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消化系统疾病防治(214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牛的消化系统PPT课件

牛的消化系统PPT课件

0.75
2.8
• 1.05饲*料0.3/0.9=0.35公斤
玉米
88
14.35
8.5
组成
豆粕
89.6
13.09
45.6
麸皮
87.9
10.58
13.5
“圈养”羊场的饲料选择
➢ 混合草料可提供的营养物质分别为:
消化能:3.237*0.75(青贮)+0.35*6.9(花生秧)=4.842MJ
粗蛋白:323.7*0.028 (青贮)+350*0.122 (花生秧) =51.76g
• 非配种期公羊每天每只的混合精料喂量为0.5~0.6千 克,分两次饲喂。配种期混合精料的喂量为0.8~1.O 千克,分4次饲喂。粗饲料的给量为1.6~1.8千克(草 粉1. 2.种母羊混合精料配方及营养成分:玉米60%、麸皮 8%、棉籽饼16%、豆粕12%、食盐1%、磷酸氢钙 3%,精料中干物质含量为87.9%、粗蛋白质16.2%、 钙0.9%、磷0.8%,每千克干物质含代谢能10.54兆焦。
• 肥育的后20天,每只每天供给精料0.9~1.0千克。配 方为:玉米65%、麸皮14%、棉籽饼或菜籽粕20%、 石粉(骨粉)1%,添加剂(羊用)20克,食盐10克。
“圈养”羊场的饲料选择
• 羔羊肥育混合精料配方 • 1.肥育羔羊前期的混合精料组成:玉米50%、饲料酵母11%、
麸皮22%、豆饼15%、矿物质2%,精料含粗蛋白13.5%。 • 2.羔羊肥育的颗粒饲料配方:(1)30~60日龄羔羊用的颗粒饲料:
• 巧妈妈的故事
“圈养”羊场的饲料选择
面对当下的活羊市场我们该如何面对? ➢ 认真分析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完善养殖条件 ➢ 详细核算成本,尽可能降低养殖成本 ➢ 拓宽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

牛的消化器官疾病—消化道寄生虫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牛的消化器官疾病—消化道寄生虫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六、诊断 要进行综合诊断:
➢根据病牛临床上有血便,粪带腥臭。 ➢剖检时见直肠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 ➢镜检粪便及直肠刮取物,发现大量卵囊。
七、治疗 1.磺胺二甲嘧啶 100mg/kg口服,连用2天。 2.氨丙啉 治疗20~25mg/kg口服,连用5天;预防5mg/kg连用21天。 3.林可霉素(洁霉素)每头牛每天1克溶水给药,连用21天。
牛球虫病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5种牛球虫,寄生于家牛的有14种,均寄 生于肠道(小肠、大肠)。其中以丘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 这两种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一、病原体形态特征
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牛小肠、盲肠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卵囊 呈椭圆形,大小约20~21μm×27~29μm,呈褐色。卵囊壁亦为双 层,光滑,内层厚约0.4μm,外层厚约1.3μm。卵膜孔不明显,卵 囊内无残体,胞子囊内有残体。
五、病理变化 病牛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外翻,肛门周围和后肢被含血稀便所污
染。 盲肠、结肠、直肠发生出血坏死性炎症。 肠壁淋巴滤泡肿大,呈灰白色,其上部黏膜常发生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点:
球虫侵袭部位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在肠腔 内形成许多细胞碎屑。尚存的上皮细胞内可发现处于不同发育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球虫。黏膜固有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 卵囊为感染性卵囊。
三、流行病学 ➢本病在温暖和潮湿的季节流行。 ➢各种年龄品种的牛都有易感性,其中引进品种比本地品种易感性高,死亡率 也高。 ➢成年牛带虫为主。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突然改变可诱发本病。
四、症状
急性型:小牛多见,(潜伏期2~3周)临床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 初期精神稍沉郁,减食,粪表面附有少量鲜红血液或血凝块;随着病程的发 展,病牛精神更加沉郁,反刍停止,停食,粪稀混有大量血液,并混合纤维性膜, 粪腥臭难闻,体温升高到40~41℃。末期病牛消瘦,被毛粗乱,高度贫血,粪呈 褐色,体温下降,极度衰弱死亡。

