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doc20)(1)

合集下载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发展模式备受瞩目。

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这些地区均在国内配套政策及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

众多国家都希望效仿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快速发展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1. 东亚地区回顾在东亚地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很多有利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涵盖了税收、劳动力、规划、财政等多方面。

举例来说,在税收方面,多个国家都实行了低的公司所得税以吸引投资。

在劳动力方面,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普遍工资较低,以及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这些都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在外部环境中,东亚地区的科技和文化程度也都很高。

和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东亚地区有着更快的学习和采用世界各地的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1979年至1999年之间,中国知识产权(IP)执法的改进,科技创新和运动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

此外,中日韩等地区的文化交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虽然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与繁荣,但大体趋势仍是向着长期稳健增长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值得深入探讨。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保证当前世代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及未来世代的需要。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平衡。

在近些年的几次国际会议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议题。

例如,乌迪阿那与日本渔业部共同承办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岛国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实现各岛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要。

中国政府在2013年颁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文件。

依附论视角下的“东亚发展模式”分析

依附论视角下的“东亚发展模式”分析

后 期 的学 术 工 作 中 , 东 亚 地 区发 展 中 国家 作 为 主 要 研 将
究对 象 , “ 附论 ” 在 依 的理 论 体 系 中 , 究 东 亚 国家 经 济 社 探
会 的发 展 问题 。
和 地 区 在相 似 的历 史 文 化 条 件 下 , 实 现 工 业 化 的 目标 , 为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观点 。
“ 附 论 ” 初 以拉 丁美 洲 国 家 发 展 为 研 究 对 象 , 依 最 主 要 是 以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体 系 为理 论 架 构 背 景 , 来 自发展 以
中 国家 本 身 独 特 的 视 角 对外 围 国家 不 发 达 问 题 进 行 了新
依 附 论 是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以后 , 拉 丁 美 洲 出 现 的 在 研 究 资本 主义 扩 张 后 果 和 扩 张对 象 国 内社 会 经 济 结 构 形 成 与变 化 规 律 的 理 论 。 它是 以外 围国 家 不 发 达 问 题 为 研
究 对 象 , 释发 展 中 国家 宏 观 发展 的一 种理 论 , 主 要 的 解 它

代 表 人 物 是 埃 及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 究 发 展 中 国 家 社 会 经 研 济 发 展 理 论 的 颇 负 盛 名 的 学 者 萨 米 尔 ・阿 明 ( a r Smi Ami1 3一 ) 由于 出身 于 第 三世 界 国家 , 米 尔 ・ n91 。 萨 阿 明 对 于第 三 世 界 国家 的经 济 发 展 模 式 有 着 深 人 的 研 究 , “ 附论 ” 依 是他 在 解 释 发 展 中 国家 经 济 发展 模 式 时 提 出 的
的思 考 , 出新 的解 释 方 法 。“ 附 论 ” 整 个 发 展 经 历 提 依 的 了从 学 界 的 学 术 观 点 到 政 界 的 国家 治 理 之 术 的转 变 , 并 由拉 丁 美 洲 国 家逐 渐推 向解 释 世 界 发展 中 国 家 的发 展 问 题 。萨 米 尔 ・阿 明作 为 。 附 论 ”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其 依 的 在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东亚是世界上尤其是亚洲的一个发展成熟的区域和地域,它的成功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这个区域的经验是独特的,因为它已经取得了在其他地区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才能取得的成功。

因此,东亚模式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国际价值。

本文将介绍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一、什么是东亚发展模式东亚发展模式最初的实践,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两个地方展开的,后来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借鉴下同样奏效。

它主要将市场和国家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在市场和国家两种力量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东亚发展模式的三个要素1. 政府的积极干预东亚国家的政府积极介入经济的同时也利用了市场机制。

政府通过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管理,来使市场发挥好经济的功能。

政府在工业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 科技创新东亚国家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些国家发展出了不同的创新模式:日本重视大学研究和大型企业内部研究,韩国重视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中国重视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进行自主研发。

3. 建设人力资源从经济体制上来说,东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培养。

早期,日韩中国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非常重视。

此外,东亚国家也致力于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东亚发展模式的当代意义1. 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的学习和借鉴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和学习的范本。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学习和借鉴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之后进行的。

