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习题分解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与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序号内 容 图 形001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002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J-K :水平产状 O-P :SW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Ans:倒转层序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5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6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007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Ans:(1)1-大,2-小(2)东侧008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Ans:A——皱纹B——拉伸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Ans: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1)转折端2)翼3)核4)轴面5)枢纽6)背斜最高点7)脊8)拐点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Ans: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Ans: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
(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Ans:015Quest:根据下列图中的伴生构造,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断层运动学类型。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

《构造地质学》习麵集/试麵及家考备案构造地质学集题集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7)三、填空 (9)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13)五、图解 (16)参考答案 (23)一、名词解释 (24)三、填空 (32)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34)五、图解...........................................................................................构造地质学集题集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构.岩层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视倾向.视倾角.真倾角.真厚度.视厚度.“ V ”字形法则.露头宽度.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应力•主应力.应力状态•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变形•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应变•主应变•线应变•剪裂角•共轨剪切破裂角•单剪应变•纯剪应变•递进变形.蠕变•松弛.背斜・向斜•背形•向形•枢纽.轴面轴迹•槽线•脊线•倾伏角•侧伏角•等倾斜线.同沉积褶皱•底辟构造・穹窿.构造盆地.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滑脱构造.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作用・弯流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膝折作用•节理.剪节理・张节理.节理组•节理系•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纵张节理.横张世理•断层.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地堑.地垒.枢纽断层•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裂谷.断层效应•深大断裂•同沉积断层擦痕阶步韧性断层B型俯冲A型俯冲•薄皮构造•劈理•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轴面劈理•线理•拉伸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根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流线・流面•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置换・叠加褶皱构造解析119.构造样式12 0.表生构造12 1.蠕动构造1 2 2 .滑坡12 3.上薄褶皱12 4.鱼尾状褶皱12 5.撞击构造12 6.撞击熔岩12 7.撞击玻璃12 8.撞击角砾岩二、判断题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 总结框图 期末考试 考研复习

四、褶皱褶皱形态正交剖面转折端:转折端为圆尖箱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型褶皱、挠曲翼间角0 5 30 70 120 180等斜紧闭中常开阔平缓轴面轴面(直、斜、水平)两翼倾向、倾角倒转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对称性轴面与包络面关系两翼长度对称褶皱不对阵褶皱枢纽方向倾斜角0 5 85 90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平面轮廓长:宽 3 10等轴褶皱短轴褶皱线性褶皱褶皱分类①位态分类轴面(0 20 80 90)+枢纽(0 10 70 90)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倾竖褶皱斜歪水平褶皱斜歪倾伏褶皱平卧褶皱斜卧褶皱②形态<1>几何形体与各褶皱层厚度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同心褶皱):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各层厚度一样相似褶皱:各褶皱面具有相同的曲率顶薄褶皱:核部岩层真厚度小于翼部岩层真厚度底辟构造:<2>兰塞姆褶皱分类等斜线收敛、长度内外曲率厚度I类Ia型Ib型Ic型II类III类褶皱的组合方式阿尔卑斯式:侏罗山式日耳曼式褶皱成因横弯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五、节理六、断层名词解释: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产生的复杂构造。
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正应力与剪应力:垂直与截面上的应力分量。
主应力: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应力状态的总和。
剪应变、线应变、均匀应变、递进变形、旋转变形、剪应变: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的正切值。
线应变: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ε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相同的变形。
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是平行线。
递进变形:有限应变(总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
递进变形:变形的发展过程(许多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
可分为两种:共轴递进变形变形前后的主轴方向不变;另一种为非共轴递进变形旋转变形: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改变。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367)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27°”中的°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B.倾伏向C.和5.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 总结框图 期末考试 考研复习