奶牛常见消化道疾病与防治

奶牛常见消化道疾病与防治
网胃损伤后,由于疼痛而使网胃区敏感,病畜呻吟,网胃的运动受抑制;然而前胃的运用最先由网胃开始,再波及瘤胃而后瓣胃。随着网胃收缩减弱,瘤胃和瓣胃的运动也减弱而发生顽固性的前胃迟缓。
异物穿入心包后,同样由于带入的细菌而发生化脓性炎症。初期炎性渗出物在心肌外膜上析出纤维蛋白沉着,使其变得粗糙不平,当心脏收缩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以后渗出液越来越多,则可听到拍水音;当心包里渗出液过多而充满时,两种杂音都消失。由于心脏严重受害,功能减弱而发生於血水肿。
如已确诊为创伤性网胃炎或创伤性心包炎而无法治疗者,应及早屠宰,减少经济损失。
(五)真胃移位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与网胃的左侧与左腹壁之间。其临床特征是慢性消化紊乱。
病因:
引起奶牛真胃移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干奶期精料、玉米青贮喂量过高;妊娠后期,子宫逐渐膨大,膨大的子宫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渐向前及腹腔左侧推移到瘤胃左方;双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和酮病,可导致真胃迟缓,促使本病发生;母牛发情时爬跨,使真胃位置暂时由高抬随即下降而发生改变,也可以成为发病的诱因;另外,凡能导致皱胃迟缓的因素,均可以引起真胃移位。
(2)手术法
病牛站立保定。组织两个手术小组,同时在左右侧腹壁切开,然后术者从左侧切口伸入手臂,将皱胃向下向左推压;右侧者,将皱胃向右方拉,这样可使皱胃复位,将皱胃侧壁固定在正中线上约10cm,最后闭合创壁。
(3)药物疗法
轻症的病牛,可采用保守疗法,口服消气灵1瓶,陈皮酊50ml、10%氯化钠500ml,10%安钠咖30ml,5%葡萄糖氯化钠2000ml,5%碳酸氢钠500ml,氢化可的松100ml,维生素B120ml,维生素C 50ml一次性静脉注射,并强制运动半小时以上。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 案例二:羊消化系统疾病 • 症状:食欲不振、腹泻、呕吐 • 诊断:寄生虫感染 • 治疗:驱虫药治疗 案例三:牛消化系统疾病
• 案例三:牛消化系统疾病 • 症状:食欲不振、腹泻、呕吐 • 诊断:病毒感染 • 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 案例四:羊消化系统疾病
• 案例四:羊消化系统疾病 • 症状:食欲不振、腹泻、呕吐 • 诊断:营养不良 • 治疗:补充营养物质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消化 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 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营养补充:补充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物质,提高牛羊
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
苗接种和驱虫
预防措施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饲料, 避免饲料霉变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 过度拥挤和污染
诊断方法和步骤
观察症状:观察牛羊的食 欲、粪便、精神状态等
体格检查:检查牛羊的体 温、心跳、呼吸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 粪便、尿液等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 B超等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进行组织病 理学检查
诊断结果:根据以上检查 结果,综合判断牛羊消化 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
05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胃中食物 与胃液混 合,进行 初步消化
小肠是主 要的消化 器官,食 物在这里 被分解成 可吸收的 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 水分,形 成粪便
粪便通过 肛门排出 体外
03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胃肠炎:由细菌引起,表现为腹 泻、腹痛等症状
病毒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呕 吐、腹泻等症状
寄生虫性胃肠炎:由寄生虫引起,表现 为腹泻、贫血等症状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是重要的畜牧动物,其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牛常常会遭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文将介绍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防治措施。

1. 瘤胃消化不良瘤胃是牛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消化不良常见于误饲过多的浓料、不合理的饲喂量或突然改变的饲料种类。

瘤胃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粪便稀烂、体重下降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配制饲料、定期检查和清洁瘤胃。

2. 肠道感染牛肠道感染常由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预防肠道感染的措施包括强化饮水清洁、加强环境清理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 胃复通障碍胃复通障碍是指牛在消化过程中由于胃结构异常或功能紊乱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胃复通。

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胃复通、保持适当饲喂量和合理配制饲料。

4. 肠梗阻肠梗阻常由于肠道异物、寄生虫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

预防肠梗阻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清理牛舍环境、定期除虫和改变饲料结构。

6. 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瘤胃中酸度过高导致的疾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瘦、厌食等。

