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见伤害处理
拔河比赛中常见的伤害和急救措施

拔河比赛中常见的伤害和急救措施拔河比赛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吸引着许多人参与。
然而,由于其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性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拔河比赛中常见的伤害类型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拉伤和扭伤由于拔河比赛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拉伤和扭伤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
这些伤害可能会发生在腰部、手臂、脚踝等位置。
如果发生拉伤或扭伤,应立即停止比赛,并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水冲法: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应持续冲洗15-20分钟。
2. 静止法: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静止,避免进一步损伤。
3. 高枕法: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轻肿胀。
4. 包扎法:如果伤口有出血,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轻轻包扎,压力不要太大。
如果疼痛和肿胀持续较长时间,建议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尽力伤尽力伤是另一种常见的拔河比赛伤害类型。
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参与者用力拉拽绳索时,其中一方突然松手或绳索突然断裂。
这可能导致脱臼、骨折和肌肉拉伤等严重伤害。
对于尽力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温暖法:使用温水或热水瓶轻轻温暖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
2. 包扎法:如果存在开放性伤口或出血,用干净的布料轻轻包扎,控制出血。
3. 绷带法:用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使其保持稳定。
4. 就医:尽快送伤者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晕厥和中暑由于拔河比赛的高强度运动,长时间持续活动可能导致晕厥和中暑。
这些情况可能是由于脱水、高温环境或缺少休息引起的。
如果有人晕厥或中暑,请立即进行以下急救措施:1. 移动:将伤者移到阴凉处,并使其保持平躺或半坐姿势。
2. 通风:确保伤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并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
3. 补水:让伤者慢慢饮用温凉的水,但避免过量饮水。
4. 冷敷:用湿毛巾或冰袋轻轻敷在伤者的额头、颈部或腋下,以降低体温。
5. 专业救援:如果伤者的症状持续或加重,或者他们无法自己站立,请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如何处理野外求生中的鹰爪伤?

如何处理野外求生中的鹰爪伤?随着户外运动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踏上野外求生的旅程。
但如果遇到了一些意外伤害,将很可能要面临无法快速得到医疗救治的挑战。
鹰爪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伤害,在野外求生中遭遇鹰或老鹰袭击时,准备好如何处理鹰爪伤分外重要。
1. 及时清洗伤口野外鹰爪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皮肤划伤或切口,因此最初的步骤是快速而彻底地清洗伤口。
使用清水轻轻冲洗被伤口,尽量清除鸟类遗留在伤口里的毛发和细菌,以避免感染。
2. 制止出血血液是人体内关键的生命物质。
如果毛细血管切割,我们需要快速制止出血。
将干净的毛巾或绷带紧密包裹在受伤的区域上,以滞留伤口附近的血液流量。
有时候我们需要连续多次使用绷带手段来制止出血,直到伤口不再滴血为止。
如果伤口无法控制出血,远离野外的生存几乎没有可能。
3. 使用紫药水消毒鹰爪伤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我们必须在及时掩盖伤口之前灌注紫药水,以有效消毒。
紫药水是一种常见但有效的消毒药水,可以找得到或事先准备。
在紫药水治疗前,请务必确保伤口已经完全清洗和干燥。
将紫药水泼在伤口上或轻轻涂抹,以确保紫药水进入伤口。
4. 使用布条或胶带紧贴伤口使用布条或胶带将紫药水覆盖在伤口上,以避免紫药水的挥发。
友好地将胶带粘附在创伤区域周围,我们可以使用手指加压帮助它粘合,并形成一个安全的障碍,以保护伤口干净和深度。
5. 常规消毒保护事后维护仍然非常重要。
常规消毒要求覆盖伤口使它保持干燥和避免雨淋。
缺乏适当的覆盖和保护,伤口将不能够治愈,反而可能导致某些危险的细菌感染. 如果出现以下疑似感染的情况(发热、肿胀、红肿的热点)、伤口仍然出血,移动都变得疼痛、病变的颜色在伤口周围变为青色等等,咨询旅游保险公司或专业救援人员的支持可能非常必要。
鹰爪伤是在野外求生时不可避免的事故之一,而处理它的正确方法是确保您个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步骤之一。
遵循正确的处理程序确保伤口的快速治愈,以便您可以在此后的旅程中追求您的野外求生幸福。
野外救护方法