2.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东亚国家高度重视国际贸易的发展。

这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的增长。

由于优质的产品和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比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更为稳定。

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3. 加强了地区的合作读者们都知道,东亚的综合实力非常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庞大而活跃的人口和多样化的经济模式。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形成 与区域经济 的构建 以及 目前 面临的能源 和通货 膨胀新挑 战 ,为东亚乃 至世界经济 的发展探 索新途
径。


东亚 经 济 发 展模 式 的含 义
东亚模式 不 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模式 , 它集 中体现 了东亚 各 国和地 区在促 进经济高速 发展 中形 成的成 功经验和做法 , 展示 了后进 国家利用先进 国家 的资金
2 0 年第 2 。 01 期
出 口导 向的经济发 展战略 ; 的认 为东亚模式是 一种 有
东南亚纵 横 A OU D S U H A TA I R N O T E S SA
20. O 92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邵 志 勤※
Ea tAsa’ o m i c v r n o m i v l pm e tM o l s i SEc no c Re o e y a d Ec no c De e o n de
甸、 菲律宾 、 新加坡 、 泰国与越南。“ 模式” 一词作为一
种政治经济概念 的基本含 义是 : 界各国家或地 区在 世 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政治 、 经济体制及战略等 的 选择① 模式 ” 自英文 的ptr 。“ 来 ae tn或m d l这一概念 oe, 最早何 时被提 出来 , 尚无人考 证 , 广泛使用 则是在 但 战后 , 特别是 2 0世纪6 0年代 以后 。所谓模式 , 是指具
S rc]at s nmoe hsb e ieypasda db cmeap t r o a ybc w r o nr st Abta t s A i d l a enwd l ri n e o at nf m n ak adcu t e E a e e r i o
d c in n t r sa d f r r g o a e o o swela c e n w c al n e fe eg n n a in u t ewo k n m e in l c n my a l s t f e t e h l g s o n r y a d i f t . o o o a h e l o

关于东亚模式研究

关于东亚模式研究

济实 体 在公 共 政 策等 方 面 确有 不 少共 同点 。
对 “ 亚模 式 ” 概 括 , 于 观察 的 角度 不 同 , 东 的 由 所 以 分 歧 也 比较 大 。 综 合 近 年 来 研 究 者 的 成 果 , 笔者 将 其概 括 为 以下 1 9种 : 1“ 亚 模 式 ” 质 上 是 一 种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东 本 认 为 东 亚 发 展 模 式 是 指 出 口导 向 型 的 工 业 化 战 略 或外 向型 的经 济发 展 战 略 。 j 2“ 亚模 式 ” 质 上 是一 种 经 济发 展 战略 模 .东 本 式 。认 为 东 亚 经 济 发 展 之 所 以 获 得 成 功 , 键 在 关 于 选 择 了 正 确 的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其 是 出 口 导 向 尤 的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j 。
[ 键词 ] 东亚模 式 ; 究 关 研
[ 图分类号 ]3 ;3 中 K 1K 3
[ 文献标 识码 ] A
过 台湾 省 2 0年 也 都 经 历 了 实 绩 良 好 的 增 长 , 巴 西 、 浦 路 斯 、 腊 、 萄 牙 这 些 条 件 各 不 相 同 国 塞 希 葡 家 也 是 如 此 ; 次 , 亚 各 国 的 经 验 、 制 和 政 策 再 东 机 各 不 相 同 , 虽 然 列 出 促 使 东 亚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的 因 “ 素 并不 困难 , 是 很 难 找 出 一种 对 整 个 地 区都 适 但 用 的 模 式 。 …‘6最 后 , 亚 地 区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区 ” P” l 东 域 , 济 成 分 参 差 不 齐 , 族关 系 较 多 , 教 信仰 经 民 宗


对 东 亚模 式 概 括 的诸 观点

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者:闫方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提要在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东亚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东亚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国家接连爆发金融危机,东亚发展模式似乎又变得一无是处。

总结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东亚发展模式概括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东亚发展模式是指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方式和特点。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东亚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东亚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国家接连爆发金融危机,没有爆发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也存在与爆发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相似的问题,东亚发展模式似乎又变得一无是处。

总结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显然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已作了多种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

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强力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建设意识和强大的导向作用。

