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教程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战型”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战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实际计算机病毒攻击。
教学内容设计:第一部分: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历史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特征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后果5.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清除方法第二部分:实战演练1. 实践环境搭建:搭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用于后续的实战演练2. 病毒样本分析:介绍如何利用专业工具对病毒样本进行分析,包括特征提取、行为分析等3. 病毒攻击模拟:模拟病毒攻击实际系统,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时防范和应对4. 病毒防范技巧: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防范病毒攻击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讨论1. 分享案例:邀请实际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分享一些真实的计算机病毒攻击案例2. 讨论分析:学生就所分享的案例展开讨论,分析病毒攻击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 总结反思:结合案例分析,对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形式,传达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操作专业工具进行病毒样本分析、病毒攻击模拟等实操操作3. 案例分享:请邀网络安全领域专业人士分享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分享感悟和建议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能力、讨论质量等3.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综合能力考核课题,如病毒攻击应急预案、病毒样本演练等4. 期末考核: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课程特点:1. 实战性强:本课程注重学生在实验环境中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切实应对计算机病毒攻击的能力2. 与时俱进: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本课程将及时更新内容,保持与实际情况的贴近3. 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和危害,具备一定的病毒防范和清除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版计算机病毒公开课图文

15
勒索软件危害及应对策略
勒索软件危害
加密用户文件并索要赎金,造成数据丢失和财产损失。
应对策略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避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 序补丁。
2024/1/26
16
其他类型计算机病毒概述
病毒可以利用软件漏洞进行传播,例 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等。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 存储介质进行传播。
2024/1/26
5
计算机病毒分类方法
2024/1/26
按病毒存在媒体分类
01
可分为文件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和网络病毒等。
按病毒传染方式分类
02
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
按病毒破坏能力分类
03
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6
典型案例分析
利用宏语言编写的病毒,通常感 染Office文档等文件,如“梅丽 莎”病毒。
通过加密用户文件并索要赎金来 获利的恶意软件,如 “WannaCry”勒索软件。
2024/1/26
蠕虫病毒 宏病毒
木马病毒 勒索软件
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意代码, 具有自我复制和主动传播的特性, 如“冲击波”病毒。
加强密码管理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和默认密码。
3
防范网络钓鱼和诈骗 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链接,不随意泄露个人信 息。
2024/1/26
25
企业网络安全责任担当
2024/1/26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 责。
《计算机病毒》ppt课件完整版

负责病毒的自我复制,生成新的病毒实例。
破坏/表现模块(Destruction/…
负责实施破坏行为或展示特定信息。
侵入途径及过程
可执行文件感染
通过修改可执行文件,将病 毒代码嵌入其中。当文件被 执行时,病毒代码也被激活 。
宏病毒感染
利用宏语言编写的病毒,感 染使用宏的应用程序文档。 当文档被打开或宏被执行时 ,病毒被激活。
《计算机病毒》ppt课 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计算机病毒概述 • 计算机病毒结构与工作原理 • 常见计算机病毒类型及特点 • 防护措施与策略部署 • 检测方法与工具应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计算机病毒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能 够在计算机系统内进行自我复制 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 算机操作或占用系统资源。
利用网络共享
病毒搜索并感染网络共享文件 夹中的文件,进而传播到其他 计算机。
利用移动设备
病毒通过感染移动设备(如U盘 、手机等)中的文件,在用户 将设备连接到其他计算机时进 行传播。
利用漏洞攻击
病毒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 的漏洞进行攻击,获取控制权
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
03
常见计算机病毒类型及特点
蠕虫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移 动存储介质等途径进行传播的方式, 以及防范病毒传播的方法。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范
介绍了病毒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策略和措施 ,包括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 系统补丁等。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新型计算机病毒分析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1.2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与发展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特性1.4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影响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感染途径2.1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2.2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途径2.3 社交工程与钓鱼攻击2.4 恶意软件与木马病毒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3.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与使用3.2 操作系统与网络的安全设置3.3 数据备份与恢复3.4 用户的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第四章: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与修复4.1 手动清除病毒的方法与步骤4.2 自动清除病毒的工具与技巧4.3 系统修复与文件恢复4.4 防范病毒感染的方法第五章:典型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5.1 蠕虫病毒案例5.2 木马病毒案例5.3 宏病毒案例5.4 勒索软件案例第六章:病毒防范的先进技术6.1 行为分析与沙盒测试6.2 云安全与大数据分析6.3 机器学习与在病毒防范中的应用6.4 安全编程与代码审计第七章: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7.1 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防范7.2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7.3 隐私保护与数据合规性7.4 移动设备与物联网安全第八章:企业级病毒防护策略8.1 企业网络安全架构8.2 安全策略与合规性8.