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 昆虫分类学 鳞翅目 蛾类

合集下载

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

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

膜翅目
胡蜂
后翅钩列膜翅目, 蜂蚁细腰并胸腹; 捕食寄生或授粉, 害叶幼虫为多足。
姬蜂 金小蜂
双翅目(包括蝇、蚊、虻)
体型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类型 变态类型 小至大型 刺吸式或舐吸式 触角多变 前翅膜翅,后翅平衡棒 完全变态
食性 其它
食性多样
离蛹或围蛹,一般两性生殖, 幼虫无足型



长角亚目:触角长度6节以上,无触角芒 短角亚目:触角较短,通常3节,无触角芒 芒角亚目:触角常3节,第3节背面具触角芒
双翅目
蚊蠓虻蝇双翅目, 后翅平衡五节跗; 口器刺吸或舐吸, 幼虫无足头有无。
食虫虻 瘿蚊
寄蝇
9.脉翅目(通称蛉)
体型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类型 小至大型 幼虫双刺吸式,成虫咀嚼式 丝状、念珠状、棒状等 前后翅膜质而近似,脉序如网, 少数翅脉简单但体翅覆盖白粉
变态类型 食性 其它
完全变态 成幼虫多为捕食性
离蛹,卵具长柄或小突起,成 虫飞翔力弱,多数有趋光性
草蛉科
体中型,细长柔弱,草绿色、黄白色或灰白 色;触角丝状;翅脉网状;卵有长柄;幼虫纺锤形, 上颚长而略弯,体两侧有瘤突,丛生刚毛,喜捕食 蚜虫,故称蚜狮;蛹包在白色圆形茧中
脉翅目
草蛉褐蛉脉翅目, 外缘分叉脉特殊; 咀嚼口器下口式, 捕食蚜蚧红蜘蛛。


似蜂;体上常有黄、黑相间 斑纹;前翅中央有1条两端游离的伪脉,外缘有1 条与边缘平行的横脉。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 粉虱、叶蝉等
2 潜蝇科
体小或微小型,淡黑或淡黄色;翅宽大, 前缘近基部1/3有折断处。大部分种类以幼虫为害 植物的叶或根茎,潜食造成隧道,致使叶片枯死。
体型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类型 变态类型 食性 其它 小至大型 咀嚼式或嚼吸式 形态多变 前后翅膜翅 完全变态

鳞翅目详细资料大全

鳞翅目详细资料大全

鳞翅目详细资料大全鳞翅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

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

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

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

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

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鳞翅目•拉丁学名:Lepidoptera•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亚目: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双孔亚目•全球已知种数:约20万种•总目:长翅总目基本介绍,识别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蝶和蛾的不同,重要科介绍,麦蛾科,卷蛾科,螟蛾科,尺蛾科,粉蝶科,夜蛾科,毒蛾科,凤蝶科,舟蛾科,灯蛾科,天蛾科,蚕蛾科,天蚕蛾科,弄蝶科,鳞翅目的分类,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双孔亚目,基本介绍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包括蛾、蝶两类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

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

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

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

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鳞翅目成虫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

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

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

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有许多重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菜粉蝶、小菜蛾以及许多鳞翅目仓虫,如印度谷螟等。

此外,著名的家蚕、柞蚕也属于本目昆虫。

识别特点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5节;无尾须;全变态。

第六节 鳞翅目 图解

第六节 鳞翅目 图解

第六节鳞翅目(Lepidoptera)分类一、概况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和蝶,是昆虫纲中的第二个大目,全世界约有14万种,我国8000多种,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

我省有500多种。

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

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二、本目主要形态特征成虫成虫口器1.口器虹吸式(幼虫咀嚼式)2.体翅上密被鳞片三、本目主要生物学特性1.变态类型:完全变态,蛹为被蛹鳞翅目蛹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铃虫等。

虽然没有鞘翅目多,但从经济价值上讲,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目。

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虫如吸果叶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成危害4.成虫多具趋光性(蓝紫光-灯诱)、趋化性(如糖醋液诱杀),有的具迁飞习性(黏虫等)。

四、成虫的一些重要分类特征1.翅面斑纹(分种特征)2.翅的连锁器类型翅轭连锁翅僵连锁翅抱连锁3.翅脉(脉序)鳞翅目脉序与模式脉相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去识别它们呢?在此介绍一下基本的识别方法:前翅后翅(1)翅面中央有一长形的翅室,称为中室(2)翅中室后缘为肘脉(Cu),肘脉只有2条,且固定不变,所以,从中室后缘倒数:最后的脉为第二肘脉(Cu2),其次为第一肘脉(Cu1)。

