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第一第二篇)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第一第二篇)
三、填空 汽车检测技术是利用各检测设备,在汽车
_________情况下,对汽车技术状况或工 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第二篇 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常 见故障诊断
第一节 发动机功率检测
一、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发动机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和转速都是动 力性的评价指标,有效功率是汽车动力性最 主要的诊断参数。
3、维修检测:维修判定,确定维修质量
第一节 概 述
三、汽车检测与诊断方法及特点
汽车诊断:由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 动完成的
人工经验诊断:眼看、耳听、手摸、鼻闻(中医) 设备诊断:仪器检测,结果分析,现象分析,人工
判断(中西医结合) 自诊断:利用监测电路检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微
处理器的各种实际参数,并将其与存储器中的标 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3、相对法
相对法是指通过对正常汽车总成或零部件进行测试后,
采用一定的处处理措施确定诊断参数标准的一种方法。通 常的做法是测定一定数量的正常汽车总成或零部件的运行 参数,确定个基准值,然后用一个适当的系数乘上基准值 即可得到诊断参数标准。
第三节 汽车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
七、汽车诊断周期
最佳诊断周期—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 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2)磨料磨损
摩擦副间夹入微粒,刮伤表面,破坏油膜,解决 三滤问题。
3)疲劳磨损
摩擦面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和裂纹并 逐渐积累、扩展。
变形、裂纹、油渗、扩展——剥落
4)腐蚀磨损
腐蚀——磨掉——腐蚀——磨掉 润滑油添加剂
酸 SO2 CO2
第二节 汽车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1)气缸的磨损
单击图片动画演示
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和 排放值等。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
2 Q 3 i Q: ! Z
’ 8 OI EN CE & TECH NOLOOY l NFORMATI ON
科 技 教 育 ① 汽来自检测与诊断技术 课程实践教学 的探 讨
付 磊 杨 大兴 ( 南京航空航夭 大学 金城 学 院 江苏南 京 2 1 1 1 5 6 )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高 级 应 用 型 人 教 学 效率 。 才。 而 汽车行业 的发展在我 国经济建设 中
习兴趣 。 例 如 我 院 汽 车 安 全 性 能 检 测 实 验 室, 该 实 验 室 模拟 机 动 车 检 测 站 来 建 设 , 对 汽 车 动 力性 , 排 放性 , 制 动 性 以 及 仪 表 板等 更是占据着不可替 代的的 主导地位 , 我 国 2 教学方 法改革 汽 车 保 有 量 在 近 年 来 更 是 有 了 飞 速 的 增 结合Ⅸ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课 程 教 学 都 能 做 到 较 为 准 确 的 检 测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长。 因而 《 汽车检测 与诊断技术 》 这 门 课 程 改 革 实 际 , 可采 用 以 下的 教学 方法 , 以提 高 程 中 , 通 过对 该套 系统结 构组 成 , 原 理 讲 是 当 今 独 立院 校 汽 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向 的 教 学 质 量 。 解, 学 生 实 际动 手 操 作 等 , 让 学 生 清 晰 地 了 主干 课程 , 是专业 能 力培 养的重要 环 节。
关键词 : 汽车 检 测 故障诊断 教 育理念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6 ( b ) - 0 1 9 8 — 0 1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故障排除与修复
根据故障代码,进行相应的故 障排除和修复工作。
初步检查
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外观和直观 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 故障迹象。
故障代码读取
使用诊断仪器读取汽车控制单 元中的故障代码,以便确定故 障的原因。
复查与试车
完成修复后进行复查,并进行 试车以确保故障已被排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01
发动机检测技术
压力检测
检测发动机气缸压力、机 油压力和燃油压力是否正 常。
温度检测
检测发动机冷却水温和机 油温度是否正常。
排放检测
检测汽车排放是否符合标 准,如尾气成分、烟度等 。
底盘检测技术
转向系统检测
悬挂系统检测
检查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力等是否 正常。
检查悬挂部件的磨损、变形等是否正 常。
制动系统检测
总结词
转向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转向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转向沉重、转向不灵或方向盘抖 动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转向试验、检查 转向助力泵和转向机等部件的工作状态等。
总结词
传动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传动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离合器打滑、变速器换挡困难或 传动轴异响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 检测和试验,如检查离合器和变速器油位、更换离合器片 和变速器齿轮等部件。
04 汽车检测与诊断实践应用
汽车不解体检测维修
检测方法
通过不解体方式对汽车进行检测,以确定汽车各部件的状态和性 能。
维修方式
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确保汽车性能恢复到最佳状 态。
优势
减少了对汽车的损伤,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应用
功能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之一,旨在培养选择机电维修方向的学生在从事汽车检测和维修工作中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认知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包括:熟悉汽车检测内容、原理和方法;熟悉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汽车一般故障的诊断方法;能够使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汽车性能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4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使用、发动机技术、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排放和噪音检测等。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参观汽车检测线、汽车检测基地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条件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车、实物及教具模型。

