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学院英语护理本科(五年制)学分制
五分制评分法和百分制评分法区别与优点护理

五分制评分法和百分制评分法区别与优点
护理
优100-90,良9-0,中 79-70,及格 69-60,不及格59及
59以下。
以南京大学为例,等级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制记分与百分制记分的换算标准为:优100-90,良9-0,
中 79-70,及格 69-60,不及格59及59以下。
如果制需计算学分绩,折算标准为优-95,良-5,中-75,
及格-65。
以免修、考察合格记载的课程成绩不能换算为百分制,但可分别按90、0分折算学分绩。
本科教学成绩的相关要求规定:
1、必修课程的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由开课单位根据所开
课的性质确定。
平时成绩(含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0%。
平时成绩的考核可采取
多种形式,如:课堂提问、小测验、撰写实验报告等。
选修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不包括平时和期中成绩。
2、本科教学课程成绩原则上均采取百分制记分,如果课
程需采取等级分制记分,各院系需在期末上报考试息中予以说明,并经由教务处审核后方能采用。
护士学分要求

护士学分要求
护士学分要求对于护士来说是有必要遵从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这不仅仅是护士的职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定,更是医院的要求之一。
护士学分要求分为一般要求、深造要求和更新要求。
一般要求就
是在护理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学分。
护士每一年至少要获得30市学分,
其中五个领域各至少需要6个学分。
这五个领域包括临床实践、领导/
管理/教育护理、社会科学和管理、专业护理学术和研究方法、专业护
理生物学。
深造要求也就是继续教育要求,针对护士来说就是要求学习硕士
及以上学位。
而护士专业硕士学位的学分要求至少为30学分,这30
学分必须包括20学分的专业课程学分,以及10学分的护理指导课程
学分。
更新要求是指维护该护士执业资格所必须符合的要求,护士在一
定时期内(比如3年)必须完成不低于45学分的护理更新实践课程学习,其中至少20学分在实践课程中获取,剩余的学分可以来自正规的
护理机构的继续教育课程。
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护士,必须遵循以上护士学分要求,以确保自身的职业发展以及提升护理质量。
总之,护士学分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护士必须遵守国家的规定,争取以较高的成绩完成这些要求,从而为护理行业做出贡献。
同济大学绩点计算方法

同济大学绩点计算方法
同济大学绩点计算方法:
1. 定义:绩点是将学生学习成绩用统一的分级标准表示,方便各校之间比较,通常是把学习成绩按学分和等级的不同,给出不同的绩点系数,在同济大学也是如此,学分和成绩对应的绩点如下:
(1)90分以上即及格成绩(不含90分):对应的绩点为4.0
(2)80分-90分:对应的绩点为3.0
(3)75分-80分:对应的绩点为2.0
(4)60分-75分:对应的绩点为1.0
(5)60分以下即不及格成绩(不含60分):对应的绩点为0
2. 计算方法:学生修读课程根据考试成绩,可以获得上述相应绩点,学生一学期总绩点计算公式为:学期总绩点=每门课程学分*课程绩点之和/总学分。
3. 以实例说明:小明一学期的课程有:课程(学分)成绩(绩点):
高等数学(4)85分(3)英语(2)90分(4)大学物理(2)75分(2)。
那么小明一学期的课程总学分为8,总绩点数为14,学期总绩点为14/8=1.75,取一位小数来说就是1.8。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技能操作、较强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关爱生命,守护健康。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些都是护理学的基础,让学生对人体的构造、功能、疾病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实习、康复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2.实践教学:通过临床实习、社区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3.自我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临床实习考核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领域从事护理工作。
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等工作。
注意事项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办法:把临床实习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比如,每当学到某个疾病的理论知识时,就安排相应的临床观察或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注意事项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哪怕是最小的创新点,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武汉科技大学关于制订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

武汉科技大学关于制订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本科培养方案是学校对本科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本科生培养工作和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专业应根据学校制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结合本专业特点制订专业培养方案。
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必须做到科学设计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指导思想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充分贯彻“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低年级实施通识基础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以人为本,以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为先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优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
5、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二、基本要求1、学制我校设定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建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为5年),实行3-6年(5年制专业为4-7年)弹性学制。
2、毕业总学分要求以下为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各专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四年制专业:185(175+10)学分(其中10学分为免收学费学分);(2)五年制专业:228(218+10)学分(其中10学分为免收学费学分)。
3、学分计算办法课程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实践环节(实验和上机除外)一般每1周计1学分,体育课每学期1学分(具体学时安排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一览表),形势与政策共计2学分,军训3周计2学分,公益劳动2学分,创新教育3学分,第二课堂3学分。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护理学院

