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实用版
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及相关减排措施

关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及相关减排措施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问题也日渐突出。
当前我国的机动车辆数量成倍增长,这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机动车辆的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减排措施的落实的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降低新增排放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辆的数量增长;第二步是要落实老旧机动车辆的淘汰管理,出台相关的管理淘汰办法,对于超过年限或者达不到排污标准的老旧机动车应该及时淘汰;第三步是落实管排措施,促进机动车辆环保检验率以及环保标志发放率的提高,实施限行措施;第四步是采用燃烧质量好以及清洁度高的燃油,有效降低尾气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本文集中阐述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排措施。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黄标车;机动车环保检验率;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也逐年增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已成为中国多数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之一。
如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应对污染物成分及性质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现状,从技术控制与政策管理两个层面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1、机动车尾气污染简述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境问题。
据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
目前全球机动车总数约为6亿辆,预测表明机动车在今后30年内将高速增长,2020~2030年全球机动车总数将突破10亿辆大关。
截止2007 年上半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到53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 3239万辆,与2000年比,汽车总量年平均增长20.7%,私人汽车平均增长29.9%,预计今后几年的增幅还将不断上升。
由于我国机动车存在单车污染排放量大、汽车燃油品质普遍较低、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和缺少统一监管等问题,使汽车尾气污染在各大城市急速蔓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以及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多,机动车尾气不断污染着城市的空气。
高浓度的尾气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环境问题。
因此,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成为了当下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从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以及污染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机动车尾气检测是指对机动车的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以及对环境是否产生了污染。
目前,国内对机动车尾气检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烟度法烟度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测量尾气颗粒物含量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相应的烟度仪器检测。
该方法主要检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适用于检测柴油车辆的排放情况。
但该方法仅仅是定性测量,只能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对于不同的机型和排放水平,烟度法测量的准确性不高。
2. OBD故障代码OBD故障代码系统也是常用的尾气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车辆自带的故障诊断系统进行检测,解读车辆发动机运行状态及性能,通过故障代码的结果来判断车辆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能够精确判断车辆的排放情况。
3. 双怠速法双怠速法是一种基于测量静态状态下的排放浓度的方法。
此方法是在车辆额定转速下,测量废气成分含量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时,车辆状况必须稳定,且环境条件要保证一致。
该方法需要对车辆进行动力学特性测量、沸点测试和定量分析,达到较高的测量准确性。
二、污染防治措施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如何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成为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普及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尾气排放量,减少氧气消耗、降低燃料的损耗,从而减少尾气排放。
在生产车辆时,采用高效的减排技术和低碳材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比如研发和推广经济型发动机的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
2.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减少尾气排放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摘要:当前,机动车使用率越来越多,其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提高尾气检测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措施,需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
基于此,本文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及其危害、检测技术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污染防治;对策一、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与危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对环境治理造成很大压力。
机动车尾气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与大气成分融合后形烟雾。
光化学蒸汽对人体有害,包括刺激眼睛,但也刺激鼻子、肺和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光化学烟雾的大量排放也会减少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降低大气中的能见度,这对安全出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一氧化碳是机动车排放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它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影响肺功能,并被人体血液系统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血红蛋白,血容量减少,氧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头痛,甚至窒息。
虽然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其毒性却很高。
一氧化氮化合物进入肺部后,形成硝酸,严重刺激人体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导致人体出现肺气肿现象。
