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考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4.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5.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大阶段。

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10.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1.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青少年期。

12.情绪的产生以需要_为基础。

13.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1.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童话_。

2.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就是压力感。

3.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道德信念_。

4.从20世纪70年代,塞尔曼及其同事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方法,如霍莉爬树,对儿童对友谊、权威、亲子关系等不同社会交往情景中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建构了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

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不研究、分析行为的内在动机、只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通过条件发射、系统脱敏等行为转变技术,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纠正不良或异常行为。

6.青少年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的

意志特征。

7.社会性只是社会化的内涵之一,并非社会化内涵的全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形成了发展了社会性,而且使个性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5.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上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

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1.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认同上的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和解释与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自身性别的强烈愿望。

2.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3.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5.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

6.观点采择是指个体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7.对偶故事法是指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在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中去探明儿童所依据的道德规则。

8.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社会规范、道德、习俗等要求自己而形成的一套思维习惯、观点与行为。

9.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11.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三、判断改错

1.在青少年的个性倾向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兴趣,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兴趣所驱动的。

错,将两处“兴趣”改为“需要”。

2.性情感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对

3.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偶故事法。错,将“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

4.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多数还是生物取向的,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刻板性。

错,将“生物”改为“社会“

5.社会支持仅仅指来自朋友、同事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错,将“仅仅”改为“不仅仅“

6.性的发育开始于少年期。错,将“少年期”改为“胎儿期“。

7.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

错,将“完全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改为“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和社会氛围影响决定的”

8.易性别癖是性取向上的心理障碍。错,将“性取向”改为“性别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