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练习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含课后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含课后习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大约是70()A.mB.dmC.cmD.mm【答案】C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8848.86m=8848.86×100cm=8.84886×105cmB.50μm=50x109m=5×10-10mC.2.4×107nm=2.4×107×10-9nm=2.4×10-2mD.0.5h=50min=500s【答案】A3. 学习长度的测量以后,老师布置了测量物理课本长和宽的任务。
某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为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B.1dmC.1cmD.1mm【答案】D4. 下列事件中最接近1秒的是()A.人心脏跳动一次B.人打一个哈欠C.人正常呼吸一次D.中学生从起跑到10m处【答案】A5.某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mm、51.5mm、50.3mm、50.2mm、50.3mm,他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0.48mmB.50.5mmC.50.2mmD.50.225mm【答案】C 解析①51.5mm这个值的倒数第二位与其它值不一致,说明它是错误值,应先把错误值去掉再求平均值。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6.物理课堂上,为了准确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度,同学们对误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 只要测量工具足够精确就不会产生给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数据方面的错误,细心就可以避免C. 再读数时,多估读几位也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7.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是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
(第7题图)(第8题图)【答案】B 3.40cm 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5 0 5 0 4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A.25mm B.25cm C.25dm D.25m2.如图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A.5cmB.15cmC.30cmD.40cm3.如图是常见的成人口罩,其中18是指口罩的长度,单位应为()A.mm B.NmC.cm D.dm4.下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5.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某同学测量物块长度时,正确放置刻度尺后,如图所示,则测量出的物块长度值是()A.12.7cm B.2.7cmC.12.70cm D.2.70cm6.“川中明珠遂宁市,美丽安居我的家。
”如图所示为遂宁地图的一部分,地图印制在一张物理课本大小的A4纸上。
若用刻度尺在地图上测量从安居车站到遂宁市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所选择的刻度尺最恰当的是()A.分度值为1cm、量程1m的米尺B.分度值为1mm、量程40cm的透明塑料尺C.分度值为1cm、量程10m的皮尺D.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7.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8.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1cm、17.81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A.17.70cm B.17.704cm C.17.8cm D.17.81cm9.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76×109nm可能是()A.一座山的高度B.一个篮球场的长度C.一个人的身高D.物理课本的长度10.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 5.12cm,5.13cm,5.13cm,5.22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5.15cm B.5.127cm C.5.13cm D.5.12cm11.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

例如:现有软卷尺(分度值1cm)、卡尺(分度值
0.1mm)和直尺(分度值0.1cm)根据需要选择测
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软卷尺 1、裁剪衣服需用_________. 卡尺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直尺 3、测量物理课本的宽需用_________. 软卷尺 4、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7、图中测量的错误是:
(1)
(3)
________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8、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
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 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 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 测量结
2、一节5号干电池的长度约为 ( A ) A 、5cm B、 11cm C 、15cm 9cm 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 厘米 ( D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宽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换算下列单位:
(1)新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一百元的长度为 166mm =________m =__________cm.
下列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人眼迅速一眨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哈欠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9.6nm=9.6×10-3μm=9.6×10-3μm
B、9.6cm=9.6cm×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 A.7.2 m =7.2×100=720 cm B.7.2 m =7.2 m×100=720 cm C.7.2 m =7.2×100 cm =720 cm D.7.2 m =7.2 m×100 cm =720 cm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填空题1.学生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0.5m= Km= dm (2)20cm= mm= m (3)30s= min (4)1h= s(5)3h28min= s。
4.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2)教室的高度约为3 ;(3)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 ;(4)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1 . (5)做一次眼保健操所用时间约为5 ;(6)一般100m赛跑所用的时间约为15 .共5个长度值,其中,壹元硬币的厚度接近5.现有10m,2m,lcm,1.5mm,l m于,小手指的宽度接近于,教室门的高度接近于.6.“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坐火车到上海旅游,列车21:20出发,次日凌晨6:35到达目的地,历时 h min.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cm.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圆筒的直径为 cm.9.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第9题图第10题图10.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25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二、选择题1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800mm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 B.两层楼房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厚度 D.课桌的高度1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第13题图14.小明同学想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1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 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参考答案1.1.刻度尺;米;m2.秒表;秒;s3.(1)0.0005;5 (2)200;0.2 (3)0.5 (4)3600 (5)124804.(1)cm (2)m (3)cm (4)dm (5)min (6)s5. 