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8.4 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第九章:新兴技术与发展趋势9.1 区块链技术在病毒防护中的应用9.2 5G与物联网安全挑战9.3 虚拟化与容器安全9.4 量子计算与未来安全威胁第十章:实战演练与综合防护10.1 病毒防护演练设计与实施10.2 网络攻击模拟与防御策略10.3 安全运维与监控10.4 综合防护体系构建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性病毒定义:需要明确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包括它是一种恶意软件,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修改或删除数据。
病毒特性:强调病毒潜伏性、传播性、破坏性等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
1计算机病毒教案(共22张PPT)

潜伏性
破坏性
特征 (tèzhēng)
传染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计算机病毒教案(jiào àn)
非授权
隐蔽性
(shòuquán)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潜伏性
破坏性
特征
(tèzhēng)
传染性
1计算机病毒教案(jiào àn)
非授权
隐蔽性
(shòuquán)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潜伏性
破坏性
占用系统资源
降低(jiàngdī)计算机工作 效率
系统的一个漏洞,被激活后获得
(huòdé)系统控制权并主动攻击其
他计算机,他会向计算机用户展
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
关闭。据统计该病毒破坏计算机
和网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
美元。
1计算机病毒教案(jiào àn)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破坏性
潜伏性
隐蔽性
1计算机病毒教案(jiào àn)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特征 (tèzhēng)
传染性
1计算机病毒教案
非授权
隐蔽性
(shòuquán)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潜伏性
破坏性
传播途径一:可移动存储介质
包括U盘、存储卡、移动硬盘以及光
盘等
应对措施
开启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 禁用系统各个磁盘的自动运行
防治
(fángzhì)
切断传播(chuánbō)途径
1计算机病毒教案
传染性
非授权(shòuquán) 可执行性
搜索(sōu suǒ)目 标
特征
(tèzhēng)
传染性
1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

《计算机病毒》教案教案:《计算机病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第四章“计算机安全”中的第二节“计算机病毒”。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意识和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计算机病毒导致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隐蔽性、传播性、破坏性等。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如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病毒广告等。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讲解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如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计算机病毒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防范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套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防范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2)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
(3) 写出至少三种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 答案:(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传播性、破坏性等。
(2)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木马病毒、蠕虫病毒。
(3)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安装杀毒软件、更新操作系统、不打开陌生邮件附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计算机病毒(公开课)图文PPT课件
杀毒软件原理及使用技巧
杀毒软件原理
通过病毒库比对、行为分析、启发式 扫描等技术,识别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知名品牌的杀毒软 件,确保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定期全盘扫描
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以便及 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病毒威胁。
注意误报与漏报
留意杀毒软件可能产生的误报和漏报 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 的计算机病毒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 处理,减少损失。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Linux内核中的一个权限提升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将自己的进程提升为root权限 ,进而完全控制受害者的计算机。
Meltdown和Spectre漏洞
利用处理器设计中的缺陷,攻击者可以绕过操作系统的内存隔离机制,窃取其他程序的内 存数据。这两个漏洞影响了大量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性。
PART 05
网络攻击手段及其防范方 法
安全配置
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限制远程访问权限,启 用防火墙等安全配置,提 高系统安全性。
案例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利用实例
EternalBlue漏洞
利用Windows系统的SMB服务漏洞,攻击者可以远程执行代码,控制受害者计算机。该 漏洞曾导致全球范围内的WannaCry勒索病毒爆发。
Dirty COW漏洞
近年来,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 大量涌现,以窃取个人信息和
勒索钱财为目的。
危害与影响
数据破坏
病毒可以删除或修改文 件,导致数据丢失或损
坏。
系统崩溃
病毒可能占用大量系统 资源,导致计算机运行
缓慢或崩溃。
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入门教程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入门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程序。
它可以通过感染正常的程序或文件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系统,并对系统或文件进行破坏、修改或篡改。
根据其传播方式和破坏方式,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1 传输病毒传输病毒通过感染网络和外部介质传播,例如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下载等。
这类病毒会利用用户的操作行为感染其他计算机,造成恶意程序的传播。
1.2 文件感染病毒文件感染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类病毒。
它们通过感染可执行文件、文档、媒体文件等来传播。
当用户打开感染的文件时,病毒会执行自身代码并进行复制和传播。
