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一.财政收入的划分全国财政收入,按收入级次,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其中:地方收入分为省级收入和县市级收入(市,指设区市和县级市);按收入管理形式,划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中:预算内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要按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三个部分分别计算并汇总形成。
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不能用统一口径来统计和反映,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统计口径,并予归集和反映。
当前,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口径有三种,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力。
财政总收入是形成地方级收入的基础,地方级收入是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
(一)地方级财政收入口径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各类资金收入。
1.预算内收入,指纳入地方政府收支预算的收入,也就是缴入同级政府金库的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
(1)一般预算收入,指政府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在内的预算收入,包括税性收入和非税收入。
①税性收入,是指政府按照税收法律、条例的规定所筹集的收入,它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的特点。
税收收入一直是国家预算基本的收入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主要包括:A.地方与中央分享收入部分:增值税(25%,75%为中央财政收入),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40%,60%为中央财政收入)。
B.全额为地方收入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农业税、牧业税(已停征),农业特产税(除烟叶税外停征),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各项税收收入。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如北京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注:包含有基金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叫做全口径财政收入,否则仅叫财政总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包括:(1)税收收入。
国内增值税的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40%+未纳入分享范围企业全部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4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证券印花税的3%+其余印花税的全部)、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
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行政区本级财政收入指的是行政区本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经过分享、返还之后可供行政区本级政府支配的财政收入。
如,北京市财政收入中还包含了下面区县的财政收入,北京市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仅占其中的一部分。
摘一段关于深圳市财政收入的报告,可以看出几个概念的差别。
2008年来源于深圳市的全口径财政收入2830亿元,是在消化了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因素后实现的(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350亿元),剔除此因素,增幅达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0.3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21.6%,其中市本级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对深圳市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来之不易,也尤显可贵。
地方财务收支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本报告对某地方近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地方财政收支基本情况1. 收入情况(1)税收收入:近年来,某地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
(2)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
近年来,非税收入增长相对稳定,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2. 支出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传媒、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地方财政收支分析1. 收入分析(1)税收收入分析: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某地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建议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优化税收结构,增加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分析:非税收入增长相对稳定,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建议拓宽非税收入来源,提高非税收入使用效益,优化非税收入结构。
2. 支出分析(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析: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合理,但部分支出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建议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等领域,支出结构合理。
但部分项目存在重复投资、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
建议加强项目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四、地方财政收支问题及对策1. 问题(1)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某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支出项目存在浪费现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与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收入与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的区别,来源分别是什么?[经济贸易财务]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悬赏点数10 3个回答我是宝贝老婆2009-03-30 20:16:33地方财政收入与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的区别,来源分别是什么?回答验证码:换一张登录并发表取消回答0123116782009-03-30 20:17:14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与税收,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于拨款等方面liuchang45372009-04-09 19:56:22财政收入指国家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大类。
1994 年国统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分为上划中央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上划中央收入包括:增值税的75%和消费税的100%等;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增值税的25%、营业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资源税(不包括海洋石油资源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与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以及基金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划中央收入为全市财政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后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的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从2002 年1月1日起,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 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
因此,历年数据不完全可比。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也就是会计制度改革以前所称的“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
一般预算财政支出是各级财政部门对集中的一般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渠道

如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小组:109宿舍 小组:109宿舍 全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
2、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
