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案例摘录

合集下载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后感第一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后感《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后感青岛市黄岛区隐珠小学倪连学曾经有人说,读书就是读人,就是与作者进行两个人的没有别人打扰的交流。

读汤勇老师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确实感觉自己的面前坐着这样一位充满教育智慧、深明教育哲理的智者和前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倾囊相授,让我和跟我差不多的教育新兵受益颇多。

一、把自己变成珍珠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

人生在世,有接近二十年的学习时期,过了这段时期,便是在社会上闯荡了。

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便有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相对地,有些人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汤勇老师的书告诉我们,“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换言之,不必去抱怨怀才不遇、造化弄人,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成为某一方面不可取代的人。

二、责任压倒一切警察的责任是除暴安良、维护世界和平;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给人生的希望;教师的责任又是什么呢?书中举的地震中的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例子,我也听说过。

但我见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他们每天很早就从家里奔向心爱的教育岗位,晚上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他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在凌晨将生病的学生送到医院;他们不但要精心备课、备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为着自己的责任付出着无悔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育的赞歌。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主旋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身体里有一颗柔软的爱心,才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因为有一颗敏感的爱心,才会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一点一滴地变化,感受他们的喜与悲;因为有一颗坚强的爱心,才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力量,才能指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四、身教胜于言传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有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笔记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汤勇先生写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书,感触颇深。

我不是爱读书的人,很少有哪本书能够从头看到尾,这本书却是破例了。

书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生动活泼的教育讲演,一个个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心灵故事,带我们行走于幸福教育的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汤勇先生写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书,感触颇深。

我不是爱读书的人,很少有哪本书能够从头看到尾,这本书却是破例了。

书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生动活泼的教育讲演,一个个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心灵故事,带我们行走于幸福教育的路上。

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共分九章,从“把自己变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从“做最好的自己”到“有效课堂的追求”,从“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到“走向明亮的远方”,从“校长力量的源泉”到“今天怎样做教育”,每一章都生动、精彩,富有哲理。

如开篇作者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最初找不到工作,一直觉得怀才不遇,因没有遇到伯乐而泄气,因社会对他的不公而充满仇恨。

后来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却认为工作很普通,很不理想,自己是大材小用,于是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以致多次碰壁,领导、同事都瞧不起他,他为此很绝望。

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却一生。

在他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救了他。

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给老人道出了原委。

老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扔在了沙滩上,叫年轻人把刚才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年轻人说这根本找不到。

老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珍珠,随便扔在地上,然后问年轻人能不能捡起来,年轻人毫不费力地捡起了珍珠。

老人于是意味深长地说:“你应明白,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刻承认你。

如果要得到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后感——有效课堂,我们的追求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后感——有效课堂,我们的追求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后感——有效课堂,我们的追求近期阅读了四川阆中市教育和科技局局长汤勇所写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书中向我们讲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除了要努力成为卓越的人,更应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其中有一些段落让我印象深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宽松氛围,促进有效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给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免去紧张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可能反应快一些,一下子就能想到问题准确的答案,而有些孩子可能反应慢一些,而且也未必能想到问题的答案,对于这部分可能回答错误的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这样一种教学氛围,他们害怕回答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我想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让这部分不会的孩子也会了,才能称为真正的有效吧!本学期第三单元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乘法口诀》,虽然经常在具体情境的解决问题中让学生讲为什么用乘法进行计算,学生也能说出因为表示几个几相加,所以用乘法,但是当出现文字题,让学生写出算式时,却总有学生写错,举个例子:列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6个2相加和是多少?巡视学生做题的情况,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用加法6+2=8,一种是用乘法2×6=12,。

分别统计了两种答案的人数,小部分学生用加法算,大部分学生用乘法算,虽然是小部分,还是体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乘法知识没有掌握,所以讲师很有必要地。

首先请用加法计算的小朋友说了理由:因为题目中说到了“加”、“和”这些词语,这些词语是加法算式中的名称。

显然这个小朋友是注重而来加法算式的含义,而没有注重乘法算式的含义。

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表扬了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

接下来请写乘法算式的小朋友说一说:(1)题目中明确告诉我们要列得是乘法算式;(2)6+2是表示6和2相加,是两个数,而6个2相加是指2+2+2+2+2+2,但是这里格子不够,我们可以用乘法,乘法就是来表示几个几相加。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随笔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随笔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随笔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随笔三尺讲台上尘粉飞扬,是他们用青春谱就了教导。

他们把全部的辛涩埋葬,只为等待孩子们胜利的喜悦,由于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幸福。

下面就尾随我一起看看教师们的见解吧。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随笔【第一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导者》有感什么才是教导?我想这一个问题对于诸多教导者来说都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考虑过,好似大部分的教导者都每日辗转于自己所要备课的内容之中以及如何去应对各种性格不一的孩子们。

