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标准构造详图的识图
建筑力学与识图任务2 有梁楼盖板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任务2 有梁楼盖板标准构造详图识读■任务目标1.理解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构造要求2.熟练识读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任务内容1.知识点有梁楼盖板和悬挑板钢筋构造要求2.技能点有梁楼盖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识读■知识解读有梁楼盖板受力钢筋构造可分为板下部贯通纵筋构造、板上部贯通纵筋构造、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支座负筋)构造、,具体构造要求见表9-5。
表9-5 有梁楼盖板钢筋构造类别钢筋构造图钢筋构造解读板下部贯通纵筋(a)端部支座为梁(b)中间支座为梁(1)垂直与支座梁的下部贯通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支座中线。
(2)平行与支座梁的贯通纵筋的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3)下部贯通纵筋连接位置:宜在距支座梁1/4净跨内。
板上部贯通纵筋端部支座为梁(1)垂直于端支座梁的上部贯通纵筋:弯锚的直段长度a O值:设计按铰接时a O≥0.35l ab;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a O≥0.6l ab,由设计指定。
当ao<la 时伸至梁外侧,在梁角筋内侧弯折15d,当a O≥l a时可不弯折。
(2)平行与支座梁的贯通纵筋的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
(3)中间支座梁上部贯通纵筋:跨越中间支座梁、连接位置在跨中1/2净跨内(图9-3)。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支座负筋)(a)端部支座为梁(b)中间支座为梁(1)支座负筋伸出长度指自梁中心线向板跨内伸出的长度,其长度由设计确定。
(2)支座负筋弯折长度:板内为板厚h 减去板保护层C、梁内为15d。
(3)分布筋a值: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为1/2板分布筋间距。
综上所述,有梁楼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钢筋构造如图9-3所示。
板的配筋方式有分离式配筋和弯起式配筋两种,目前一般民用建筑都采用分离式配筋,图9-3所示就是板的分离式配筋。
图9-3 有梁楼盖楼面板和屋面板钢筋构造悬挑板钢筋构造见表9-6表9-6 悬挑板钢筋构造类型钢筋构造图钢筋构造解读1(1)悬挑板上、下部均配筋钢筋:受力钢筋放在板上部,构造钢筋放在板下部。
梁平法识图

④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按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 通长的纵筋值时,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⑤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部 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如图4-9所示。
图4-9 梁竖向加腋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示例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 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分 隔,如图4-10所示。
注2: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KBH。 注3:16G101-1图集中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表示端支座铰接;
当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 抗拉强度时,在梁代号后加“g”。例如,Lg7(5)表示第7号 非框架梁,5跨,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 度。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梁集中标注
当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 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 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在斜 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4.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4.2.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1.梁集中标注
例如,13Ф10@15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直径为10 mm;梁的两端各有 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 mm;梁 跨中部分间距为200 mm,四肢箍。
18Ф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 径为12 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 mm;梁跨中 间部分间距为200 mm,采用双肢箍。
三维图集16G101 第4章、梁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箍筋加密区5050箍筋加密区箍筋加密区c1c3c1c3c1c3c 2h bc 2c 2≥la E≥l aE11≥l aE ≥l a E≥l a E图中c3取值:抗震等级为一级:≥2.0hb 且≥500抗震等级为二~四级:≥1.5hb 且≥500柱框架梁水平加腋构造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柱锚固长度≥L aE箍筋箍筋加密区梁上部纵筋加腋筋伸入梁内≥L aE中部构造筋梁下部纵筋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注: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 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梁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1)附加箍筋是主梁箍
ll
筋正常布置的基础上 另外附加的箍筋,在 附加钢筋布置范围内 的主梁正常钢筋或加 密区箍筋照设。 (2)附加箍筋均匀布置 在次梁两侧S宽度范围 内。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1、附加箍筋平法标注
