼊教师播放⾳频《兵马俑幻想曲》,请学⽣仔细聆听并思考⾳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能联想到什么?学⽣回答出紧张震撼的感受,联想到千军万马的场景,教师继续引导学⽣,以秦始皇的兵马俑为切⼊点引出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活动⼆:直观感知1.以谈话法的⽅式,让学⽣来说⼀说对兵马俑的了解。

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学⽣了解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发掘了史⽆前例的惊⼈宝藏——秦岭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是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奇迹。

2.教师⽤多媒体播放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让学⽣欣赏并思考:视频中都展现了什么内容?学⽣观察回答:视频中呈现了8000件整齐紧密排列的兵马俑阵容及⽣动写实的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弩⼿、将军俑等,体会雕塑群带来的排⼭倒海⽓势。

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内景图,请学⽣思考,从整体来看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学⽣回答,教师总结:在总体布局上,利⽤众多直⽴静⽌体的重复,造成排⼭倒海的⽓势,使⼈产⽣敬畏⽽难忘的印象。

2.教师继续追问:雕塑作品都表现了哪些形象?学⽣们仔细观察得出有将军俑,还有武⼠佣,他们有的⾝着盔甲,有的⾝着战袍,⼀个个披坚执锐、挟⼸挎箭,精神抖擞。

3.教师截取秦始皇陵兵马俑局部图⽚,引导学⽣仔细观察并⼩组讨论兵马俑的⼈物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安排⼩组代表回答:他们颜⾯表情,尤其是相貌、发型各不相同,⼈物性格更是刻画⼊微,有的沉着勇敢,有的活泼爽朗,有的刚毅勇猛,有的意⽓昂扬,形象崇尚写实,⼿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动。

4.教师组织学⽣尝试模仿兵马俑的动作和神态,以此加深对兵马俑艺术特⾊的体会。

活动四:总结领悟请学⽣⼩组讨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下(江南博哥)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主要社会功能的是()。

A.认识功能B.教育功能C.审美功能D.感知功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美术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在具体的作品中,它们密不可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单选题]2.下列选项中,属于永乐宫壁画的是()。

A.《帝后礼佛图》B.《八十七神仙图卷》C.《朝元图》D.《西方净土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朝元图》,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

A 项《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洞中的浮雕作品。

B项《八十七神仙图卷》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绢本水墨作品。

D项《西方净土变》是敦煌壁画。

[单选题]3.如图1所示,该美术作品(局部)的作者是()。

A.徐悲鸿B.蒋兆和C.林风眠D.任伯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图示作品是蒋兆和的代表作品《流民图》。

该画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战争中民众的悲惨生活,倾泻着画家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

该画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这幅作品也反映出现代中国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单选题]4.如图2所示,该作品展示的是()。

A.隶书B.篆书C.魏碑D.楷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图示作品是石鼓文(拓本)。

石鼓文属于篆书,结字严密,笔法圆劲,布局匀称,气韵古朴浑厚。

石鼓文保留着大篆的特点,但多数字已和后来秦代的小篆接近,甚至相同,属于大篆向小篆变化的过渡系统。

[单选题]5.下列雕塑中,属于重庆大足石刻的是()。

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养鸡女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之一。

A项是辽代的微笑菩萨彩塑。

B项是秦代的兵马俑。

D项为敦煌彩塑。

[单选题]6.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抽象绘画代表人物的是()。

A.马蒂斯B.雷诺阿C.杜尚D.康定斯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现代抽象艺术的奠基人。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简述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美术课程特点,谈谈如何在一堂美术鉴赏课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

第三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在中学生中开展一次以“传统与现代交融”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并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术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美术学科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第五题题目:请你谈谈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六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

第七题题目:如果你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在偷偷玩手机,而不是专心听讲,你会如何处理这一情况?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其在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上的提升。

第九题题目:请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你所任教的学校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描述: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设计一堂关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课程。

课程应该包含导入环节、新课讲授、实践操作以及总结评价四个部分。

请详细规划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所需材料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并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二题题目:设计一节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主题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程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几种主要美术流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时间:1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画家中,主张严格训练素描,提倡师法造化的是( )A.刘海粟B.徐悲鸿C.林风眠D.丰子恺【答案】:B【解析】:徐悲鸿把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完整地引入中国,建立了较正规、系统的教学体制,而且身体力行地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

