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合集下载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试行)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试行)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e a r c h;n o t f o 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试行)1.范围本原则规定了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三跨”)的建设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其他特殊情况参照本原则进行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原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所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原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原则。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5219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1006 舞动区域分析标准和舞动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 22055 电力网设备标识技术规范Q/GDW 371 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原则。

3.1电力线路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3.2电缆通道 cable channel电缆隧道、电缆竖井、排管、非开挖顶管(拉管)、工作井、电缆沟、电缆桥等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

3.3铁路railway高铁、电气化普通铁路和非电气化普通铁路。

3.4设备标识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s用以标明设备名称、电压等级、编号等特定信息的标志,由文字和(或)图形构成。

3.5跨越 cross架空线路跨越或者电缆线路穿越。

3.6路基 subgrade铁路和公路的基础,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本原则内指路堤。

3.7大桥 long bridge多孔跨径总长大于或等于100米且小于或等于1000米的桥梁或单孔跨径大于等于40米且小于150米之间的桥梁。

十八项反措修编情况汇报----线路部分(1).ppt

十八项反措修编情况汇报----线路部分(1).ppt
2018版条文: 6.4.1.1 新建线路设计时应结合线路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及风区 分布图,并参考已有的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风速,对山谷、垭口 等微地形、微气象区加强防风偏校核,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防 风偏措施。 根据线路周边气象站资料及风区分布图是线路防风害设计的重 要参考依据进行修改。
19
六、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根据运行经验,台风引起的风偏(尤其是跳线风偏)跳闸是沿 海台风地区线路跳闸或故障的主要因素,同时明确110kV、 220kV线路防风偏设计要求。
21
六、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2012版条文: 6.5.1.1 线路路径选择应以冰区分布图、舞动区分布图为依据, 宜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区域。
2018版条文: 6.5.1.1 线路路径选择应以冰区分布图、舞动区域分布图为依 据,宜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区域;2级及以上舞动区 不应采用紧凑型线路设计,并采取全塔双帽防松措施。 依据线路运行数据与经验修改。覆冰舞动是造成紧凑型线路故 障的主要因素,运行经验统计表明在紧凑型线路中因舞动造成 的故障占比达到54%以上。
22
六、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2012版条文: 6.5.1.2 新建架空输电线因路径选择困难无法避开重冰区及易 发生导线舞动的局部区段应提高抗冰设计及采取有效的防舞措 施,如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等,并逐步总结、 完善防舞动产品的布置原则。
2018版条文: 6.5.1.2 新建架空输电线路无法避开重冰区或易发生导线舞动 的区段,宜避免大档距、大高差和杆塔两侧档距相差悬殊等情 况。
7
六、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2018版条文: 6.1.1.8 规划阶段,应对特高压密集通道开展多回同跳风险评 估,必要时差异化设计。当特高压线路在滑坡等地质不良地区 同走廊架设时,宜满足倒塔距离要求。

“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六年三月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2防止倒塔事故 (1)4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3)5 防覆冰舞动事故 (3)6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3)7 其它 (4)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的补充和深化,“三跨”除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及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1.1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防止发生因“三跨”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检管理,编制本反事故措施。

1.2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及在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可参照执行。

2防止倒塔事故2.1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减少“三跨”数量,不宜连续跨越,且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回及以上线路;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2.2“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均采用全塔防松、防盗。

2.3“三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1.1,且跨越线路设计条件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2.4“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2.5新建“三跨”与铁路交叉角不应小于45°,且不宜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与高速公路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45°;与重要输电通道交叉角不宜小于45°。

线路改造,路径受限时,可按原路径设计。

2.6对覆冰区“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隐患治理工作方案为加快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区段(以下简称“三跨”)隐患治理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总结分析影响“三跨”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依据“三跨”隐患治理原则开展隐患核查与治理,确保不发生倒塔、导地线断线、绝缘子掉串等事件,不发生影响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

二、治理原则1. 对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的在运“三跨”,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对15mm及以上冰区的特高压“三跨”和5mm及以上冰区的其它电压等级“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 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不满足覆冰验算时应进行改造。

2. 在运线路跨越高铁时,杆塔应满足结构重要性系数不低于 1.1的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3. 在运“三跨”应满足独立耐张段跨越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4. 易舞动区防舞装置(不含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安装位置应避开被跨越物。

5. 500kV及以下“三跨”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串强度应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力要求,并应考虑断线或断联情况下的冲击荷载受力要求;“三跨”地线悬垂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串连接金具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6. “三跨”区段宜选用预绞式防振锤。