野外救护方法【最新版3篇】目录(篇1)1.野外救护的重要性2.常见野外伤害及处理方法2.1 创伤2.2 骨折2.3 中毒2.4 中暑2.5 失温3.野外救护的基本原则4.野外救护的注意事项正文(篇1)一、野外救护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受伤、生病等。
这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救护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野外救护不仅能及时缓解伤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救援效率,为伤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二、常见野外伤害及处理方法1.创伤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损伤。
对于较小的创伤,可以清洗伤口后使用创可贴、绷带包扎;对于较大的创伤,需要保持伤口清洁,用纱布包扎,并尽快就医。
2.骨折骨折是指骨头断裂。
在处理骨折时,应尽量保持伤者安静,避免二次伤害。
可使用绷带、树枝等固定伤处,并尽快送医。
3.中毒在野外活动时,可能会误食有毒植物或动物,或者被有毒生物咬伤。
遇到中毒情况,首先要判断中毒原因,如有条件,可给予伤者解毒药物。
同时,尽快送医救治。
4.中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动,可能会导致中暑。
中暑的伤者需要迅速降温,可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分,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方法。
如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医。
5.失温在寒冷环境下活动,可能会导致失温。
失温的伤者需要尽快保暖,可给予穿上保暖衣物,用睡袋包裹等方法。
如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医。
三、野外救护的基本原则1.快速评估:在救护过程中,首先要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畅通:在救护过程中,要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防止感染:在处理伤口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4.稳定伤情:对于骨折、重伤等情况,要尽量保持伤者伤处稳定,避免二次伤害。
四、野外救护的注意事项1.保持冷静:在野外救护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2.了解伤情:在救护前,要了解伤者的伤情,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3.寻求救援:在野外救护过程中,如有条件,可寻求专业救援队伍的帮助。
野外摔伤急救措施

野外摔伤急救措施在野外活动中,摔伤是比较常见的伤害类型。
如果没有及时的急救措施,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正确的野外急救办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在野外遇到摔伤时的急救措施。
一、清洗伤口如果受伤部位没有大出血,应该首先冲洗伤口,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
这样可以减少伤口受污染的机会,避免感染和发炎。
二、止血处理如果受伤部位大出血,应该尽快进行止血处理。
在止血前,要先用干净的手或纱布压迫伤口,把血液压出来。
如果血流持续不止,可以使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方应用并固定,使血液停止流动。
但是,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免影响四肢的血运。
三、冰敷冰敷是减轻受伤部位疼痛和肿胀的重要手段。
可以用冰袋或装有冰块的袋子,将其直接放在摔伤的部位上,每次20分钟左右,并且要与受伤部位保持间隔。
在野外没有冰块的时候,也可以用常温水冲洗被摔伤的部位,以缓解局部的疼痛和肿胀。
四、包扎绷带在进行止血和冰敷后,应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
保持受伤部位的固定,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野外情况下,可以用轻度拉伸的胶布或橡皮筋代替绷带。
五、药物止痛受伤后可以尽快用痛经药物来减轻痛感,以舒缓身体的不适。
但是在选择药物时要慎重,尽量选择对身体没有副作用的药物。
六、及时就医在野外情况下,如果伤情比较严重,应及时寻找可以提供医疗协助的人士,例如营地管理员或附近的村庄医生。
如果能够自行走动,也可以尽快回到城市或镇上的医疗机构就医,以做到尽早的治疗。
总之,在野外进行急救时,应根据伤情采取恰当的措施。
如果情况紧急,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救治,但在野外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所以如果伤势比较严重,应该尽快返回市区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遇到野外摔伤时的急救措施。
户外急救中最常见的急救技能

户外急救中最常见的急救技能
户外急救中最常见的急救技能包括以下几项:
1. CPR(心肺复苏):在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通过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心脏和呼吸功能。
2. 创口处理:正确清洁并处理外伤,包括处理割伤、擦伤、刺伤等,以防止感染和进一步的伤害。
3. 骨折和拉伤处理:正确固定和支撑骨折或拉伤的部位,以减轻疼痛,并帮助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4. 烧伤处理:包括冲洗烧伤部位、遮盖烧伤区域、止血止痛和提供舒适感。
5. 中暑和中毒处理:提供适当的水、药物和遮阳措施,以防止中暑和中毒。
6. 食物中毒处理:在食物中毒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水,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7. 急性过敏反应处理:对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人,迅速使用紧急注射器,如肾上腺素自救器,以及寻求医疗帮助。
8. 窒息处理:对于窒息的人,迅速采取措施,并使用背部或胸部冲击法,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呼吸。
9. 群体性伤害处理:在意外事故或灾难中,提供临时的医疗援助,如伤员转运、止血、建立应急营地等。
以上这些都是户外环境中常见的急救技能,在户外旅行或活动时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及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面对并正确处理幼儿园里发生的意外伤害的方法(含具体案例分析)