1.5mm;lcm;2m6. 9;157. 0.1cm(1mm); 1.84-1.888. 0-5cm;1.209. 92.010. 5.00;2.011.D 12.C 13.C 14.D 15. C。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堂练习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第一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试卷6个大题,24个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合理的是( )A .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带上单位B .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需要估读C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D .测量时,刻度尺斜放不影响测量结果 2.下列测量工具中,能直接精确测量出一根铜丝直径的是( ) A .直尺 B .卷尺 C .三角尺 D .螺旋测微器 3.四位同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得到四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A .58cm=58×10-2=0.58m B .58cm=58cm×10-2=0.58m C .58cm=58cm×10-2m=0.58m D .58cm=58×10-2m=0.58m4.如图所示,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5.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cm 8.60cmB .1cm 1.6cmC .1mm 8.60cmD .1mm 1.60cm6.甲尺在-30℃时和乙尺在30℃时的刻度都是准确的,现用这两把尺在0℃的环境中测量同一长度,则两尺的示数( )A .甲偏大,乙偏小B .甲偏小,乙偏大C .均偏大D .均偏小 7.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3.54cm 、13.53cm 、13.25cm 、13.55cm 、13.53cm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 .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C .本次测量的结果是13.48cm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8.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精选练习)【解析版】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 人身体上最接近1厘米长度的是 ( )A .一拳的宽度 B.食指指甲的宽度 C .手臂的长度 D.肩膀的宽度【答案】B 。
【解析】人身体上最接近1厘米长度的是食指指甲的宽度。
2.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
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1)手指甲的宽度是1.2 ; (2)乒乓球的直径约为0.04 。
【答案】厘米;米。
【解析】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厘米左右,合0.04米。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3)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答案】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视线;数值,单位。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先看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答案】1mm , 3.80cm 。
【解析】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物体左侧与6.00cm 对齐,右侧与9.8cm 对齐,估读为9.8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 。
5.如图2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读数的视线位置,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cm ;观察时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测得铅笔的长度为图1 图2_____cm。
【答案】0.1,乙,3.50。
【解析】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使用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所以乙同学读数正确。
图示,铅笔是由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那么其长度为3.50cm。
6.经过丈量,某田径场的跑道长为3.96×104cm= _____m,它比正规的跑道的标准长度短了____m。
基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基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一、长度测量题1. 请用直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cm)2. 请找到一支铅笔,将其两端与桌面紧密接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cm)3. 请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cm)4. 请测量一张标准纸币的长宽,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长(单位:cm),______宽(单位:cm)5. 利用手指关节的长度作为单位,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关节长度)二、时间测量题1. 请查看你所佩戴的手表,记录现在的时间。
答案: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2. 请按下你所佩戴的手表的计时按钮,计时一分钟,并记录最后的时间。
答案: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3. 请根据自己的感觉,用手表计时10秒,并记录最后的时间。
答案: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4. 请找到一部手机,并打开手机上的计时器功能,计时30秒,并记录最后的时间。
答案: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5. 请想象一个钟表上的时间,例如 9 点 45 分,然后用手表实际计时,并记录最后的时间和你所想象的时间之间的差距。
答案: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差距为______分钟三、综合测量题1. 请将你的手腕围上字符串,并用直尺测量该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cm)2. 请估算教室的面积,并说明估算方法。
答案:______平方(单位:m²),估算方法:______3. 请用计时器测量你的阅读速度,例如读完一段文字所花费的时间,并记录结果。
答案:______(单位:秒/字)4. 请估算你家附近一条道路的长度,并说明估算方法。
答案:______(单位:m),估算方法:______5. 请用手表计时,测量你能一直保持做俯卧撑的时间,并记录结果。
1长度和时间测量练习题一

长度、时间测量练习二一选择题1.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A0.25千米B25分米C25米D25厘米2 对于测量中的误差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中发生的错误叫做误差;B 只要认真测量就不会发生误差;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D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3 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4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A.1.25cm B.3.25cmC.0.225mm D.2.25cm5.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的高度,三次测量的读数分别是2.14米、2.16米、2.17米,则门的高度值应取()A2.14米B2.16米C2.17米D2.157米6. 下列单位变换中,正确的是()A3.5米=3.5×100=350厘米B3.5米=3.5米×100=350厘米C3.5米=3.5米×100厘米=350厘米D3.5米=3.5×100厘米=350厘米7. 三位同学分别用三把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正确结果分别是52.1厘米,5.210分米,0.52米。
这三把尺子的最小刻度依次分别是()A 毫米、分米、厘米;B厘米、分米、米;C毫米、微米、厘米;D厘米、毫米、分米。
8. 在物理实验中,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正确的是()A 13厘米B13.3厘米 C 13.33厘米D13.333厘米9. 用软尺测物体的长度,如果把尺拉得太紧,测得的结果将()。
A偏小B偏大C不变D无法判定10. 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厘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11. 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B.3.1275cmC.3.13cmD.3.14cm12.第46届世乒赛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题
1.36mm= dm ,900s= min .(题型一、题型五)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