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的特殊性,会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废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悬浮微粒会导致呼吸道感染,降低了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同时由于高含硫气体与雨水混合,也会产生酸雨。
此外,因为铅化合物是从人的呼吸系统中进入血液,再进入骨头,会导致贫血,严重的损伤神经系统和脑细胞。
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性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同时,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有效治理,可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从而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从现状出发,运用综合治理模式,优化交通结构,对部分高排放机动车进行整治,有效改善交通运行条件。
从目前机动车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中存在研发不到位、产业链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很多机动车排放高的问题,对环境造成破坏。
[汽车尾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 汽车尾气污染防治
![[汽车尾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 汽车尾气污染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0a10ef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6.png)
[汽车尾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 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现代汽车工业的快速进展,为人们的交通便利需求提供了保障。
汽车尾气是汽车燃油消耗后产生的含有大量有毒成分的气体化合物。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给社会生活环境造成了严峻污染,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成为威逼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
科学优化汽车尾气的处理防治措施,降低汽车燃油能源的有毒成分含量,是环保理念下的重要举措。
本文针对汽车尾气的有毒成分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综合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的有效措施与对策。
一、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汽车尾气是汽车燃油消耗后产生的气体化合物,主要是来自汽车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废气,含有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1.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烃化燃料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不能充分燃烧生成的产物,混于内燃机废气中排出。
当汽车负载过大、慢速行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导致一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2.粒状悬浮物汽车尾气排出后,尾气中含有许多固体悬浮颗粒,其成分较为冗杂,并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
3.氮氧混合物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成分,氮氧化合物是在汽车内燃机气缸内气体中生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
4.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内燃机废气排放、曲轴箱泄露以及燃料系统蒸发。
在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冗杂化合物。
5.含铅化合物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
四乙铅燃烧后生成氧化铅排出。
二、汽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以扩大沉积的方式滞留在人体呼吸道不同部位,会引发热体呼吸系统疾病。
积存到达肯定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
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堵塞皮肤毛囊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汽车治理尾气的措施

汽车治理尾气的措施
1、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改变汽车的动力。
如开发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
此途径使汽
车根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污染气体。
2、改善汽车动力装置和燃油质量。
采用设计优良的发动机、改善燃烧室结构、采用新材料、
提高燃油质量等都能使汽车排气污染减少,但是不能达到“零排放”。
3、采用净化技术。
采用一些先进的机外净化技术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排放,减少汽车污染的最有效的手段。
主要用贵金属作催化
剂和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贵金属催化剂主要选用铂、钯等作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寿
命长、净化效果好等优点而很具实用性,但很难广泛推广;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采用
稀土、碱土金属和一些碱金属制备的催化剂;也有用稀土加少量贵金属制备的催化剂。
稀土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所用的稀土主要是以氧化铈、氧化镨和氧化镧的混合物为主,其中氧化
铈是关键成份。
由于氧化铈的氧化还原特性,有效地控制排放尾气的组分,能在还原气氛中
供氧,或在氧化气氛中耗氧。
二氧化铈还在贵金属气氛中起稳定作用,以保持催化剂较高的
催化活性。
Classified as Internal。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选择要分析了车辆排放的组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车辆排放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
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车辆排放;污染;防治措施顺序录选择要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3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31.2车辆排放危害41.2.1车辆排放的直接危害41.2.2车辆排放的间接危害42 我国车辆排放高污染的成因分析52.1 车的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52.2 燃油质量差,造成高油耗、高排放62.3 由于道路限制和交通不畅导致高排放62.4 车辆排气控制水平低62.5 管理职责不明确63 尾气处理措施73.1减少废气排放7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3.3推广清洁燃料83.4严格的I/M制度84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5.1混合动力汽车105.2 氮动力汽车115.3 叶片式电动汽车116 结束语12参考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
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
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 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
