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呼吸运动变化。
2. 探究不同浓度二氧化碳(CO2)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 分析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生理性因素,其浓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探讨二氧化碳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约2.5kg)1只。
2. 仪器:呼吸运动监测仪、气体分析仪、气管插管、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家兔置于安静的环境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用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运动监测仪和气体分析仪。
2. 正常呼吸观察:记录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3. CO2浓度变化实验:a. 将家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容器内注入不同浓度的CO2气体,分别为0%、5%、10%、15%和20%。
b. 在不同浓度CO2气体环境中,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c. 每次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观察: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2. CO2浓度变化实验:a. 0%CO2: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b. 5%CO2:呼吸频率约为80次/分钟,呼吸深度加深,节律加快。
c. 10%CO2:呼吸频率约为100次/分钟,呼吸深度明显加深,节律明显加快。
d. 15%CO2:呼吸频率约为12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e. 20%CO2:呼吸频率约为14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均呈上升趋势。
2. 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兔的呼吸运动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和节律加快。
呼吸兔子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兔子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呼吸兔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调节。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包括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分析呼吸兔子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使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待家兔麻醉成功后,背位固定于兔体手术台上。
2. 分离气管和迷走神经: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 连接实验仪器:将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和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好,用于记录呼吸运动。
4.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观察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5. 改变呼吸运动调节因素:a. 增加无效腔:将气管插管适当延长,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b.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c.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二氧化碳,改变血液中CO2分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呈现规律性,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稳定。
2.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呼吸张力增强,呼吸阻力增大。
3.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呈现慢而深的呼吸运动,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增加。
4.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降低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降低;提高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
六、实验分析1.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导致呼吸阻力增大,使家兔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兔子的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兔子的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呼吸运动的调节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兔子作为常见的哺乳动物,其呼吸运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兔子的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并探讨外界环境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兔(6只)•注射器和针头•氧气供应系统•呼吸频率记录仪•麻醉剂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兔置于实验舱中,使其适应环境。
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和呼吸频率记录仪。
2.注射麻醉剂: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给实验兔注射一定剂量的麻醉剂,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3.观察呼吸运动:记录兔子在麻醉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4.外界环境因素调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室内温度、氧气浓度等外界环境因素来调节兔子的呼吸运动,记录并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
5.数据记录和分析: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数据显示,在麻醉状态下,兔子的呼吸频率较平时明显降低。
此外,呼吸深度也较平时有所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剂的作用导致兔子神经系统的抑制,进而影响了呼吸运动。
在外界环境因素调节下,实验结果显示温度的变化对兔子的呼吸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会明显增加;而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则会明显降低。
这说明温度是调节兔子呼吸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结果还显示氧气浓度的变化也会对兔子的呼吸运动产生影响。
当氧气浓度较高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会明显增加;而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则会明显降低。
这表明氧气浓度是调节兔子呼吸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兔子的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其中,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浓度对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有明显的影响。
兔子的呼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兔子的呼吸系统结构及其功能。
2. 观察兔子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3. 掌握呼吸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兔子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兔子为哺乳动物,采用双重呼吸方式,即吸气时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排出;呼气时,氧气从肺泡排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本实验通过观察兔子的呼吸情况,了解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兔子1只。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注射器、记录纸、记录笔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碘酊、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兔子放入安静、通风的环境中,观察其呼吸情况。
2. 解剖准备:将兔子固定在解剖台上,用酒精棉球消毒实验部位,用碘酊消毒兔子的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3. 观察鼻腔: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兔子的鼻腔结构,注意鼻腔黏膜、鼻道和鼻甲骨等。
4. 观察气管:用解剖刀切开气管,观察气管壁的厚度、黏膜和软骨环等。
5. 观察支气管:用解剖刀切开支气管,观察支气管壁的厚度、黏膜和软骨环等。
6. 观察肺:用解剖刀切开肺,观察肺泡、肺小叶和肺血管等。
7. 观察呼吸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兔子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等。
8. 记录实验数据:将观察到的呼吸情况、肺泡、肺小叶和肺血管等结构特点记录在记录纸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兔子的呼吸频率:实验过程中,兔子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30-40次。
2. 兔子的呼吸深度:兔子的呼吸深度适中,表现为胸廓的起伏。
3. 兔子的呼吸节律:兔子的呼吸节律较为规律,无明显异常。
4. 兔子呼吸系统结构特点:(1)鼻腔:兔子的鼻腔较宽,黏膜湿润,有利于气体交换。
(2)气管:气管壁较厚,软骨环明显,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3)支气管:支气管壁较薄,黏膜较光滑,有利于气体通过。
(4)肺:肺泡结构清晰,肺小叶明显,肺血管分布均匀。
