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账户体系与分类
账户体系的建立

跨期摊配账户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 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
虽然这两个账户的经济性质不同,“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 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用途和结构:借方都是 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发生数或支付数;贷方都是用来登记应由某个会计期间 负担的费用摊配数或预提数,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已支付尚未摊配的待 摊费用,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已预提而尚未支用的预提费用。
02
这类账户的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 债权(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增 加额和债务(应付款项和预收款项) 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 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 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如在借 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净额,即 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 务的差额;如在贷方,表示尚未偿 付的债务净额,即尚未偿付的债务 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
这类账户的结构特点是:
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数,
贷方登记债权的减少数,
期末余额一般是在借方,
表示期末尚未收回债权的
实有数。
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亦称负 债结算账户,是用来 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 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 债务结算业务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 “应付账款”、“预 收账款”、“短期借 款”、“长期借款”、 “应付工资”、“应 付福利费”、“应交 税金”、“应付利 润”、“其他应付款” 等账户。
业务帐户
01 是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的账户,反 映的是经营过程极其结果。
基础会计教程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 账户分类概述
二、 账户分类的标志 (一) 以会计要素为分类标志 (二) 以用途和结构为分类标志 (三) 以统驭与被统驭关系为分类标志 (四) 以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为分类标志 (五) 以会计主体为分类标志
第二节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也是设 置账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会计报 表的组成项目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基本分类,使会计对象 具体化。这是账户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分类方法。我国现行《企业会 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和利润六大类。因此,账户按会计要素作为分类标志的账户分类方法, 也相应将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 类账户、费用成本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共六大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五、 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以汇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有 关费用,据以核算和监督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分配情况的账户。设置 该类账户是为进行费用分配,正确确定产品生产成本提供便利,主要有 “制造费用”账户。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六、 成本计算账户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一般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跨期 摊提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 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调整账户等共计11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 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 其实有数额的账户。它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 料”、“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等账户。盘存账户是任何企业都必 须设置的基本账户。在借贷记账法下,这类账户借方登记财产物资的增 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 实有数额。
会计学基础-6账户分类

借
盘存账户
贷
余:货币资金和财产 物资的期初实有数
发生额:货币资金和 财产物资的增加数
发生额:货币资金和 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余:货币资金和财产 物资的期末实有数
二、资本账户
概念: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外部取得 的各种投资、增收的资本以及内部资本积 累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本年利润
借
(被调整账户)
贷
余:本年累计利润 (原始数据)
利润分配
借
(权益备抵账户)
贷
余:累计已分配的 利润
未分配 利润
=
本年累 计利润
-
累计已分 配的利润
(二)附加账户
• 概念: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 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 调整方式:
被调整账户 的账面余额
+
附加账户 账面余额
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反映所有者 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
按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构成: 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
实收资本、资 本公积、股本 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的账户
本年利润、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等
四、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反映产品生产的企业在 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等耗 费并据以计算产品成本的账户。
发生额:生产经营过程某一阶 发生额:结转已完成某一阶
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段的成本计算对象
数额
的实际成本
余:期末尚未完成生产经营过 程某一阶段的成本计算对 象的实际成本
七、期间汇转账户
• 概念: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 过程中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和费用, 借以在期末计算确定经营财务成果的账 户。
账户体系与分类

3.损益类账户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各项收支,并据以计算企业的
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包括: 计算收入的账户 计算费用的账户 计算利润的账户
习题一
目的:调整账户的使用 ❖ 固定资产账户期初余额300 000元,累计折旧账户期初余
额150 000元。本期有关业务如下: ① 购入设备一台,价值80 000元,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款项
2 000
15 000
①入库,计划成本20 000 ②领用,计划成本1 000 ③领用,计划成本2 000 ④领用,计划成本2 000 ⑤结转已领用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 (将生产领用材料调为实际成本)
4 500
材料成本差异 ⑤ 500 2 000
1 500
结论:⑴原材料账户始终以计划成本反映收、发、存; ⑵领用材料平时按计划成本计入,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⑶月末余额: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 ⑷材料成本差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
二、调整账户
调整某些基本账户计价的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结合,反映
某项目的实有数。
1.抵减账户
余额方向与被抵减账户余额的方向相反。e.g.累计折旧
2.附加账户
性质、结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相同。
e.g.债券的面值与溢价。在溢价发行债券并收到银行存款
第一节 按经济内容建立的账户体系与分类
一、静态账户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二、动态账户
实收资本-原始投入形成 盈余公积-经营过程形成 资本公积-原始投入与经营过
程共同形成 未分配利润-经营过程形成
1.收入类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帐户体系