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题型一)
3.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
(题型二)
4.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
B .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 .人高度为1.7×103mm
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
F .课桌长为1m (题型一)
5.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 (题型五) A .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
B .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
C .到距离家3km 的学校上学
D .眨一下眼睛
6.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题型一)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7.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题型一)
A .5.5m
B .3.5m
C .2.0m
D .1.5m
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题型三)
A . 17.31cm
B . 17.32cm
C . 17.52cm
D . 17.30cm
9.如图11-3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题型二)
10.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
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题型一)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2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1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
d.用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分别改为 ;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
号) 。
(题型四)
12.如图11-32所示,是一棵百年银杏树,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
图11-31 图
11-30 图11-32
A 处的有多粗,可是小明身边只有直尺没有软皮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A 处直径大小的方案。
要求:说明所需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
(题型四)
综合提高训练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
排绕32圈.如图11-33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
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 ,可算出细铜丝
的直径约为 mm 。
(题型四). 2.某校探究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一条蚯蚓在相同条件的外界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 ,为了准确测出蚯蚓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 (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的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题型四)
3.有两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派绕5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
这两项实验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两个实验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解决办法的共同特点: 。
(题型四)
4.实验室的常用秒表,长针走一圈是 s ,估计一下自己的身体的“生物钟”——脉搏跳动10次大约 s 。
(题型五)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 ,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
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 可能是( )(题型一)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三)
A .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 .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 .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7.有一叠纸,怎样测得某中一张纸的厚度?(题型四)
8.要测出一幢12层住宅楼的高度,请你提出三种方法.(题型四)
9.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 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
高呢?图11-34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
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
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图11-33
图
11-34
(题型四)
10.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 或15cm 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15cm 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
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③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题型三)
11.在观察如图11-35小球摆动时,小涛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
于是他
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
① 可能跟小球质量m 有关;
② 可能跟绳子长度l 有关;
③ 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 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
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以改变质量,则:
(1)除图11-35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 ;
(2)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后,得到表中的数据。
则:为了研究t 与l 关系,应选择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
(3)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 与 无关,与 有关(填写字母)。
图11-35
(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0.36 15 2.mm m 3.1mm 1.16
4.A 、E 、D 、C 、F 、B 5.C 、A 、B 、D
6.B 7.B 8.C 9.C 10.A
11.a 、d a.选择书内页100张 除以纸的张数 b a c d
12.器材:细线 步骤:将细线围绕A 点树干绕一圈;用尺测出绕树干一圈的细线长,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记为l ;树干直径为l/π
综合提高训练 1.4.7~5.0 1.5~1.6 2.速度 尾部 刻度尺
3.待测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 以多测少 4.30 6~8s
5.A 6.D
7.答:一张纸的厚度一般约为几十微米,而常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这样的准确程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积多求少法间接地测量。
用刻度尺测出一叠纸(几张)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d . 8.解:(1)在楼顶用皮尺垂下测量;(2)用绳子从楼顶垂下,再测出绳子长;(3)测出一层楼高再乘以12;(4)用标杆配合测楼长可得楼高;(5)用高度计测量.
9.解: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m .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
. 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2.0mm ( 1分 )实际测量图片塔高....64.6mm
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 H = 64.6mm×1.7m / 2.0mm = 54.9 m
10.(1) 刻度尺刻度线不均匀;(2)有误差; (3)测量时估读值因人而不同,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有测量工具误差引起,也有测量的人引起
11.(1)秒表 天平 (2)3、6、7 (3)m 、s l
(4)测出摆动n 次的时间t ,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