风振严重区、易舞动区“三跨”的导地线应选用耐磨型连接金具。

7. 跨越高铁时应安装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在跨越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时应安装图像或视频监控装置。

8. 在运“三跨”,应结合停电检修开展耐张线夹X光透视等无损探伤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处理。

三、重点工作1. 开展“三跨”隐患专项核查梳理110(66)kV及以上线路“三跨”情况,逐条对照隐患治理原则组织专项隐患核查,并开展设计校核,完善校核报告,各单位组织审查后,对发现的隐患和不满足隐患治理原则的“三跨”纳入“三跨”治理范围,2018年6月完成。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隐患治理工作方案为加快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区段(以下简称“三跨”)隐患治理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总结分析影响“三跨”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依据“三跨”隐患治理原则开展隐患核查与治理,确保不发生倒塔、导地线断线、绝缘子掉串等事件,不发生影响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

二、治理原则1. 对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的在运“三跨”,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对15mm及以上冰区的特高压“三跨”和5mm及以上冰区的其它电压等级“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 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不满足覆冰验算时应进行改造。

2. 在运线路跨越高铁时,杆塔应满足结构重要性系数不低于 1.1的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3. 在运“三跨”应满足独立耐张段跨越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4. 易舞动区防舞装置(不含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安装位置应避开被跨越物。

5. 500kV及以下“三跨”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串强度应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力要求,并应考虑断线或断联情况下的冲击荷载受力要求;“三跨”地线悬垂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串连接金具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6. “三跨”区段宜选用预绞式防振锤。

风振严重区、易舞动区“三跨”的导地线应选用耐磨型连接金具。

7. 跨越高铁时应安装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在跨越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时应安装图像或视频监控装置。

8. 在运“三跨”,应结合停电检修开展耐张线夹X光透视等无损探伤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处理。

三、重点工作1. 开展“三跨”隐患专项核查梳理110(66)kV及以上线路“三跨”情况,逐条对照隐患治理原则组织专项隐患核查,并开展设计校核,完善校核报告,各单位组织审查后,对发现的隐患和不满足隐患治理原则的“三跨”纳入“三跨”治理范围,2018年6月完成。

输电线路“三跨“反事故措施2020

输电线路“三跨“反事故措施2020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反事故措施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公司《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运检〔2016〕413号)(以下简称‚原‘三跨’反措‛)的补充和完善,除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以下简称‚2018版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1.1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有效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维检修,特制订本反事故措施。

1.2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千伏及以上新建(改、扩建)和在运‚三跨‛,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可参照执行。

2 防止倒塔事故2.1线路路径选择时,宜减少‚三跨‛数量,且不宜连续跨越;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条及以上输电线路,且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2.2 新建‚三跨‛与高铁交叉角不宜小于45°,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30°,且不应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与高速公路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45°;与重要输电通道交叉角不宜小于30°。

线路改造路径受限时,可按原路径设计。

2.3 新建‚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1.1,杆塔除防盗措施外,还应采用全塔防松措施;当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跨越线路设计标准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在运线路跨越高铁时,跨越段应为独立耐张段,且杆塔应满足结构重要性系数不低于1.1的要求,不满足时应进行改造。

2.4 新建‚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2.5对15mm及以上冰区的特高压‚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覆冰区其它电压等级‚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专项隐患治理工作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隐患治理工作方案为加快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区段(以下简称“三跨”)隐患治理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总结分析影响“三跨”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依据“三跨”隐患治理原则开展隐患核查与治理,确保不发生倒塔、导地线断线、绝缘子掉串等事件,不发生影响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

二、治理原则1. 对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的在运“三跨”,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对15mm及以上冰区的特高压“三跨”和5mm及以上冰区的其它电压等级“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不满足覆冰验算时应进行改造。

2. 在运线路跨越高铁时,杆塔应满足结构重要性系数不低于1.1的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3. 在运“三跨”应满足独立耐张段跨越要求,不满足应进行改造。

4. 易舞动区防舞装置(不含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安装位置应避开被跨越物。

5. 500kV及以下“三跨”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串强度应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力要求,并应考虑断线或断联情况下的冲击荷载受力要求;“三跨”地线悬垂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串连接金具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6. “三跨”区段宜选用预绞式防振锤。

风振严重区、易舞动区“三跨”的导地线应选用耐磨型连接金具。

7. 跨越高铁时应安装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在跨越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时应安装图像或视频监控装置。

8. 在运“三跨”,应结合停电检修开展耐张线夹X光透视等无损探伤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处理。