六、实验结论1. 兔子的呼吸系统结构完整,功能正常。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探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加深对呼吸调节的认识。
实验原理,呼吸是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功能,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共同完成的。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控制呼吸气体成分、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因素,来研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兔、呼吸气体混合器、呼吸频率和深度监测仪、呼吸气体成分分析仪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兔置于实验台上,接入呼吸气体混合器,并将呼吸频率和深度监测仪、呼吸气体成分分析仪连接到兔的呼吸系统上。
2. 控制呼吸气体成分,首先,我们改变呼吸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观察兔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通过调节呼吸气体成分,我们可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或呼吸系统疾病等情况,从而研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3. 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接着,我们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监测仪,改变兔的呼吸模式,观察其对呼吸气体成分的调节响应。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在不同呼吸模式下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不同呼吸气体成分下,兔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有不同的变化。
当呼吸气体中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兔的呼吸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会减小。
这表明兔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适应不同的呼吸气体成分,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我们改变兔的呼吸模式时,其对呼吸气体成分的调节响应也会有所不同。
在不同呼吸模式下,兔对呼吸气体成分的调节敏感度不同,这说明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在不同呼吸模式下会发生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兔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适应不同的呼吸气体成分,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此外,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在不同呼吸模式下会发生变化,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呼吸调节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呼吸调节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兔呼吸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家兔呼吸活动的变化,分析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动物体内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由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
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分压、pH值、温度、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CO2、乳酸、棉线、纱布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家兔: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2. 气管插管:剪去家兔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
3. 连接呼吸监测系统:将气管插管与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开始记录呼吸活动。
4. 观察和记录呼吸活动: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呼吸曲线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影响呼吸运动的实验:a. 增加无效腔:通过增加气管插管长度模拟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活动变化。
b. 增加CO2浓度:通过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CO2,观察呼吸活动变化。
c. 增加乳酸浓度:通过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乳酸,观察呼吸活动变化。
d.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活动变化。
6.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拔除气管插管,对家兔进行复苏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家兔正常呼吸活动:家兔呼吸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呼吸幅度约为10-20mmHg。
2.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后,家兔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幅度减小。
3. 增加CO2浓度:增加CO2浓度后,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明显增加。
4. 增加乳酸浓度:增加乳酸浓度后,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无明显变化。
5.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无明显变化。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b #10 Control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模拟实验)
I。
Introduction.
呼吸幅度和频率受到体内O2分压CO2分压以及H+浓度这些化学因素的反射性调节,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神经传导也影响呼吸幅度和频率.
实验目的:分析化学因素及神经传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II。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1.鼠标器压下左右移动浏览实验场景
2.移动鼠标器,熟悉实验设施
3.点击拖动器械盘中塑胶气管至流量头,增加无效腔
4。
点击气体考克,增加兔吸入气中氮气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5。
点击拖动器械盘中注射器至兔耳注射乳酸
6.点击拖动手术刀至兔颈部切断双侧迷走神经
7、实验完成后,按停止按钮进行数据测量
III. Result
1.将塑胶气管插入流量头处,增大无效腔。
图1 增大无效腔后家兔呼吸信号变化
增大无效腔后呼吸加深,频率加快。
无效腔是指未进行气体交换的一部分肺泡容量,包
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且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所以当给家兔气管插管的侧管连接50cm长的胶管时,增大了解剖无效腔,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因此家兔通过调节增大潮气量即呼吸加深,增加呼吸频率是肺泡通气量保持不变,维持正常呼吸。
2。
1. 打开考克,增大兔子呼吸进入的CO2量
图2 增加二氧化碳吸入量后家兔呼吸信号变化
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每当动脉血中P 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
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 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 CO2+H2O→H2CO3→HCO3-+H +。
CO2通过它产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 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
2.增大兔子呼吸进入的N2的量
图3 增加氮气吸入量后家兔呼吸信号变化
吸入纯氮气时,因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却基本不变(因CO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此外,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
所以缺O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
在轻度缺O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
向兔子耳朵中注射0.5ml乳酸
图4 注射乳酸后家兔呼吸信号变化
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
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切断兔子双侧迷走神经
图5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信号变化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呈现很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主要是吸气相)。
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以后,中断了左右两侧的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道路,肺扩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就被完全消除,故呈现很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运动.
IV. Discussion。
本实验是用计算机进行的模拟实验,故实验结果较为典型,如果用真实动物进行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V。
References。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井田赵静,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王玢左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