1.3 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利用办公软件中的宏语言编写的恶意程序。
它们通常隐藏在文档和电子表格中,在用户打开文档时自动执行,并可利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
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对个人用户、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了解这些危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2.1 数据损坏和丢失计算机病毒可能会破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
一些病毒会将文件加密或删除,导致用户无法访问重要的数据。
严重的病毒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数据的永久丢失。
2.2 系统瘫痪和崩溃某些病毒被设计用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功能,例如操作系统。
这种病毒的感染会导致系统崩溃、无法启动或执行任何操作。
2.3 隐私信息泄露某些病毒会通过监控用户的操作、截取密码和信用卡信息等方式,窃取用户的个人和敏感信息。
这样的信息泄露会对个人隐私和财务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3.1 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一个好的安全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和阻止病毒的感染。
用户应该选择知名的安全软件并保持其及时更新。
3.2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减少病毒的攻击面。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战型”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战型”教学过程设计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意程序。
它们可以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包括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甚至是对网络的攻击。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风险。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处理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实战型”计算机病毒课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和传播途径;2.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处理方法;3.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一、课程内容1. 计算机病毒概述a.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b.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主要传播途径;c.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常见病毒案例分析。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a. 杀毒软件的选择和使用;b. 邮件安全和网页安全;c. 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
二、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在第一周的课程中,我们将对计算机病毒的概述进行讲解,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等内容。
通过讲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带来的影响。
2. 实践操作在第二周的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如何选择和安装杀毒软件、如何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
5. 课程总结在最后一周的课程中,我们将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答疑。
我们还将进行计算机病毒防范和处理的综合测试,测试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 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实际环境,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实战演练,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跟踪评估在课程中设置随堂测试,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年度计算机病毒课件教学pptx
避免点击垃圾邮件中的链接或下载未知来 源的附件。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
强化密码策略
确保系统和应用程序都是最新版本,以修 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多个账 户使用相同密码。
2024/2/3
17
企业级防范方案部署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员工的安全职责 和操作规范。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评估和演练
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ABCD
2024/2/3
部署专业的安全设备和系统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监控等,提高网 络安全防护能力。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内 部安全风险。
18
法律法规与道德约束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计算机病毒防范和 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01 杀毒软件
如360安全卫士、腾讯电
脑管家等,可全面检测和
清除病毒。
03 病毒专杀工具
针对特定病毒制作的专杀
工具,如熊猫烧香专杀、
蠕虫病毒专杀等。
2024/2/3
02 在线病毒检测
利用在线病毒检测网站或 服务,上传可疑文件进行 在线检测。
04
21
系统自带工具
如Windows Defender, 可在系统中直接进行病毒 扫描和清除。
消耗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拥堵,甚至造成系统崩 溃。
03 防范措施
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安装杀毒软件进行防护。
2024/2/3
12
木马病毒
传播方式
伪装成正常程序进行传播 ,诱骗用户下载并执行。
防范措施
不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程 序,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和 杀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1986年,巴基斯坦两兄弟为追踪非法拷贝其软件的人制造了第一个传染PC兼容机的“巴基斯坦”病毒,截止到2002年,全球的计算机病毒已超过6万种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小程序, 能够自我复制, 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其他的程序上,通过其他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我国的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的三大特性:1) 程序性2)破坏性
3)传染性
3计算机病毒的其他特点:1) 寄生性2)隐蔽性3)潜伏性
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
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
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
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
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
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产生错误显示,错误动作,计算机创作干扰,删除文件,修改数据,破坏软件系统,使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甚至损坏。
听说过计算机蠕虫吗?