三、重点工作1. 开展“三跨”隐患专项核查梳理110(66)kV及以上线路“三跨”情况,逐条对照隐患治理原则组织专项隐患核查,并开展设计校核,完善校核报告,各单位组织审查后,对发现的隐患和不满足隐患治理原则的“三跨”纳入“三跨”治理范围,2018年6月完成。

“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

“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六年三月目录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防止倒塔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防覆冰舞动事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其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的补充和深化,“三跨”除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及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防止发生因“三跨”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检管理,编制本反事故措施。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及在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可参照执行。

2防止倒塔事故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减少“三跨”数量,不宜连续跨越,且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回及以上线路;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均采用全塔防松、防盗。

“三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且跨越线路设计条件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空输电线路“三跨”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六年三月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2防止倒塔事故 (1)4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3)5 防覆冰舞动事故 (3)6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4)7 其它 (4)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的补充和深化,“三跨”除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及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1.1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防止发生因“三跨”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检管理,编制本反事故措施。

1.2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及在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可参照执行。

2防止倒塔事故2.1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减少“三跨”数量,不宜连续跨越,且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回及以上线路;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2.2“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均采用全塔防松、防盗。

2.3“三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1.1,且跨越线路设计条件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2.4“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2.5新建“三跨”与铁路交叉角不应小于45°,且不宜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与高速公路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45°;与重要输电通道交叉角不宜小于45°。

线路改造,路径受限时,可按原路径设计。

2.6对覆冰区“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2.7“三跨”交叉档距大于200m时,导线弧垂应按照导线允许温度进行计算(一般取+70℃、+80℃)。

3 防止断线事故3.1“三跨”导线、地线应选择技术成熟、运行经验丰富的产品,不应采用ADSS光缆。

3.2“三跨”地线宜采用铝包钢绞线,光缆宜选用全铝包钢结构的OPGW光缆,“三跨”耐张段OPGW光缆单独设计,耐张段两端设置接线盒。

耐张段内导、地线不允许有接头。

3.3“三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导、地线外观检查和弧垂测量,在高温高负荷前及风振发生后应开展耐张线夹红外测温工作。

4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4.1 500千伏及以下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串强度应满足受力要求。

4.2风振严重区域的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应选用加强型金具、耐磨型金具或预绞式金具。

4.3新建及改建的“三跨”金具压接质量应按照施工验收规定逐一检查,对可疑压接点进行X光透视检查,检查结果(探伤报告、X光片等)作为竣工资料移交运检单位;对在运线路“三跨”的可疑压接点也应开展金属探伤检查,检查结果应存档备查。

4.4冰害严重地区,悬垂串应避免使用上扛式线夹。

4.5 D级及以上污区不宜采用深棱形悬式绝缘子以及钟罩型绝缘子。

5 防覆冰舞动事故5.1“三跨”跨越点宜避开重冰区、2级及3级舞动区,无法避开时以冰区分布图和舞动区域分布图为依据,结合附近覆冰、舞动发展情况,提高一个设防等级考虑。

5.2应避免在“三跨”跨越档安装相间间隔棒、动力减振器等防舞装置。

6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6.1“三跨”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评审方可实施;跨越在运线路施工时应加强现场安全管控,蹲点监护。

6.2跨越段存在外破隐患时,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防护措施。

7 其它7.1对在运线路“三跨”应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2011)、《±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790-2013)等标准开展设计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应纳入治理改造范围,治理改造的标准应符合本措施的要求。

7.2正常巡视周期不应超过1个月,在恶劣天气或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及时进行特殊巡视。

7.3对不均匀沉降、强风、易覆冰等微地形、微气象区域,宜安装状态监测装置。

“三跨”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释义1 总则“三跨”是指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本措施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的补充和深化,“三跨”除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关文件及十八项反措外还应执行本措施。

【释义】根据国网企业标准《重要输电通道风险评估导则》(报批稿),重要输电线路由构成核心骨干网架的架空输电线路、战略性架空输电线路组成;重要输电通道由若干重要输电线路组成,分为国网公司级和省公司级。

核心骨干网架,包括交直流特高压电网;500kV、750kV 每座变电站至少有1条出线组成的电网最小骨干网架;向二级及以上负荷供电的330kV、220kV变电站至少1条连接主网的线路。

战略性输电线路,包括:大型水电、煤电、核电送出架空线路;跨国联网架空输电线路;跨区联网架空输电线路。

国网公司级重要输电通道包括: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组成的通道;两回及以上中心距离一般不超过600m的重要输电线路组成的通道,通道内线路同时故障时,构成三级及以上区域或省级电网事件。