预防瘤胃酸中毒的措施包括合理饲喂和补充矿物质。

在预防和控制牛消化系统疾病时,除了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外,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定期检查领养牛的健康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养牛人员应加强养殖管理知识的学习,及时疏导牛的压力,提供适量的饲料和水,并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以提高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牛羊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 针灸:舌底放血,盐搓。还可巧插顺气穴。
.
39
瘤胃积食
❖ 定义:是反刍动物贪食、偷食大量粗纤维饲 料或容易膨胀的饲料所引起的瘤胃扩张,瘤 胃容积增大,内容物停滞和阻塞及整个前胃 机能障碍,形成脱水和毒血症的一种严重疾 病。
❖ 其示病症状为:病牛左肷部隆起,触诊坚实。
.
40
病因:
❖ 贪食大量富含粗纤维素的饲料,缺乏饮水, 难于消化所致。
.
44
治疗:
❖ 治疗原则:增强瘤胃蠕动机能,促进瘤胃内容物排 出,调整与改善瘤胃内生物学环境,防止脱水和自 体中毒
❖ 1绝食,并进行瘤胃按摩。也可先灌酵母粉2501000g,再按摩瘤胃。
❖ 下送法:又称疏导法,即将胃管插入食管内,排除液体, 灌入2%普鲁卡因30毫升,石蜡油50-200毫升,半小时后 用胃管抵住阻塞物,徐徐把阻塞物推入胃中。主要用于胸 部食管阻塞和腹部食管阻塞
❖ 打气法:可先插入胃管,装上橡皮球,吸出食管内的唾液 和食糜。灌入少量植物油或温水。将病畜保定好后,把打 气管插在胃管上,颈部勒上绳子以防气体回流,然后适量 打气,并趋势推动胃管,将阻塞物推入胃内。
.
8
病因
原发性
❖ 1机械性刺激:采食粗硬饲料、异物刺伤口 腔黏膜
❖ 2化学性刺激:误食生石灰、毒草、氨水等
❖ 3物理性刺激:过热的饲料药物烫伤
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 1齿病、咽炎
❖ 2传染病:(口蹄疫、黏膜病、牛瘟)、 (口炎、感冒、羊痘、口蹄疫、巴氏杆菌)
❖ 3维生素A/C缺乏
❖ 4中毒病:汞、铅、饲料中毒
.
❖ 2瓣胃阻塞:前胃迟缓时,瓣胃内容物停滞, 大量水分被吸收易继发瓣胃阻塞。
.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1. 引言1.1 牛消化系统结构牛的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组成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以供牛身体吸收和利用。

牛的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牙齿用于咀嚼和切割食物,舌头则协助将食物推送至食道。

食道连接口腔和胃,是食物通过的通道,其内有蠕动运动帮助将食物送至胃部。

牛的胃分为四个部分:瘤胃、网胃、皱胃和瘤胃。

瘤胃是牛胃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包括瘤胃床、瘤胃网、瘤胃蜂巢和瘤胃皱襞。

瘤胃床是瘤胃的主要部分,主要负责攻克食物的分解和发酵。

瘤胃网则是有助于筛选细小颗粒,防止进入小肠。

瘤胃蜂巢和瘤胃皱襞则分泌唾液和激素以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

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复杂而完善,能够有效地帮助牛将食物消化吸收。

保护牛的消化系统健康对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1.2 牛消化系统功能牛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器官系统,主要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组成。

而牛的消化系统功能的主要作用包括消化、吸收和排泄三个方面。

在消化方面,牛的消化系统会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便于吸收。

其中口腔是最先接触食物的部位,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食物会被机械性地破碎和混合。

然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胃中,食物会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形成半液态的食糜。

接着,食糜会流入小肠,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会继续分解食物,使其可以被吸收。

在吸收方面,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通过小肠内壁上的绒毛和细胞,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供给牛身体各个部位。

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也会在消化系统中被吸收。

在排泄方面,消化系统会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转移到大肠,通过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牛的消化系统功能是一个协调、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牛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从而维持了牛的生命健康。

2. 正文2.1 牛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牛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溃疡、肠病等。

牛的消化器官疾病—口腔疾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牛的消化器官疾病—口腔疾病(牛病防治技术课件)
周期性: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一次
主要临诊症状和病变