2.《竹林七贤图》最初的材质是( )A.绢B.纸C.石D.砖【答案】:D【解析】:《竹林七贤图》指的是在南京西善桥考古发现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此画作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的组画。

3.下列不属于民间剪纸的常见纹样的是( )A.锯齿纹B.夔龙纹C.月牙纹D.柳叶纹【答案】:B【解析】: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涡状纹、云纹、柳叶纹等,而夔龙纹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4.下列属于宋代画家作品的有( )A.《江亭山色图》B.《夏山高隐图》C.《万壑松风图》D.《富春山居图》【答案】:C【解析】:《万壑松风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江亭山色图》为元代倪瓒的作品,《夏山高隐图》为元代王蒙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则是元代黄公望的作品。

5.黄宾虹写生稿中山石的主要皴法是( )A.披麻皴B.雨点皴C.斧劈皴D.解索皴【答案】:A【解析】:黄宾虹早期山水画作品学习董源、巨然的披麻皴。

6.西方绘画中运用焦点透视表现空间的经典作品是( )画家霍贝玛的油画《林荫道》。

A.荷兰B.英国C.尼德兰D.意大利【答案】:A【解析】:霍贝玛是荷兰杰出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

7.委拉斯贵支与毕加索都有作品《官娥》,画风差异很大,毕加索的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美术真题2019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美术真题2019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美术真题2019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在《敦煌壁画》一课中,不属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是______。

A.教室内悬挂壁画B.播放民族音乐C.讲解壁画发展史D.播放敦煌影(江南博哥)片正确答案:C[考点]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

[解析] C项:“讲解壁画发展史",属于以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而非教学情境创设。

与题干相符,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 韩老师引导学生赏析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后,安排拓展学习活动。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______。

A.评述作品写实技巧B.个性化临摹C.校园色彩风景写生D.写鉴赏报告正确答案:A[考点]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

[解析] 《星月夜》属于意象作品而非写实作品,所以无法评述作品写实技巧。

A项不适合作为本课的拓展学习活动,与题干相符,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3. 孙老师将当地民间彩塑艺术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创作多种形式的彩塑作品。

从课程管理的层面看,这属于______。

A.基础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正确答案:B[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课程的分类。

[解析] 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题干中,孙老师将当地民间彩塑艺术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创作多种形式的彩塑作品,应属于校本课程。

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 如图,该作品展示的是______。

A.隶书B.篆书C.魏碑D.楷书正确答案:B[考点] 本题考查对篆书书体的认识。

[解析]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答案

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答案

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答案一、考题回顾高中美术《新闻摄影》试讲题目1.题目:新闻摄影2.内容:如何判断新闻摄影的价值(1)事件的重要程度;(2)和生活的密切程度;(3)题材的新鲜程度;(4)内容的趣味程度。

3.基本要求:(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环节;(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3)按课题需要设计板绘(或纸绘),内容包括:基本表现步骤图示,启发性或说明性图示、局部示范等(可任选其一);(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1.简单说一下对新闻摄影的了解。

2.如何展开摄影摄像的教学。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新闻摄影,引导学生欣赏猜测这些作品表现了哪几个重要的新闻事件,并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新闻摄影》。

活动二:描述分析1.提出问题:什么是新闻摄影?教师讲解新闻摄影就是用一幅或者多幅照片讲述一个新闻故事。

2.展示《告别战友》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件摄影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欣赏回答,教师总结:表现了一位正在哭泣的战士,给人的感觉是伤心的、悲痛的。

3.简单介绍《告别战友》的摄影背景: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在伊拉克拍摄的照片。

4.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告别战友》,并且小组讨论摄影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呢?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点明摄影作品要有一定的价值。

《告别战友》通过士兵这一形象很好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友牺牲的壮烈,坚毅的军人形象和脆弱的泪水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作品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能造成一定的传媒效应。

5.提出问题:如果你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师,你会选择拍摄哪些新闻呢?为什么?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补充总结:事件的重要程度,和生活的密切程度,题材的新鲜程度,内容的趣味程度。

选择这些新闻会引起人们对环境、战争等时事新闻的关注,同时也会对某一地域造成影响,意义重大,而这些也是判断新闻摄影价值的重要标准。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内容:请你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简述如何将美术教学目标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第二题题目:请简述高中美术课程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开展色彩教学?第三题题目: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请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题题目:请简述恰当的美术教学方法对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美术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举例说明。