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车辆排放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
汽车尾气污染物CO, NOx 和HC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15 4
17 2 0
1 6
1 2 00
13 6
l5 8
汽油为燃料 的机动车 ( 也) 柴油 为燃料 的机动车 ( L) g 【
190 6 0 3 0 33 2 O 70 44 4
2 机 动 车 尾 气 污 染 危 害
HC
5) 次 污 染 : 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排 出 的 污染 物 不 止 本 身 对 大 气环 境 及 人 类 二 机
为 城 市 目 前 最 主 要 的 交 通 工 具 数 量 也 急 剧 增 加 。 城 市 机 动 车 保 有 量 健 康 产 生 影 响 , 可 以 在 阳 光 紫 外 线 作 用 下 相 互 作 用 生 成 光 化 学 烟 还 不 断 增 长 的 态 势 在 为 城 市 居 民 带 来 切 实 利 益 的 同 时 . 产 生 了 负 面 雾 , 生 二 次 污 染 。光 化 学 烟 雾 对 眼 睛 和 呼 吸 道 具 有 很 强 的 刺 激 性 。 也 产 影 响 。环 境 污 染 尤 其 是 机 动 车 尾 气 污 染 已 成 为 城 市 大 气 的 主 要 污 染 机 动 车 尾 气 对 植 物 也 有 毒 害 作 用 。 二 次 污 染 物 臭 氧 , 氧 乙 酯 基 硝 过 源 . 些 城 市 中 机 动 车 排 放 的 污 染 物 对 多 项 大 气 污 染 指 标 的 贡 献 率 酸 脂 . 使 植 物 叶 片 出 现 坏 死 病 斑 和 枯 斑 , 烯 可 影 响 植 物 开 花 结 一 可 乙 已达 到 6 O% 以 上 , 市 机 动 车 尾 气 治 理 迫 在 眉 睫 。 城
袭 1 20 2O 0 3— O 8年 我 国 机 动 车 保 有 量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05
实施效果及问题应对
实施效果评估
减少污染物排放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对改善空 气质量和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升车辆排放标准
制度实施以来,推动了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升,促使汽车制造商和车主更加关注车辆的环 保性能和技术水平。
加强交通管理
制度中对交通管理的强化,如限制高排放车辆通行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 放。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 制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总述 •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具体措施 • 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 • 实施效果及问题应对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 和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
02
对于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平衡经济发 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03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协同 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 治管理制度.2017
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对策建议与展望
加强监管和执法
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制度在各地 得到有效实施。
促进技术更新
鼓励和支持汽车制造商和车主更新技术,推广新型清洁能源车 辆,减少尾气排放。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问题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2267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
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目录摘要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31.1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31.2机动车尾气危害 4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 41.2.2机动车尾气的间接危害 42 我国机动车尾气高污染的成因分析 52.1 汽车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 52.2 燃油质量不高,造成高油耗、高排放 62.3 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造成高排放 62.4 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 62.5 管理职责不明确 63 尾气治理措施73.1减少尾气排放7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3.3推广清洁燃料83.4严格I/M制度84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5.1混合动力汽车105.2 氮动力汽车115.3 纯电动汽车116 结束语12参考文献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1.1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
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
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 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
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
汽车尾气污染物CO, NOx和HC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1995年5月成都出现了国内首次由NOx所引起的光化学烟雾,6月在上海又出现了光化学烟雾,1996年北京,广州的NOx均超过0.1 mg/m3[1],表明这些城市潜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危险,对其它大城市NOx 等污染的严重程度也在提高[2]。
如今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很少看见蓝天白云,同发达国家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1.2机动车尾气危害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单单是数量上的巨大,相对于水污染和其他大气污染,尾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更加直接的。
机动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铅等。
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由汽缸内燃料不充分燃烧形成。
发动机汽缸本身的容积很小,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空气只有20%是氧气,也就是说吸气冲程中吸入的空气最多只有20%参与燃烧,所以燃料在汽缸内无法充分燃烧,便会形成大量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可以在大气中保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
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在机动车尾气中含量不多,却是一种己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碳氢化合物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容易在太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在压缩冲程的末尾阶段产生,火花塞喷出电火花,将吸气冲程中吸入的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点燃,经过压缩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和放电作用下生成多种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诱发肺细胞癌变。