潜伏期:2-7天,最长14天 一般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精神萎
顿,乳牛产乳量下降
口腔:
病牛咀嚼困难、流涎。 水疱:发病1-2天后口腔粘膜、唇内面、齿龈、舌面和 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 糜烂或溃疡: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红色糜烂,体 温恢复正常,如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
溃疡:2%的明矾,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 %磺胺甘油乳剂涂抹,每日2次,或青霉素与蜂蜜混匀涂患 部。
抗菌疗法: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强力霉素、林可霉 素、甲硝唑等皮下或肌肉注射。
抗真菌疗法:酮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等口服 免疫支持
注意:避免长期抗生素疗法和频繁更换抗生素。
水疱性口炎
本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VS为外来动物 病,国家进出境动物检疫对象中将其列为二类疫病。随着我国加入 WTO,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为防止国外动物疫病传入 我国,保护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
病原
VSV 为 弹 状 病 毒 科 ( Rhabdoviridae ) 、 水 疱 病 毒 属 (Vesiculovirus)的成员,病毒粒子呈典型的子弹状,一端为圆 弧形,另一端平坦,其病毒粒子长180 nm,宽70 nm,由两个 结构组分组成,在内部有紧密 卷曲的核衣壳,在外部有包膜。 病毒粒子表面具有囊膜,囊膜 上均匀分布密短的纤突。弹状 病毒的RNA无感染性,而核衣
VS为虫媒病,在流行地区的蝙蝠、食肉类和一些啮齿类动物检 出抗体阳性率最高,从这些地区捕捉的白蛉和库蚊体内可以分离 获得病毒,试验感染伊蚊和库蚊,也证实病毒可在蚊体内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中。饲喂时取出,每天一次。中药可用青黛散、冰硼散、西瓜霜、锡 类散等中药。辅以VB6和VC im效果好。 • 6.为防止继发感染,应及时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 果。
(七)预 防
• 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防止尖锐的 异物、有毒的植物混于饲料中;
•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 • 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时,一定按要求使
• 1.咽部敏感疼痛,触诊时病畜抗拒,表现伸颈摇头并发 咳嗽。
• 2.吞咽障碍。吞咽时病畜骚动不安,严重时饲料和饮水 可由鼻孔逆流而出,甚至造成误咽。
• 3.由于炎症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而又不能咽下,呈现 流涎。
• 4.炎症往往波及喉使呼吸促迫,频发咳嗽。 • 5.全身症状一般多不明显,但因采食量减少,吞咽障碍
• 4.封闭疗法:(重剧者)0.25%奴夫卡因,牛50ml、 猪20ml,青霉素,牛100万单位、猪40万单位,进行 咽喉部封闭。
• 5.中药治疗:口咽散
(七)预防
1. 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调制; 2. 搞好圈舍卫生,防止受寒、过劳,增强防卫机能; 3. 对于咽部邻近器官炎症应及时治疗,防止炎症的蔓延; 4.应用诊断与治疗器械如胃管、投药管等时,操作应细心,
避免损伤咽黏膜,以防本病的发生。
食管阻塞
(一)概念
• 本病是食管被饲料团块或异物阻 塞而引起的。
(二)临床特征
发病突然 咽下障碍
流涎 痛苦不安
牛马常发
(三)病因
• 1. 家畜因饥饿贪食、采食过急或饲料调制 不当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 2. 动物在采食受到惊扰,饮料未经充分咀 嚼就行吞咽也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病畜往往迅速消瘦,重症病例特别是继发性咽炎T↑、P↑、 R↑颌下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要点