(3)中脉(M)有3条,仍然接第一肘脉倒数,分别为M3、M2、M1(4)中室前缘为径脉(R),数目变异较大,但数完肘脉、中脉后,余下的与中室有关的脉即为径脉,有多少算多少。

(5)中室以前的脉:翅的前缘为前缘脉(C),其后为亚前缘脉(Sc)。

(6)中室以后为臀脉,有几条算几条。

后翅:翅脉比较固定,从前到后依次为Sc+R1、Rs、M1、M2、M3、Cu1、Cu2,A脉1-3条。

翅脉在分类上常用以下几点特征:(1)中脉M2的着生位置:M2近M1、M2近M3、M2居中。

(2)付室的有无;付室是指前翅中室前方径脉相互交错,或由横脉所组成的翅室。

(如夜蛾科)(3)中室开式或闭式:指横脉完整或不完整。

第六节 鳞翅目 图解

第六节 鳞翅目 图解

第六节鳞翅目(Lepidoptera)分类一、概况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和蝶,是昆虫纲中的第二个大目,全世界约有14万种,我国8000多种,其中蛾类6000种,蝶类2000种。

我省有500多种。

同时也是农林害虫最多的一个目。

如黏虫、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

二、本目主要形态特征成虫成虫口器1.口器虹吸式(幼虫咀嚼式)2.体翅上密被鳞片三、本目主要生物学特性1.变态类型:完全变态,蛹为被蛹鳞翅目蛹2.幼虫多为植食性,如地老虎、棉铃虫等。

虽然没有鞘翅目多,但从经济价值上讲,造成的危害大于鞘翅目。

3.成虫一般不为害,取食花蜜或不取食,但有部分害虫如吸果叶蛾,喙尖,刺破果皮吸取汁液,对果实造成危害4.成虫多具趋光性(蓝紫光-灯诱)、趋化性(如糖醋液诱杀),有的具迁飞习性(黏虫等)。

四、成虫的一些重要分类特征1.翅面斑纹(分种特征)2.翅的连锁器类型翅轭连锁翅僵连锁翅抱连锁3.翅脉(脉序)鳞翅目脉序与模式脉相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去识别它们呢?在此介绍一下基本的识别方法:前翅后翅(1)翅面中央有一长形的翅室,称为中室(2)翅中室后缘为肘脉(Cu),肘脉只有2条,且固定不变,所以,从中室后缘倒数:最后的脉为第二肘脉(Cu2),其次为第一肘脉(Cu1)。

(3)中脉(M)有3条,仍然接第一肘脉倒数,分别为M3、M2、M1(4)中室前缘为径脉(R),数目变异较大,但数完肘脉、中脉后,余下的与中室有关的脉即为径脉,有多少算多少。

(5)中室以前的脉:翅的前缘为前缘脉(C),其后为亚前缘脉(Sc)。

(6)中室以后为臀脉,有几条算几条。

后翅:翅脉比较固定,从前到后依次为Sc+R1、Rs、M1、M2、M3、Cu1、Cu2,A脉1-3条。

翅脉在分类上常用以下几点特征:(1)中脉M2的着生位置:M2近M1、M2近M3、M2居中。

(2)付室的有无;付室是指前翅中室前方径脉相互交错,或由横脉所组成的翅室。

(如夜蛾科)(3)中室开式或闭式:指横脉完整或不完整。

鳞翅目成虫、幼虫(复习版)

鳞翅目成虫、幼虫(复习版)

