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公路专业必备常识)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 3.65 m , 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 m , 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 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 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 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 v ———行车速度(km/ h) ; t0车头最小时距(s) ; l0 ———车头最小间隔(m) ; lc ———车辆平均长度(m) ; la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 lz ———车辆的制动距离(m) ; lf ———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 l0 = lf + lz + la + 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 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 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 其修正系数有: 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 ;②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 ;③纵坡度修正系数γ3 ;④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 ;⑤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
三、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三、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一)、无平交路段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一般路段是指不受信号、暂停标志、铁公路口等外界因素的中断,保证大体连续的交通流的公路部分。
多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是以高速公路上观测到的最大交通量为基准确定的。
根据观测结果,城市快速路比城际间高速公路的值来得大一些,在大体接近城市快速路最大交通量处确定了多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为每车道2200pcu/h 。
往返2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用往返合计值表示。
其理由为往返2车道公路通常不进行往返车道的分离,以供对面车辆超车用,这种方法是比较现实的。
实际上,在往返2车道公路上发生超车时的最大交通量的观测数据非常少,在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写明往返2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大约为多车道公路中2车道基本通行能力的二分之一,并确定为2500pcu/h 。
另外,与多车道公路相同,对单向通行公路,把其基本通行能力定为每车道2200pcu/h 。
(2)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是用基本通行能力乘以公路的几何结构、交通条件对应的各种补偿系数求出的。
亦即⨯⨯⨯⨯=I C L B L C C γγγ(2.1)式中,C :可能通行能力; C B :基本通行能力;γL γC γI :各种补偿系数。
就多车道公路而言,先用(2.1)式求出每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然后乘以车道数求出公路截面的可能通行能力。
对往返2车道公路,用往返合计值求出。
在用实际车辆数表示可能通行能力时,需要用大型车辆的小客车当量系数换算成实辆数。
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各因素的补偿系数也已决定。
a) 车道宽度(γL ):基本通行能力方面而言,必要充分的车道宽度W L 为3.50m ;根据日本的观测结果,最大交通量在宽度为3.25m 的城市快速路上得到,对车道宽度小于3.25m 的公路应进行补偿,其系数如参考表2.1。
表2.1 公路宽度补偿系数b) 侧向净空(γC ):称从车道边缘到侧带或分隔带上的保护轨、公路标志、树木、停车车辆、护壁及其它障碍物的距离为侧向净空,必要充分的侧向净空为单向l.75m ,在城市内高速公路上,以0.75m 的侧向净空时的最大交通量出现次数多,所以,对比0.75m 窄的情况需要进行补偿,如表2.2所示。
交运交通运输工程课件道路通行能力

(3)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s1Cs(11' /2)
式中:Cs1——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1
(4)直左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s1r=Cs1 式中:Cs1r—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不论服务水 平如何
车道或车道的均 匀段或横断面
标准车辆
可能通行能力 实际或预测的 设计通行能力 预测的
不论服务水 平如何
所选用的设 计服务水平
车道或车道上对 上述条件有代表 性的均匀段或横 断面
车辆
(在混合 交通公路 上为标准 汽车)
计算通行能力的时间单位、交通量和交通流率
由于时间单位愈大,交通不均匀性亦愈大,就愈不 能很好反响交通量与运行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 我国现阶段仍用小时交通量而不用交通流率
当 C1e C1'e 时,本面进口道折减后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C e ' C ens(C 1eC 1 'e)
式中:C
' e
-折减后本面进口道的通行能力(pcu/h);
2. 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HV
fHV1PHV(1EHV1)
式中:PHV-大型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HV-大型车换算成小客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3. 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P fP值
高速公路根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计算
例 :一已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单向顶峰 小时交通量VP=1800veh/h,m,紧挨行车道两边均有障碍物, 重丘地形。分析其效劳水平,问其到达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 增加多少交通量。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6km/h。 解 为求效劳水平要计算V/C: (1) 查表〔5-2、5-4〕得诸修正系数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之欧阳道创编

计算说明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 i iC C 1=单 (1-1)单C ——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 ——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α——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α—— 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C V /——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i iC C 1=交叉口 (2-1)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 交叉口进口编号;n ——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j ji C C 1= (2-2)j C —— 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 —— 车道编号;K —— 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 信号周期T ;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t ;④ 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 ”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i i C C 1=单(1-1)单C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n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第三条为~,第四条为~,第五条以上为~;交α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α ——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C V /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 i iC C 1=交叉口(2-1)交叉口C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交叉口进口编号;n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 j ji C C 1=(2-2)C——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j——车道编号;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信号周期T;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④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车流量”项,→对直行、直左与直左右车道的计算来说,只需输入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土木073班陈雷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v———行车速度(km/h);t0车头最小时距(s);l0———车头最小间隔(m);lc———车辆平均长度(m);la———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lz———车辆的制动距离(m);lf———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l0=lf+lz+la+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 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其修正系数有: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②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③纵坡度修正系数γ3;④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⑤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 能力” 0C 单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 C i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 ——路段单向车道数。
