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同步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一、选择题1.水果店运来15箱苹果和10箱橘子,其重1520kg 。

己知每箱苹果重25kg ,求每箱橘子重多少千克。

设每箱橘子重xkg ,以下方程不能成立的是( )。

A .1015201525x =+⨯B .1520152510x -⨯=C .1015251520x +⨯=D .1520101525x -=⨯2.小正方形的边长是a 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小正方形的周长,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2aB .24aC .28aD .216a3.已知x÷y =0.314,如果x 乘100,y 也乘100,那么新的除法算式的商是( )。

A .0.314 B .3.14 C .31.4 D .3144.丽丽的爸爸今年a 岁,丽丽今年(a -b )岁,再过m 年后,他们相差( )岁。

A .a B .b C .a -b D .m +b5. 1.01 1.01M N ⨯=÷(M 、N 均不为0),那么( )。

A .M NB .M N >C .M N <D .无法确定二、判断题 6.因为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7.如果0.4×a =1.25×b (a 、b 都不为0),那么a >b 。

( )8.只有当x =0时,x 2=2x 。

( )9.哥哥今年a 岁,比弟弟大b 岁,两年后哥哥比弟弟大(b+2)岁. ( )三、填空题 10.小明有M 元,爸爸的钱是他的3倍,小明和爸爸一共有( )元。

1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12.在( )里填上“>”“<”或“=”。

2.78 1.05⨯( )2.78 6.70.01÷( )6.7100⨯2a a ⨯( )22a 5.620.68⨯( )5.620.91÷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akm ,行驶3小时后,正好行驶到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甲乙两地相距( )km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
习资料
一、整数加法和减法
- 整数加法的规则:
- 不同符号的两个整数相加,先去掉符号,然后按照正数加正数的方法进行运算,最后再加上符号。

- 相同符号的两个整数相加,先去掉符号,然后按照正数加正数的方法进行运算,最后再加上符号。

- 整数减法的规则:
- 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这个整数的相反数。

二、加法混合运算
- 混合运算的规则:
- 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成倍数的认识和应用
- 成倍数的概念:
-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
整除。

- 成倍数的应用:
-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整除来验证。

- 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该数乘以不同的数。

四、数轴
- 数轴的概念:
- 数轴是一个直线,用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数轴的特点:
-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0,整数向右侧延伸,负整数向左侧延伸。

- 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 数轴上有正数、负数和0。

五、用数轴表示整数加减法
- 在数轴上进行整数加法:
- 如果是正数,向右边移动对应的单位长度。

- 如果是负数,向左边移动对应的单位长度。

- 在数轴上进行整数减法:
- 如果是正数,向左边移动对应的单位长度。

- 如果是负数,向右边移动对应的单位长度。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附期中期末卷及答案)有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附期中期末卷及答案)有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附期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目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归纳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同步练习题有完整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同步练习题有完整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果用a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a+2B.2aC.a-1D.2a-12.学校买来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4倍,文艺书比科技书多234本.两科书各买了多少本?解:设买科技书x本。

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A.4x=234B.5x=234C.3x=234D.2x=2343.有两袋米,甲袋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中倒出 1/3 给甲袋,两袋米就一样重,乙袋原来有米()。

A.15千克B.20千克C.30千克D.40千克4.今年小刚的哥哥x岁,小刚(x﹣6)岁,再过n年,哥哥比小刚大()岁。

A.nB.6C.n﹣6D.n+65.n表示一个奇数,下面哪个数表示偶数?()A.2nB.n+2C.2n+1D.2n-1二.判断题1.某班共有50名学生,女生有(50-x)名,这里的x表示男生的人数。

()2.10=4x-8不是方程。

()3.(a-b)×c=a×c-b×c。

()4.x+12和x+12=25都是方程。

()5.5a=0不是方程。

()三.填空题1.如图:糖糖的体重是()千克;当X=35时,糖糖的体重是()千克。

2.x的5倍与4.5的和是()。

3.五一班为希望工程捐款a元,五二班的捐款比五一班的2倍少4元,两个班共捐款()元。

4.有m吨化肥,每天用去1.2吨,用了n天,还剩下()吨。

5.与整数a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和()。

四.计算题1.解方程。

x+9.7=12.8 29x+4.3=7.2 23x+45x=2043x+3×6.5=31.2 2(3.6x-x)=6.5 (2.7x-16)×4=982.直接写得数。

2.4×2= 0.5×0.6= 8.6÷0.2= 2.4×0.2=0.95÷0.5= 3.6×4= 3÷8= 8÷0.1=5.5÷5= 0.7×4= 9.6÷0.4= 4.5÷9=五.解答题1.水果店运来一批新鲜水果,其中西瓜有650千克,是运来的荔枝质量的2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具体内容重点知识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a+b=b+a;用字母表示数加法结合律是(a+b)+c=a+(b+c)乘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结合律是(ab)c=a(bc)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中写出得数即可。

4、a×a能够写作XXX或a2,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纷歧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子。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方程的意义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称。

3、两个数相加,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减,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两个数相乘,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除,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称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和a=b的方程。

根据等式性子来解此类方程。

解方程时要留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

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称的数,等式稳定。

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除外)解方程,等式稳定。

5、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统一单位,在方程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三看两原则”三看:一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减号),若有,先处置惩罚;二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除号)。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等式的性质及练习十四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等式的性质及练习十四