蛾类—夜蛾总科
夜蛾科Noctuidae体 中—大,粗壮, 鳞片厚密,翅面 多斑纹,喙发 达,复眼大而光 亮,触角线 (雌)或栉形 (雄),前翅 M2近M3,后翅 Sc+R1与Rs基部 有点接触。桑白 毛虫,小地老 虎。
蛾类—夜蛾总科
灯蛾科Arctiidae体中形,粗壮,色鲜艳,翅面多深 色斑点,喙退化(翅触角似夜蛾科),Sc+R1与Rs 近基部有较长距离并接。红腹灯蛾。
后翅前须基部贴合前翅
1
二·分类常用特征
(3)室翅脉序 中室:开室、闭室,径锁室。 M2脉:近M1或M3或居中,A脉数。 后翅:同脉亚目 脉序同前翅; 异脉亚目 后翅Rs不分支R1与Sc合并
Sc+R1, Sc+R1与Rs相接情况。
(4)翅面色斑线纹:
二·分类常用特征
4. 胸足:前足有的退化,中足胫距一对或 无。
分类常用特征
3. 毛序:原生刚毛和亚原生刚毛在幼 虫身体表面的分布型式
分类常用特征
胸 部
毛 序
3. 毛序:原生刚毛和亚原生刚毛在幼 虫身体表面的分布型式
分类常用特征
腹 部
毛 序
A.巢居型: 幼虫生活在可携带 的丝巢中,露出头 胸取食。
7
1.蓑蛾科:中 型,体长20--50mm,硬而 粗短,前胸气 门特别大,横 形,巢以丝和 枝时造成。大 蓑蛾,小蓑蛾 (皮袋虫)为 害树叶。
蓑蛾科Psychidae(case moths)雌雄异型,雌虫蛆形, 无翅、足、眼及触角,居住在幼虫巢内;雄虫触角羽 形,翅上鳞片细薄半透明或部分缺。(喙退化)桑蓑 蛾。
蛾类--蓑蛾总科
蛾类--卷蛾总科
斑蛾科Zygaenidae与刺蛾科区别是体较光滑,喙发达, 翅鳞细薄。

(昆虫分类学)10鳞翅目2

(昆虫分类学)10鳞翅目2

幼虫


黄刺蛾低龄幼虫为害状 黄刺蛾老龄幼虫为害状
羽蛾科 Pterophodidae
羽蛾科 Pterophodidae
世界1000种
前翅2-4片 后翅3片或1片
怎么飞? 各片均密生缘毛
翼蛾科 Orneodidae 又名多羽蛾
前翅6片 后翅6-7片
世界130种
体长4-7mm 体长5-7mm
麦蛾科 Gelechiidae
毒蛾科 Lymantriidae
灯蛾科 Arctiidae
人纹污灯蛾老熟幼虫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大(天)蚕蛾科 Attacidae
天蛾科 Sphingidae
舟蛾科 Notodontidae
粉蝶科 Pieridae
凤蝶科 Papilionidae
螟蛾科 Pyralidae
腹基部有鼓 膜听器。
Sc+R1与Rs 平行至中室 外合并一点 或一段或不 合并。
世界25000种 11亚科
白斑翅野螟 Diastictis inspersalis (Zeller)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
绿翅绢野螟 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
谷蛾科 Tineidae
体长5-6mm
菜蛾科 Plutellidae
菜蛾(小菜蛾)
茧 Plutella maculipennis
谷蛾科 Tineidae
麦蛾科 Gelechiidae
菜蛾科 Plutellidae
后翅菜刀型 头部鳞毛 前翅R5终止于
谷蛾 否 菜蛾 否 麦蛾 是
蓬松 平滑 平滑
翅前缘或翅尖 翅后缘 翅前缘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鳞翅目蛾类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鳞翅目蛾类

4.刺蛾科Eucleidae
黄刺蛾 幼虫危 害状态
5.螟蛾科Pyraloidea
●具细长的足。喙基部有鳞片,触角丝状,有单眼,下颚须 及下唇须发达下唇须常突出,前翅近三角形。腹部第一节 有鼓膜器。后翅Sc+R1 与Rs 接近,平行或越过中室后有 一小段合并,是该科的鉴别特征。
5.螟蛾科Pyraloidea
13.夜蛾科Noctuidae
●幼虫通常粗壮,仅具原生 刚毛,常具4对腹足,但 有些种类第一二对腹足退 化,趾钩单序中带,幼虫 常在地下造土室化蛹。
13.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科是鳞翅目最大的一个 科,关于亚科的分法目前仍比 较混乱,常见可有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ibr.) ,多数幼 虫植食性,危害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钻入地下危害,咬断植株 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 的蛀茎或蛀果等危害,如棉铃 虫;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危 害,如粘虫等。
●一般为大型蛾,身体粗壮, 前后两端较小,似梭型。 触角丝状,中部加粗,末 端形成1细钩,喙极长。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前翅狭长,外缘倾斜,后翅较小,一般鳞片厚而密。后翅 的Sc+RI和Rs平行且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横脉相连。常具 翅缰和系缰钩。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幼虫大而粗壮,没有明显的毛。各腹节又分为6-8小环。 在第八腹节背面常有一个尾角,体侧常有斜纹1列,在地面
5.螟蛾科Pyraloidea 稻种卷叶螟
危害性状
●成虫有强的趋光性。 多危害禾本科植物, 少数危害桃、苹果、 梨等果树。
豆螟 蛾危 害性