面对并正确处理幼儿园里发生的意外伤害的方法(含具体案例分析)一、幼儿意外伤害分类1、一般事故:由于幼儿本身、外界环境、设备等原因而发生缝针、肢体骨折、骨裂、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事故属一般事故。
2、责任事故:由于保教人员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打错针、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触电、颅脑骨折、II以上烧烫伤、幼儿被冒领、走失、高处坠落、把幼儿遗忘在空房内、体罚、溺水、窒息等事故,经采取积极措施未造成幼儿重大伤害的责任事故。
3、重大责任事故:由于保教人员失职导致幼儿死亡、残废、重要组织器官损伤等严重后果的系重大责任事故。
二、一日生活中防止意外伤害的要点1、生活活动环节;盥洗环节:因为地面潮湿以及幼儿之间拥挤而容易出现滑倒、撞伤的现象,造成幼儿骨折或血肿、擦伤、急性出血等。
因为热水器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烫伤。
注意点:老师的视线不能离开幼儿。
让幼儿有序地进行盥洗。
地面潮湿时要及时拖干随时保持干燥。
盥洗室地面要铺设防滑垫。
冬季热水器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调试后方可使用。
每次使用时,保教人员要调试好水温后才可让幼儿使用。
发现隐患要及时联系总务。
用餐环节: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烫伤,幼儿因情绪问题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造成食物误入气管、细骨卡住喉部等。
注意点:等食物温度适合后进班。
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细嚼慢咽、不嬉笑、不催促硬塞;咽下最后一口饭菜方可离开座位。
(托班喂食注意点:勿快、吃下一口喂一口、啼哭时吐出口内食物。
)午睡环节:由于保教人员的疏忽,造成幼儿异物入鼻耳、窒息、死亡、坠落(托班)等。
注意点:睡觉前检查幼儿口腔内有无食物残留。
睡觉前将幼儿所戴的饰物取下。
在幼儿午睡过程中老师加强巡视,每15分钟一次。
巡视重点:盖被情况、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
对高铺的幼儿要在老师的护理下上下床。
2、运动环节;由于在此环节中保护和运动不当,易造成幼儿骨折、脱臼、出鼻血及其他一些意外状况。
刺伤的急救措施

刺伤的急救措施刺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伤害,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或工作中,很容易发生。
刺伤虽然看起来不太严重,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感染等问题。
因此,在遇到刺伤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快速处理刺伤部位1.1 清洗双手在处理刺伤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双手清洁卫生。
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并擦干。
1.2 制止出血如果刺伤导致出血,应该尽快制止出血。
可以用纱布或干净的绷带包扎住创口,并将患处抬高至心脏以上。
1.3 清洗创口用流动水冲洗患处约5分钟,以清除可能存在的污垢和细菌。
如果有可用的肥皂或碘酒等消毒剂,则可以使用。
二、消毒处理创口2.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碘酒、酒精和过氧化氢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2.2 消毒创口将消毒剂涂抹到创口周围的皮肤上,并轻轻按摩。
然后用棉球或纱布蘸取消毒剂,涂抹到创口上。
涂抹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未消毒的物品。
三、包扎伤口3.1 选择合适的敷料在包扎伤口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敷料。
如果创面较小,则可以使用普通的胶布或绷带;如果创面较大,则需要选择一些特殊的敷料。
3.2 包扎伤口将敷料放在患处上,并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观察伤口情况4.1 观察感染症状在处理完刺伤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
如果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感染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4.2 注意保持干净卫生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保持伤口干净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五、预防刺伤5.1 注意安全刺伤是可以预防的。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刺伤事故。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要穿好适合的鞋子和衣服;在工作时要戴好防护手套等。
5.2 加强身体锻炼身体健康是预防刺伤的基础。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有效预防刺伤。
总之,在处理刺伤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注意保持干净卫生和观察感染症状。
毒虫咬伤护理措施