计算机蠕虫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的病毒,泛滥时可以导致网络阻塞甚至瘫痪。
第一个Internet蠕虫是出现于1988年的Morris病毒
什么是Melissa 病毒?
Melissa 病毒是一种快速传播的能够感染那些使用MS Word 97 和MS Office 2000 的计算机宏病毒。
病毒自身以Word 宏的方式执行。
Melissa病毒产生的邮件,有个一般的特征,在邮件标题中有"Important Message From“,跟着是发件人的名字。
在邮件体中包括"Here is the message you asked for.... don't tell anyone else ;-)"。
“我爱你”病毒简介
5月4日,一种叫做“我爱你”的病毒是通过Microsoft Out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的,邮件的主题为“I LOVE YOU”,并包含一个附件。
一旦在Microsoft Outlook
里打开这个邮件,系统就会自动复制并向地址簿中的所有邮件电址发送这个病毒。
用户机器染毒后,邮件系统将会变慢,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崩溃。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按传染方式分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Internet病毒(网络病毒)
引导区病毒这类病毒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中读取数据时,引导区病毒就发作了。
Ø 文件型病毒它寄生在其他文件中,常常通过对它们的编码加密或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
Ø 宏病毒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型病毒,一些软件开发商在产品研发中引入宏语言,并允许这些产品生产载有宏的数据文件之后出现。
Ø 脚本病毒它是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件或应用环境能够正确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嵌套的命令。
Ø 网络蠕虫程序它是一种通过间接方式复制自身的非感染型病毒,它的传播速度相当惊人,成千上万的病毒感染造成众多服务器先后奔溃,给人们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Ø “特洛伊木马”程序通常是指伪装成合法软件的非感染型病毒,但它不进行自我复制。
最常见的“木马“便是试图窃取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窗口,或试图从众多的Internet服务器提供商盗窃用户注册信息和账号信息。
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表现现象提示一些不相干的话发出一段的音乐产生特定的图象硬盘灯不断闪烁进行游戏算法Windows桌面图标发生变化计算机突然死机或重启自动发送电子邮件鼠标自己在动
计算机病毒发作后的表现现象系统文件丢失或被破坏文件目录发生混乱部分文档丢失或被破坏部分文档自动加密码修改Autoexec.bat文件,增加Format C:一项,导致计算机重新启动时格式化硬盘使部分可软件升级主板的BIOS程序混乱,主板被破坏网络瘫痪,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硬盘无法启动,数据丢失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提供的安全机制工作站尽量不要安装软驱和光驱网络安装时,一定要保证网络系统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无病毒网络一旦投入正式运行,不要再随意装入新的软件决不能在正式运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软件开发加强网络的主动控制能力隔离来源,避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定期杀毒,使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查;安装病毒防火墙;经常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
保持警惕,操作中有异常现象时立即检查有无病毒感染慎用网上下载的软件;分类管理数据;建立备份;
6.病毒清除
7.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的综合性学科。
对称加密技术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数字签名用发送方的私有密钥加密亲与原始信息附加在一起数字证书是经证书认证中心数字签名的、包含证书申请者(公开密钥拥有者)个人信息及其公开密钥的文件网络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计算机安全与道德
网络用户行为规范网络礼仪是网民之间交流的礼貌形式和道德规范。
网络礼仪建立在自我修养和自重自爱的基础上行为守则主要交流方式有:“一对一”方式、“一对多”方式、“信息服务提供”方式(WWW、FTP)。
注意事项不可在网络上恶意攻击别人;)不可企图侵入别人的系统;)不可盗用别人的账号;)不应将私人广告信件用E-mail发送给所有人;不在网上任意修改不属于自己的信息;不散发保密的、来源不详的信息;不在网上交识身世不详的朋友。
计算机在使用时电源要求环境洁净要求室内温度湿度要求防止干扰注意正常开关机
一、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个法制国家。
随着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也相继诞生。
这些法律法规是在网络信息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这些法律法规,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也为了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