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心理学

合集下载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期末答案.doc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期末答案.doc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吉特里斯通过改变《沉思》的()使温柔变成焦虑。

(1.0分)1.0分我的答案:C2()是指声音信号中主音调的强弱程度。

(1.0分)0.0分我的答案:B3以下音乐中,没有用真实音响模拟手法表现内容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4下面关于个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5以下不是文学与普通文字的根本区别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6如果乐曲的发展不符合人的期待,会让人产生()的感觉。

(1.0分)1.0分我的答案:D7最早一批使用自约性符号在作品中规定一个主题的作曲家有()。

(1.0分)1.0分我的答案:C8()是造成人们音乐审美评价差异最关键的原因。

(1.0分)1.0分我的答案:B9新颖独特属于审美追求中对音乐()的要求。

(1.0分)1.0分我的答案:A10相较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而言,音乐受什么限制?()(1.0分)1.0分我的答案:D11喜欢先锋音乐的人群对通俗音乐的评价很可能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2下面哪一项不是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3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又叫()。

(1.0分)1.0分我的答案:A14下面哪种演奏会让《帕凡舞——为死去的公主而作》带给人悲伤的感觉?()(1.0分)1.0分我的答案:C15审美经验不足的人往往更容易()。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6什么样的素材组织不可取?()(1.0分)1.0分我的答案:C17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中,属于初级要求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8影响人对音乐价值判断的因素不包括()。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9《莫斯科河上的黎明》表现黎明前的黑暗时,在音响上的表现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20十二音音乐最重要的追求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21要让自己的演奏有个性有新意,下面不可取的方式是()。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精选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精选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一、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1.1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1.【单选题】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B、C、D、我的答案:C2.【单选题】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B、C、D、我的答案:D3.【判断题】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我的答案:×1.2音乐何需“懂”1.【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B、C、D、我的答案:D2.【单选题】《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B、C、D、我的答案:A3.【判断题】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我的答案:√1.3美术何需“懂”1.【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B、C、D、我的答案:C2.【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B、C、D、我的答案:C3.【判断题】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我的答案:×1.4文学何需“懂”1.【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B、C、D、我的答案:D2.【单选题】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B、C、D、我的答案:A3.【判断题】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我的答案:×1.5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1.【单选题】()是最感性的艺术。

A、B、C、D、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

A、B、C、D、我的答案:D3.【判断题】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我的答案:√二、音乐为什么让人浮想联翩?2.1什么是联觉1.【单选题】为空调机选一段广告音乐,最合适的是()。

A、B、C、D、我的答案:B2.【单选题】根据联觉心理,下面与高音相对应的是()。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一、绪论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培养其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音乐感知1. 音乐感知的基本概念2. 音乐的心理感知过程3. 音乐语言的认知三、音乐情感1. 音乐对情感的激发作用2.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表达四、音乐记忆1. 音乐记忆的类型2. 音乐记忆的存储与提取3. 音乐学习对记忆力的影响五、音乐创造1. 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2. 创意与灵感3. 音乐创作中的心理障碍六、音乐习得1. 音乐习得的心理机制2. 音乐教育与认知发展3. 成人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七、音乐欣赏1. 音乐欣赏的主体与客体2. 音乐欣赏的审美标准3. 音乐欣赏的心理层次八、音乐治疗1.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2. 音乐对心理障碍的疗效3. 音乐治疗的实践案例九、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 访谈与观察3. 参与观察与问卷调查十、音乐心理学的未来发展1. 音乐心理学与跨学科领域的整合2. 音乐心理学在教育与临床中的应用3. 学习与实践结语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及其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拓展音乐心理学的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积累基础。

愿音乐与心理的交汇,成就更广阔的美好未来。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音乐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的基本听知觉特征,音乐音响结构审美特征的心理依据,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及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教育及与音乐能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等;进而深入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中,联系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实践、探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弄清音乐者中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理解音乐。