玉米螟
危害状 态
6.尺蛾科Geometroidea

鳞翅目

鳞翅目

中华虎凤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凤蝶科
中文学名蛱蝶科 拉丁学名Nymphalidae 该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 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 富,形态各异。少数种类有性二 型,有的呈季节型,极少数种模 拟斑蝶。蛱蝶科是蝶类中最大的 一科,全世界有3400多种。色彩 丰富,形态各异,花纹相当复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 触角长且端部明显加粗呈锤状; 复眼裸出或有毛;部分种类的中 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缩 在胸下,无作用,雄性为一跗节, 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本 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 差别较大。
蛱蝶科

中文学名:粉蝶科 拉丁:(Pieridae) 体型通常为中型或小型, 最大的种类翅展达90mm。 色彩较素淡,一般为白、 黄和橙色,并常有黑色或 红色斑纹。前翅三角形, 后翅卵圆形,无尾突。前 足发育正常,有两分叉的 两爪。不少种类呈性二型。 雄的发香鳞在不同的属位 于不同的部位:前翅肘脉 基部、后翅基角、中室基 部、或腹部末端。有些种 类有季节型。卵炮弹形或 宝塔形,长而直立。幼虫 圆柱形、细长、胸部和腹 部每一节都有皱环。蛹为 带蛹。寄主为十字花科、 豆科、白花菜科、蔷薇科 等,有的为蔬菜或果树害 虫。


中文学名:毛毛虫 拉丁学名:Lepidoptera 别称"刺毛虫 科:天蛾科 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 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人碰到的 话会红肿。 色彩美丽,成虫体肢和翅满被鳞片和毛,故2对翅为鳞翅,且前翅 大于后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类上颚发达,为咀嚼式); 触角丝状、双栉[zhì ]状、栉状、棍棒状等多型;复眼发达,单眼2 个或无单眼。幼虫蠕虫状,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幼 虫体上生有刚毛,对刚毛的排列和命名称毛序,在分类上有重要意 义。约有112000种,包括蛾类和蝶类。有些可作鱼饵、喂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刺蛾科Eucleidae
黄刺蛾 幼虫危 害状态
5.螟蛾科Pyraloidea
●具细长的足。喙基部有鳞片,触角丝状,有单眼,下颚须 及下唇须发达下唇须常突出,前翅近三角形。腹部第一节 有鼓膜器。后翅Sc+R1 与Rs 接近,平行或越过中室后有 一小段合并,是该科的鉴别特征。
5.螟蛾科Pyraloidea
●一般为大型蛾,身体粗壮, 前后两端较小,似梭型。 触角丝状,中部加粗,末 端形成1细钩,喙极长。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前翅狭长,外缘倾斜,后翅较小,一般鳞片厚而密。后翅 的Sc+RI和Rs平行且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横脉相连。常具 翅缰和系缰钩。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幼虫大而粗壮,没有明显的毛。各腹节又分为6-8小环。 在第八腹节背面常有一个尾角,体侧常有斜纹1列,在地面
12.灯蛾科Arctiidae
●体较粗壮,腹背多为红色或 黄色,有的各节背中央有黑点 有单眼,喙退化。多色彩鲜艳。 反鼓膜巾位于第1 腹节气门前。
●后翅Sc+R1与Rs愈合至中室中 央或中央以外
12.灯蛾科Arctiidae
●灯蛾幼虫毛虫型,有次生刚毛,经 常以毛丛形式长于毛瘤上,背面无 毒腺,体色常为黑色或褐色。除苔 蛾幼虫多以地衣苔藓为食外,绝大 多数灯蛾幼虫为多食性。如美国白 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著名 的检疫害虫。
●幼虫食叶,危害多种植物。
常见的有大窠蓑蛾Clania uariegata Snellen和小窠 蓑蛾C.minuscula Butler等。
1.蓑蛾科Psychidae
2.菜蛾科Plutellidae
●小型蛾,有单眼,但很小。 触角线状,柄节有栉毛, 休息时触角前伸,下唇须 第2节有呈三角形的从毛, 后翅刀型,前翅披针形, 翅脉接近完全异脉型,后 翅M1和M2共柄。
11.毒蛾科Lymantriidae
●毒蛾危害多种农林作物,在牧区和养蚕区,家畜和家蚕
误食带毒蛾幼虫的饲料亦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幼虫取食 叶片,大多危害树木,常见的有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为世界性害虫,模毒蛾L.monacha(Linn.)能把树 冠叶片完全吃光,造成森林死亡。
2.菜蛾科Plutellidae
●幼虫真躅型,潜叶或钻 蛀
●本科已知200多种,世 界性分布,其中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 为 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
3.卷蛾科Tortricoidae
●小型蛾子,有单眼,触角丝状。下唇须第2 节被鳞毛。第 3节较短而钝,下颚须退化,翅阔,缨毛短于翅宽。
尺蛾科 蚕蛾科
前翅R5、R4与R3、R2 共柄,通常除3 对胸足外,只在第6 、10
腹 节各有腹足1 对,
5条R脉常基本共柄,后翅Sc+R1与Rs间近基部常有1横脉相连,幼 虫尾角型。
总结概括

