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孝老爱亲的好孩子教育随笔
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读《三字经》有感(1000字).docx

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读《三字经》有感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孝敬父母是立足之根本,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必定成不了大事。
我一直似懂非懂,直到暑假里,我反复阅读《三字经》,才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我要孝敬父母,做一个懂感恩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读到这儿,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9岁的小黄香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劲地给他父亲扇着席子,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回来睡得凉快些。
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小黄香家里没有火炉,他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窝,让父亲暖和入睡。
看着看着,我的双眼已湿润了。
“孝于亲,所当执。
”孝顺父母,理所当然,可我都10岁了,我孝敬过父母吗?我左思右想,我从没有主动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
反倒是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为我做饭、洗衣、接送我上学和放学。
遇到大雨天,总是妈妈的衣角淋湿,而我安然无恙。
爸爸为了家里过上富裕的日子,每天忙工作,无数个深夜坐在电脑前打合同,有时会连续好几天在外地跑业务,实在太辛苦了。
我的脸不禁烫了起来,我真惭愧呀!我比黄香大一岁,居然没好好尽过一次孝,不行,我得孝敬父母,我得行动起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我该做什么呢?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今天我来做饭给爸妈吃。
说干就干,我先把米淘好,放入电饭锅里,然后插上电,再从冰箱里拿出西红柿和鸡蛋,青椒和土豆,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土豆丝。
虽然只烧两个菜,却把我弄得手忙脚乱的,好不容易烧好了,我早已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爸爸妈妈准时回到家,见我把饭菜烧好了,爸爸皱了皱眉担心地问:“你怎么把燃气打开的?你还小,可以等爸妈回来做饭呀,太危险了!”妈妈心疼了“你怎么动起刀了,要是把手切了怎么办?”“爸爸妈妈,您门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我会注意安全的,您和妈妈上班很辛苦,我要减轻您们的负担,做一个好孩子。
”我信心十足地说。
妈妈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我们家的思源长大了,会做饭了。
百善孝为先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

百善孝为先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百善孝为先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草草三个字,但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在读《三字经》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渗透中我们提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在《三字经》里,列举了我国历史上的至孝的故事。
在朗诵《三字经》的过程中,我也会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
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就知道孝敬亲长。
他在夏天为父母扇枕席,冬天为父母暖被窝。
在我国的二十四孝里就把这个故事也编辑了进去。
在其中就是将这个故事说成为:“黄香扇枕”便是其中的一孝。
这些故事对于教育孩子们孝敬长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内容充分的说明了,在《三字经》的内容方面的确有许多优秀品德教育的内容。
又比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就是说东汉的文学名士孔融,在四岁的时候与几位哥哥分梨子吃,他就选了一个最小的。
孩子们看到这样优秀的品质,很容易去仿效,继而学会了与同伴分享、谦让的品质。
中华民族的思想,以“孝”为先,“孝”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所倡导的“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字经》中的内容就是将儒教思想高度地浓缩在了其中。
这个《三字经》围绕着“孝”的思想,从做人,办事,待人,接物,处事等多个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
感恩父母教育随笔

“感恩父母”教育随笔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传统伦理文化,自孔子开始孝便当作“仁之本,义之先”的基础道德原则,孝敬老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规范。
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有些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小皇帝”、“小公主”,只能父母为他服务,而他根本不懂得孝敬父母。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尊敬,不照顾,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所以我在我班大力宣传和建立孝道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孝敬美德文以载道,教学中有教育性,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早已发现的普遍真理。
在语文教学中,课内有许多课文都与孝敬有关。
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我都会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如我在教学《奶奶笑了≫一课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议一议“奶奶为什么笑了”。
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因为奶奶看到“我”放学回家见奶奶病了,就去精心照顾奶奶,倒开水、拿苹果、讲故事,周到细致。
从小懂事了,知道孝敬老人了,所以奶奶高兴的笑了。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边读句子边展开联想:回忆“我”是怎样照顾奶奶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自己怎么说?怎么做?是学生从小养成尊敬老人的美德,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长辈的好孩子。
又如我在讲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教学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你的妈妈是怎样抚养你长这么大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争先恐后地述说自己的妈妈怎样对自己好。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你们的妈妈这样疼爱你,把全部的爱给了你们,这就是世界上最平凡但也是最伟大的母爱。
距我们千余年前,就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过一首表现母爱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游子吟》。
随后我播放一段深情的乐曲,吟咏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情境之中。
教师讲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时,点明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孝老爱亲传承美德的文章

