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学教学课题和课时:旅游和旅游地理学(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和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
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后改为不作主要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后改为主要不从事赚钱活动)”。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1.简述旅行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行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差别。
● 课标解读1.运用图解法,认识旅行资源的观点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归纳并掌握旅行资源的种类,比较自然旅行资源与人文旅行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行资源的特征。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行的人数不停增添,大陆不停扩大赴台旅行开放地区和组团旅行社的数目,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 10 人降至 5 人 (即可成行 ),在台湾逗留时间从 10 天延伸至 15 天,台湾旅行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
台湾的旅行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 101 大楼、风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无穷风光,不愧为“祖国的宝岛”。
思虑: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种类的旅行资源?它向我们展现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 教课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旅行资源的内涵。
(要点 )1.认识旅行资源的内涵及其实质特点。
2.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区2.经过事例剖析区分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
别。
(重难点 )3.举例说明旅行资源的主要特点。
3.旅行资源的特点。
(要点 )旅行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行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行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样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行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行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类说法正确吗?为何?【提示】这类说法不全面。
“ 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只重申了旅行对旅行者拥有吸引力,而成为旅行资源还须拥有必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
旅行资源的种类分类观点内容意义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对于探险好奇、游玩、疗自然旅界中经过自然过程而形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养等性质的旅行拥有重要游资源的、拥有旅行吸引力的各物景观、天象与天气景观旅意义种自然因素和现象游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资社会中经过历史过程而形源更多地表此刻教育性 (知人文旅成的,拥有历史文化价旧址古迹、建筑与设备、识的、文化的 )旅行方面游资源值;或许是今世人建筑旅行商品、人文活动的意义的、拥有旅行价值的各样设备2.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有什么联系?【提示】好多旅行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旅游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2.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并能够分辨其所属的地理区域。
3.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旅游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中国的气候条件和影响。
3.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热身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有什么影响?2.观察探究: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观察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3.学习知识:a.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背景。
例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面积较大,南北跨度广,东西相对狭窄;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台地等。
b.气候条件和影响: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气候条件,包括季风气候、干湿气候、寒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例如,南方的雨季适宜观赏瀑布和溪流,北方的寒冷冬季适宜观赏冰雪景观。
c.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包括北方的北京、西安、南方的上海、杭州、西南的成都、云南等,并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些地区的美景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些旅游地区的地理特点,例如,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成都以美食和熊猫闻名等。
4.进一步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的旅游资源如何与地理特点相互关联,并请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触动。
5.综合应用:教师设计旅游线路图,包括中国的北方、南方、西南三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不同的旅游景点标记在地图上,并解释其所属地理区域。
6.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以及旅游资源与地理特点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一、引言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和世界的多样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深入了解这个伟大国家的地理情况。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濒临太平洋,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1. 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它拥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这些城市对贸易和对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西部内陆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较为干旱和贫穷的地区。
它被大片的高山和沙漠所覆盖,地势高峻。
这个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他们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3. 南部和北部地区中国的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发达,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
相反,中国的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农业资源相对较少。
三、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平原和河流。
地形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土壤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1. 高山地带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角洲。
这些高山地带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也是许多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
2. 平原地区中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
这些地区是中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3. 河流与湖泊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和西湖。
这些河流和湖泊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
四、活动与讨论1. 地理游戏通过地理游戏,让学生学习和复习中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项目二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一、地貌旅游资源 二、水景旅游资源 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四、动植物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2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 1、花岗岩地貌 ➢ 2、丹霞地貌 ➢ 3、熔岩地貌 ➢ 4、岩溶地貌 ➢ 5、海岸地貌 ➢ 6、雅丹地貌 ➢ 7、冰川地貌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和共生性
一月 黑龙江
一月 三亚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5、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6、古代桥梁
永济风雨桥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二、古建筑与古园林 1、古建筑 (1)宫廷建筑 (2)宗教建筑 (3)景观建筑 (4)民居建筑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1)宫廷建筑
北京故宫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2)宗教建筑
中国旅游地理
2、旅游资源的分类 ➢ (1)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性质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 (2)按旅游资源的存在状况 原生性旅游资源 萌变性旅游资源 ➢ (3)按旅游资源利用功能 观赏型 康乐型 特殊型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二、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 1、自然地理背景 ➢ 2、人文地理背景 ➢ 3、经济地理背景 ➢ 4、生态环境地理背景
