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2 课《蒙古的盛行和元朝的成立》教学设计1.基础知识目标:蒙古族的盛行;成吉思汗一致蒙古。
元朝的一致;行省制度和民族交融。
2.思想教育目标:1.成吉思汗一致蒙古各部,成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踊跃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迫、刚毅不屈、冷静赴死的崇敬时令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可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代,进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一致和行省制度的实行,促使了我国一致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民族的交融。
3.能力培育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剖析元朝达成国家一致的原由,正确认识元朝一致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论,培育学生辩证地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启迪引诱,讲练联合。
要点:成吉思汗一致蒙古、元朝的一致、行省制度和民族交融。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一致促使了民族交融。
提到蒙古族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个在背上的民族从 12 世开始不停征,最达成了全国的一,成立起大的元朝。
他是如何起、壮大并一全国的呢?就是我今日要学的内容。
蒙古大草原上,勤英勇的蒙古族是如何起的呢?蒙先人着怎的生活?是什么原由使蒙古族的展起来的?(1)着游牧和狩生活;( 2)与其余各族的系加,促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展。
可是蒙古部相互混,社会不安。
种争蒙先人民来了深重的苦,那么当人最盼望什么?盼望一,上和平平定的生活。
要想达成一,必有一个大的中心力量来,有一位有力的中心人物,位造就的英豪人物就是——木真,即此后的成吉思汗。
(介木真平生)什么木真能一蒙古呢?(1)人民盼望和平、一;(2)木真自己机智骁勇,有雄才大概。
我如何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优秀的英豪,他一蒙古各部,成立起大的蒙古政,使蒙先人民上了和平平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优秀的政治家和事家。
成吉思汗成立的蒙古政,使蒙先人的史入一个新的段。
以后,蒙古族又是如何一全国的呢?1.元朝一致过程(1)灭西夏、金,并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 1271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多数;(3)1276 年,元军攻陷临安,南宋消亡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5、民族融合
课 后 反 思
1、你认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功绩是什么?
2、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和统一全国的?
3、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4、元朝的统治措施?
【检测反馈】
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出课文质疑
【交流反思】
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
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理清线索:蒙古的兴起---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课后作业】
请蒙古族的同学讲讲自己民族的历史,让大家了解蒙古的历史,然后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板 书 设 计第12 来自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文天祥抗元
3、元朝社会的发展
a元世祖重视农业
b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题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15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文天祥抗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目标:认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肯定元朝的历史得位
重
点
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
点
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课前按老师的布置搜集资料,提出质疑,上讲台展示资料
组织教学,提出问题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1.基础知识目标: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思想教育目标: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3.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蒙古大草原上,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
(简介铁木真生平)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呢?(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
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由《敕勒歌》导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让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自主学习】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
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作牧场。
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5、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6、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7、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________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蒙古国建立的时间。
(2)掌握铁木真统一蒙古的经过及意义。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元朝的统一。
(4)了解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主要史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蒙古的兴起和铁木真的统一蒙古。
2.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措施。
难点:1. 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特点。
2.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了解蒙古的兴起和铁木真的统一蒙古。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特点有哪些?(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蒙古的兴起和铁木真的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意义。
(2)讲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意义。
(3)讲解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主要史实。
5.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过程及意义。
(2)思考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学习如何编写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要探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的编写细节,以及如何分步骤教授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1. 教案目标在编写《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时,我们需要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蒙古帝国的兴起,以及他们如何建立元朝,同时,学生应该掌握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和全球历史的影响。
最终,学生应该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其他历史事件。
2. 教材和课程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确定我们将要使用的教材和课程内容。
对于《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教材和课程内容:教材:-《中国史纲要》-《元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纲》课程内容:-蒙古帝国的兴起和扩张-成吉思汗的生平和成就-元朝的建立和发展-元朝与世界的联系3. 教学活动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多种活动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活动和方法,可供参考:-直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直播课程向学生讲解重点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与学生互动。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某个问题,向全班汇报结果。
-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和材料,让学生学习并分析他们的观点。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事件和对话。
4. 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评估和反馈方法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和反馈方法:-期中和期末考试-课堂测验-作业和小组项目-写作和口头报告5. 结论教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编写《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多种细节,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方法、评估和反馈等。
只有通过精心的计划和准备,我们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学习体验。
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回顾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契丹—辽、党项族—西夏、