2.教学要求本课程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方式深入学习并掌握心理学对声音基本属性;音乐基本结构形态的心理依据——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形式问题;音乐表现非听觉性对象的问题——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内容问题;音乐记忆;音乐表演、创作、欣赏实践中的心理问题,音乐的能力和发展的心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音乐心理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音乐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重点与难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学习音乐心理学的意义和途径[教学时数]2[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心理探究概述第二节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客观分析与内省相结合(二)实验法(三)问卷调查法(四)测量法[参考书目][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5.[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2.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音乐个性与音乐创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音乐个性以音乐创造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 气质.性格与音乐创造的关系;音乐家最佳心理结构[教学时数]4[主要内容]第一节气质.性格与音乐创造一、气质与音乐创造(一)气质的构成与类型(二)气质与音乐创造二、性格与音乐创造(一)性格的构成与类型(二)性格与音乐创造第二节年龄、性别与音乐创造一、年龄与音乐创造(一)年龄与智力结构(二)音乐创造与年龄二、性别与音乐创造(一)在审美中的性别差异(二)妇女在音乐中的地位第三节音乐家最佳心理结构一、动机因素二、智力因素三、个性因素[参考书目][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5.[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气质与音乐创造的关系?2.性别与音乐创作的关系?3.音乐家的心理结构包括哪几方面?第三章音乐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音乐感觉.知觉,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目录介绍概述音乐心理学的内容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音乐创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展开介绍概述音乐心理学的内容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音乐创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展开编辑本段介绍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

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许多空白领域尚待进一步探索。

编辑本段概述现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始则应归功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心理学流派的努力,他们最初致力于研究音响与音乐心理学感觉之间的关系。

例如德国心理学家H.黑尔姆霍尔茨(1821~1894)通过调查及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问题。

G.T.费希纳(1801~1887)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大量音响强度与感觉反应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条心理-物理的有关法则。

W.冯特(1832~1920)通过自我观察及内省的方法对视觉、听觉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了研究。

E.马赫(1838~1916)分析了感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时间及音乐节奏要素的感知。

C.施通普夫研究了人们感觉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协和与不协和的问题。

这个阶段中所研究的内容以音响心理学为主,音乐心理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才逐步分离出来,着重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

如C.西肖尔提出了如何测验音乐才能的问题,E.库特研究了音乐创造的心理过程与曲式之间的关系等。

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构造派、机能派、格式塔派、精神分析派的各种观点。

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学的出现,又为音乐心理学增添新的内容,使它从研究声音的属性、音乐才能、音乐天资等问题进入到音乐的感知、认识过程及其本质的探讨,并更多地利用科学仪器对心理活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

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

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对教音乐与学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篇一《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声乐教育》摘要:音乐能通过音符描绘大海、天空和存在于我们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景象,音乐通过音程、和弦、配器就能够更广泛地反映人的思想、追求,表现、反映人与世界的一切。

音乐不是静止的,时时都体现着美,人们在乐音中欣赏着美,审视着美。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演唱音乐心理学声乐教育是一门具有规律性的应用性学科,它将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一组优美的乐器。

学生各自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整个声乐教学过程更需要艺术创造的新思维。

如何把握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特点,并把音乐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过程当中,使之获得更高的声乐技能,就极具教学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一、音乐心理学的内涵及意义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将音乐心理学引入到当前的声乐教学领域,会为声乐教学提供新的视角,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的多重意义。

(一)音乐心理学的内涵音乐心理学是及心理学与音乐学于一体,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它运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深度探究了音乐与人的多种心理状态,通过审美价值判断人在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及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心理问题,研究对音乐美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音乐心理学实质上是从心理学层面对音乐活动行为进行解析,它是心理学与音乐学的深入与拓展,它研究并分析音乐活动中的自然规律与个性特点,了解人们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其予以解读和调控,它既可以丰富并加深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理性理解,又可以为音乐艺术实践服务。

(二)音乐心理学的意义音乐心理学主要是对音乐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等多个层面进行理性探索。

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对声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促进作用,有音乐心理学作为依托,更能促进声乐理论研究及声乐实践训练。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几乎包括音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人对音乐的音响感受,音乐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创作心理,表演心理,欣赏心理,音乐训练心理,音乐对人的心智发展的作用,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音乐才能的形成、定义、分类和测定,音乐对人的保健以及对心理或生理方面疾病的治疗作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上的新概念给音乐心理学很大的影响。