HOPE护理学院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前身为原湖北医学院护理系,1983年开设夜大护理本科教育;1986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护理专科学生;1988年成为湖北省护理学历教育培训基地;1993年增设全日制护理本科专业(学制五年);2002年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携手,共建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
2003年招收四年制全日制护理本科,并成立护理专业硕士点。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一支由国内、外护理专家、教授组成的优秀师资队伍。
现任院长Dr. Marcia Petrini是国际知名美籍护理教育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纽约州立大学护理学及教育学博士,在护理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Project HOPE中国项目总监徐丽华教授任学院高级顾问。
学院还聘请美籍护理专家Vickie Lambert和Clinton Lambert博士为客座教授,并引进了从香港和新加坡学成归来的青年护理博士和硕士。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副主任护师4人、讲师8人。
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3人。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0人;全日制成教生200人;全日制研究生30人;研究生学位班20人;博士生1人。
已逐渐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途径的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
学院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资料室及信息中心,购置了大量外文原版书籍和期刊。
建有可模拟临床情景的现代化护理技能操作中心,拥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作为实习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多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先后与挪威、新加坡、新西兰、芬兰、比利时、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护理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学院学科的建设,提高了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的水平。
医疗卫生学分要求

医疗卫生学分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医疗卫生学分要求是指在进行医学或卫生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
这些学分通常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习或实践课程。
医疗卫生学分要求的设定旨在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胜任相关的工作。
医疗卫生学分要求的具体内容会因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医疗卫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医学、护理、公共卫生等相关的课程,以及具备实践的机会来提升专业技能。
下面将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介绍医疗卫生学分要求的一些特点。
在医学专业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
此外,医学生还需要参与临床实习和实践活动,以提升临床技能和医疗经验。
通常情况下,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200-250个学分才能毕业。
在护理专业中,学生通常需要学习护理学基础知识、临床护理技能、护理管理、公共卫生等相关课程。
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以提升护理技能和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120-150个学分才能毕业。
在公共卫生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健康政策、健康管理等相关课程。
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通常也需要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以提升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一般来说,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80-100个学分才能毕业。
除了以上具体专业的学分要求,学校和专业还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兴趣设定一定的选修课程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需求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医疗卫生学分要求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胜任相关的工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学分要求,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努力学习各种课程,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字数超过2000,结束】第二篇示例:医疗卫生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医学、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疗与卫生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规定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以量化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继续教育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我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规定如下:
一、参照《医院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及我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量化评价手册》制定此规定。
二、院级培训:参加院级理论培训1次累计1分,院级操作培训1次累计1分;院级理论授课1次累计3分,院级操作演示1次累计2分;院级技能比武每1次累计6分,参与院级护理教学查房每1次累计5分,参与院级疑难病例讨论每1次累计3分。
三、科级培训:参加科级理论培训每2次累计1分,科级操作培训每2次累计1分,参与科级护理教学查房每1次累计1分,参与科级疑难病例讨论每1次累计1分。
四、院外护理业务培训:按照院外培训获得的继续教育学分证书上的学分数累计,无学分证书者省内会议或培训每次累计3分,省外学习培训每次累计5分,省外技能比武每次累计6分。
五、论文:Ⅰ类每篇累计6分,Ⅱ类每篇累计4分,Ⅲ类每篇累计2分。
六、其他继续教育项目由护理部解释说明应累计学分。
七、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计划方案》相关要求,对应完成相应学分,每年度统计一次。
八、奖惩:
凡每年度未完成应得学分者,年底不晋档,不参加评优评先;
护士年底学分统计超过25分者,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护师年底学分统计超过25分者,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外出进修、参观见学优先考虑。
主管护师年底学分统计超过25分者,评优评先优先考虑,外出进修、参观见学优先考虑,申请名额外出旅游优先考虑。
九、此规定由护理部负责解释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专业五年制(英语班)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护理学类)本专业代码:1007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护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护师时在上级护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护理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护理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护理实践工作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护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护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护理活动,能主动寻求其他护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有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事的观念,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护理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了解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具备专科护理和重症监护的技能;5.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程序、方法和基本技能。