2反映负债的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债务发生与结算情况的账 户。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核算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 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账户。
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 交税金、提取费用、应付股利、预收账款。
(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核算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 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的账户。
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个成本计 算期之间进行摊提的账户。
可分为待摊性质的摊提账户和预提性质的摊提账户。
(1)待摊性质的摊提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某些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受益期
分摊的待摊费用。 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
借方
待摊性质的摊提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上期末摊销的结存额 发生额:本期发生的支出额
8待处理帐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财产物资的盘盈和盘亏、损毁数额以
及转销情况的过渡性帐户。
如:待处理财产损益
借方
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
贷方
(1)财产物资的盘亏、损毁数 (2)经批准盘盈财产物资的转销数
(1)财产物资的盘盈数 (2)经批准盘亏、损毁财产物资的转销数
期末余额:尚待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
期末余额:尚待处理的各种盘盈物资的净收益
10损益帐户 用来汇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的某种收入或支出,并如期结转该项收入或支出的帐户。 可分为收入帐户和费用账户。
(1)收入账户 用来汇集和结转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从事经营活动或其
他活动的某种收入的帐户。 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借方
收入账户
贷方
发生额:本期应销售退回等原因发生的收入减少数及期 发生额:本期形成或确认的收入额 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净收入额
第六章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

第七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第一节国民账户的特点和种类第二节国民经济账户的编制原理第三节国民账户体系的其他表述形式前面各章系统讲述了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本章则是以账户形式系统地组织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和其他方面的核算资料,通过复式簿记方法使相关数据之间形成严密的衔接对应关系与合理的逻辑结构,旨在借此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核算数据的一致性。
第一节国民账户的特点和种类一、国民账户与企业账户的异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账户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以SNA为代表的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一种通过账户形式概括和描述宏观经济数量水平及数量关系的核算系统,它所运用的账户形式无疑是从企业会计核算中借鉴和引申过来的。
自然,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两者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两者都由借方(资金运用)和贷方(资金来源)两个部位组成,账户安排都是左借右贷,对经济交易和事项的登录也都要运用“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复式簿记规则,等等。
但仅仅注意到这些相似之处,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把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理,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主要差异。
1.账户主体的差异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第一个重要差异就是账户主体不同。
所谓“账户主体”就是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具体承担者。
就企业会计核算而言,其账户主体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经济活动的个别机构单位。
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有所不同:其账户主体可以是国民经济各机构单位(其中还包括不能作为企业会计账户主体的住户单位)、各机构部门和国民经济总体,以及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和经济关系的非常住单位及其集合体即“国外”。
这表明,企业会计核算是从个别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从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观察问题的。
正是基于这种差异,使得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又呈现出下面的种种特征。
2.账户设置的差异账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对有关核算对象(交易和事项等)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归类。
会计账户分类

调整账户
集合分配 成本计算
财务成果
账户
账户 期间汇转账户 计算账户
第四节 业务账户
一. 集合分配账户 二. 成本计算账户
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 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研究 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 户。
借方
成本计算账户
期初余额: 期初尚未完成某个经营阶段 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贷方
发生额: 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应由成本计 发生额: 结转已完成某个经营阶段的成
算对象承担的全部费用
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期末余额: 尚未完成经营过程某一阶 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 成本
盘存账户
跨期摊配 结算账户 账户
资本账户
调整账户
集合分配 成本计算
财务成果
账户
账户 期间汇转账户 计算账户
第四节 业务账户
盘存账户
跨期摊配 结算账户 账户
资本账户
调整账户
集合分配 成本计算
财务成果
账户
账户 期间汇转账户 计算账户
第二节 基本账户
一. 盘存账户 二. 结算账户 三. 跨期摊配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 若干个成本计算期的 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 费用,并将这些费用 在各个成本计算期进 行分摊,借以正确计 算产品成本的账户。
该类账户的特点是一般都有期末余额, 且期末余额在账户的贷方。
归集企业某成本计算对象在一定时期 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并计算该对象成 本的账户。
该类账户的特点是借方归集成本项目, 期末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表示本 过程尚未结束累计的费用数额。
核算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和非经营 活动所取得的各种经济利益或在一定 时期发生不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及损 失的账户。
《会计学原理》课件—06账户的分类