精神分析论者把情绪与认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随后又发展起来“音乐治疗”。

“自控”的观点把人看成一个自我调节的生理系统,通过知觉同活动循坏的反馈作用使机体得到平衡。

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实验成果多在音乐知觉方面。

人对声音的知觉包括四个要素:音高、强弱、音色和时值。

这些要素是根据人对声音的频率、振幅、波形和时程等物理特征的感受而形成的。

不同的知觉各与相关的物理特征相对应。

但决定某种知觉的物理特征并不是单一的,它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强弱的感觉虽主要来自振幅,但同时也受频率、时程、波形的影响。

听觉器官接受音波所得的听觉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音波的各个物理特征,由此形成人的音乐经验和行为。

人对声音四个要素的感知能力并不平衡,这些能力的发展也互不相依。

有些人某种能力发展有所偏长而成为某种类型。

如音调型对音调的辨别力强,对旋律与和声感觉敏锐;力度型对强弱及重音敏感;时值型对速度、节奏、时程敏感;音色型对音质、音凋泛音的构成感觉敏锐。

不同类型的人在他们欣赏、表演、创作中都会表现出他们的特长。

古代,人们就已意识到音乐与人类心理的关系。

历代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及音乐理论家们在解释音乐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多限于对表面想象的描述。

19世纪中叶后,科学的进步为研究心理学提供了技术手段,许多音响物理和生理实验的科学仪器的研制发明,为音乐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音乐心理学的形成是以直接探索音乐的音响本质和人对声音感觉的“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为前导的。

音乐审美心理学

音乐审美心理学

音乐审美心理学一、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审美意象的作用1.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觉和审美记忆表象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在人脑中进行的信息再加工活动,是审美感性和理性连接的中介加工活动(区别人与人间的水平高低),即有时候它们还是纯感性的、有时候它们已经渗入了理性。

2.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感知觉、审美记忆表象、审美联想、审美想象等加工和运动的高级阶段,同时,它还融入了审美理性、价值观、情感、个性等复杂的心理要素,成为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审美心理加工活动、有意味的图像及其成果,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审美联想——审美表象串联2.联想定义由当前的事物想到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心理过程。

实际上是记忆信息(表象)的提取和串联。

3.审美联想定义及分类审美联想指在当前内外刺激唤起的头脑中过去审美表象和经验的活动,也是从纯直觉的审美感知形象感向审美理解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环节。

其具有审美表象的特点:形象、生动、情感、和谐等。

十一、审美联想的分类1.相似联想因为事物之间的属性、本质、色彩、形态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由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感知而回忆起与之在性质上或形态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的过程。

为形象思维创造环节的一种具体活动方式,亦是想象活动的具体形式之一。

2.相近联想简单联想的一种形式,是因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个心理过程。

涉及思维、学习、记忆、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

相近联想只是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简单经验的结合,是机械记忆的基础。

3.对比联想又称“相对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对与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包括事物的性质和形态)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和想象活动。

4.因果联想按照事物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进行的联想,相当于形象性推理。

例如由企业标志联想到企业策划。

早上看到地面潮湿,我们会想到夜晚一定是下雨了。

5.功能联想根据事物的各种用途进行的联想。

十二、审美想象:审美表象重组1.想象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的新现象的心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审美心理学一、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审美意象的作用1.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觉和审美记忆表象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在人脑中进行的信息再加工活动,是审美感性和理性连接的中介加工活动(区别人与人间的水平高低),即有时候它们还是纯感性的、有时候它们已经渗入了理性。

2.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感知觉、审美记忆表象、审美联想、审美想象等加工和运动的高级阶段,同时,它还融入了审美理性、价值观、情感、个性等复杂的心理要素,成为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审美心理加工活动、有意味的图像及其成果,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审美联想——审美表象串联2.联想定义由当前的事物想到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心理过程。

实际上是记忆信息(表象)的提取和串联。

3.审美联想定义及分类审美联想指在当前内外刺激唤起的头脑中过去审美表象和经验的活动,也是从纯直觉的审美感知形象感向审美理解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环节。

其具有审美表象的特点:形象、生动、情感、和谐等。

十一、审美联想的分类1.相似联想因为事物之间的属性、本质、色彩、形态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由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感知而回忆起与之在性质上或形态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的过程。

为形象思维创造环节的一种具体活动方式,亦是想象活动的具体形式之一。

2.相近联想简单联想的一种形式,是因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个心理过程。

涉及思维、学习、记忆、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

相近联想只是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简单经验的结合,是机械记忆的基础。

3.对比联想又称“相对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对与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包括事物的性质和形态)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和想象活动。