题目:解方程: 3x-4=10
题目:根据等式 的性质填空:如 果a+3=b+5, 那么a-b=()
易错题解析
判断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根据等式的性质,将等式变形 求解等式中的未知数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等式性质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生活中的等式
购物时计算找零:利用等式性质进行货币计算,确保找零正确。
●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16厘米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4 × 边长,我们 可以直接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 答案:16厘米 ●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4 × 边长,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等式性质的总结与回顾
第五章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理解问题的本质。 建立等式: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等式关系。 求解等式:通过等式的性质,求解等式中的未知数或未知量。 验证答案:将求解得到的答案代入原问题中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实际问题的答案与解析
● 题目:一本书有100页,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了20页,第三天看了3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答案:100 - (10 + 20 + 30) = 40页 解析: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已经看过的页数,然后从总页数中减去已看过的页数,即可得到还剩多少页没看。 ● 答案:100 - (10 + 20 + 30) = 40页 ● 解析: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已经看过的页数,然后从总页数中减去已看过的页数,即可得到还剩多少页没看。
制作比例模型:在建筑、工程和设计中,利用等式性质制作比例模型,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和 规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填空题(共12小题)1.王叔叔以八五折的优惠价购买了一辆自行车,比原价购买少付120元。

若将自行车的原价设为x元,则本题可列方程。

2.乐乐有65元零花钱,弟弟有y元零花钱,乐乐给弟弟8元之后两人的钱数就同样多了。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解得y=。

3.小芳身高1.5m,在与妹妹的合影中她的高度是5cm,妹妹在这张照片中的高度是3cm。

在求“妹妹实际身高是多少米”时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设妹妹身高为x米后可列式是,妹妹的身高是m。

4.五年级绘画兴趣小组有23名女生,比男生人数的2倍少7人,求男生人数列方程为。

(不解答)5.果园里种了桃树和梨树共18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

如果设梨树的棵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6.一本漫画书105页,芳芳每天看x页,看了5天,还剩页;当x=15时,还剩页。

7.芳芳和明明两个同学玩猜数游戏。

一个人先想好一个数,另一个人猜。

芳芳说:“我想的这个数乘4再减去2等于10”,明明说:“我想的这个数先乘2再加上4也等于10。

”两人都马上猜出了结果,原来两人想的数一样。

他们想的数是,如果用学过的方程来解答,方程可以分别列成和。

8.如图,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为。

9.两地间的距离是300km。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2.5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64km,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请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10.实验小学“献爱心”活动中,五年级捐的钱数是一年级的1.8倍,五年级比一年级多捐96元,一年级捐款多少元?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设一年级捐款x元,应列方程为。

11.在如图中描出长度是(150+x)的一段。

x=。

12.水果店购进一批苹果,若卖2.4元/kg,就会亏40元;若把单价提到2.7元/kg,就会赚80元。

老板购买这批苹果一共用了元。

(建议用方程思维解题)二.选择题(共5小题)1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0厘米,长比宽多30厘米,求长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附答案)一、填空。

1.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写成(),乘法分配律可写成()。

2.某电脑专卖店卖出35台电脑,销售总额达b元,每台电脑卖了()元。

3.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c=(),a=()。

二、选择。

1.a×6省略乘号,可写成()。

A.6a B.a6C.a62.x2表示()。

A.x·x B.x+x C.2x3.b不能为0的式子是()。

A.a+b B.a÷bC.a×b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水果店运来苹果a筐,每筐25千克;橘子5筐,每筐b千克。

苹果一共()千克,橘子一共()千克;苹果比橘子多()筐,每筐橘子比苹果少()千克。

四、生活中的数学。

1.自行车速度是a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4小时。

(1)用式子表示甲、乙两地距离。

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当a=5时,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粮店上午卖出9袋大米,每袋x千克,下午又卖出10袋。

(1)粮店一天卖出大米()千克。

(2)当x=30时,这一天共卖出大米多少千克?五、欢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0.6千米,一天欢欢上学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a千米时,发现忘记拿语文书。

于是立即转身回家拿上语文书去学校,欢欢这次从家去学校比平时多走多少千米?口算1.8÷6=2.4×5= 1.25×8= 1.4×0.6=3.3×3=7.2÷4= 6.9-1.9=8÷0.5= 3.7×200=12×0.4=参考答案一、1.(a+b)+c=a+(b+c)(b+c)a=ab+ac 2.b÷35 3.ab c÷b二、1.A 2.A 3.B三、25a5b a-525-b四、1.(1)4a(2)a=5时,4a=4×5=20(千米) 2.(1)19x(2)x=30时,19x=19×30=570(千克)五、答:欢欢这次从家去学校比平时多走2a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练习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12a-b/12。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100ab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 +5n = ( 9+5 )n
a ×0.8 ×0.125 = a (0.8×0.125 )
ab = ba 运用乘法交换律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

186+a 表示五年级订阅《希望报》的份数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 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100)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12厘米)。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

甲数是(156);乙数是(15.6)。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
2、5x 表示5个x相乘。

(×)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 ,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 1。

(√)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
三、解下列方程。

3.5x = 140 2x +5 = 40 15x+6x = 168
X=40 X=17.5 X=8
5x+1.5 = 4.5 13.7—x = 5.29 4.2 ×3—3x = 5.1
X=0.6X=8.41X=2.5
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2)、3.4比x的3倍少5.6,求x 。

解:5X+3.2=38.2 X=7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

还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解:2.5X+3*4=29.5 X=7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解:(7+11)/2 X=90 X=10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

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解:9X=5480-908 X=508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

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3*45+17+3X=272 X=40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

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解:85=(40*87.1+42X)/(40+42)X=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