3、“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

即认为东亚模式具有许多要点,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升级和调整的产业政策、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政府公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合作,以及政府同企业界的密切联系与协调、技术引进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倡导文化多元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

4、“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

即认为东亚工业化地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儒家传统是保持东亚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决定意义的天生本性。

东亚地区文档

东亚地区文档

东亚地区引言东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该地区由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半岛组成,是世界上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领域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东亚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理特点东亚地区地处亚洲东部,东邻太平洋,西濒亚洲大陆,南接印度洋。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海岸线等地貌特点。

东亚地区的山脉以喜马拉雅山脉和日本阿尔卑斯山脉最为著名,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和汉江等也流经该地区。

东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经济发展东亚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该地区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和韩国也是该地区的经济强国,其在汽车、电子和航空等高科技产业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

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切关联的经济体系。

东亚地区还有许多自由贸易协定,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等。

文化特色东亚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包括汉字、书法、中国茶艺和传统医药等。

日本的文化以和风文化为主,包括茶道、武士道和动漫等。

韩国的文化以汉字和韩国泡菜等特色闻名。

朝鲜半岛的文化受到中国和韩国的影响,包括舞蹈、音乐和绘画等。

东亚地区的节日和庆典也非常丰富多彩。

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日本的樱花季和丰年祭、韩国的秋夕和大韩民国建国纪念日等都是各国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

政治形势东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

中国是该地区的大国,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对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与朝鲜则长期存在紧张关系。

朝鲜半岛的政治形势备受关注。

朝鲜是该地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2008年出版的-OHIOUniversityLibraries

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2008年出版的-OHIOUniversityLibraries

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2008年出版的华侨华人、东南亚研究图书目录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出版社,而且是福建省唯一的大学出版社。

建社23年来,厦门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高层次、高品味、高质量的出书方针,依托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很高学术品位的优秀图书,形成了以华人华侨、东南亚研究图书等的出版特色。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自1921年4月建校以来,87年间保持对华侨华人、东南亚的研究传统,所属南洋研究院、海外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历史悠久,学术积淀厚重,人才辈出。

1956年创建的南洋研究所(1996年升格为南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专门从事东南亚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机构,2000年在整合全校资源的基础上,被教育部批准为东南亚研究中心、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同样创建于1956年,历经华侨函授部、海外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国际教育中心等演变时期,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海外教育学院,所属海外汉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所是全国面向东南亚的四个教学基地之一,在海外华文教育研究领域硕果累累。

人文学院老牌的中文系、历史系的华侨华人、东南亚研究力量也雄厚可观。

这些就是厦门大学出版社20多年来不断地大量地出版高质量的华侨华人、东南亚研究图书优越的条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多年来出版了校内教师、校外大陆、台港学者、东南亚学者、欧美日本学者撰写的华侨华人、东南亚研究图书至少115种,涉及华侨华人研究、东南亚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总类一、公案簿[ 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之一]二、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三、东南亚华文文学丛书四、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集刊五、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丛书六、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丛书七、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系列八、单行本华侨华人教育图书九、东南亚与华人华侨研究丛书十、华侨华人研究丛书十一、单行本世界华人华侨研究图书十二、单行本东南亚及其华人研究图书十三、单行本国别华人研究图书十四、单行本书目提要、书目索引、论文索引十五、电子出版物简目一、公案簿[ 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之一 ]1、包乐史、吴凤斌校注《公案簿》第一辑(1787.10.3—1791.2.8),2002年8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XX、XX、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

)。

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

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X 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XX、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

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X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

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

W.W.Norton & pany1987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1992年版,第79页。

)。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 Asian Models和East Asian 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认同于单一“东亚模式”的一些学者认为东亚模式的内涵包括了以下六个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投资;(2)合格教育与人力开发的高投资;(3)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4)促进出口的自觉政策(即在经济增长初级阶段,采取本国本地区货币贬值政策,在经济起飞阶段,则采取有利于出口制造业的工业政策);(5)注重公平增长,避免了西方国家在早期经济增长阶段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6)谨慎的财政、金融政策和在对外经济政策支持下的稳定康健的宏观经济环境。