4.因果联想按照事物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进行的联想,相当于形象性推理。

例如由企业标志联想到企业策划。

早上看到地面潮湿,我们会想到夜晚一定是下雨了。

5.功能联想根据事物的各种用途进行的联想。

十二、审美想象:审美表象重组1.想象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的新现象的心理过程。

“在人类社会除了第一性的形象——物质形象外,还有第二性的形象,即人经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创造的形象。

后者是前者能动的反映,即经过重新加工组合的形象,是人的精神意识和自然物质形象的统一。

”2.审美想象(1)定义及特点:“审美想象”指在头脑中对表象重新组织,进行改造加工(作为动词),从而形成新的审美(艺术等)形象(作为名词)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审美感性形象认识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进行重新加工和创造的阶段,也是审美形象理解和创造的环节之一。

审美表象重组的协调性(和谐)、奇异性、生动性、情感性等决定新形象的美学价值。

表象重新组织过程中的协调性、奇异性,已经含有主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因此态度和价值取向也成为了审美想象的构成因素。

审美想象能力评价指标:在单元时间里想象采用的重组方法、时间、量数。

3.审美想象与审美联想的异同审美联想是唤起头脑中已保存的过去经验或事物的重新呈现,而审美想象是对头脑中保存的过去经验或事物进行重新组织、加工改造,最后形成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新的形象。

审美想象以审美联想为前提,联想唤出了各种原来保存的经验,想象未来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和重组。

4.审美想象的分类对经验进行重组的根据不同,想象或者审美想象分为两种。

1是审美再造想象,这是在审美理解、审美欣赏过程中最活跃的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艺术作品(或者自然、社会、科学)所提供的(客观提供的线索)文字、音符、动作、表情、画面形象、色彩等等。

在欣赏者头脑中借助已有经验组织新形象的过程。

2是审美创造想象。

这是在审美创造过程中最活跃也最不可缺少的想象。

创造想象不是根据客观直接提供现存的东西,艺术家或者审美主体对头脑中过去经历过的东西进行加工改造,组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5.音乐中审美想象的重组对于创作过程来说,想象就是大脑两半球根据主体当前的需要,把分别储存在不同系统中的一些表象抽取出来,进行筛选,并予以重新组合的过程。

例如街边卖糖人的笛声,进入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的大脑时,他立刻就会分解其中属于原有物体真实的那部分。

6.表象重组(表象加工)的方法表象重组即想象对表象的加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相同的表象材料,不同的重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想象成果。

这有点像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重组的基本方法有:变构、变形、修改、反复、添加等。

6.1想象思维由于想象是从原来的形象或者信息中,加工得到新的形象和信息,所以,想象也被看成是一种思维,常常叫形象思维(包括联想);是一种推理,也叫推想,在科学领域又称猜想。

7.美想象能力的培养: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一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把若干旧事物调整组合为新事物,若干旧形象调组为新形象,若干旧色彩高调组为新色彩。

8.想象的个体差异与教育审美想象的个体差异来源于:个体头脑中保存的经验丰富程度(感知形象与记忆表象),经验唤起的敏锐程度(联想能力)和对经验的“拆散”与重新“组合”(想象能力)水平。

十三、想象的定义意象:表象的灵魂介入定义:意象是以表象为基础,多种多重心理要素融合的产物。

首先,意象作为一种“象”,属于一种“心象”,也是以感知记忆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运动,包括了表象串联(联想)和表象重组(想象)运动及其成果;不仅于此,意象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象,更是介入了理性、情感、价值观等多种心理要素(灵魂)的精神产物和精神融合体。

音乐演奏中联想与想象的运用摘要:联想与想象是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其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并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以此诠释作品,达到较好的艺术共鸣。

本文结合演奏不同音乐作品时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具体情况,阐述展开联想与想象的三种基本形式,以期对音乐演奏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演奏联想想象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节奏、旋律、音色、音区、速度、力度、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元素表现,像语言一样可以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作曲家创作的乐谱、演奏者演奏的音响、听众的欣赏三个环节完成。