孝老爱亲传承美德的文章哎呀,说到孝老爱亲,这可真是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的美德啊!每当我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暖暖的。
想想咱们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孝顺,要尊敬长辈。
这可是家里的金科玉律,没人敢不遵守。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真是多管闲事,没事儿就要我给爷爷奶奶买水果,或者陪他们聊聊天。
可是长大了,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孝顺不仅是个任务,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
那种感觉,真的像是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
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爷爷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整个人都像是一块儿晒干的豆腐。
那种闲适的神态,让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于是,我就跑去跟他聊天。
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儿尴尬,毕竟这年头,大家都忙着追剧、刷手机。
可一聊起来,哎呀,爷爷真是话匣子打开了,讲起了年轻时的趣事,那些故事真是让人捧腹大笑。
听着听着,我也觉得自己像是被拉回了过去,仿佛看到了爷爷年轻时的样子,那个时候他可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呢!我会想,咱们现在生活得这么好,背后是有多少人默默付出啊。
爸妈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真是操碎了心。
他们常常为了我们的一点小事,不辞辛劳,忙前忙后。
有时候我都觉得,哎,他们怎么能这么有耐心?我一不小心发个脾气,他们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继续给我做我爱吃的饭。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父母的爱,像那无形的空气。
”可不是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真是干巴巴的。
说到爱亲,这可不止是对父母,对兄弟姐妹也一样重要。
跟弟弟妹妹吵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转过头又会发现,哎,彼此其实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我们会因为小事发脾气,但又很快和好,像是打了个不痛不痒的架,没事儿了。
在这个过程中,感情其实是越来越深。
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情谊,真是无可替代的,就像是家里的调味料,缺了就不香了。
再说说孝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孝敬长辈,更是一种责任。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一个小伙子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辞去了工作,回家全心全意照顾他。
看到那一幕,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十篇孝敬父母的随笔

十篇孝敬父母的随笔十篇孝敬父母的随笔不能等!有人说,等我们有钱了,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带着父母,畅游天下,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们有钱了,父母的牙还能啃得动包米吗?等我们有时间了,想带着父母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我们能等,可父母年纪不可等,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时,对父母孝心,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父母上了年纪,究竟还能有多少个春秋?别让日后自己徒增遗憾,落泪以视悲哀!“孝尽父母的事情永远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钱能够得到全部表达的。
父母要钱干什么?他们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了我们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
当父母上了年纪所缺的应该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也就是在父母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口渴时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时候的陪伴,在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养育情,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十篇孝敬父母的随笔“孝顺”,一向被当作一种义务与责任。
这本不错,然而细思之也不尽然,对父母尽孝,在付出的同时,也会有所得。
小时侯,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不孝子平日打爹骂娘,不孝之至。
一天,他赶着老牛耕地时看到一只大鸟在喂雏鸟虫子,突然良心发现,他想,喂雏鸟的一定是鸟妈妈,小鸟若得不到妈妈的喂养,怎能活命?我不也是被父母养育成人的吗?我小时侯不也是这样被妈妈疼爱与呵护的吗?想到此他潸然泪下。
恰在此时,母亲送饭来了,他来不及放下赶牛的鞭子,飞步迎了上去。
母亲看他拿着鞭子,以为又要挨打,就一头撞死在树下,这个不孝子从此失去了洗掉“不孝子”恶名的机会。
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

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家,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孝老爱亲。
我的爷爷奶奶年纪大啦,走路也变得慢慢的。
每次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去看望他们。
我会帮爷爷奶奶捶捶背,他们总是笑得特别开心。
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爸爸马上把奶奶送到了医院,一直陪着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
妈妈呢,在家里做了好多好吃的,给奶奶补身体。
我也会给奶奶端水,陪她说话,让她心情好起来。
爸爸妈妈告诉我,孝老爱亲是我们家的传统,要一直传承下去。
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这样对待我的爸爸妈妈。
《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二)》在我家里呀,孝老爱亲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可好了。
每天早上,爸爸都会先去问候爷爷奶奶,看看他们睡得好不好。
妈妈会做爷爷奶奶爱吃的饭菜。
记得有一回,爷爷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动。
爸爸妈妈轮流照顾爷爷,给爷爷喂药、擦身子。
我在一旁看着,也想帮忙。
我就给爷爷讲故事,爷爷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孝老爱亲就是要关心长辈,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三)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我家的孝老爱亲。
我家有个规定,逢年过节一定要和爷爷奶奶一起过。
每次过节,我们都会一起包饺子、做汤圆,可热闹啦。
有一次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
我给爷爷奶奶剥了个大柚子,他们夸我懂事。
爸爸妈妈还经常给爷爷奶奶买新衣服、新鞋子。
他们说,爷爷奶奶辛苦了一辈子,要让他们好好享受生活。
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
《孝老爱亲家风家教作文(四)小朋友们,你们家有没有特别的规矩呀?在我家,孝老爱亲就是最重要的规矩。
比如说,每次吃饭,要让爷爷奶奶先动筷子。
有好吃的,要先给爷爷奶奶留着。
还有一次,奶奶的眼睛不太舒服,我主动给奶奶滴眼药水,奶奶可感动了。
我觉得孝老爱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能让家里充满爱。
你们觉得呢?。
幼儿教养随笔:孩子要有孝心

