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详细教案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详细教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文化自信: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审美创造:品味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

(重点)1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20课预习部分。

一、导入新课,归纳要求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有浪漫神秘的泸沽湖,有历史悠久的古城。

对,这里就是丽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去感受丽江的魅力。

(板书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2.扫清字词障碍3.理清行文线索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词句,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预设时间推移: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线索:从古到今,从白天到夜晚到次日黎明的时间顺序。

地点转换:玉龙雪山—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金沙江—大海线索: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和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4.概括见闻感受作者按照时空顺序,讲述了水滴经过丽江的历程。

一路上,水滴有哪些见闻感受?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课后“阅读提示”进行概括。

预设见闻:玉龙雪山:山顶的雪花、冰川,山下的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特殊的地理环境)。

丽江坝:美丽的山林风光,明代四方街的建成史和成名史(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

落水洞: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黑龙潭:现在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盛景,远望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方街:乘水车一览古城全貌(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店铺里的手工艺、音乐、东巴文字的字画(深厚的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的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谈话(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人悠闲安然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丽江古城美丽的夜色和夜色中人的活动、心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介绍丽江的民族文化:纳西族、彝族等。

3. 欣赏文学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法: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美丽。

2.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特色。

3. 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丽江风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游记,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形式。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美景。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丽江的美丽。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自然景观的作文,可以是赞美或描述。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自然景观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丽江的民族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一我是一颗平凡的石头,一直睡在西湖边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不经意间,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耳鼓。

循声望去,那个泛着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继续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来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睁开眼看看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发现我被风雨打磨了许多。

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只游轮轻松快活的驰骋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们身着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衣服,很是美丽,他们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欣赏完这西子般的西湖。

我又睡过去了。

梦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会依傍在西湖的臂弯,安恬的生活。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篇二赖伊凡我是一阵风。

太阳辐射地面,让我变热膨胀上升,与高处的冷空气兄弟横向碰头,在反复的空气流动后,形成了现在的我。

相聚总是如此短暂。

我得知眼下之地名为清溪,拨开层层云雾,终于掀开了小城的真面纱。

远处迷蒙光亮惊醒了熟睡的我。

映入眼帘的是高矮错落的茶树,翠盈的茶树漫山缠绕。

我看见许许多多的采茶女,她们背着茶篓,指尖在一丛丛茂盛的翠绿中灵活轻巧地移动。

我还听见了孩童的玩闹声,闻声望去——孩子们嬉过茗园。

或许顽皮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摘下了几片嫩绿的叶子,然后“心满意足”地抿着小嘴窃笑。

应是戏耍与玩闹的原因,他们的脸红扑扑的,像可爱的小苹果,我情不自禁地抚过他们的脸颊,随着灵动的步伐来到一座古朴的瓦房。

这里淡雅,宁静。

我细细端详了眼前之人。

他的一举一动十分严谨。

卷曲的茶叶在沸腾的水中舒展。

主人吹了吹杯盏,袅袅白烟被吹得四处逃窜,茶雾氤氲,屋内洋溢着浓郁而醇厚的香气。

我在这停留了许久,卷曲的茶叶也慢慢沉下,黄绿色的茶水变得金黄,沉淀下的是暖润,亦是香软,亦是苦涩,这也许就是平凡朴素积淀的生命厚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暄哗融.化(róng)远眺.(zhào)B.矗立草甸.(diàn)驿.道(yì)C.菲翠漫溢.(yì)徘徊.(huí)D.擦拭苍劲.(jìn)砚.池(yàn)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B.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

C.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帐篷,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在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C.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天的丽江是美丽的季节。

B.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

C.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D.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使我了解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作者在详略安排上处理得相当到位。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为丽江游客重现“水滴之旅”旅行攻略的情境,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明确课文游踪顺序。

(重点)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重点描绘能体现丽江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悠久历史、和谐氛围之美的四幅画面,并通过反复品味文章,领会课文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视角。

(难点)3.通过旅行攻略的制定,感受丽江的美丽风光。

尝试仿照丽江旅行攻略的形式,为本地天平山名胜区设计旅行攻略。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趣设疑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热点城市丽江迎来了新的旅游热潮(出示丽江市人民政府旅游资讯页面)丽江“五一”假期文旅业强势复苏景区、演艺企业游客接待量和游团数增势迅猛,丽江古城景区接待游客84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28.6%;玉龙雪山景区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同比增长881.67%。

相信大家一定被以上数字深深震撼到。

其实丽江旅游的爆火由来已久。

早在2012年,阿来就三次来到丽江,写下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带来了巨大的“名人效应”,各地旅行者纷纷前来打卡。

丽江旅游局正在征寻名为“重现水滴之旅”的旅行收略,今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包括四个内容:手绘地图、热门推荐、语音导览、形象宣传。

二、任务一:手绘地图1.请各位同学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出本次行程所经历的地点。

生读勾画:玉龙雪山、驿道、落水洞、黑龙潭……2.我们班的丹青妙手邢梓榆同学倾情献艺,手绘地图呈现在各位眼前(见下图),但图中的地名尚未标注完整,请填充。

生填空:玉龙雪山、黑龙潭、四方街、丽江坝。

师板书:所至、所见、所感。

三、任务二:打卡推荐丽江的美景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旅客们行程时间是有限的。

请你写一段推荐语,为不同的旅客量身定制,要求推荐语尽量展现丽江古城特色,努力做到语句优美。

请用以下句式回答:如果你是文艺青年(历史学者、时尚达人、外国游客、徒步爱好者……),我推荐你去……那里你可以……教师范例:如果你是文艺青年,想要感受丽江特有的民俗风情,我推荐你来白天的沿街店铺打卡。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一滴水的诞生1.1 教学目标了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