附加箍筋
ll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钢筋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吊筋的高度按主梁高
非贯通钢筋仅用作架立钢筋
ll
架立钢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1、平法表示
ll
2、构造详图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3、钢筋三维效果图
ll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三)、梁端支座钢筋的构造
梁端支座钢筋的构造主要是指梁端部钢筋锚入柱子的节点构造, 包括上部的支座负筋、通长钢筋以及下部通长钢筋。
ll
4C22
2C22
类型
端 支 座 弯 锚
钢筋锚固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1)支座宽度不够直锚,采用 ll 弯锚,上部通长钢筋、支座负
筋及下部纵向钢筋均为相同构 造 (2)弯锚钢筋长度=平直段长度 (hc-c)+弯钩段长度(15d) hc为支座宽度, c为保护层厚度, d为钢筋直径, LabE为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任务2 框架梁标准构造详图识读
钢筋锚固构造图
构造要求解读
(1)梁顶高差 ⊿h/(hc-50)>1/6时, 上部通长筋断开: 高位钢筋锚固:同端节点锚固 低位钢筋锚固:伸入一个抗震 ll 锚固长度LaE, (2)下部钢筋锚固构造同上部 钢筋 (1)梁顶高差 ⊿h/(hc-50)≤1/6时, 上下钢筋斜弯通过,不需要断 开
三维立体图集16G101-03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 数字建造(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板——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_20190304202730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图5-5 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1)上部纵筋 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详见设计标注。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 筋贯通跨越中间支座,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在跨中1/2跨度范围之内;当相 邻等跨或不等跨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 的跨数终点或起点并伸出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的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2)下部纵筋 与支座垂直的贯通纵筋伸入支座5d且至少到梁中线,与支座同向的贯 通纵筋第一根钢筋在距梁角筋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如图5-4所示。当悬 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 mm时,设计者应指定板端部 封边构造方式;当采用U形钢筋封边时,尚应指定U形钢 筋的规格和直径。
图5-4 悬挑板支座非贯通筋的注写方式
1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1.2 板支座原位标注
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规则
1.1 板块集中标注
3.纵筋
当在某些板内(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 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切向为X向, 径向为Y向),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尺寸。
当纵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为 xx/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两者之间的间 距为×××,直径xx的钢筋的间距为×××的 2倍,直径yy的钢筋的间 距为×××的2倍。
2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的构造详图
16G101第四章梁、板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傅华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傅华夏廖宜香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梁配筋识图-(很全)

图 2-2-2二、三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3二、三层 不等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4带悬挑梁的双跨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2-2-5画的是一端具有悬挑梁 的框架立体图。为了想把框架 示意清楚,没有将柱子把梁包
起并升向上层
图 2-2-5单端悬挑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 2-2-6两端悬挑双跨梁集中标注第一行 图 2-2-7两端悬挑双跨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讲义 (梁部分)
框架的构件要素
构件分类: 框架梁:屋面框架梁
楼层框架梁 框架柱: 顶层角柱 顶层边柱 顶层中柱 中层角柱 中层边柱 中层中柱 底层角柱 底层边柱 底层中柱 基础梁和筏形基础 或承台、承台梁和桩基础
次梁的概念
构成框架的元素: 框架柱和框架梁。 次梁不同于框架 梁,因框架梁的 支点是框架柱, 而次梁的支点是 框架梁。从而, 它们的钢筋配置 也不一样。如图12中的次梁是支撑 在框架梁上的。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注释
图 2-1-2 梁的集中标注(习惯法)
第二节 梁集中标注逐项图解
一、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小提示:设计院自已的习惯标注或该设计院 内部规定
图 2-2-1地下室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提示:梁的顶面结构标高是相 对于同层楼板顶面结构标高差 值(以m计,小数点保留3位), 写在括号中.没有标高差不注。
第三节 梁的宽度与钢筋摆放数量
图 2-6-1梁的纵向筋摆布
第三讲 梁的原位标注
第一节 原位标注梁的截面
原位标注补充了 集中标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