中国的地形与自然教案

中国的地形与自然教案。
一、中国的地形1、山地地形山地是中国地形类型之一,占中国陆地面积的66%。
中国主要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东北山地、万山山系等。
这些山脉布满整个中华大地的不同地区,为山地地形的形成造就了绝佳条件。
2、平原地形除了山地,中国还拥有大片的平原地形。
平原广阔,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等地。
平原多河流、湖泊和湿地,地理环境良好,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开发。
3、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石灰岩溶洞,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是中国享有盛名的独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水解而形成的,其奇特形状吸引了无数游客。
4、沙漠地形沙漠是中国地形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如戈壁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等。
这些沙漠的面积都很大,覆盖了广阔的地区。
沙漠中气候干燥,荒凉险恶,旅行者需格外小心。
5、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分布于中国南方,如湖南宝丰、广西龙胜、广东韶关等地。
丹霞地貌是自然界的艺术品,以其多彩、奇特造型,成为了中国西南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景点。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都分布在全国各地。
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河流是中国的三大河流,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2、森林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其中主要森林区集中在东、中、西三大区域。
我国森林总面积达209亿亩,设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城市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赏景旅游的胜地。
3、草原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地区,包括草地、草原和湿地。
中国草原种类丰富,有牧草、草原草、蔬菜等。
近年来,我国对草原保护事态越来越重视,对草地生态环境守护的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4、矿产资源我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包括煤炭、铁矿石、锌矿石、钨矿和建筑石等,其中最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消费国。
三、中国的自然教案1、自然植被的教学在自然植被教学中,重点介绍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环境适应能力。
探索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初二地理教案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自然风光优美的国度,拥有着绚丽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
在我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理学的范畴内,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海岸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探究。
一、山脉中国地大物博,山脉众多。
我国山脉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长江以北的山区有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燕山、黄山、巍山等山脉。
而长江以南则有云贵高原、华山、衡山、峨眉山、武当山、黄山等山脉。
以藏北为界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天山位于中国的西部,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大山脉。
在中国的山脉之间,交错着众多的山谷、峡谷和峡谷,使山地地形更加多样化。
以武当山为例,它属于中国典型的低山地带,由七十二峰、三十六岩、十八泉、二十四涧、二十七洞、十二台、十二院和五台山组成,景区内有峡谷、林泉、奇石、云海、神木、洞天等自然风景,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区。
二、高原除了山脉外,我国还有许多广阔的高原地带,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其中,以青藏高原最为有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的屋脊”。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面积平地,由于海拔的高、气压的低,使高原的气候特征非常明显。
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极低,呈现出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上雪岭高原、昆仑山等地,是历史上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
这里也是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的主办方之一。
三、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带主要位于东、中、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产业的聚集地。
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经济区域。
平原顾名思义,是地形平坦的地带,一般低于海拔1000米。
在我国,平原多为河流所经过的冲积平原、海滨边缘地区和中部盆地内的沙漠盆地等类型的平地。
以魏乡平原为例,它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农业大平原之一,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由于白洋淀泛滥所形成的。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邻国:世界上临界国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有 14个临国
北部和西北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东部:朝鲜 南部:越南、老挝、缅甸、 西部和西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印度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二、人口和民族
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2011),约占 世界人口的1/5
中国旅游资源的 地理背景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介绍,了解中国旅游资 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掌握各地理背景要 素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本节内容
1. 位置、疆域和领国 2. 人口和民族 3. 地貌概况及特征 4. 水体概况和特征 5. 气候特征
一、位置、疆域和邻国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内海:渤海 外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①从南到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及青藏高原 气候区 ②从东到西: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四类地区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节变化明显
六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1、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活化石:水杉、银杏 森林覆盖率:2003年我国18.21%,世界
中国主 要民族
壮族
中国主 要民族
蒙古族
中国主 要民族
回族
中国主 要民族
维吾尔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3.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7 %(1996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3.地貌概况及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人口和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3.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7 %(1996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3.地貌概况及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③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4.水体概况及特征
①河流,②湖泊,③瀑布,④泉水,⑤海洋。
5.气候特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①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②地域差异显著。
三、课堂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1.位置、疆域和邻国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5个邻国。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课题序号
3
授课班级
11旅游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使用教具
纸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②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③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4.水体概况及特征
①河流,②湖泊,③瀑布,④泉水,⑤海洋。
5.气候特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①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②地域差异显著。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二、新授
1.位置、疆域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5个邻国。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四、课堂检测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回扣目标】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后作业】版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