省公司级重要输电通道由两回及以上中心距离一般不超过600m的重要输电线路组成,通道内线路同时故障时,构成四级区域或省级电网事件。

1.1 目的为防止“三跨”发生倒塔、断线、掉串等事故,防止发生因“三跨”导致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指导“三跨”设计、建设和运检管理,编制本反事故措施。

1.2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及在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跨越电气化铁路、重要线路可参照执行。

【释义】2015年辽宁、冀北、河北电网遭受严重冰灾以后,针对冰灾过程中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公司级重要输电线路的影响,国网公司在辽宁、冀北、河北电网冰害故障分析讨论会会议提出“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线路的线路应进行单独设计”的要求。

2防止倒塔事故2.1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减少“三跨”数量,不宜连续跨越,且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回及以上线路;跨越重要输电通道时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

【释义】在线路路径选择上,采取避让等方式,避免重复跨越,最大限度减少“三跨”区段数量;《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附表A.9中已明确不宜在杆塔顶部跨越电力线路,在此特别强调;为避免重要输电通道中多回重要线路同时故障,不宜在一档中跨越3回及以上线路。

2.2“三跨”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均采用全塔防松、防盗。

【释义】2008年冰灾期间,500千伏船星I线#200—#231耐张段(长11.453km,设计冰厚15mm)中29基直线塔全部倒塌,主要原因为串倒;因此对“三跨”区段线路提出采用独立耐张段的跨越要求,且优先采用“耐-直-直-耐”的跨越方式。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跨(钻)越高铁设计技术要求》,指独立耐张段一般采用“耐-直-直-耐”、“耐-直-耐”、“耐-直-直-直-耐”或“耐-耐”方式。

2.3“三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沿线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1.1,且跨越线路设计条件应不低于被跨越线路。

2.4“三跨”应尽量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大高差的情况,跨越塔两侧档距之比不宜超过2:1。

【释义】根据“三跨区段重要性,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将交叉跨越角提高至不小于45°;500千伏江城线#982—#986段相对高耸,连续上下山,其中#984—#985档距356m,相对高差84m,#985—#986档距998m,相对高差181m,在2008年冰灾期间,发生了倒塔断线。

500千伏布坡一、二线#141、#142分别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发生倒塔,#140—#141的档距766米,高差103m,#141—#142的档距437,高差165m,#142—#143的档距为720m,高差161m。

这两处倒塔断线事故地段均属于典型的微地形、微气象区,同时存在大高差、大档距和两侧档距比大于2:1情况。

2.5新建“三跨”与铁路交叉角不应小于45°,且不宜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与高速公路交叉角一般不应小于45°;与重要输电通道交叉角不宜小于45°。

线路改造,路径受限时,可按原路径设计。

2.6对覆冰区“三跨”,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应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对历史上曾出现过超设计覆冰的地区,还应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释义】按照“三跨”区段线路重要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08〕195号)和《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跨(钻)越高铁设计技术要求》国家电网基建〔2012〕1049号标准,验算杆塔强度覆冰值提高10—15mm。

2.7三跨”交叉档距大于200m时,导线弧垂应按照导线允许温度进行计算(一般取+70℃、+80℃)。

【释义】《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附表A.1有对跨越铁路、公路时弧垂计算的规定,对跨越重要线路时也应按此标准执行。

3 防止断线事故3.1“三跨”导线、地线应选择技术成熟、运行经验丰富的产品,不应采用ADSS光缆。

3.2“三跨”地线宜采用铝包钢绞线,光缆宜选用全铝包钢结构的OPGW光缆,“三跨”耐张段OPGW光缆单独设计,耐张段两端设置接线盒。

耐张段内导、地线不允许有接头。

【释义】铝包钢结构的地线或光缆导流效果好,可降低雷击造成地线断股。

3.3“三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导、地线外观检查和弧垂测量,在高温高负荷前及风振发生后应开展耐张线夹红外测温工作。

【释义】针对运维单位提出的管理要求。

4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4.1 500千伏及以下线路的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独立双串设计,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单串强度应满足受力要求。

4.2风振严重区域的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应选用加强型金具、耐磨型金具或预绞式金具。

【释义】对于输电线路风振严重的区域,导地线线夹、防振锤和间隔棒容易受损,采用加强型、耐磨性金具或预绞式金具能有效降低风振损坏。

4.3新建及改建的“三跨”金具压接质量应按照施工验收规定逐一检查,对可疑压接点进行X光透视检查,检查结果(探伤报告、X光片等)作为竣工资料移交运检单位;对在运线路“三跨”的可疑压接点也应开展金属探伤检查,检查结果应存档备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