不幸的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单一“东亚模式”的内涵似乎又变为“裙带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与国家垄断”、“道德公害与道德败坏政权所致的劣质银行业”、“私人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腐败关系”、“经济基础脆弱”综合体的代名词(注:Montes,M.F.,The Currency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Singapore Instituteof.SoutheastAsian Studies,1998;Stiglitz,j.,"Boats,Planes and Capital Flows,"Financial Times,25March,1998;Mckinnon,R.and Pill,H.,"International Borrowing:A Deposition of Creditand Currency Risks,"WorldDevelopment,10,1998;Radelet,S.and Sachs,J.,"The EastAsian FinancialCrisis:Diagnosis,Remedies,Prospects,"Harvard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20 April,1998.)。

囿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元性,很多外国学者没有用East Asian Model (单一东亚模式)的提法,而是较多地用了East Asian Models(多样化的东亚模式),以示区别。

有的学者把“亚洲四小龙”称为“亚洲第一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First-tier ANIEs),将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称为“亚洲第二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Second-tier ANIEs),或“东亚虎”(East Asian Tigers)与“东南亚虎”(Southeast Asian Tigers),并比较亚洲两个不同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注:Jomo K.S.,Southeast Asia's Misunderstood Miracle-Industri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ailand,Malaysia and Indonesia,Westview Press,1997.)。

不少学者使用世界银行的提法“经济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体”(High Performing Asian Economies)或“东亚经济体”(East Asian Economies),也有一些学者使用“亚洲型经济发展模式”。

很多学者赞同世界银行在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报告书中提出的东亚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论点,明确提出,“在世界银行所涉及的八个经济体中,至少存在三种模式。

日本、韩国、XX的模式与城市经济体——新加坡、XX完全不同,应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可被视为第三种模式。

”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性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应采取何种理论作为指导;第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与东亚模式有着直接的关联。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理论学术界就对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形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以鲁格尔(Kreuger)和巴XX(Balassa)的理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理论认为,这五个经济体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推行了金融和贸易市场自由化,采取现实主义的兑换率和经济对外国的开放,在实行进口自由化和关税削减的同时,增加出口(注:Friedman,M.,Free to Choose,pp.54~55,Harmondsworth,Penguin,1980.)。

然而,主X国家推动发展论(developmental-state approach)的经济学家却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

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强政府正是通过采取极其反市场干预的政策,如“选择赢家”政策(picking winners)和故意“将价格搞错”(getting prices wrong)政策,对出口部门和国有企业给予特殊的投资、贷款和税收优惠倾斜政策,扩展了经济并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最终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

离开了政府的干预,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注:Amsden,A.H.,Asia's Next Giant:South Korea and Late l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Press,1989;Wade,R.,"Governing theMarket: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Industrializati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之后,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中国和越南的经济也相继得到了快速增长。

日本政府与学术界认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所创造的“经济奇迹”都是引进日本直接投资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也是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模仿和复制日本早期经济发展的经验、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干预分不开的。

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与影响的增强直接导致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及其经济实力的削弱。

为了使美国势力重返亚洲,美国政府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用提供贷款和援助等方式,极力对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施加影响。

美国通过提供有附加条件的贷款,要求受援国家和地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接受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推行金融贸易自由化政策,实行非制度化改革。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政府就公开表示不赞同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贷款附加条件的理论。

认为世界银行向东亚经济体提供贷款要附加条件是不符合东亚的实际情况的。

日本政府建议世界银行对东亚发展经验进行全面研究,并为研究工作提供总额为120万美元的经费,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反映日本政府的观点:(1)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其他地区是不同的;(2)虽然成功的战略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但是,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应忽视。

世界银行于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书便是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

有关系列报告试图用一种折中的理论“市场亲善论”(market-friendly approach)(注:市场亲善论主X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为市场交易提供合法机构并在市场失败时提供公共政策或货物,同时强调,积极的国家干预在有的时候还是必要的,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由市场力量来决定。

)解释东亚经济的成功,可视作一种妥协。

然而,大量的研究案例却在说明“经济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体”经验的多样化、机制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政策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同时,在正式承认国家(地区)干预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东亚地区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论点(注:World Bank,The East Asian Miracle-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Policy,Forward and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3.SeeForward,and p.366.)。

不久,在对世界银行报告书《东亚奇迹》的论点进行各种批评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与之相悖的理论——市场增进论(注:该理论认为,东亚政府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机制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