为使学生
讲述:(学生回答后)其实当时 女真族—金)。
展 示 幻 灯 尽快进入教学
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
片 1、2: 蒙古 课 堂 创 设 情
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蒙古族古
仔细欣赏图片及阅读课 族的服饰、生活 境,激发学习
代的历史。请先欣赏几幅蒙古族的图 本导入框内容,感受、思考。 习俗等图片。 兴趣。
教学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 、自主探究。
课前实践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电脑或书本查阅资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课前策划
各小组整理相关资料、知识,在课堂上展示,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民族
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然后提
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
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和经
教 济史内容。教材通过三目内容来完成,第一目着重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第
材 二目主要讲述元朝的统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及行省制度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
予正确的评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价。并从他的
[过渡]: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
身上明白有些
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道理,培养坚
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
强的意志。
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
A::迅速阅读教材该目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兴盛制度和民族的融合。
2、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三、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第二步:学习新课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1)漕运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5、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中央:中书省、宣政院地方:行中书省四、民族融合的发展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
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2、回族的形成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第三步:课堂小结元朝建立和统一的线索图蒙古国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南宋灭亡(1276年)→统一全国。
要点提炼:三个年代:_______年、 _______年、 _______年三个人物: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四件大事:_____统一蒙古、____建立元朝、____制度的建立、____融合的加强第四步: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回鹘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3.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南宋抗战派大臣是()A.文天祥 B、李纲 C、岳飞 D、韩世忠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清朝 B、宋朝 C、元朝 D、辽朝5.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①统一内蒙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的伟大贡献是A、统一中国B、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C、统一东北D、设立宣政院,西藏归中央管辖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二、材料解析题1、“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1)诗的意思是什么?(2)该诗句反映了什么?2.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1)从材料中看出,元世祖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对农业采取了什么态度?(2)由蒙古贵族初入黄河流域时夺占良田改作牧场,到元朝统一后元世祖对农业持上述态度,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附参考答案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C5.C6.B7.B二、材料解析题1.(1)民族融合 (2)元朝统一2.(1)重视发展农业 (2)落后民族为中原先进文化所征服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1.说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阐述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事实。
2.概述忽必烈改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认识元朝能够统治全国的重要原因。
3.重点: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背景:12世纪,北方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混战不已,给广大牧民带来了灾难。
(2)概况:1206年,蒙古各部推戴 铁木真 为大汗,尊称为 成吉思汗 ,蒙古国建立。
(3)影响: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想一想:成吉思汗能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的原因有哪些?他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1)原因:统一已成为当时蒙古草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的个人才能与努力是其能统一蒙古的重要原因。
(2)贡献: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创建和完善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包括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制定法律,分封子弟等;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建立元朝:1260年, 忽必烈 即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 元 ,第二年以 大都 为都城。
忽必烈就是 元世祖 。
(2)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南宋 灭亡。
1279 年,元朝统一全国。
(3)抗元斗争:元军南下时,南宋的状元宰相 文天祥 率领军民,奋起抵抗。
他被俘后英勇就义,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3.民族关系的新发展(1)背景:元朝的 统一 ,使全国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2)表现①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和平共处。
②进入中原的 契丹 、渤海以及其他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③从波斯、 阿拉伯 等地来到中国的人,长期与其他各族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成吉思汗被人赞誉为“一代天骄”,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综观成吉思汗一生的功过:①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创建和完善了一系列国家制度,结束了蒙古各部之间的长期混战,符合人民的愿望,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为蒙古摆脱金朝的压迫和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创制蒙古文字。
对蒙古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加强国家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③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尤其是西征,极大地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蒙古军的残酷屠杀,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浩劫,尤其是对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文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但西征也打破了各小国的封闭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西交通畅通无阻,有利于欧亚人民的共同进步。
总之,从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来说,他不失为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一代天骄”是恰如其分的。
【探究问题二】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1)我们充分肯定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这是不争的史实。
(2)文天祥率军抗元,对于保护南宋范围内的较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积极意义。
文天祥舍己为国、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综上所述,我们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从元朝统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分析评价的,而赞扬文天祥抗元主要是从文天祥所从事的斗争对保卫南宋范围内先进的农耕文化及他所表现的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精神和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方面来分析评价的,二者的角度不同,并不互相矛盾。
*【探究问题三】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①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⑤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