CiC0 条 交 车道C o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 议值:表1-1 C o 值条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 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 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由表1-2确定:单—C i1(1-1)由南向北的通行(1-2)__滋犍馳计规范漣询-辭道理论通行逋it 对城市逍觥和连壯菇豁下卄表1-2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一一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 1-3确定:表1-3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C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nC交叉口= C i(2-1)i1C 交叉口 交叉口通行能力;C i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交叉口进口编号;n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2-2) G= C jj1C j——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车道编号;j——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信号周期T;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t j ;④对应的车流量。
、、+ :、,I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t j”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相等。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摘要:道路饱和度是研究和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和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饱和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交通量,二是通行能力。
前者的数据一般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
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
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和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目前除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和度定义及影响因素2.1 饱和度道路饱和度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
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
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和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和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
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3600/ti(3.2.1-1)
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Nm=αc·Np(3.2.1-2)
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
Npb=3600Nbt/(tf(ωpb-0.5))(3.2.2-1)
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
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
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
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b=αb·Npb(3.2.2-2)
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
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城市采用大值,小的采用小值。
第3.2.3条信号灯管制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按停止线法计算。
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一、各种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s=3600ψs((tg-t1)/tis+1)/tc(3.2.3-1)
式中Ns——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tc——信号周期(s);
tg——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
t1——变为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止线的时间(s),可采用2.3s;tis——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间(s/pcu);
ψs——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可采用0.9。
2.直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sr=Ns(3.2.3-2)
式中Nsr——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3.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sl=Ns(1-β′1/2)(3.2.3-3)
式中Nsl——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β′1——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4.直左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slr=Nsl(3.2.3-4)
式中Nslr——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二、进口道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设计通行能力应按照本面车辆左、右转比例计算。
先计算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再计算专用左转及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elr=ΣNs/(1-β1-βr)(3.2.3-5)
式中Nelr——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ΣNs——本面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pcu/h);
β1——左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βr——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2.专用左转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1=Nelr·β1(3.2.3-6)
式中N1——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3.专用右转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r=Nelr·βr(3.2.3-7)
式中Nr——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三、进口道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N1应按本面左转车辆比例β1计算,如下式:
1.Ne1=ΣNsr/(1-βl)(3.2.3-8)
式中Ne1——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
ΣNsr——本面直行车道及直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pcu/h)。
2.N1=Ne1·β1(3.2.3-9)
四、进口道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左转车道时,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Nr按本面右转车辆比例βr计算,如下式:
1.Ner=ΣNsl/(1-βr)(3.2.3-10)
式中Ner——设有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ΣNsl——本面直行车道及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pcu/h)。
2.Nr=Ner·βr(3.2.3-11)
五、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对面到达的左转车超过3~4pcu时,应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包括直行、直左、直右及直左右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当Nle>N’le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折减:
N’e=Ne-ns(Nle-N’le)(3.2.3-12)
式中N’e——折减后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Ne——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ns——本面各种直行车道数;
Nle——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pcu/h);
Nle=Ne·βl(3.2.3-13)
N’le——不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pcu/h)。
当交叉口小时为3n,大时为4n,n为每小时信号周期数。
第3.2.4条信号灯管制T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典型计算图式见图3.2.4-1及图3.2.4-2。
一、图3.2.4-1中T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为A、B、C各进口道通行能力之和,还应验算C进口道左转车对B进口道通行能力的折减。
按以下规定计算:
1.A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1)计算。
2.B进口道为直右车道,其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2)计算。
3.C进口道为直左车道,其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3)计算。
当C进口道每个信号周期的左转车超过3~4pcu时,应折减B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12)计算。
二、图3.2.4-2中T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为A、B、C各进口道通行能力之和。
应验算C进口道左转车对B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A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1)计算。
2.B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10)计算,式中Nsl为本面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3.C进口道的直行车辆不受红灯信号控制,通行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应受交通特性的制约。
如直行车道的车流与对向车流大致相等时,则C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可采用B进口道的数值。
当C进口道每个信号周期的左转车超过3~4pcu时,应折减B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式(3.2.3-12)计算。
第3.2.5条信号灯管制交叉口进口道的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000veh/(h·m)。
第3.2.6条环形交叉口机动车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相应非机动车数见表3.2.6。
表列数值适用于交织长度为lw=25~30m。
当lw=30~60m时,表中机动车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应进行修正。
修正系数ψw按下式计算:
ψw=3lw/(2lw+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