大概在老师的岗位上任职多年,我们大部分的老师都已经失去了初登老师岗位时的热烈,对于好似可以打算孩子一生命运的中考、高考也变的慢慢的冷漠了,老师的心若是一旦麻木,把日常的工作都变成了顺从和对付,那么无疑教导必定是失败的,也就更不用说能成为一个卓越而又幸福的教导者了。

当我读汤勇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不禁让我开头重新审视自己老师的角色,也慢慢的重新熟悉卓越和幸福的意义。

一、何为卓越要把自己变成珍珠,我骤然间觉得这句话其实是适合于各种职业的人们。

当我们入学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学习的学问无疑都是在为我们工作以后来举行奠基,可能不一样的机遇会使得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但是我们应当做到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当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汤勇在书中曾经说过:“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

对于一名教导者来说,什么才是卓越?怎样做才干足够优秀?金钱、名望、还是同学的成就?我认真回忆了当时的我为什么要坚持成为一名老师,教导者的真正责任所在又是什么。

我骤然间觉得一名卓越的老师第1页/共10页应当是可以转变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的命运的。

曾经有人说: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之间可能只差了一个指引,而面向千千万学子的我们作为教导者是否又担负着转变他人命运的重任。

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想我们还记得那些激动人心的名字,其中有一群老师们用自己的生命而护住了他们的同学。

在努力中寻找幸福支点——《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在努力中寻找幸福支点——《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在努力中寻找幸福支点——《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读书心得琼中县第一小学陈燕娇,有幸与这本书结缘,要感谢工作室主持人林朝阳校长,她为工作室的每位成员精心挑选了6本书香醉人的专业书籍,这是其中一本。

闲暇之余,拜读了汤勇先生写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生动活泼的教育讲演,一个个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心灵故事,带我们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这本著作自始至终透露出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大写的“幸福”二字,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一、要有一个做好工作的积极态度。

第一,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儿。

这就要求我们的在目标上要经别人更高一点儿;在执著上,要比别人更久一点儿;在速度上,要比别人更快一点儿;在细节上,要比别人更注重一点儿;在热情上,要比别人更多一点儿;在勤奋上,要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儿;在主动上,要比别人更自觉一点儿;在方法上,要比别人更灵活一点儿。

台湾联邦快递的总经理陈孝信29岁就当了总经理,很多年轻人都想问他,要做什么才能跟他一样,在事业上快速成功。

他的回答很出乎意料之外,就是不要计较想想看有些人只愿意将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别的事一概不理,有的人很在乎工作时间,今天加班两个小时,明天一定要请两个小时的假来补上,有人连老板让他的做的事情都可以抬头挺胸的说那是别的部门的事情。

所以趁自已还年轻的时候,绝不要做“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要尽量找机会学会,发挥潜力。

二、要用快乐的心情做事。

教育工作不仅要“劳力”,还要“劳心”;不仅要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还要面对来自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评价,还要调整心态去努力适应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心情,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显得疲乏,生活就会显得沉闷,体味至的就只是职业的倦怠和孤儿,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也不能体会到职业的幸福。

师德为先,专业为重——《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之读后感

师德为先,专业为重——《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之读后感

师德为先,专业为重——《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之读后感发布时间:2021-12-06T07:10:26.33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0期作者:沈娣[导读] 习总书记提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指示。

沈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有春幼儿园习总书记提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指示。

回顾这些年的教师职业生涯,我一直践行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坚守在教育这片阵地,只因我热爱这份职业、深爱每一个孩子。

为了提升自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读了汤勇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书,受益良多。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从九章深入细致地阐释了如何成为一名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从“把自己变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从“做最好的自己”到“有效课堂的追求”,从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到“走向明亮的远方”,从“校长力量的源泉”到 “今天怎样做教育”,每一章都用精彩的故事开始,故事里面的哲理也最容易被润物无声地接受。

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教师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体会,总结起来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也是这本书主要阐述的内容。

如第一讲中的“有学历,不一定有实力”、第二讲中的“将学习进行到底”、第三讲的“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以及第四讲、第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再说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也有很多内容在说师德方面,如第一讲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身教胜于言传”、“人格造就卓越”,第七讲的“使命与生命同在”等等。

教师的天职乃教书育人,教书的前提是腹有诗书,育人的前提是自身身正德高,因此,要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可不就是要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提升专业素养,做一个有教育智慧和能力的教师,必须以坚实的真才实学为后盾,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学习,终生学习。

学习的途径呢?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的智慧是立身之本,这种智慧最直接的就是向教学前辈学习,听前辈的超前课、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交流活动,把他人的经验吸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智慧。

2024年《做卓越的教师》读书心得例文(2篇)

2024年《做卓越的教师》读书心得例文(2篇)