实训条件应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并建议师生比在1:15~1:20.2.教材编写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参照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与职业岗位对接。

同时,应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贴近生产实际,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内容中,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

3.教材编写应以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形式为设计基础,加强实训内容,选用典型案例。

应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材料内容,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4.教材编写应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突出创新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出发,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改革0 引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它是一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其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

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这不仅表现在专业定位上,而且表现在课程定位上,更表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上。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出发,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改革理论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汽车整车与总成检测技术,了解汽车检测设备原理,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教学中既强调理论性,更强调实践教学,加强应用性。

1.1 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上,为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聘请行业、企业界内的资深人士加入到学校学术委员会以及专业建设委员会中来,使其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便和当地经济、行业发展相适应。

在内容上应该具有“广”、“浅”、“新”、“用”的特点。

其中,“广”是指学科知识覆盖面宽;不仅要和当地当前经济发展适应,还要和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

“浅”是指理论深度适度降低,和应用型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相适应。

“新”是指授课中要不断把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加入到课程内容中,并且所使用的案例应该结合实际不断更新。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思政元素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思政元素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汽车的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因此,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汽车检测和故障诊断,并能够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维修操作。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能够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

三、思政元素融入1. 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汽车制造产业时,可以介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支持国产汽车工业的壮大。

2. 责任意识教育: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可以强调驾驶员的责任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驾驶汽车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还关系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遇到故障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3. 环保意识教育:在讲解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提倡低碳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和里程数,选择环保、节能的汽车类型。

同时,在故障诊断和维修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措施的采取,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4. 职业精神教育:在故障诊断和维修过程中,可以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方法、维修操作规范等。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

五、结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考查课。

它包括汽车故障的成因、汽车故障分析方法、诊断与测试、汽车自诊断系统等,是发展汽车诊断系统的基础,为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汽车检测的检测参数及评判标准。

了解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人工凭经验及仪器的诊断工艺等知识。

了解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初步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熟悉汽车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2.初步掌握汽车故障的分析法,能分析和简化一般故障;3.熟悉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码分析常见故障;4.熟悉发动机的典型故障,掌握常用的技术经验诊断方法;5.掌握汽车启动点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戚杨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王凤岐主编.汽车诊断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张建俊主编.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高国恒主编.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薛宏建主编.汽车故障与检测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卢梦法主编.轿车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肖云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五、课程内容1.概论主要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汽车诊断基础理论。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
讲授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影响因 素,汽车动力性分析方法和步骤;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单位,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五轮仪、油耗计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汽车构造讲授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主 要零部件的功用。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实物讲授、分 解观察及自行观察三种。实物讲授是课堂讲授的继续。这部分内容,由 于在课堂上较难讲清楚,故在课堂上略讲甚至不讲,而移到实验课中实 物讲授。分解观察是对一个部件进行分解,分析其构造细节,初步掌握 部件的分解和装复的技能。自行观察的内容,应联系课堂讲授的有关内
1.掌握发动机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3.掌握汽车行驶安全性(转向系、制动系和照明装置的工作状况) 试验方法。 4.掌握汽车环境保护性(发动机废气排放性能、汽车行驶噪声)试 验方法。 5.掌握根据检测数据对汽车各总成工作状况的诊断方法。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 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项 目
验 学