第七题题目背景: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计划组织一次“世界名画赏析”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请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教学过程、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第八题题目:针对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美术鉴赏》模块,请你设计一节以“中国水墨画”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要求在活动设计中体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特点及艺术价值;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第九题题目:你认为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第十题请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你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教案。

要求:1.课题:《中国山水画艺术》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019高中美术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2019高中美术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美术《造船林》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并同时展示列维坦的《白桦丛》,并提出问题: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歌美、画写实。

教师继续提问:列维坦属于哪个绘画流派的画家?在部分学生指出是巡回画派的风景画家后,教师介绍巡回画派并引出画家希施金,由此揭示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1.教师播放希施金简介短片,并提出问题:请简要介绍希施金。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希施金(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

2.教师展示《造船林》,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油画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油画,画面描绘了一棵棵粗壮匀称的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神,林边的小溪清澈见底。

给人以美的感受。

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继续展示《造船林》,并追问:作品为什么有美的视觉感受?请从构图、色彩、笔触方面进行分析其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描写希施金故乡爱拉布尼近郊的风景。

画面布局丰满、生动自然,色彩真实亮丽,光线微妙。

笔触细腻写实。

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

该作品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表现风景的题材中,也是一幅成功之作。

2.教师播放希施金故乡风景视频,设置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结合视频感受作品的情感,作者通过这样的画面想表达什么情感?除了个人情感外,画面还有哪些意义?讨论结束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回答:当面对这幅作品时,森林中的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气息好像迎面而来,仿佛走进了极具诗意的大自然。

这一切把人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凝聚着作者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教师总结:作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俄罗斯的富饶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一、考题回顾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音频《兵马俑幻想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并思考音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能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出紧张震撼的感受,联想到千军万马的场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以秦始皇的兵马俑为切入点引出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活动二:直观感知1.以谈话法的方式,让学生来说一说对兵马俑的了解。

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学生了解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发掘了史无前例的惊人宝藏——秦岭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是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

2.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视频中都展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观察回答:视频中呈现了8000件整齐紧密排列的兵马俑阵容及生动写实的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体会雕塑群带来的排山倒海气势。

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内景图,请学生思考,从整体来看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教师继续追问:雕塑作品都表现了哪些形象?学生们仔细观察得出有将军俑,还有武士佣,他们有的身着盔甲,有的身着战袍,一个个披坚执锐、挟弓挎箭,精神抖擞。

3.教师截取秦始皇陵兵马俑局部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兵马俑的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安排小组代表回答:他们颜面表情,尤其是相貌、发型各不相同,人物性格更是刻画入微,有的沉着勇敢,有的活泼爽朗,有的刚毅勇猛,有的意气昂扬,形象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教师组织学生尝试模仿兵马俑的动作和神态,以此加深对兵马俑艺术特色的体会。

活动四:总结领悟请学生小组讨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

充分体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同时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家的才能和智慧,是举世罕见的雕塑遗产,是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活动五:比较鉴赏教师展示西汉《马踏匈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西汉雕塑作品《马踏匈奴》的艺术特色,学生派小组代表回答:《马踏匈奴》是西汉时期霍去病墓石刻的代表,石刻雕塑运用循石造型表现匈奴人手拿弓箭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显得那样渺小、丑陋。

石刻作品造型简洁,风格粗狂,气势宏大,形象生动写实,表现出汉石刻深沉雄大、生动写实的特点。

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秦汉雕塑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巩固鉴赏雕塑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六:小结作业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雕塑家的才能和智慧的结晶,是举世罕见的雕塑遗产,也是值得我们每位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其他时期的雕塑特点,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自主鉴赏,感受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单介绍一下秦汉雕塑的特点【参考答案】秦汉雕塑的总体特点是: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称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将雕塑艺术视作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

秦代雕塑主要追求写实逼真,主要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汉代雕塑讲究写实生动,主要代表作品为霍去病墓前石刻,以独特的循石造型表现出汉石刻的深沉雄大。

2.请谈一谈你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参考答案】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除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所谓雕塑,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与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包含着雕刻与塑造两种创作的手法。