主要特征
枯叶蛾科 后翅前缘基部极度变宽,前翅R2与R3具长柄,R5与M1连有短柄,幼 虫粗壮,常有下伸的侧毛缘
4.刺蛾科Eucleidae
●幼虫蛞蝓型,体短粗,分节
不明显,头埋在前胸内,胸 足小,腹足由吸盘取代,体 带枝刺或毒毛,刺激皮肤红 肿疼痛。经常在卵圆形石灰 质茧内化蛹 ,茧的一端有开 口。分布广泛,但在热带地区 最多,多为果树害虫。常见种 类有褐边绿剌蛾 Parasa Cοnscicia Walker,双齿绿刺娥 P. hilarata(Staudinger ).
“步曲”。许多种类是森林,街 道树木及果树的重要害虫,可 造成树木成片落叶。本科为鳞 翅目第3大科,常见种类有桦尺
蛾 Biston betularia(Linn),
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等
7.蚕蛾科Bombycidae
●体中型,全身披着白色鳞 毛, 翅阔,触角羽状,喙 退化,前翅顶角常呈钩状, 5条R脉常基本共柄,后翅 Sc+R1与Rs间近基部常有1横 脉相连,无喙。
薄茧或地下土室内化蛹。常见种类有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等。成虫日间、傍晚或夜
间飞行,飞翔能力强。幼虫食害多种植物叶片,豆天蛾、 蓝目天蛾等危害柳树槐树等。
11.毒蛾科Lymantriidae
●无单眼,喙消失,雄虫触角 双栉状。雌虫有时翅退化或 无,雌蛾腹末有毛簇,产卵 时用以遮盖卵块。鼓膜听器 位于后胸,腹部第4节腹板 通常有一对具细的褶窝。
6.尺蛾科Geometroidea
●前后翅缺少Cu2脉,前翅R5、 R4与R3、R2 共柄,M2位于M1 与M3之间。后翅Sc+R1基部急 剧弯曲,并于Rs靠近或愈合, 造成一小室,在中室外远离 Rs。臀脉1条。
6.尺蛾科Geometroidea
●幼虫体细长,通常除3 对胸 足外,只在第6 节、第10 腹 节各有腹足1 对,行动时,身 体弯成一环,一曲一伸,似以 尺量物,所以称“尺蠖” 或
总结概括