理解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强调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1.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简短的测试,测试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对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一滴水的旅程2.1 教学目标了解一滴水从源头到目的地的旅程。

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讲解一滴水从源头(如湖泊、河流)开始,经过地表径流、渗透、汇入河流或海洋的过程。

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如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探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水资源问题。

2.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简短的测试,测试学生对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理解。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一滴水的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一滴水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掌握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讲解一滴水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饮用水、农业灌溉等。

介绍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如节水措施、水资源管理、环保法规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活动。

使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一滴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

2. 感知作品中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1. 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丽江风光图片、民族文化素材。

2. 教学视频:关于丽江的宣传片。

教学过程:1. 播放丽江宣传片,让学生对丽江有直观的认识。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 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特色。

4. 学生分享对丽江的印象和感受。

5. 导入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二章: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2.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中的意象。

2.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件:作品中的关键句子、文学手法分析。

2. 教学视频:关于丽江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1. 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对丽江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3. 学生品读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意象和主题思想。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作品欣赏。

第三章:作品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2. 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挖掘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准备:1. 课件: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解析。

2. 教学视频:关于丽江民族文化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1. 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对丽江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3. 学生品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4.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作品解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4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创意:《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游记单元中的一篇,它的教学紧扣第五单元的目标,即“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同时,还得指导学生读出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带着孩子们品读诗一般的语言,欣赏这幅立体丽江图,从宜人的风景,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中,共同领略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

文贵新,文贵特。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这个游记单元中创新意识最突出的一篇。

“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其中“别具一格”是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

以“别具一格”为抓手,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

在教学中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独特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点拨,完成这篇文质兼美的游记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重难点)2.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生活之美好;3. 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欣赏丽江图片,阅读有关丽江的资料,初步感知丽江之美。

2.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深入品味丽江之美。

3.鉴赏模仿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感受本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

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这篇文章,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读美文,赏美景。

让我们跟随阿来的文字,去游览丽江。

二、穿越时空觅游踪1.文章结尾说,“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今天我们就以水的形式开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水”的足迹;了解丽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丽江古城的魅力;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梳理“水”的足迹,理清行文思路;通过圈划、批注、朗读佳句,全面了解丽江独特的魅力;通过品味语言、文本细读,感受“水”视角的情思与妙趣,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并培养热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懂得记录平凡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独特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歌曲,引出课题,先从“经过”欣赏;
演唱《彩云之南》一小段;
通过创设情境和欣赏云南风情的风景与歌曲,激发学生对丽江的憧憬之情,产生学习动力;
二、“经过”——水之足迹
梳理游记线索,探讨并解决学生学习疑惑
(一)评价自己的答案与
展示答案的不同之处、理由,以及相同之处。

(一)展示导学案中典型的学生作业,请学生对比与自己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自读和一些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二)独立思考,简单交流,个答获齐答。

(二)探讨解决
学生的学习疑惑:
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引导学生明确空间顺序——从高到低;
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至此,文章脉络已清晰;
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许多学生提出此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点拨铺垫,以及与“一棵树”“一阵风”“一只鸟”对比,让学生明白选择水的好处是可以“穿越时空”,延展丽江的深度与广度。

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
引导学生明确“玉龙雪山”是地理标志,且为“水”苏醒后的兴奋心情铺垫,引出“水之情思”环节。

三、“一滴水”——水之情思通过水
经过丽江不同阶段的心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课前批注,简单交流后,个答:水经过丽江之前、之时、之后,不同的心态。

(一)主问题:你觉得水的哪些动作、心理活动,写得特别有趣、微妙?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水的心态。

(二)追问引出作者对丽江极其文化的热爱;并补充创作背景,为何需要用拟人手法;
引出本文独特视角“水”的第二好处:拟人手法、童真童趣;
四、“丽江”——水之见闻通过朗读,细读文本,品味优美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来感受丽江之美。

重点研讨7-15段:品读文章中描写丽江的精彩句子,结合关键词句,谈谈丽江初印象。

句式:水看到/听到了“_________”,我从这里,感受到丽江______。

教师评价特点概括是否到位,并指导朗读。

1、检测学生是否能通过自读“圈划勾点”“批注”“朗读”等,把握住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能表达自己独特体验的能力;
3、归纳丽江“自然风景、古老文化、风土人情、悠闲生活”于黑板,启发外出旅游可了解的维度。

五、主题内涵
通过体会人与丽江的关系,理解丽江本质的魅力。

阅读,思考并回答:“找出文中哪几处写了哪些人”,思考他们与丽江之间的关系。

PPT出示:“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十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引导体会到丽江古城能“洗净人心浮华”。

让学生通过关注“人”在文中的显现,以及最后人心的如水般宁静祥和,明白作者选择用水来写游记的一个深层原因:丽江本身就以水见长,水既是丽江的风景,也成了人与丽江的一切和谐相处的象征。

六、小试牛刀
“生活处处是风景,信手书写皆游记”展示学生精彩游记片段,启发学会记录生活。

(一)评价同学模仿文中视角写校园的几篇游记,语言是否优美,是否写出校园的特点,选用视角是否合适?
(二)欣赏同学的一般游记,学习该如何避免流水账,找适合的角度呈现对象特点。

(一)教师展示模仿课文写作手法写得“校园”游记以及学生写的一般游记。

请学生评价;(二)介绍自媒体时代写游记的全新工具——“美篇”APP;
(一)学以致用,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通过模仿文中写法,达到全新游记视角的深刻体会;(二)毕竟这样的游记视角很难,最终都得要引导学生关注、记录生活,写好一般性的游记。

(三)介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媒介,手机app“美篇”等工具,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方便分享,也是学科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