1
汽车及发动机总体构 造
2

适用专业
验 实验 及要求
类 型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 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理论道路试验是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道 路试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测试汽车使用性能的实际的能力,正确处理 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后 续开设的综合实验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和打好基础。
9.了解制动系的组成及布置;掌握各种型式制动器(蹄式制动器、 双领蹄式制动器、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 和结构原理;掌握各种驻车制动器(中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 特点;了解气压制动及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掌握液压制动 主缸(总泵)、液压制动轮缸(分泵)的结构原理;了解真空增压器的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真空增压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掌握气压 制动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 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项 目
①发动机点火系工作
性能的检测
1
②起动系工作性能的 检测
③燃油供给系工作性
合 综
专业 合 综
专业 合 综
专业 合 综
专业 合 综
专业 合 综
专业 合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
1.发动机总成。 2.前桥与驱动桥、变速箱。 3.万向传动装置。 4. 车架、悬架总称。 5.点火系各总成及零部件。 6.起动机和发电机。 7.喷油泵。 8.配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 9.各种拆装工具。
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求得解决。实物是结构实验室的现有实物设备
中选出的结构实物。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汽车及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通过实验对汽车及发动机的组成、总布置型式、各总成有一个初步 认识;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用及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不 同类型的汽车(解放CA1091型汽车、4×2轿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与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和4×4越野车)的总体构造及发动机(水冷汽 油机、水冷柴油机、风冷发动机)的结构特征和支撑形式(三点支撑、 四点支撑)。 2.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及冷却系的组成及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发动机拆装工艺及各部间隙的 调整方法;了解润滑油路和冷却水路的布置及清理方法。 3.了解汽油机供给系典型化油器的构造,各供油系统的功用及供油 原理;了解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供油路线及组成件的构造。掌握电控 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结构。 4. 了解柴油机供油系的组成及供油路线、各组成件构造及工作原 理;掌握柴油机供给系喷油泵两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的结构、工 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柱塞式喷油泵和VE式喷油泵供油量调节机构的工 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5.了解汽油机整车电路;掌握汽油机点火系的组成、工作原理;掌 握分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分电器触点调整方法;掌握机械点火提前 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真空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 6. 了解传动系的组成和布置;掌握单片离合器、双片离合器、变速 器及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其它型式离合器和分动器的结构特 点;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组成和自由行程的调节方法;掌握五档变速 器的结构、各个档位的动力传递路线、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各个轴的空间位置、支撑方式及轴承特点和齿轮在各个轴上的 安装情况;掌握变速器防止直接档脱档、自锁、互锁及倒档锁的结构原 理;了解分动器的结构及各个档的动力传递路线和对分动器操纵的要 求。掌握惯性锁环式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了解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总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现场观察万 向传动装置及其支承型式,验证普通十字万向节实现等角速度传动的两 个必要条件;掌握普通十字万向节的结构原理;了解凸快式等角速万向 节、三销式等角速万向节、球叉式等角速万向节、球笼式等角速万向节 和挠性万向节的结构原理,并比较上述万向节的特点。掌握单、双级主 减速器的结构及支撑型式,普通行星齿轮差速器、牙嵌式差速器、强制 锁止式差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行星轮及半轴齿轮背面的垫片的
制定人:夏怀成
审定人:李文平 批准人:王连东
2005 年 5 月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
本大纲根据《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
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程。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内燃机 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掌握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以及柴油机和汽油 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内燃机噪声、排放污染及内燃机特性、车用发动 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学、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 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技术,具备 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 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 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项 目
1 汽车加速实验
2
①滑行 ②油耗
3
①转弯实验 ②最高车速实验
4 制动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适用专业及要求
学时 类型 类别
交通运输
2 综合 专业
必修
2 综合 专业
必修
2 综合 专业 2 综合 专业
必修 必修
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 实验用汽车、五轮仪、燃料流量计、减速度计、车速表。
年5月
制定人: 裴永生 审定人: 李文平 批准人: 王连东
2005
《汽 车 理 论》课程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2.5%。 教学文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 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 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 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占总学时25%。 教学文件:《汽车构造》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按规 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拆装与结构认识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内容、拆装方法及 主要部件的功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拆装实验步骤由学生独立完 成。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 能。通过讲授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 测试技术,使学生对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 测量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汽车道路试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汽车道路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 技术、底盘性能试验技术、汽车行驶安全性试验技术。通过讲授汽车整 车安全性和各总成性能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 学生对汽车性能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检测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类别
车辆工程
综 专业

必修
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 构、配气机构、

2
专业

必修
3 润滑系及冷却系拆装 2
4
汽油机供给系拆装和 柴油机供给系拆装
2
5
点火系、起动机、发 电机及整车电路拆装
2
6
离合器、变速器及分 动器拆装
2
7
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 桥拆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