7.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看护的有关知识。
8.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9.掌握常见急症、急救的护理原则。
10.熟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原则。
11.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树立整体观念,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技能目标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护理病史、规范书写护理病历和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3.掌握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4.具有常见急症的急救及处理能力。
5.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健康评估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合乎伦理的护理方法的能力。
6.具有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护理实践,完善护理方法的能力。
7.具有与同仁、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和调动他们合作的能力。
8.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9.具有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10.具有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三、主要课程英语、系统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四、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五年,实行弹性学制。
五、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六、课程设置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均按学科群划分。
(一)必修课程及环节第一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学科群AB1101 邓小平理论概论 4.0学分(70学时)AB1102 毛泽东思想概论 2.0学分(36学时)AB1103 思想道德修养 3.0学分(51学时)AB11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学分(36学时)AB1105 法律基础 2.0学分(34学时)AB1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学分(54学时)AB1107 医学伦理学 2.0学分(36学时)AB1109 入学教育 1.0学分(1周)AB1110 毕业教育 1.0学分(1周)AB1111 毕业考试 1.0学分(1周)第二类:公共基础学科群BB1101 微积分(四) 3.5学分(56学时)BB1102 物理学 3.0学分(56学时)BB1103 基础化学 4.5学分(72学时)BB1104 有机化学 3.5学分(56学时)BB1105 细胞生物学 2.0学分(36学时)BB1309 大学英语(1) 3.5学分(56学时)BB1310 大学英语(2) 3.5学分(56学时)BB1311 大学英语(3) 3.5学分(56学时)BB1312 大学英语(4) 3.5学分(56学时)BB1307 大学英语(5) 3.0学分(56学时)BB1321 英语视听说(1) 6.5学分(104学时)BB1322 英语视听说(2) 2.0学分(32学时)BB1315 医学拉丁语 1.0学分(16学时)BB1323 英语写作(1) 2.0学分(36学时)BB1324 英语写作(2) 2.0学分(36学时)BB1316 医学英语(1) 2.0学分(32学时)BB1317 医学英语(2) 2.0学分(32学时)BB1321 医学英语(3) 2.0学分(36学时)BB1319 英语泛读(1) 2.0学分(36学时)BB1320 英语泛读(2) 2.0学分(36学时)BB1313 文学欣赏(1) 2.0学分(36学时)BB1314 文学欣赏(2) 2.0学分(36学时)BB1318 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 2.0学分(36学时)BB1114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学分(32学时)BB1115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0学分(56学时)BB1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2.0学分(32学时)第三类:医学基础学科群CB50011 系统解剖学(1) 2.0学分(36学时)CB50012 系统解剖学(2) 3.0学分(56学时)CB11032 组织学与胚胎学 3.0学分(54学时)CB11042 生理学 4.0学分(72学时)CB1105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5.0学分(90学时)CB11021 病原生物学 4.0学分(72学时)CB1107 医学免疫学 2.5学分(44学时)CB11091 病理学 4.0学分(72学时)CB11101 病理生理学 3.0学分(52学时)CB11111 药理学 4.0学分(72学时)CB11131 机能实验(1) 1.0学分(18学时)CB11141 机能实验(2) 1.0学分(18学时)第四类:专业基础学科群DB50011 护理学基础(1) 5.0学分(90学时)DB1102 护理学基础(2) 7.5学分(60学时,实习4周) DB5002 护理学导论 2.0学分(34学时)DB5003 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 4.0学分(72学时)DB5004 健康评估 5.0学分(90学时)DB5005 护理管理及科研 3.0学分(54学时)DB5006 人际沟通 2.0学分(36学时)DB5007 临床营养学 2.0学分(36学时)DB5008 健康教育 1.5学分(27学时)DB1102 医学心理学 2.0学分(36学时)第五类:专业学科群EB5001 内科护理学20.5学分(140学时,见习1周,实习12周) EB5002 外科护理学20.5学分(140学时,见习1周,实习12周) EB5003 妇产科护理学10学分(54学时,见习1周,实习6周) EB5004 儿科护理学10学分(54学时,见习1周,实习6周) EB5005 传染病护理学 1.5学分(27学时)EB5006 皮肤性病护理学 1.0学分(18学时)EB5007 精神科护理学 1.5学分(18学时见习0.5周)EB5008 老年护理学 1.5学分(18学时,见习0.5周)EB5009 社区护理 6.0学分(36学时,实习4周)EB5010 急救护理学 1.5学分(27学时)EB5011 康复护理学 1.5学分(27学时)EB5012 五官科护理学 1.5学分(27学时)EB5013 中医护理 1.5学分(27学时)第六类:体育学科群FB1101 体育基础 2.0学分(36学时)FB1102 体育专项基础 2.0学分(36学时)(二)选修课程(参见“同济医学院选修课程一览表”)七、学分分配五年制护理学专业(英语班)应修满279.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95.0学分,选修课程32.0学分,见习、毕业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必修环节52.0学分(52周)。
五年制护理学专业(英语班)总学时3829学时,其中必修课程理论教学2793学时、实践教学533学时、课外107学时,选修课程为396学时(课外10学分未计算在内)。
各学科群应修学分分配为:说明:1.“*”表示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项目;2.各级运动会获第1-3名者与一等奖等同,获第4-5名与二等奖等同,获得6-8名与三等奖等到同;3.集体项目竞赛获奖者相应的降一等级奖励学分;4.同一项目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按照最高级别奖励学分记载;5.若课外获奖励学分超过15学分,仅按15学分抵选修总学分。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本专业学生凡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279.0学分,其中必修247.0学分,选修32.0 学分。
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考核,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辅修本专业或申请第二学位合格者分别颁发辅修该专业证明书或授予双学位。
十、说明各门课程应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早期接触临床,注重基础与临床的渗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预防为主的观念,加强文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注重人际交流,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形态学科课程应以减少讲授、增加实验为主:机能学科课程应削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临床课程应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床边教学,以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