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习题2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微信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认识这颗星球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地球图片)。

你了解它吗?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地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一课一练5.17《航海家的发现》习题-青岛版(无答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一课一练5.17《航海家的发现》习题-青岛版(无答案)

5.17《航海家的发现》习题第一课时一、填空题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 )千米。

3、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 )和( )三个部分组成。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略为隆起,()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二、选择题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A.71B.80C.902、世界第一高峰为()。

A.珠穆朗玛峰B.富士山C.泰山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

A.40000B.80000C.90000三、简答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有多大?第二课时一、填空题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的时间。

4、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

5、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可有人说它应该叫()。

二、选择题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A.三B.四C.十2、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

A.6400B.7000C.8000三、简答题请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

1492年~1502年,西班牙出发

北美大陆
穿越大西
哥伦布
天才,就是别人认为毫无价.值的不毛之地,你却能挖掘出黄10
金航行
1519年9月20日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
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火地岛,穿过麦哲伦海峡进
入太平洋 ,到达菲律宾群岛,再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的好望
角,最后从大西洋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
东方的计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
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
.
斐尔南·德·麦哲伦 ( 1480-1521),葡萄 牙人,世界上第一位完 成环球航行探险家。
11
小小航海家
➢我们做个航行家
.
12
.
13
航海家的发现
.
1
主要内容
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古人对于地球的认识 航海家的发现 小小航海家
.
2
猜一猜
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打一物)
.
3
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
宇宙中地球的夜晚
地球有多大?半径是多少?
用带子围绕地球赤道一圈,带子长多少?
.
4
美丽的地球
尼亚加拉大瀑布
珠穆朗玛峰
.
科罗拉多大峡谷 5
云台山
.
6
➢我们的发现
.
7
古人对于地球的认识
➢ 古代中国的“天 圆地方”说
.
8
➢古印度的乌龟大象 说
.
9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观察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堂观察报告

《18航海家的发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课堂观察报告地点:科学实验室观察科目:科学观察年级:四年级观察课题:18航海家的发现一、观察缘由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视频,并通过模仿微视频的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亲历发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形状。

二、观察方式课堂观察学生使用微课的效率与模拟实验的效果三、观察情况学生在家观看微课的效果比较好好,掌握了视频中介绍的模拟实验的方法,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流畅,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1、猜猜想想,做出两种设定:“大地是平的”和“大地是弯曲的“两种猜想,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如果你在海岸边遥望大海,会不会有所发现呢?2、讨论用桌面和伞面模拟海面,小帆船模型在海面航行,亲自体会,设计利用平的桌面和曲的伞面做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亲身实验一思考:用帆船模型,在水平桌面上由远及近移动,视线沿桌面水平面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完成桌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桌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亲身实验二思考:将帆船模型在雨伞上移动,请你在另一侧观察,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了什么?完成伞面“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模拟实验和伞面“远航归来”的模拟实验;各个小组学生非常迅速有序的完成实验,并体会到科学证明的乐趣。

学生认真完成任务,效果鲜明,学生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从使用微课的效果及学生分组实验情况看,整体上很好,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效的尝试、正确的操作,可以比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达成目标。

四、观察后的思考小学科学课堂中借助微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是属于“翻转课堂”的形式,它特别适合某些小学科学实验。

它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同时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及时反馈,提高实验效率。

当然在利用好微课的基础上,师生的交互也是不能忽略与忽视的,如果学生仅仅对着视频观看,缺乏师生交流与学生动手操作,那么科学探究的效果就会降低,所以要合理运用利用微课,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科学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精品】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1)

【精品】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1)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生:根据整理的资料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活动二:
1.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
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片资料。

3.师出示图片: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并通过观察。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

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

活动三:
1.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

2.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活动:
展示交流科幻故事
六、
教后反思:学生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3)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8航海家的发现》word教案 (3)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

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

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

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

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立刻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已经很多,但它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7 航海家的发现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当天上的云彩向东南方向快速运动的时候,估计地面上的风向标指向()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2 . 细胞是()被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A.1883年B.1663年C.1963年3 .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阿基米德4 . 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倍。

A.100万B.130万C.150万5 . 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二、填空题6 . 地球的体积相当于______个月球,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_________。

7 . 17世纪,科学家________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8 . 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_)三、简答题9 . 最近经常下雪,你能简单解释雪是怎样形成的吗?10 . 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填空题1、2、3、三、简答题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航海家的发现》习题
一、填空题
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米。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的时间。

4、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

5、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可有人说它应该叫()。

二、选择题
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A.三
B.四
C.十
2、地球的半径约为( )千米。

A.6400
B.7000
C.8000
三、简答题
请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