雕是运用金属工具对木、石、骨等硬质材料,由外及里或雕或刻或凿,是一个减法过程。

塑,是用泥或橡皮泥等可塑性材料,从无到有塑造出立体的造型,采用的是一个加法的方式。

总之雕塑是一种可以观赏、触摸的立体造型。

雕塑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三类,雕塑的材料一般分为可塑性材料和硬质材料。

主要的表现材质有泥、石头、青铜、木头、砖、陶瓷等。

雕塑的风格类型:写实雕塑、装饰雕塑、抽象雕塑。

一、考题回顾高中美术《方寸之间,意义无穷》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电视剧《齐白石》中齐白石刻苦学习篆刻的片段。

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齐白石老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三百石印富翁”和哪种艺术有关?学生回答出篆刻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古人为什么说篆刻艺术是“方寸之间,意味无穷”呢?带着问题探究,教师揭示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1.多媒体播放关于篆刻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

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

2.多媒体继续播放篆刻的纪录片,请学生根据纪录片的讲述概括篆刻的发展历程。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介绍篆刻在奴隶社会是交接凭信的工具,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政权的日益膨胀,它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唐代出现文人斋号印,宋元印章与“文人画”相联系,注重诗书画印相结合,明清时期篆刻与书画并驾齐驱,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通过播放篆刻的纪录片第二集,请学生思考,印章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名称,你能说出他们的涵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玺: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

②印: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

③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

④印章: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将“印”和“章”连用。

⑤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印章的一种别称。

2.教师引导学生将多媒体出示的印章和它的名称、朝代相对应,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学生交流回答:皇后之玺——西汉;军曲侯印——东汉;凌江将军章——十六国;王业之印信——东汉。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篆刻纪录片的第三集,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印章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用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①书信的封泥。

②记名器物、佩戴、殉葬、烙马等。

③用于鉴藏公私图书字画和作者姓名款识。

活动四:总结领悟请学生根据播放的篆刻纪录片继续小组讨论篆刻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篆刻与书画作品有着相互映衬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在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方面,这些印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印章的价值由商、周、秦、汉的先民手中作为实用凭信工具发展而来,在这方寸之间,蕴涵着汉字造型的无穷变化。

活动五:比较鉴赏教师展示《封泥》《俊卿之印》等印章,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对篆刻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巩固鉴赏篆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六:小结作业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篆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汉字中的篆书为基本载体,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底蕴,与传统书画并驾齐驱,风格别具,神采照人。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篆刻大师,找一找他们的篆刻作品,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赏析并写一个二百字的短评。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叫“白文”?【参考答案】阴刻的字叫白文,就是刻的字是凹进的,刻字时把反写的字挖掉,留下字边上的料,章刻成后,沾了红印泥后,敲岀来的字显示“白文”就是“白色的文字”的意思。

2.秦以前有篆刻吗?该怎么表明身份?【参考答案】秦代以前是有篆刻的。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秦代以前的先秦时期,由于篆刻的发展不是很完善,所以并不是表明身份的用具,当时最常用的表明身份的物件是青铜器中的鼎,在西周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而随着春秋战国期间的礼崩乐坏,鼎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篆刻中的印章才渐渐的成高中美术《造船林》一、考题回顾高中美术《造船林》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并同时展示列维坦的《白桦丛》,并提出问题: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歌美、画写实。

教师继续提问:列维坦属于哪个绘画流派的画家?在部分学生指出是巡回画派的风景画家后,教师介绍巡回画派并引出画家希施金,由此揭示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1.教师播放希施金简介短片,并提出问题:请简要介绍希施金。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希施金(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

2.教师展示《造船林》,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油画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油画,画面描绘了一棵棵粗壮匀称的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神,林边的小溪清澈见底。

给人以美的感受。

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继续展示《造船林》,并追问:作品为什么有美的视觉感受?请从构图、色彩、笔触方面进行分析其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描写希施金故乡爱拉布尼近郊的风景。

画面布局丰满、生动自然,色彩真实亮丽,光线微妙。

笔触细腻写实。

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

该作品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表现风景的题材中,也是一幅成功之作。

2.教师播放希施金故乡风景视频,设置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结合视频感受作品的情感,作者通过这样的画面想表达什么情感?除了个人情感外,画面还有哪些意义?讨论结束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回答:当面对这幅作品时,森林中的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气息好像迎面而来,仿佛走进了极具诗意的大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