本章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账户的特性、分类以及各种账户的 用途、结构和特点。账户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是有规律 的,凡是提供会计信息有共性的账户,就共性而言属于 同一类账户,也同时成为该账户的共同性标志。
账户的分类标志一般有三种:按经济内容分类,按 用途结构分类,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按经济内容 分类是账户的基本分类方法,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账户 体系是对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账户体系的必要补充。
(四)抵减账户
• 抵减账户亦称备抵账户,是用抵减相关被调整 账户金额的方法,以反映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 额的账户。
★其调整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调整账户余额= 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被调整账户余额的方向与备抵账户的余额方向 必定相反。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在借方 (或贷方),则备抵账户的余额方面一定在贷 方(或借方)。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意义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
内容,按账户的经济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就是按账 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
▲通过对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可以为更好地 运用借贷记账法,确切地了解每类和每个账户 具体应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设置能适应本单位 的经营管理需要,科学完整的账户体系。
盘存账户
期初余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 的期初实有数
本期发生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本期发生额:
金的本期增加数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金的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财产物资货币资金
的期末实有数
盘存账户
• 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 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反映资金运动动态的账户
•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资产一经耗用
就转化为费用成本,成本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属于企业 的资产,如“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在途材料的成 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在产品的成本,都是 企业的流动资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本类账户也是资 产类账户,分类时,有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既 可以归入资产类账户,也可以归入成本类账户。
的分类是对账户最基本的分类,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
为: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 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 依据: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二、反映资金运动静态的账户
• (一)资产类账户 •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
照资产的流动性,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两类:
• 2.用来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和 “营业外支出”账户。 • 3.用来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
• 从教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本教材所涉及到的账户
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形式。
第三节 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一、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的依据 • 依据是: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即内在联系。 • 按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由资产负债表账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建立的体系框架 •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建立的体系由基本账户、调整账户和业 务账户三大类所构成。 • 1.基本账户
• 就是用来反映和监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有数和增
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特点:这些账户反映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通常 都有余额,其余额期末均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 基本账户具体分为:盘存账户、投资权益账户、结算账户
• 3)便于编制会计报表。
第一节 建立账户体系的意义及方式
• 二、建立账户体系的方式 • 建立账户体系的方式有三种: • 1)按照经济内容建立;
• 2)按照用途和结构建立;
• 3)按照账户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建立。
第二节 按经济内容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一、按经济内容建立账户体系的依据 •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 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 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
户和损益表账户两大类构成。
第三节 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二、资产负债表账户 • 这类账户的数字特点是时点数,即期末通常有余额,反映 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它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和
所有者权益账户。
第三节 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三、损益表账户 • 这类账户的数字特点是时期数,即期末通常无余额,只有 本期发生额,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它包括收入
三、反映资金运动动态的账户
• 五、损益类账户
• 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核算内容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账户。主 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这类账户按其与损益组 成的内容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1)用来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 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 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三、基本账户的内容 • (一)盘存账户的定义
•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 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 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 “生产成本” 账户和“材料采购” 账户如果期初和期末
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实收资本” 账户和“盈
余公积” 账户等等。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2.所有者投资账户的结构特点,看教材P115。 • 这类账户反映的内容都是投资者的权益性质,既包括投
资者的原始投入,又包括在经营过程中形成归投资者享
有的权益。 • 从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所有者投资账户,贷方登记本期 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本期所有者投资的减少 额,这类账户如果有期末余额,一定在贷方,表示所有 者投资的实有额。
户又可以分为两类:
• 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 • 2.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的账户,如“本年利润”、“利 润分配”、“盈余公积”等账户。
三、反映资金运动动态的账户
• (四)成本类账户
•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 本的账户。在工业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划分, 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有余额,就分别表示在产品和在途材料,也具有盘存账户 的性质。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二)盘存账00000 支付材料采购款
150000
80000
期末余额
170000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盘存账户的结构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分类
• 本章讲授内容: • 建立账户体系的意义及方式 • 按经济内容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第一节 建立账户体系的意义及方式
• 一、建立账户体系的意义 • 每个账户的核算内容不同,用途和结构不同,所以每个账户才有区别 于其他账户的个性特征。 • 但账户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地组成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 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账户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三)结算账户
• 1.定义。
•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
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由于结算业务的性质不同, 决定了不同结算账户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结构。 • 因此,按照结算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具体 的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
检查实存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上和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
• (2)除“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账户以外,其他盘存账户,如 “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都可以通过设置 明细账,提供实物数量和金额两种指标。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二)所有者投益账户 • 1.所有者投益账户的定义。 • 所有者投益账户又叫做资本账户、投资权益账户,是用 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盘存账户
期初余额: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金的期初实有数 发生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金的增加数 期末余额: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发生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 金的减少数
金的期末实有数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三)盘存账户的特点。
• 盘存账户有两个特点:
• (1)所有的盘存账户反映在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都可以通过财产 清查的方法确定其实有数,核对其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
和跨期摊提账户四小类。
• 2.调整账户 • 就是用来调整某些基本账户计价的账户。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特点:这些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结合起来,才能某项资产或 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 • 其性质包括:资产性质调整账户、负债性质调整账户、所 有者权益性质调整账户以及共同性质调整账户。
• (2)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见教材P117。从图中我们看到,债务结
算账户的贷方,登记本期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的增加数,借方 登记本期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的减少数。债务结算账户如果有 余额在贷方,表示结算的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尚未结算的预收款项的实 有数。
• 调整账户根据调整方式分为:抵减账户、附加账户和抵减
附加账户。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3.业务账户 • 就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 种业务活动的账户。
• 特点:这些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经营过程及
成果,其发生额非常重要,与利润有密切联系, 是编制利润表的基本依据。 • 业务账户分为: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和 损益计算账户。
户三类。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1.债权结算账户 学习债权结算账户,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的内容:
• (1)债权结算账户的定义,见教材P116。债权结算账户又叫做资 产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各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的 债权结算业务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有:“应收账款”、“预付 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 (2)债权结算账户的特点,见教材P116。债权结算账户的借方登 记本期应收款项或者预付款项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本期应收款项 和预付款项的减少数。债权结算账户有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 未结算的应收款项或预付款项的实有数。
•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 款”、“材料”、“待摊费用”、“产成品”等等。
• 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
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账户。
二、反映资金运动静态的账户
• (二)负债类账户
•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
第四节 按账户用途与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及分类
• 2.债务结算账户
• • 学习债务结算账户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债务结算账户又叫做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债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