•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 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 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 卫生及农、 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 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二、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现状
•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 29976.25亿元 增幅比去年同期(33.1%) 亿元, 入29976.25亿元,增幅比去年同期(33.1%) 回落18.4个百分点。 18.4个百分点 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 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 10.3%,比去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 22.1个百分点 而非税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加1432亿元, 4118亿元 1432亿元 而非税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加1432亿元, 增长53.3% 地方非税收入3472亿元, 53.3%。 3472亿元 增长53.3%。地方非税收入3472亿元,同比 增加1158亿元,增幅50.1% 1158亿元 50.1%。 增加1158亿元,增幅50.1%。
(二) 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受限之矛盾
• 从税收角度来看,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 从税收角度来看,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 的预算内主要税源主要是一些中小税种, 的预算内主要税源主要是一些中小税种, 具有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 具有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管难 度大、征收成本高的特点; 度大、征收成本高的特点;另外省级以下 的政府分税层层递减。 的政府分税层层递减。 • 在税收体系尚不完善以及主体税种缺乏的 现状下, 现状下,使得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的比 例较小。 例较小。 •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增收缓慢,不但缺乏稳固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增收缓慢, 的财源作为基础,而且财政收入来源单一、 的财源作为基础,而且财政收入来源单一、 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运转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财政收入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吸引投资、促进就业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可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能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率和生产率。
例如,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收入的提升,可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资,改善道路和桥梁的状况,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方政府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可以增加对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地方政府的长远利益和群众的生活质量。
地方政府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可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力度,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是什么
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最大的一个概念,财政总收入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国税组织的收入、地税组织的收入等,是财政大收入的概念。
地方财政收入一般也是指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地方实际可用财力,扣除了上缴中央部分的税收,比如上缴中央财政75%的增值税、上缴中央财政60%的所得税等属于财政总收入的盘子,但不计入一般预算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一般包括国税、地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
简言之,财政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因为财政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又包括税收收入(因为一般预算收入除税收外还包括收费等其他收入),它们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的关系。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三、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五五”时期财政收入结构
其他
0.7
各项税收 49.2
企业收入 44.1
企业收入 各项税收 其他
三、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我国“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结构
其他 8.1
企业亏损补贴
3.2
教育费附加
1.2
税收 93.9 各项税收 教育费附加收入 企业亏损补贴 其他
第二节 地方税收体系
年份 项目 财政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税收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非税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2004年
26396.47 14503.1
54.9 11893.37
45.1 24165.68 14166.09
❖ 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在过去15年中变化很小,1990年为68% 左右,2004年则微升至75%左右。
❖ 可以看出,通过分税制改革,中央集中了大量的地方财政收入, 这就是分税制所造成的“财权上收”的效应;
❖ 但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划分几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即分税制没有根本改变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格局;
专项转移支付 361 375 489 516 889 1360 1648 2237 2435 2425 3423 3517 4412 6898 9967 12579
财力性转移支付 136 191 159 193 209 382 670 1215 1580 1864 2605 3814 5159 7093 8696 11375
❖ 2007年1-11月底,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9130亿元, 同比增长5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表一 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及其构成表 单位:亿元
年份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税收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
非税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
财政收入
24165.68 28778.54 34804.35 45621.97 54223.79 59514.7
(1)税基不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收入相对稳定; (2)采用的税种应能使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的要求; (3)税收收入不易转嫁给非居民个人; (4)纳税人认为它是公平的;(5)便于管理; (6)不应具有过分的累进性。
3、地方税体 系的内容
一、地方税及其特征
地方税税制体系 地方税征管体系 地方税保障体系
二、地方税产生的理论依 据
1、政府实现其职能要求财权、财力在各级政 府间合理配置。
❖ 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导致一国通常要设 置地方政府,实行必要的地方分权。
❖ 在多级政府组成的体制中,政府实现其职能 要求财权、财力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
二、地方税产生的理论依据
2、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使财权、 财力的配置归结为税收、税权的配置,从而出 现了地方税。
❖ 现行地方税体系中的许多税种甚至不具有随经济增长而相 应增长的特征,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采 用的是固定税率,其收入基本上不会与经济发展保持正比 例增长.
四、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 题
2、地方税的划分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地 方税、中央税、共享税交叉、重复。
❖ 现有地方税在按税种划分基础上又按行业划分 ,使得地方固定收入与中央固定收入交叉;地 方税按税种划分又按企业级次分;
❖ 上图的最鲜明特点是它展示了自分税制以来形成的地方财政收 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地方财政支出的20%-30%要依靠中央 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补助。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思考 ?
1、1978—1993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 相对规模比较大,是否意味着此时我 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
2、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 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急剧下降是 否表明我国重新走上了财政集权的道 路?