演奏者对作品的演奏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也称为“二度形象传达”。

个人的成长、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倾向的不同,演奏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那么演奏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还原作曲家意图呢?笔者认为,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重要元素展开悠远的遐想,合理的想象,充分地转换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音乐的内容,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深化音乐的主题,将作品在脑海里画面化,再通过演奏的形式传达出来产生音乐共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1、通过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展开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创作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作曲家个人思想感情相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因此,不同的音乐作品是不同时代生活的折射,不同的作曲家会创作出不同的音乐作品,每篇作品都能找到不同时代的印记。

这些直接决定了音乐作品的风格及表达内容。

演奏者不可能置身于当时社会,但可通过了解相关作曲家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展开联想与想象,置身于作曲家的时代环境中去,寻找情感的体验。

比如《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中的《g大调小奏鸣曲——浪漫曲》,这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

浪漫曲源自于西班牙的抒情音乐,它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富有歌唱性,能引起听众的遐想和浪漫情怀。

浪漫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产生了大量的器乐作品,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

贝多芬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此曲,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旋律富于歌唱性。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其13岁也参加了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及当地宫廷乐长。

初弹此曲,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场古代欧洲宫廷的盛大舞会。

凭借着曾在电视中看到过的模拟场景,我们可以展开联想与想象:宫廷里正准备开始舞会,身着华丽的欧洲宫廷礼服的一对对舞伴温文尔雅的形象出现在音乐中。

华丽的装饰音表现着舞者身着华丽礼服,在宫廷乐师的音乐伴奏下舞会即将开始。

连接部用同一音乐主题做模进式的音乐进行表现舞者依次入场,入场完毕后音乐又重现主题段。

各方宾客入场完毕后用整齐的节奏型、音层、和弦,及音量的加大,来表现宫廷礼炮的齐鸣,舞会正式开始。

通过这样的联想与想象,对音乐会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立体的音乐画面,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栩栩如生。

2、通过标题展开联想与想象除以“奏鸣曲”、“变奏曲”等曲式命名,或以“独奏”、“重奏”、“协奏”等演奏形式命名的音乐作品外,每部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响亮的标题,大部分的标题是概括、提示音乐内容及主题的简短语句。

通常,标题按照作品内容区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戏剧性的,一类是描绘自然景物或世俗风情的。

按照音乐构思区分,可分为三类:一是情节性的,二是描绘性的,三是哲理性的。

作曲家沈传新根据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改编的钢琴曲《放马曲》,此作品就属于描绘性的。

从作品标题不难看出,此曲描写的是放马时的场景。

看到标题,我们的头脑中能立刻涌现出:美丽的草原、奔腾的骏马、豪放的牧马人。

我们的面前不由地出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牧马人高声令下拉开闸口,犹如飞流直下的瀑布,群马奔腾在草原上,伴着清脆的马蹄声,牧马人唱着嘹亮的云南民歌。

这首歌生动地描绘出云南藏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也唱出了牧马人愉快的心情。

牧马人骑着马扬着鞭唱着歌,不时发出嘹亮的吆喝声,与特色的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牧马人活泼、粗犷、豪迈的性格。

马群纵情地奔跑着,牧马人策马圈赶着,歌声一遍遍回荡在山谷间,一遍比一遍更强烈、更激情,最终牧马人竭尽全力征服群马。

如此美妙的画面浮现出脑海,牧马人的歌声回荡在牧区。

通过作品的标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勾勒出生动的画面,演奏者在演奏时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内容,产生音乐的共鸣。

3、通过音乐表情术语展开联想与想象音乐表情术语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音符是密不可分的。

演奏者根据乐谱演奏,而乐谱是通过两方面来传达作者的乐思——音符和表情术语。

作曲家创作的时候,他一方面把音符记在纸上,一方面也把音符不能说明的,如作曲家希望用某种情绪、音色、速度等来表演这首乐曲的意境,用文字写在乐谱上。

18世纪初以来,作曲家都是沿用意大利文来记录,其中一部分现在已变成世界各国音乐家们通用的音乐表情术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一个典型,作者根据各种不同乐器的特点,从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来形象、生动地刻画故事中的人物,完美地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

如乐谱标记引子部分,用Flute长笛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了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用violin小提琴明亮、细腻的音色表现祝英台婀娜、柔美的女性形象;用cello大提琴浑厚、悠远的音色与之对比表现出梁山伯憨厚、老实的男性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