幼儿教养随笔:孩子要有孝心幼儿教养随笔:孩子要有孝心曾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18只大虾,旁若无人一气吃了17只,当她母亲举起筷子要夹最后一只时,孩子竟张口就骂:“你明知道这是我最爱的,为什么还要吃?” 而这个因不能独霸最后一只大虾,就对妈妈破口大骂的女孩是老师们从来夸奖的大队长,我们不难想象她的母亲当时是如何的痛彻肺腑,也很难想像一个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会热爱她的祖国和人民。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我们深感孝敬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育和智育一样重要,也下意识的让孩子从小知道,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沈天阳从小就很懂事,在幼儿园时就能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因此获得了“孝星宝宝”的称号,这个称号是他非常得意和珍惜的,也让他在平时生活中更加注意孝敬两字,除了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事,还经常找机会表现他的孝心和爱心。
吃饭时会主动给我们盛饭,还会时不时的给老人和我们夹菜,当然从来不会忘记夸他爷爷奶奶菜烧的好,看到沈天阳翘着大拇指夸奖的认真劲,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每个周未的大扫除沈天阳也是最认真的一个,拿着扫帚、抹布跑东跑西的,就数他忙。
沈天阳的奶奶颈椎不太好,有时候累了就不舒服,沈天阳每次一看见,都能主动帮奶奶揉肩膀,还会问:“轻点还是重点。
”有时候我们大人有不同意见时,讲话声音一响,他就会跳出来说:“不许大声,没礼貌!”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其实只是想给我们一个缓和的机会,被他一搅和,争持也结束了,真成了我们家的“最佳调解员”。
最近不知从哪听来些车名,老是说长大了给妈妈买什么车、给爸爸买什么车,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能够想到给父母买礼物,我们也觉得很开心。
当然,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孩子们的德育培养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氛围,家长们的以身作则,更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让他(她)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孝老爱亲感悟500字

孝老爱亲感悟500字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孝老爱亲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孝老爱亲的重要性。
孝老爱亲是一种道德底线。
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无论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我们都应该尽力做到最好。
曾经,我的母亲生病住院,我每天都去医院陪伴她,照顾她的起居。
那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意识到了作为子女,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孝老爱亲是一种责任担当。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父母不再年轻,身体也逐渐衰弱,他们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怀。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我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出差回来后感觉身体不适,我立刻请假陪他去医院检查,还专门为他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
那时候,我明白了作为子女的责任,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给予父母最好的生活。
孝老爱亲是一种情感表达。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他们无私地付出了很多,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付出了很多心血。
我们应该用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我都会亲手制作一份礼物给父母,用心地为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对孝老爱亲的实践和感悟,我明白了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一直坚持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随笔
今天参加了x幼儿园以“做孝老爱亲的好孩子”为主题的幼儿道德讲堂活动。
主持人结合小朋友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用非常浅显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解释了道德讲堂的含义:道德讲堂,是一个让我们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友爱朋友,对人有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心灵驿站,我们要从小做好人,因为好人有好报,会给我们身边的人带来平安、吉祥。
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演唱了歌曲《孝心到永远》。
六岁的孩子可以低下头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努力地学习了?我们对爸爸妈妈的话是否认真听了?我们对小伙伴是否真心的相处了?孩子们都煞有介事的在自我反省。
接下来请孩子们共同观看视频《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张凯欣》、李珊珊老师讲述身边孝老爱亲的孩子做的好事、李晶老师带领幼儿朗诵经典《弟子规》“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并为孩子做了详细的解释。
孩子们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有所感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大二班小朋友的发言很贴近生活实际经验,她说:“我感觉张凯欣姐姐幸福快乐的举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想张凯欣姐姐学习美德和礼仪,我要学着用简单的举动为大家幸福,我要学着用爱心行动帮助他人,我要好好学习做一名美德模范少年,向张凯欣姐姐那样表达爱,为大家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爱长辈吧。
”最后老师为孩子们送上精美的小礼物,在送吉祥的环节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孩子们拿到老师赠送的礼物,口里念着刚学的诗文,从现在开始传统美德在他们幼小的
心灵里播下了种子。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幼儿,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如果说教师是旗帜,孩子就会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如果教师是路标,孩子们会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相信通过这次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会让孝老爱亲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