一、地方税及其特征
❖ 深入理解地方税的概念,需从本质上澄清以下 两个问题:
❖ 首先,地方税不是简单的收入问题,其实质是 一个管理体制的范畴。
❖ 其次,地方税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 关系,而不是政府与纳税人的分配关系。
一、地方税及其特征
2、地方税的一般特征
•麦锡尔认为,好的地点税应具备的特征包括:
❖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占GDP比重逐步提高 。
❖ 分税制实行之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 入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三以上。分税制以后,地 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下。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比重变化情况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 从收入上看,地方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由1993年 的接近80%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45%左右,此后的十年间一直在 这个水平徘徊。
91.5
90.9
89.8
88.9
88.4
86.9
2230.79 2870.75 3955.85 5699.81 7106.56 8962.18
8.5
9.1
10.2
11.1
11.6
13.1
26396.47 3164.29 38760.2 51321.78 61330.35 68476.88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地方财政收入
内容提要
1 地方财政收入构成 2 地方税收体系 3 地方政府收费
第一节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 成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 ❖地方财政收入结构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 成
地方财政 收入的构成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收费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和经营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
❖ 从表一可以看出: ❖ 第一,税收收入占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绝对比重
,一般占90%左右,但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 第二,非税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呈现逐
年上升趋势。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表二 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结构表(
其中:中央 其中:地方
❖地方税及其特征 ❖地方税产生的理论依据 ❖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税及其特征
1、地方税 的含义
❖ 地方税是为了实现地方政府 职能,根据一国税收管理体制的 规定,由中央或者地方立法,由 地方负责征收并拥有一定管理权 ,收入完全归属地方政府的各个 税种的总称。
对于地方税的定义包括三个因素的归属,即:收入 归属权、征收管理权、立法权。
57.8 19252.12
42.2 5699.81 1379.31
24.2 4320.5
75.8
2008年
61330.35 32680.56
53.3 28649.79
46.7 54223.79 30968.68
57.1 23255.11
42.9 7106.56 1711.88
24.1 5394.68
❖ 第三,在非税收入中,中央政府只占小部分,地方政府则 占非税收入的绝大部分。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1994-200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构
土地财政收入
案例:走出“土地财政”难在哪?
❖ 根据国土资源部披露:1992年至2003年,全国土地 出让金收入累计超过1万多亿,其中近3年累计达 9100多亿,2005年属于地方财政的“土地出让金” 总额达5505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6还多 ;
地
营业税
地方 100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
方
营业税
固
城市维护建设税
地方 100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
定
部分
收 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入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五、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
(一)科学的地方税体系的基本要求 1.地方税应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体。 2.地方税应充分体现受益原则。 3.地方税不应以调节产业结构、稳定经济为主要
❖ 思考: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治理?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
❖ 衡量指标 ▪ 绝对量——财政总收入 ▪ 相对量
• 财政集中率=(地方财政收入/GDP) X 100% • 地方财政收入/GDP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
❖ 1980—1992年间,地方财政收入是逐年增加, 但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年份 项目 财政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税收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非税收入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绝对数 占财政收入比重(%)
2004年
26396.47 14503.1
54.9 11893.37
45.1 24165.68 14166.09
75.9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 从表二可以看出:
❖ 第一,在财政收入格局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本级收入 )一般占大头,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不包括中央税收 返还和转移支付)占全部财政收入不到50%,这种格局近几 年基本维持不变。
❖ 第二,在税收收入格局中,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同样占大部 分,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占小部分,而且这一比重低于地方 政府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四、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 题
3、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不利于地方政府通过税收 手段调节地方经济。
❖ 地方政府不能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开 、停、减免地方税种;
❖ 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在决定部分税种开、停、减 免时程序过于复杂、耗时长;
❖ 由于没有立法权,在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时,采取收费 方式弥补,导致税费混淆,费挤税。
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 行、中石化及中海油等企业外。2003年前中央与地方各分享 所得税50%,2003年调整为中央60%,地方40%
海洋石油开采企业没有向中央上缴这一税收,而是以矿区使 用费的形式上缴,从而使资源税成为单纯的地方税种
1997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由50:50调整为80:20,2000年 后调整为97:3。只有上海和深圳分享
2006年
38760.2 20456.62
52.8 18303.58
47.2 34804.35 19576.14
56.2 15228.21
43.8 3955.85 880.48
22.3 3075.37
77.7
2007年
51321.78 27749.16
54.1 23572.62
45.9 45621.97 26369.85
❖ 土地出让价的不断飙升,让地方政府赚得盆满 钵溢。一些城市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土地转让 收入,堪称“土地财政”,“房产税收”。
案例:走出“土地财政”难在哪 ?
❖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 1、与土地相关的收入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
续性,将导致财政风险产生; 2、土地财政将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 3、征地引发群体事件发生,激化社会矛盾; 4、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5、地价、房价上涨,加剧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
❖ 2007年1-11月底,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9130亿元 ,同比增长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