根据:吞咽障碍流涎甚至食物返流, 头颈平伸、咽部敏感疼痛。
鉴别诊断: 1.食道梗塞 2.咽麻痹(无疼痛)
(六)治疗
• 治疗原则:除去病因、加强护理消 炎解毒,清利咽喉,缓解疼痛。
治疗方法
• 1.护理:①把病畜放在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厩舍内。 ②对轻症病畜可给于柔软易消化的草料、并勤给饮水。 ③对重病病畜为防止误咽,禁止经口鼻灌服营养物质及 药物,可用10~25%G iv或营养灌肠。
❖3.溃疡性口炎:首先表现为门齿和犬齿的齿龈部 分肿胀,呈暗红色,疼痛,出血。1~2d后,病变部 变为苍黄色或黄绿色糜烂性坏死。炎症常蔓延至口 腔其它部位,导致溃疡、坏死甚至颌骨外露;流涎, 混有血丝带恶臭。
(五)诊断要点
• 1.咀嚼缓慢、流涎、有时吐草。 • 2.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卡他性口炎);
马胃蝇蛆)。 • (2)物理性刺激(饲料或饮水过热或冰
冻)。 • (3)化学性刺激(有毒植物、某些药物、
刺激性气体) • (4)受寒、感冒和过劳,使机体抵抗力降
低时,易引发本病
• 2.继发性病因 ①邻近器官炎症(口炎、 喉炎等)。②VA缺乏症。③某些传染病 (如流感、腺疫、猪瘟等)。
(四)症 状
• 2.消除炎症:①可于咽部进行冷敷(早期)或温敷(后 期)每天2~3次,每次20~30min。②咽部涂擦刺激剂 如10%樟脑酒精、樟脑软膏、鱼石脂软膏、或复方醋酸 铅散(醋调)。
• 3.重剧性炎症宜用:①10%SD100~150ml、10% 水杨酸钠100ml分别iv1~2 次/日(大)。②青霉素 200~300万单位im 2次/日猪羊40~80单位。③链霉 素马牛200万单位、猪羊50~100万单位im 2次/日。
齿、整牙时等)。 • (2)化学性刺激(如有毒植物、霉败饲料、
石灰水、氨水、某些药物浓度过高如水合 氯醛等) • (3)物理性刺激(如过热的饲料或药物)。
2、继发性病因
舌伤、咽炎 等 急性胃卡他等 VA缺乏症、佝偻病 等 某此中毒病(如氟中毒) 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
(四)症 状
共有症状
采食、咀嚼缓慢 流涎,口角附着白色泡沫 口黏膜潮红、肿胀、疼痛、口温增高
有的出现水泡(水泡性口炎);或溃疡 (溃疡性口炎;病畜口中不洁,口温高, 有口臭和舌苔。 • 3.体温、呼吸、脉搏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六)治疗
• 治疗原则:排除病因,采取消炎、收敛、净化口腔等治疗措施。 • 1.一般用1%食盐水、2~3%硼酸、2~3%NB冲洗口腔。 • 2.口腔有恶臭味时:用0.1%高锰酸钾。 • 3.分泌物多时,1%明矾或鞣酸。 • 4.溃疡性口炎时:冲洗后再涂碘甘油(1:9)或2%龙胆紫。 • 5.大家畜重剧性口炎,可用磺胺类药加明矾装入布袋内,给病畜—在
❖1.卡他性口炎:口黏膜潮红,硬腭肿胀;唇部黏膜的黏液腺阻塞时, 则有散在的小结节和烂斑;舌苔为灰白色或草绿色。重剧病例,唇、 齿龈、颊部、腭部黏膜肿胀甚至发生糜烂,大量流涎。
❖2.水疱性口炎:在唇部、颊部、腭部、齿龈、舌 面的黏膜上有散在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蚕豆大的透明 高。
用; • 正确使用口衔和开口器; • 定期检查口腔,牙齿磨灭不齐时,应及时修整。
咽炎
(一)概念
咽粘膜及其邻近部位炎症 总称。邻近部位多一起发 炎所以亦称咽峡炎或扁桃 体炎。
(二)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吞咽障碍 流涎
头颈伸展 咽部肿胀 触压时敏感
(三)病 因
• 1.原发性病因 • (1)机械性刺激(粗硬饲料,异物、胃管、
消化系统疾病
1 口腔、咽部及食道疾病
3 反刍动物皱胃疾病
• 口炎
• 皱胃积食 皱胃变位
• 咽炎 食管阻塞
4 其它胃肠疾病
2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
• 胃肠卡他 胃肠炎
• 前胃弛缓 瘤胃积食 • 急性胃扩张 肠痉挛
• 瘤胃臌气 瘤胃酸中毒 • 肠臌气 肠阻塞
• 创伤性网胃炎 瓣胃阻塞 • 肠变位 肠便秘
口炎
(一)概念
• 口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齿龈炎 和舌炎)临床上以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 炎和溃疡性口炎较为常见。
• 口炎在各种家畜都有发生,而以马、牛、 犬、猫最为常见。
(二)临床特征
口炎的临床特征
食欲部分或完全丧失 采食障碍 咀嚼障碍 流涎
口腔黏膜潮红、肿胀或损伤
(三)病 因
• 1.原发性病因 • (1)机械性损伤(如粗硬饲料、异物、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