2024年《做卓越的教师》读书心得例文人的潜能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它犹如地层深处的流泉,当未曾开掘时,它周而复始地在地下无声地旋流,消耗着自己的活力。

蛰伏在生命中的潜能不可想象的巨大,人的使命就是激发潜能,为自己的潜能找到一个喷涌的出口。

当我们启动自己全部的激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我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爱就如朝阳一样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在我们生命的天空中,我们就会蔑视失败,渴望成功,拥抱胜利!一位教师的成长,出了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外,还得注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

其中读书、反思、研究和写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区别优秀迟到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

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而浮。

"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如果行而不述,或者述而不作,那么再有价值的教育发现、教育思想都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感悟】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读了此辑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潜能的自信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基石,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厚重的知识底蕴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双翼,永远的反思精神和自学的研究态度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做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做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2011年人民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联合推出“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3973人中,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两成,近五成教师认为还过得去,幸福指数一般,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之前我也觉得幸福指数不高。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和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也想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生活工作的一个定位——做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职业幸福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似乎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

教师职业由于其助人的性质,被国际心理学大会认为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种行业之一,现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人可以不优秀,也可以不卓越,但不能不幸福。

一个人有了幸福,就有了开朗、豁达的坦荡胸怀,就有了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就有了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的人生态度,就有了直面挫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豪迈和勇气。

而教师有了幸福,就会怀揣理想从事教育,就会带着激情钟情教育,就会把全部爱心献给学生,就会创造出充满活力与温暖的课堂,就会感受到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奴役,是一种自我实现而不是一种单纯付出,是一种心灵写诗而不是身心的桎梏。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我觉得既要从内在幸福感方面找途径,也要从外在幸福感方面寻找策略。

一、外在幸福感幸福感的产生不仅存在于结果中,也存在于过程中。

提高外在幸福感的关键词是“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促进成长。

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取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1、与家人共同成长家庭的港湾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在家里可以让人得到归属感、安全感、支持感、信任感和舒畅感。

在这里,快乐有人与你共享,痛苦有人与你分担,郁闷有人听你抒发,身心有人给你温暖。

然而,很多人与家人相处时,却不能全身心投入。

比如,有的人,在外面又活跃又健谈,被同事们封为幽默高手,而回到家,却成了自闭症患者,不是盯着电视,就是看着报纸;比如,有的人,对别人,彬彬有礼,即使是一面之缘,也希望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可回到家里,觉得跟家人有特殊的关系,又太过于熟悉,以至于觉得怎么说怎么做都无所谓了,甚至对家人指手画脚,大呼小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案例
摘录
《努力让自己变成珍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最初找不到工作,一直觉得怀才不遇,因没有遇到伯乐而泄气,因社会对他的不公而充满仇恨。

后来总算的巧劲了一份工作,他却认为工作很普通,很不理想,自己是大材小用,于是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以至于多次碰壁,领导、同事都瞧不起他,他为此很绝望。

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却一生。

在他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超过,救了他。

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给老人道出了原委。

老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扔在了沙滩上,叫年轻人把刚才扔的那粒沙子捡下来,年轻人说这根本做不到。

老人又从口袋里陶出一粒珍珠,随便扔在地上,然后问年轻人能不能捡起来,年轻人毫不费力地捡了起来。

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应该明白,现在的你还不是一粒珍珠,所以你不能名求别人立刻承认你。

如果你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就一颗珍珠。


职场如战场,仅仅一般,只能遭到淘汰;仅仅合格,只能昙花一现;只有优秀,才能脱颖而出。

《老木匠盖房子》——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效果
有一个老木匠造了一辈子房子,很精心,手艺也很好,在满60岁这一天,他给老板递了辞呈,说准备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天伦之乐。

老板贪舍不得这样的好员工,便希望他能建造最后的一座房子。

老木匠欣然答应,但是他的心早已不在工地上,用的是粗料,干的是粗活,图的昌应付。

等到房子建造好以后,老板亲手把钥匙交给他,说这房子是送给他的。

老木匠在目瞪口呆中羞愧得无地自容,后来他只好住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故事告诉: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给自己建造房子。

自己将来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房子,全取决于我们今天工作的态度,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效果,一同的人生境界。

《种树》——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辛劳重功劳(联想集团理念)
一位在俄罗斯效外旅行的旅行有,见到两个人,前面的人在挖坑,后面的人在填土,旅行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们在干什么,挖坑的人回答:“我们在种树。

”看到旅行家不解的目光,他又补充说:“我们公司规定,我挖一个坑可以得到30个卢布,他填满下个坑可以得一到20个卢布,本来还有一位朋友,他负责栽树,每栽一棵得10个卢布,可是他今天生病了,没有来,所以只有我们两个人在之里挖坑和填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