毒虫咬伤护理措施毒虫咬伤护理措施毒虫咬伤是指由毒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病变和伤害,常见于户外活动中,尤其是在草地、森林等密集植被的地区。
常见的毒虫主要包括蜜蜂、黄蜂、蚊虫、蜘蛛等。
毒虫咬伤带来的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并发症。
因此,在处理毒虫咬伤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在被毒虫咬伤后,应立即远离咬伤地点,以防其他毒虫的再次咬伤。
避免摩擦或者搔抓伤口,以免导致伤口感染。
然后,用清水和肥皂清洁伤口,并迅速用纱布或消毒的绷带覆盖伤口,以防止继续感染。
如果伤口出血,可用清水清洁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住伤口,控制出血。
对于蜜蜂或黄蜂等膨胀性毒虫咬伤,应尽量将咬伤虫取出,以防毒液继续分泌。
可以使用干净的手指或者医疗夹子将虫取出,注意不要挤压腹部,以免毒液进一步渗透。
随后,用冷敷物或冰块冰敷咬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红肿。
冰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免引起低温灼伤。
冷敷后,可使用抗组织胺药物敷贴或口服,如:氯雷他定、艾司唑仑等,以缓解过敏反应。
对于蚊虫叮咬所致的瘙痒,可以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的外用搽剂,如:佳思明等,以减轻症状。
同时,可以使用抗瘙痒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或抗组胺类药物。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用干净的凉水清洗伤口,保持干燥,并将药物涂抹在叮咬处。
蜘蛛咬伤属于比较严重的伤害,一旦被咬应立即就医。
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可以先使用冷敷物冰镇伤口,以减轻疼痛和红肿。
在就医时,医生会根据蜘蛛种类及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清洗伤口、切除坏死组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除了上述的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在伤口部位没有感染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增加抵抗力,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2. 动作:避免剧烈运动和激烈活动,防止伤口扩散感染。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汗液渗入伤口,影响伤口的恢复。
3. 观察:定期观察伤口的状况,如伤口红肿、出现脓液,或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伤: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
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1-①、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1-①-a、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肿胀、压痛。
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
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
1-①-b、扭伤: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
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
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
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
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
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
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1-②、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1-②-a、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
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
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
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1-②-b、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
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
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
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
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③外伤总的处理原则: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2、烫伤:烫伤可分为烧伤和水烫伤两种类型。
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等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
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也愈大、愈严重。
2-①、烫伤的程度:烫伤可分为
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
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
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2-②、烫伤的处理: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
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
不要弄破水泡。
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
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
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等。
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
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
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
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大面积烫伤的治疗护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往往遗留广泛疤痕,造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所以务必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居民、儿童的防火教育,在工矿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3、冻伤: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
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3-①、冻伤的程度:
第一度(红斑性):冻伤部皮肤从苍白变为斑块状紫蓝色,以后转为红、肿、充血。
并有痒、痛、麻木等现象。
约5~7天症状消失,不留疤痕。
第二度(水泡性):冻伤部除红肿外,尚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剧痛,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
2~3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痂皮脱落时,有薄的新皮覆盖创面。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伤部周围皮肤肿胀并可有水泡,大多有剧痛。
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愈合需二个月以上,且形成疤痕。
3-②、全身冻伤:全身冻伤时,除体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外,伤者出现寒战以增加机体发热、维持体内温度。
但当体温继续下降时,伤者就感觉疲乏,瞌睡。
再进一步就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
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3-③、冻伤的处理: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左右。
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
第一、二度冻伤予保暖包扎。
第三度冻伤宜由医疗单位进行消毒、包扎、预防感染和创面处理。
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住院抢救。
冻伤发生后,治疗就较困难,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
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
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
户外作业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
冷库内应有报警装置,以防意外。
4、毒蛇咬伤: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
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
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②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
如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4-①、毒蛇的种类:我国毒蛇有眼镜蛇科、蝰蛇科、蝮蛇科以及海蛇科多种,所含的毒液性质不同,故被咬者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尽相同。
蝮蛇科蛇(包括蝮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等)的毒液属于血循毒,破咬处剧痛、红肿,并自伤口不断流出血水。
被咬者出冷汗、恶心、昏厥,多处出血如鼻出血、眼结膜出血、皮下出血、呕血、咯血和尿血等,最后发生循外衰竭而死亡。
咬伤到死亡相隔2~7天不等。
眼镜蛇科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的毒液属于神经毒,被咬处局部初起有灼痛,后来感觉麻木,以后出现上眼皮下垂、走路不稳、四肢无力、头重下垂、流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继之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微弱、自觉窒息,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
从咬伤到死亡相隔半小时到30小时不等。
辨别哪一类毒液引起的症状,在治疗上有重要。
4-②、毒蛇咬伤的处理:
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4-②-a、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4-②-b、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4-②-c、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②-d、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
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
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4-②-e、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为每6小时10毫升),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l0片)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
抗蛇毒血清每次lO毫升与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注射,或7.5毫升创口附近肌注。
国产蝮蛇抗毒素专治腹蛇咬伤,对竹叶青咬伤也有一定疗效。
还可以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4-③、毒蛇咬伤的预防:预防蛇咬伤主要在于野外工作者的加强防护。
从被咬处的齿痕,可判定咬人的蛇有无毒牙,对诊断是否毒蛇咬伤很有帮助。
无毒的蛇咬人后留下一排整齐的齿痕;有毒的蛇咬人后除留下一般的齿痕外,另有两颗毒牙的齿痕,较一般的无毒蛇齿痕大而深。
咬伤处如无毒蛇齿痕,或15分钟后无红肿及疼痛,则可能为无毒蛇咬伤,暂不需治疗。
如不易区别有毒或无毒蛇咬伤时,应一律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阿维尼翁旅游,普罗旺斯一日游,普罗旺斯旅游,普罗旺斯旅行社 dfvkqswa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