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名家
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

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中文系语言学概论课外阅读书目: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 版。
王德春,语言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叶宝奎,语言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修订版。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1982年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补充: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2版刘丹青,语言学前沿和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版。
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聂鸿音,中国文字概略,语文出版社, 1998年。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 1982年。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 1995年。
〔英国〕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年。
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1983年。
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聂志平 语言学概论

聂志平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是聂志平教授主编的一本关于语言学的教材或专著。
该书对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涵盖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读者通过学习本书,可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学术术语和分析工具,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聂志平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语言学家,对语言学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在本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向读者叙述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领域,使得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语言学概论》适用于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也适合对语言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阅读。
无论读者的背景如何,通过阅读本书,都可以对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语言学名家

【关键字】精品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索绪尔在语言学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所作的三个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用时研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索绪尔也是符号学的先驱,他提出的所指与能指的区别标志着符号学的诞生。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研究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研究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研究高名凯是新中国成立后非常杰出的语言学家,其在语言学领域、翻译领域均有大量的作品问世,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虽历经岁月冲蚀,但至今仍被很多高校作为最重要的语言学教学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是高名凯先生对学术生领域的一大巨献。
该书编写于1961年5月,1963年正式出版。
这一时期的中国理论语言学,按照石安石《中国理论语言学》一文所划分的阶段,正处于我国语言学的起步时期。
该时期我国语言学界受到苏联学界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斯大林的总结性文章《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等发表之后,我国语言学界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语言理论受到空前的重视。
第一个效应就是“语言学引论”课程被列为高等学校中外语言文学各系科的必修课。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一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语言》。
1961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在讨论统编语言学教材时,决定以《语言学基础》为蓝本,在原班人马基础上组成编写组,按新老结合的原则,以高名凯、石安石为主编,编写《语言学概论》。
初稿经试用和听取各方意见后,作了较大修改,于1963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至此,高名凯、石安石本《语言学概论》(以下简称“高本”)终于开始和广大学生见面,并一直在语言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语言学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教材,如当前高校比较通行的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以下简称“叶本”)、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以下简称“岑本”)等。
但是翻开一般的语言学参考书目,里面必然会大量引用高本《语言学概论》,可见其影响之大。
一、高本《语言学概论》的影响1.本书理论体系影响深远。
高名凯的《语言学概论》深受索绪尔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如在语言的本体研究中就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为依据。
比如第二章“语言的本质”部分就明确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第三章“语音”部分,运用了结构主义的分支流派布拉格学派中特鲁别茨科依的音位学理论,使用了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位系统、区别性特征、语流音变等概念。
语言学概论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读书目录1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2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8)
4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卫志强《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 方经民《现代语言学方法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7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9吕叔湘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
10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8)
12 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
13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4 吕冀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学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5 伍铁平《语言和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6 刘涌泉、乔毅《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17 徐通锵、胡吉成《<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 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中华书局(2007、4)。
语言学概论名家

语言学概论名家•名家名篇•(一)名家•历史语言学:徐通锵、王洪君、陈保亚。
•生成语言学:徐烈炯、宁春岩、徐杰、沈阳、程工。
•功能语言学: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张伯江、方梅。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陆丙甫、袁毓林、储泽祥、石毓智、赵艳芳、束定芳。
•配价理论:陆俭明、袁毓林、、张国宪、沈阳。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沈家煊、王德春、彭聃龄、朱智贤、李宇明。
•神经、病理语言学:杨亦鸣、王德春、崔刚。
•对比语言学:刘重德、杨自俭、王宗炎、赵世开、潘文国、许余龙。
•语法化:沈家煊、吴福祥。
•类型学:沈家煊、刘丹青。
•语言哲学:钱冠连、潘文国。
•实验语音学:石锋•计算语言学:冯志伟、俞士汶、刘群、詹卫东•社会语言学:陈原、陈章太、李宇明、郭熙•数理语言学:方立、冯志伟•文化语言学:邢福义•模糊语言学:伍铁平、吴振国•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朱德熙、黎锦熙、王力、邢福义、陆俭明、马真、胡裕树、张斌、胡明扬、马庆株、邵敬敏、储泽祥•现代汉语方言:丁声树、吴宗济、李荣、张振兴、汪国胜、詹伯慧、李如龙、潘悟云、麦耘、游汝杰•少数民族语言:戴庆厦、道布、孙宏开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赵金铭、吕必松、崔希亮、周小兵、张德鑫、鲁健骥、李晓琪、李泉、张和生、李扬、崔永华、郑懿德、王还、刘珣、孙德金、张凯、张旺熹、杨寄洲、王建勤、赵日新、郑艳群•(二)名篇•A 历史语言学•1.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2. 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朱晓农、寸熙导读《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B 结构主义语言学1.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 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 何勇等译《语法哲学》(语文出版社1988)4. 岑麒祥、叶蜚声译《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 C 生成语言学••D 功能语言学•1.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胡壮麟《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黄国文导读《功能语法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常晨光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 认知语言学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7.王维贤《认知、交际和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学林出版社2008)•F 配价理论•1.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沈阳《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G 心理语言学•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李宇明《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H 神经、病理语言学1.卫志强、赵吉生译《神经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王德春等《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崔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I 对比语言学• 1.严学宭《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2.王福祥《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4.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9.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J 语法化和词汇化1.沈家煊导读《语法化学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沈家煊、吴福祥《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5.沈家煊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吴福祥导读《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K 类型学1.沈家煊《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3.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4.徐杰主编《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5)5.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8)L 语言哲学1.褚孝泉《语言哲学:从语言到思想》(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2.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涂纪亮导读《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M 原则和方法•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陈小荷等译《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4.杨信彰导读《话语分析人门: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林连书《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N 规律探求和理论思考•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3.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潘文国《字体位与汉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汉语学报编辑部《小句中枢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等•O 西方语言理论简介•1.冯志伟编著《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 名家经典•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讲义》•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汉语史稿》《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邢福义选集》《词类辩难》《汉语复句研究》《汉语语法三百问》《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自选集》•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方法论》•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自选集》•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汉语词汇语法史》《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张斌《汉语语法学》•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
聂志平 语言学概论