机动车尾气中的硫化物主要是由燃料杂质中的硫元素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
硫化物进入大气层后经氧化生成硫酸,在云中形成酸雨,部分硫化物还会形成悬浮颗粒物,随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部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机动车尾气中的铅主要来自汽油本身,汽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铅微粒随呼吸或通过食物链、水产品进入人体,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
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
1.2.2机动车尾气的间接危害尾气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冰川融化、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气候变暖己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二氧化碳就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机动车尾气就是二氧化碳的来源之一。
机动车尾气中各种成分还可能相互作用,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后,生成新的有害物质,也就是机动车尾气的二次污染。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堪称“尾气杀手”的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会在太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腐蚀建筑和钢铁[3]。
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是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城市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每天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在强烈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这些二次污染物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对洛杉矶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仅因1943年光化学烟雾事件而死亡的城市居民就有400人之多。
2 我国机动车尾气高污染的成因分析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美国1993年汽车保有量为1.9亿辆,人均为0.74辆;而我国1994年人均为0.008辆,约为美国的1/100,但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远较发达的国家严重。
其主要原因如下。
2.1 汽车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当今汽车设计改进以提高安全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增加舒适性为主要目标。
新开发出的一些技术措施被用来控制汽车的污染排放:机内措施包括供油系统采取电子喷射技术,点火系统采取高能点火和无触点分电器等,燃烧室采用节能设计,排气系统采用排气再循环装置等;机外措施包括采用催化转化器、曲轴箱排放物控制装置等。
这些技术措施对控制排放十分有效。
例如,美国1984~1993十年间,尽管车辆增加了近34%,但汽车排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和CO分别减少了35.5%和24%。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尾气排放控制技术方面,较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国产汽车耗油高、排放高。
我国新生产轿车的HC,CO和NOx的排放量分别是1992年美国新车排放量的14.5倍、11.8倍和3.3倍。
整体的科研、技术水平低是我国机动车高污染状况的根本原因。
2.2 燃油质量不高,造成高油耗、高排放我国机动车燃油存在标号偏低、质量不稳定、含硫量高等问题。
70号汽油的使用量近几年虽有所降低,但1994年仍达到52%,使用90号汽油以上的汽车生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不足一半。
70号汽油对应的许用压缩比为6,低压缩比降低了燃烧效率,造成高油耗、高排放。
当前国际上轿车发动机通行的压缩比在9左右。
据了解,每公升汽油行驶里程,发达国家比我国高3~4倍。
2.3 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造成高排放由于交通状况的影响,汽车经常工作速度较低或怠速状态,而当汽车在市区内运行时,要低于这个范围,这主要与增设的交通状况有关,以道路面积对城市面积的占有做比较,天津为6.6%,广州为6.95,东京为14.1%,纽约为25.4%。
道路状况、车流量等交通因素直接影响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量。
车速越慢,污染物排放量越大。
2.4 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我国的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不高,目前的汽车污染控制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的水平。
汽车污染物排放比国际水平高10倍。
除了我国汽车排放技术水平低、排放标准低,执法不严也是一种重要原因,新生产的车缺乏尾气净化装置强制安装措施,大部分不安装整机外尾气净化装置,即使在用的汽车其尾气排放合格也很低,超标排放车量多为国产车。
许多车辆对年检往往采取应付过关的态度。
2.5 管理职责不明确政府部门配合不密切,按国外经验,环保部门负责排放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汽车工业部门和交通部门负责生产车和在用车的排放控制,而我国《大气法》中没有明确汽车工业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导致生产部门和环保部门互不配合,使得生产车排放污染控制收效不大。
3 尾气治理措施3.1减少尾气排放一方面,使用三元净化催化器。
三元催化净化器起着对发动机做功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的作用,它是利用其滤芯中的钯、铂、铑 3 种元素,通过氧化法或氧化还原法过滤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3种污染物,使尾气排放合乎要求,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普及[4]。
另一方面,根据仪器监测发现,机动车低速和怠速行驶情况下,汽油不完全燃烧,其尾气排放中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其中包含大量直径≤2.5 μm的细微颗粒物,易随呼吸进入肺部,为此应改善城市道路交通,保证交通畅通,避免机动车低速和怠速行驶,起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效果。
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不同的交通工具,其运载效率、占用的交通空间不同。
而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载效率最高,占用交通的空间最小,造成的污染也小。
巴西的库里蒂巴布市就是一个例子[5]。
他是世界上第一批被联合国命名的5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由于该市优先支持公交系统,公交系统出行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均明显好于个体机动化的出行方式,许多有车族纷纷改乘公交车出行,虽然库里蒂巴布市私家车拥有量在巴西位居第二,但是私家车的使用率却是最低的。
就我国而言,公交车保有量还远远没有饱和,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其万人城镇人口公交车保有量分别为22.7,31.6和18.3,远高于我国9.1的水平。
3.3推广清洁燃料新能源汽车又称清洁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纯电动(BEV,包括太阳能)、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能源为动力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