主要特征
蓑蛾科 雌雄异型,雄虫具翅,雌虫无翅似蛆状,幼虫囊套型。
菜蛾科 触角柄节有栉毛,后翅刀状,M1和M2共柄,幼虫真蠋型
卷蛾科 后翅Rs+R1接近中室,然后分歧,幼虫真蠋型,肛门上常有臀棘
刺蛾科 螟蛾科
前翅R3、R4共柄,M2靠近M3,Sc与Rs分离,幼虫体短粗,体带枝 刺或毒毛
后翅Sc+R1 与Rs 接近,平行或越过中室后有一小段合并,幼虫真蠋 型。
●常危害林木或果树。松毛虫类 对我国林业危害极为严重,而且 其毛与毒腺相连,触碰松毛虫毒 毛可引起松毛虫病。
9.天蚕蛾科Saturniidae
●身体特别大,翅阔成虫颜 色常鲜艳。触角双栉状, 翅中央常有透明的窗斑, 中室较大无翅缰,前翅R 仅有3或4支,一般R2与R3 共柄;翅仅1臀脉,后翅 Sc+R1从中室基部分歧,M2 从中室中央或之前分开, 近M1远Cu1a,有的种类有尾突。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幼虫粗壮,多长毛,密被次生 刚毛,常有下伸的侧毛缘,趾 钩双序中带。前胸在足的上方 有1或2对突起。有的幼龄幼虫 有结网群居的习性,多以幼虫 过冬。分布广泛,我国常见种
类有杏枯叶蛾Odonestis pruni Linn、松毛虫Dendrolimus spp.等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中至大型的蛾类,身体粗 壮,体、足、复眼多毛。 喙完全退化。无单眼。雄 虫触角为双栉状。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前翅R2与R3具长柄,R5与M1 连有短柄,R4常从柄的基 部伸出,M2从中室下角伸出。 后翅前缘基部极度变宽,并 通常有2或多条粗肩脉从 Rc和R1基部之间的亚缘室伸 出。
●幼虫体长10 ~35 mm ,仅具 原生刚毛,较短,具环行单行 双序或3 序的趾钩,或具1 对 横带趾钩,前胸气门前侧毛2 根。幼虫常生活在隐蔽场所, 钻蛀茎秆或果实、种子或卷叶 危害。我国常见种类有稻种卷 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亚洲玉米螟O. furnacalis Guenee 等。
昆虫分类学
-蛾类
昆虫分类学-蛾类
1.蓑蛾科Psychidae
●雌雄异体,雄蛾具发达的 翅,善飞翔,触角双栉齿 状。口器退化,下唇须甚 短,翅缰异常大。
●雌蛾成虫一般无翅,很像 1条幼虫。有些种类触角、 口器及足极度退化,终 生栖息在袋内,在袋内交 尾产卵。
1.蓑蛾科Psychidae
●幼虫囊套型,趾钧为单序 缺环,能吐丝做袋,上粘 着各种断枝残叶,造成各 种形式的囊袋。幼虫在囊 袋内, 行动时头胸伸出, 负囊前进,老幼虫在袋内 化蛹。
●前翅近长方形, 静止时两翅合拢呈钟罩状。前翅Cub1从中 室末端四分之一前分开,Cu2极少消失,后翅M1不与Rs。前 翅花纹分为基斑、中带和顶角的端斑,在臀角上有圆形带 金属光泽的肛上纹。后翅无斑纹。有些种类前翅有前缘褶。
3.卷蛾科Tortricoidae
●幼虫圆柱形,体长10~25 mm ,前胸气门前毛3根,趾钩环状, 通常为双序或3序,很少单序。肛门上常有臀棘。幼虫卷叶、 缀叶及钻蛀危害果实。
9.天蚕蛾科Saturniidae
●幼虫体被很多枝刺或瘤突, 单 序中带。常见种类如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Donovan、 天蚕Antheraea yamamai等。 有些种类是树木和果树的害虫。 但也有的种类是经济益虫, 如柞蚕能产优质丝,是重 要的产丝益虫。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天蚕蛾科 体大翅阔翅,中央常有透明的窗斑,多有尾角,幼虫 体被枝刺或瘤突。
蚕蛾科 身体似梭型,后翅的Sc+RI和Rs平行且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横脉相连, 幼虫尾角型,体侧常有斜纹1列。
毒蛾科 雌蛾腹末有毛簇,幼虫体多毛,常有成束的、紧密的毛簇,毛有 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灯蛾科 后翅Sc+R1与Rs愈合至中室中央或以外,幼虫毛虫型,次生刚毛 长于毛瘤上,背面无毒腺
●多数种类为农林重要害虫,我国常见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苹小食心虫Grapholitha inOPinata Heinrich 等危害多种果树的果实。
4.刺蛾科Eucleidae
●中型蛾子,密生厚鳞毛,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状。口 退化。翅较宽,前后翅的中室内有M的主干存在。前翅R3、 R4共柄,M2靠近M3,后翅臀脉3条,Sc+R1与Rs分离,仅在 基部与R略相合。
夜蛾科 前翅颜色暗,趋光性趋糖性强,多有迁飞性,后翅Sc+R 1与Rs中 室基部有一点接触又分开。幼虫常粗壮,常具4对腹足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13.夜蛾科Noctuid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