聂志平语言学概论聂志平在《语言学概论》一书中对语言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以下文章将概括地论述他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等的观点,字数不少于6000字以上。
在《语言学概论》一书中,聂志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对语言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他从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聂志平阐述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他指出,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语言分析、语言比较和语言历史三个方面。
语言分析是指研究一个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结构和规律。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语言比较是指将不同语言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语言比较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语言历史是指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对语言的历史研究,可以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聂志平强调,这三个方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接着,聂志平探讨了语言的本质。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智力活动之一。
语言具有特定的符号系统,可以通过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构建无限的句子。
语言的本质在于它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结构,能够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
语言的本质还包括它的历史性和变异性。
语言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地区和社群使用不同的语言。
语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聂志平阐述了语言学的基本任务。
他提出了语言研究的三个基本任务,分别是语言的描述、解释和预测。
语言的描述是指对语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结构和规则。
语言的解释是指对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和解读,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语言的预测是指根据语言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未来语言变化进行预测,为语言的规范和教学提供依据。
聂志平认为,语言研究的三个基本任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语言学概论人物了解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
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875-1876年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
1876年加入巴黎语言学会。
1876-1878年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历史语言学,在那里结识了青年语法学派的重要人物布鲁格曼、奥斯脱霍夫等人,和他们共同从事印欧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工作。
1878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
1880年以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
1881-1891年他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讲授历史比较语法,培养了众多的比较语言学专家。
1891年回国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讲授梵文和比较语法。
从1907年起,他曾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但没有写成讲义,1913年他因病去世后,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1916年在日内瓦出第一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语言形式?概言之,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后来有广泛影响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索绪尔的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今天被称为"索绪尔语言学",也称"索绪尔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名篇∙(一)名家∙历史语言学:徐通锵、王洪君、陈保亚。
∙生成语言学:徐烈炯、宁春岩、徐杰、沈阳、程工。
∙功能语言学: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张伯江、方梅。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陆丙甫、袁毓林、储泽祥、石毓智、赵艳芳、束定芳。
∙配价理论:陆俭明、袁毓林、、张国宪、沈阳。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沈家煊、王德春、彭聃龄、朱智贤、李宇明。
∙神经、病理语言学:杨亦鸣、王德春、崔刚。
∙对比语言学:刘重德、杨自俭、王宗炎、赵世开、潘文国、许余龙。
∙语法化:沈家煊、吴福祥。
∙类型学:沈家煊、刘丹青。
∙语言哲学:钱冠连、潘文国。
∙实验语音学:石锋∙计算语言学:冯志伟、俞士汶、刘群、詹卫东∙社会语言学:陈原、陈章太、李宇明、郭熙∙数理语言学:方立、冯志伟∙文化语言学:邢福义∙模糊语言学:伍铁平、吴振国∙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朱德熙、黎锦熙、王力、邢福义、陆俭明、马真、胡裕树、张斌、胡明扬、马庆株、邵敬敏、储泽祥∙现代汉语方言:丁声树、吴宗济、李荣、张振兴、汪国胜、詹伯慧、李如龙、潘悟云、麦耘、游汝杰∙少数民族语言:戴庆厦、道布、孙宏开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赵金铭、吕必松、崔希亮、周小兵、张德鑫、鲁健骥、李晓琪、李泉、张和生、李扬、崔永华、郑懿德、王还、刘珣、孙德金、张凯、张旺熹、杨寄洲、王建勤、赵日新、郑艳群∙(二)名篇∙A历史语言学∙1.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2. 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朱晓农、寸熙导读《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B结构主义语言学1.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 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 何勇等译《语法哲学》(语文出版社1988)4. 岑麒祥、叶蜚声译《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C生成语言学∙ 1.邢公畹等译《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赵世开译《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黄长著等译《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周流溪等译《支配和约束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宁春岩导读《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到最简方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7.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包智明等《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沈阳等《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吴刚《生成语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1.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D功能语言学∙1.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胡壮麟《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黄国文导读《功能语法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常晨光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认知语言学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7.王维贤《认知、交际和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学林出版社2008)∙F配价理论∙1.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沈阳《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G心理语言学∙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李宇明《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H神经、病理语言学1.卫志强、赵吉生译《神经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王德春等《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崔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I对比语言学∙ 1.严学宭《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2.王福祥《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4.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9.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J语法化和词汇化1.沈家煊导读《语法化学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沈家煊、吴福祥《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5.沈家煊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吴福祥导读《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K类型学1.沈家煊《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3.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4.徐杰主编《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5)5.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8)L语言哲学1.褚孝泉《语言哲学:从语言到思想》(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2.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涂纪亮导读《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M原则和方法∙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陈小荷等译《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4.杨信彰导读《话语分析人门: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林连书《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N规律探求和理论思考∙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3.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潘文国《字体位与汉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汉语学报编辑部《小句中枢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等∙O西方语言理论简介∙1.冯志伟编著《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名家经典∙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讲义》∙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汉语史稿》《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邢福义选集》《词类辩难》《汉语复句研究》《汉语语法三百问》《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自选集》∙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方法论》∙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自选集》∙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汉语词汇语法史》《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张斌《汉语语法学》∙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