四、褶皱褶皱形态正交剖面转折端:转折端为圆尖箱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型褶皱、挠曲翼间角0 5 30 70 120 180等斜紧闭中常开阔平缓轴面轴面(直、斜、水平)两翼倾向、倾角倒转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对称性轴面与包络面关系两翼长度对称褶皱不对阵褶皱枢纽方向倾斜角0 5 85 90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平面轮廓长:宽 3 10等轴褶皱短轴褶皱线性褶皱褶皱分类①位态分类轴面(0 20 80 90)+枢纽(0 10 70 90)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倾竖褶皱斜歪水平褶皱斜歪倾伏褶皱平卧褶皱斜卧褶皱②形态<1>几何形体与各褶皱层厚度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同心褶皱):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各层厚度一样相似褶皱:各褶皱面具有相同的曲率顶薄褶皱:核部岩层真厚度小于翼部岩层真厚度底辟构造:<2>兰塞姆褶皱分类等斜线收敛、长度内外曲率厚度I类Ia型Ib型Ic型II类III类褶皱的组合方式阿尔卑斯式:侏罗山式日耳曼式褶皱成因横弯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五、节理六、断层名词解释: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产生的复杂构造。
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正应力与剪应力:垂直与截面上的应力分量。
主应力: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应力状态的总和。
剪应变、线应变、均匀应变、递进变形、旋转变形、剪应变: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的正切值。
线应变: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ε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相同的变形。
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是平行线。
递进变形:有限应变(总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
递进变形:变形的发展过程(许多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
可分为两种:共轴递进变形变形前后的主轴方向不变;另一种为非共轴递进变形旋转变形: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改变。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5.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6.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7.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8.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p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三个截面称为。
A.正应力,正应力面B.主应力,主应力面C.剪应力,剪应力面4.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A.应力场B.应力组合C.应变场3.2 应变一、选择题1.构造地质学中所指的变形是指物体的。
A. 位移和旋转B. 旋转和体积变化C. 畸变2.应变的度量可以用来表示A. 线应变和剪应变B. 体积变化程度和旋转角度C. 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一、选择题1.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A. 压力强度B. 抵抗强度C. 极限强度2.岩石变形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绪论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中的基本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在时间上的形成次序、演化过程和发展历史;岩层和岩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地质构造的成因机制。
研究地质构造,要强调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投身于实践,充分观察和收集现存的地质构造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再到实践中去验证,修正错误的认识,这种方法称为“将今论古”(“反序法”)。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传统的地质测量。
一、分析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⒈名词解释附加内力——应力状态——线应变——主应力——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剪裂角——递进变形——⒉填空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向,称为()。
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背,称为()。
两力作用非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
在构造地质学中对力的正负的规定:压力为();张力为();顺时针剪切力为(),逆时针剪切力为()。
外力是指岩石受到外界所施加的力,外力可分为()和()。
内力是指同一岩石内部每个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内力可分为()和()。
蠕变是指在(_)的情况下,变形随着(__)而增大的现象。
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__)和(__)三个阶段。
当围压增大时岩石强度(__),当温度升高时则岩石的(__)增强。
变形物体内只有一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即(__),而(),这样的变形物体就是处于(_)应力状态。
岩石发生剪裂时,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轴的夹角是(__)。
(__)、(__)变形,属于非均匀变形。
蠕变是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时间缓慢增加的现象,松驰是指应变保持不变而()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⒊选择题1、当岩石的应变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作:()A、屈服B、蠕变C、松驰1、当作用于岩石的应力保持长期不变,岩石的应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的现象,称作:()A、屈服B、蠕变C、松驰2、蠕变时岩石中()。
A、应力、应变均不变B、应变不变,应力减小C、应力不变,应变增加3、单向应力状态时,和主应力斜交的所有截面上。
()A、剪应力最大B、只有正应力C、有剪应力和正应力4、共轭剪裂面的交线,相当于应力轴。
()A、σ1B、σ2C、σ35、同一岩石的抗压强度一般()抗剪强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6、岩石的内摩擦角大时,则岩石剪裂角就()。
A、大B、小C、不变7、在同一变形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共轭剪裂角比塑性岩石的共轭剪裂角()。
A、大B、小C、相等8、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A、无限小应变B:有限应变C:增量应变⒋是非判断题()附加内力反对外力作用,阻止岩石继续变形,力图使岩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变形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最大压应力的方向。
()实际被剪裂的一对共轭剪裂面所夹的角,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小于90°的。
()实际被剪裂的一对共轭剪裂面所夹的角,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等于90°的。
()变形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最大压应力的方向。
()弯曲变形是一种不均匀的变形。
()弯曲变形也是一种均匀的变形。
()拉伸、压缩和剪切三种变形都属于均匀变形。
()剪切变形不是均匀变形。
()应力椭球体的最长轴即代表最大主应力轴,应变椭球体的长轴应与张节理走向一致。
()岩石在围压升高时,强度反而降低,导致它不易脆裂变形。
()在漫长的岩石变形过程中,应变在不断增大,说明其应力也一定是增大。
()蠕变是指应力缓慢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单轴应力状态中在垂直作用力的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
作用在岩石内部任一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内力(附加内力),称为该截面上的()。
与作用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作用在该截面上的();与作用截面平行的应力,称为作用在该截面上的()。
