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真题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参考答案(1)教师使用音乐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使用音乐资源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更为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音乐资源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里面来;再次,音乐混合了风声和箫声,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的教育课堂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最后,设置的音乐内容和所讲课文《寒风吹彻》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切入到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2)作者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来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的。
首先,教师以问答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原文中“寒风”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直观的答案,并顺势更进一步提问学生的感悟,得到了学生对文本多维度的情感认知,并且给出肯定性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认同;再次,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直观展示删除的文段,并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从中体悟作者情感。
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寒冬”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再次回到文本中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在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时如何去做的,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学环节及其方法设置是非常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是值得提倡的。
17.参考答案错别字:“住足”改为“驻足”,“急驰”改为“疾驰”。
病句:“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缺少谓语,可改为“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获得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18.参考答案优点:该文在论证时使用引用论证,说服力强,且文章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如文章在开头引用著名作家川端康的名言以引出本文的论点,给人开门见山的阅读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引用古代著名作家陶渊明的名言,紧扣文章论点,文章结尾处引用著名作家木心的名言作结,既总结全文又首尾呼应;全文词汇优美,给人诗意的月度感受。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
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公姥伶俜葳蕤(2)通假字:取,通“娶”。
帘,通“奁”。
(3)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
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
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含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B.萧红《呼兰河传》C.刘恒《窝头会馆》D.曹禺《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模拟卷原创教师资格证 全国 笔试 语文 2019下资格证笔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二及解析(高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二(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某老师在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是,对下面诗句进行分析,选出有误的一项()。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句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B.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句中的“榆关”指边关,运用借喻手法简洁的表现出诗人护卫皇帝,恪尽职守,但也山重水复,历经艰辛的情形。
C.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李白《与夏十二等某某楼》)句中运用夸X手法写出了某某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句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指出项羽之败的原因,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课堂结束后,老师留下积累文学常识的课下作业第二天在组内分享。
一下搜集的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古代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世说新语》是X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古文中,“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天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3.教师在针对必修五《归去来兮辞》一课进行授课时,使用迁移法,将必修二学过《归园田居》与本课相联系。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45.00)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分数:3.00)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的文体常识。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A项,《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B项,《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C项,《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为贾谊呈给汉文帝刘恒的奏章。
奏疏中,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的重要建议。
题目中的“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D项,《与朱元思书》是骈文中的写景名篇。
该篇是吴均给朋友朱元思述说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封信的节选,题目虽为“书”,内容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故本题选择D项。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分数:3.00)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成语的掌握。
A项,勾心斗角,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原作中为“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一、选择填空题(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矫健/矫若游龙夹袄/夹七夹八树冠/衣冠楚楚B.曝光/一曝十寒宝藏/藏龙卧虎载重/怨声载道C.相称/称心如意倒影/倒行逆施当地/螳臂当车D.弹弓/弹冠相庆调皮/南腔北调发愁/令人发指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待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
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
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D.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B.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D.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4.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
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上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的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A.②⑥③①⑤④B.①③⑥⑤④②C.①⑤⑥③②④D.②①③⑥⑤④5.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B.萧红《呼兰河传》C.刘恒《窝头会馆》D.曹禺《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学科专业知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共60道题,1~20题每题0.5分,21~60题每题1分,计50分,试题均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作答时请用28铅笔在《学科专业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四道大题,计50分,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学科专业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
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将试卷和答题卡带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客观题1.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A.性灵派B.桐城派C.阳羡派D.阳湖派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江西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是()。
A.欧阳修B.左思C.黄庭坚D.陶渊明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著名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雾》《雨》《电》为其“激流三部曲”B.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后期作品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D.五十年代出现了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其作品带有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和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