不垂直外力,但垂直截面的应力称为( )。
不垂直外力,但平行截面之力称为( )。
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称为()。
当三对主应力值相等时,物体只发生(),而不发生();当三对主应力值不相等时,物体形状会();在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中,一个主应力不为零,其余两个均为零时,称为()应力状态。
当受力岩石内部存在(、、)等缺陷时易形成应力()。
某个地质体(物体)内部各点的瞬时应力状态所组成的空间(在三维空间上的组成的总体),称为()。
岩石变形的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即()和()。
岩石受力变形的程度称为()。
岩石有五种变形方式,即、、、、。
⒌简答题1、简述岩石受力变形的三个阶段。
2、岩石的力学性质,概括起来包括哪几种?3、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因素。
它们如何影响岩石的变形?二、岩层及其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⒈名词解释岩层厚度——层理——递变层理——岩层露头线——原生构造——⒉填空当岩层厚度不变,岩层倾角也不变,而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地面坡度越陡,则岩层露头宽度也越();1:50000比例尺要()于1:25000的比例尺。
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__)、(__)两种基本类型。
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__)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__)构造。
不整合可分为(_)和(__)两种基本类型。
影响地质图上岩层露头宽度的因素有岩层厚度、(__)和(_)。
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一般是以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为其(___);以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为其(__)。
水平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__)和(__)。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
⒊选择题1、垂直于地层走向所测得的倾角()A、最大B、最小C、不大不小等于45°2、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式()。
α-真倾角β-视倾角ω-岩层倾向与剖面夹角A、tgβ=tgα·cosωB、sinβ=sinα·cosωC、cosβ=cosα·tgω3、当岩层厚度和倾角不变而岩层倾向和坡向相同时,倾角与坡角越接近,露头宽度()A、越小B、越大C、不变化4、在斜交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比垂直该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
()A、要大B、要小C、一样5、岩层通过山脊时,已知岩层倾向与山脊坡向一致,但倾角小于坡角,岩层露头线弯曲方向应与()A、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B、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大于等高线曲率C、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小于等高线曲率6、在垂直剖面中,单斜岩层的厚度总是。
()A、视厚度>铅直厚度>真厚度B、铅直厚度>真厚度>视厚度C、铅直厚度>视厚度>真厚度7、在顺岩层倾向方向上量到的倾角。
()A、比真倾角大B、比真倾角小C、等于真倾角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层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A、真厚度B、视厚度C、铅直厚度8、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通常是与()相一致。
A、下伏地层层面B、下伏地层以及上覆地层C、上覆地层层面9、递变层理是指()所出现的颗粒粗细递变现象。
A、一个单层中B、每个岩层中C、一套岩层中10、下列沉积构造中,()不能反映岩层的顶底面。
A、粒序层理B、泥裂C、雨痕D、不对称波痕11、确定岩层在空间的位态,至少必须测量()。
A、倾向与走向B、走向与倾角C、倾向与倾角12、水平岩层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到高线()。
A、平行或重合B、既不平行也不重合C、斜交13、地层不整合的共同特点是()。
A、存在沉积间断B、地层产状不一致C、岩浆活动14、在同一倾斜层面上,相同标高的连线为()。
A、岩层倾向线B、岩层走向线C、岩层层面的法线15、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16、对称波痕其波峰指向岩层()。
A、顶面B、底面C、有时顶面、有时底面17、斜层理是指()。
A、与水平面斜交的层理B、与岩层面斜交的层理C、倾斜岩层18、凡同一岩层层面上标高相同点的连线()。
A、肯定是走向线B、是真倾斜线C、是视倾斜线⒋是非判断题()岩层的露天宽度有时可小于地层厚度。
()水平岩层总是上新下老。
()对称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模,其波峰尖端总是指向岩层顶面。
()角度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产状不相一致。
()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形坡度两个因素。
()角度不整合是确定一个地区有无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
()岩层的真倾角可以小于视倾角。
()岩层的视倾角一定小于真倾角。
()垂直于地层倾向所测得的倾角值最大。
()岩层的真厚度必大于视厚度。
()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界线与其下伏岩层界线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
()岩层的真倾角必大于视倾角,岩层的出露宽度则不一定大于真厚度。
()垂直岩层走向所作的剖面上可测量出岩层的真厚度。
()倾斜岩层顶底面的铅直距离是它的真厚度。
()顺着岩层倾斜方向观察,地层总是由老到新。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一定有视厚度。
()一切波痕均可确定岩层顶面方向。
()在地质图上若A地层比B地层出露宽,则A层比B层厚。
()在任意剖面上测量垂直岩层顶底面界线之间距离为岩层真厚度。
()在沉积岩一个单层中,从底到顶的粒度是由细变粗的。
()岩层的露头宽度总是大于岩层的真厚度,露头宽度越小,则肯定岩层岩层厚度越小。
()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的“V”字形弯曲相反,则岩层的倾向和坡向也相反。
()产状稳定的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铅直厚度是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与在地质图上的宽度是不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与在地质图上的宽度是相同的。
()同一岩层在同一地段的露头,在地面上的宽度>在地质图上的宽度。
⒌简答题1、判别沉积岩层顶、底面和层序的原生构造有哪些?2、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简述“V”字形法则。
判定下图所示岩层的顶底面。
下图为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图,请在图上标出岩层的真厚度、铅直厚度和水平厚度右上图为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图,请在图上标出岩层的视厚度和视水平厚度水平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
岩层露头宽度的影响因素有:、地面的坡向和坡角。
岩层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地面坡度缓,岩层露头就();坡度陡,岩层露头就()。
假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蚀—下降→沉积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下降、再沉积假整合的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不整合面上有下伏岩层组成的砾石(底砾层)、古风化壳、古土壤层。
三、褶皱⒈名词解释拐点和转折端——枢纽和轴面——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飞来峰——⒉填空褶曲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和()。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的交线称为轴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