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科作业题 单选51——100

1、患者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种症状是(B)A、病理性赘述B、思维不连贯C、破裂性思维D、逻辑倒错性思维52、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A、感觉过敏B、感觉减退C、假性幻觉D、内感性不适53、急性应激障碍的病程为(B)A、数分钟至数小时B、数小时至数天C、数周到数月D、半年以上54、以下各项中,属于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的是(D)A、睡眠剥夺B、气温变化C、多疑嫉妒D、社交不良55、生物调节系统作为压力的中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C)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免疫系统D、呼吸系统56、关于心理异常的现代解释始于(C)世纪。
A、18B、19C、20D、2157、人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幻觉称为(B)A、非真实感B、功能性幻觉C、思维鸣响D、心因性幻觉58、病理性赘述常见于(B)患者。
A、躁狂发作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C、抑郁发作D、依赖型人格障碍59、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这种症状是(D)A、情绪倒错B、情绪低落C、易激惹D、情绪脆弱60、不属于抑郁发作症状的是(A)A、思维贫乏B、言语减少C、情绪低落D、动作迟缓61、属于适应障碍症状的是(A)A、抑郁心境B、定向力障碍C、意识障碍D、精神运动性抑制62、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观点,要判断神经症,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D)的情况。
A、2 周B、2 个月C、3 周D、3 个月6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不包括(D)A、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B、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C、情感的钝化和回避D、植物神经过度抑制64、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D)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6 个月65、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的是(C)A、分裂样人格障碍B、冲动性人格障碍C、偏执性人格障碍D、表演型人格障碍66、关于“注意”,以下描述错误的是(D)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B、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C、意识障碍总是伴有注意障碍D、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67、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之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称为(A)A、顺行性遗忘B、癔症性遗忘C、逆行性遗忘D、心因性遗忘68、癔症性人格障碍又称(B)A、偏执性人格障碍B、表演型人格障碍C、焦虑型人格障碍D、依赖性人格障碍69、人抵抗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的能力叫做(C)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自控力C、心理活动耐受力D、环境适应能力70、人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叫做(A)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自控力C、心理活动耐受力D、环境适应能力71、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D)A、体验标准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D、操作标准72、着重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C)A、体验标准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D、操作标准73、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目的是(D)A、选择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B、将有精神障碍的人永远排除在心理咨询工作之外C、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D、将有精神障碍的人及时进行转诊74、“心理正常”意味着(B)A、包含精神病性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B、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C、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D、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75、以下关于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错误的是(B)A、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B、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C、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D、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76、发展性咨询对象是(A)的求助者A、寻求职业生涯规划B、躁狂发作C、解决是否离婚问题D、确诊神经症77、某人因焦虑而不得不更换工作,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评定方法,其社会功能属于(C)A、没有受损B、轻度受损C、中度受损D、重度受损78、生物性压力源不包括(A)。
(完整word版)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第一章诸论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名词识记 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 )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系统综合;2.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大学变态心理学第五章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的特征性表现
①情感高涨与易激惹
②自尊的膨胀
③睡眠需要减少
④言语增多
⑤思维奔逸 ⑥注意力分散 ⑦精力充沛
⑧行为鲁莽
当前33页,共48页,星期二。
当前34页,共48页,星期二。
让 我 一 次 唱 个 够 !
当前35页,共48页,星期二。
躁狂发作的诊断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自杀问题 物质依赖问题 心血管疾病问题 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问题 恶性肿瘤问题 慢性疼痛问题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
当前14页,共48页,星期二。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诊断
心境障碍的分类 单相抑郁情感障碍: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
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之为抑郁症,
抑郁发作的诊断 ICD-10 -典型症状
1.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几乎天天如此 2.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减退、易疲劳(劳累感增加,活动减少,
精力降低)
当前21页,共48页,星期二。
ICD-10 -附加症状
1.缺乏自信心或自尊(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2.不合情理的自责(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便轻
不洗澡、不换衣服、不吃东西、睡得很 早…整日躺在她钟爱的摇椅上荡来荡… 身体逐日消瘦,面容焦悴。无奈,小女 儿向已成家的哥哥姐姐打电话。
住进医院后,她很沉默,话语简单缓慢。 在面谈的时候总是一阵一阵的哭泣。医 生让她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时, 她总是使劲的摇头。
当前19页,共48页,星期二。
(2)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 (3)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4)自罪妄想 (5)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降低 (6)反复想到死
当前24页,共48页,星期二。
【变态心理学经典】 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

(二)抑郁、恐惧和焦虑
1、抑郁:情绪低落、能力估计过低、“灰色”心情、自卑、 自责、自罪。
多见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2、恐怖: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 移的恐惧情绪。
多见于恐怖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早期 3、焦虑:病人对自身的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过分严重的估 计,内心不安;或认为病情严重,难以治愈;或认为即将大 祸临头坐立不安,反复找人诉说。
思维 中断
思维 插入
思维 云集
思维 扩散
象征性 思维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性
思维
强迫 观念
1、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
(1)抽象概括水平下降 主要表现:直观形象或直 观情景联合 验证:“第四例外实验” (2)抽象概括歪曲 主要表现:概括抛弃了本 质的东西 验证:“分类实验”
2、联想过程的障碍 (1)联想过度:思维奔逸、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2)联想贫乏:思想贫乏、思维迟缓(抑郁症典型症状) (3)联想错乱: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3、思维逻辑进程(或逻辑结构)的障碍 (1)逻辑倒错 (2)象征性思维 (3)诡辩证 (4)语词新作
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
感知到该物体的存在。
肯定的幻觉
按内容性质分: 中性的幻觉
外空骂病, 。看他人无
到的听人 某声到在 人音有场
,
否定的幻觉、命令的幻觉
②分类: 按感知器官分:幻视、幻听、幻嗅、幻嗅、
内脏和本体感觉的幻想
主观: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③特殊形式:机能性幻听
正常人也有幻觉,但没有反复性、延续性
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错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把小猫 看成是猛虎,因而惊恐万状。
正常人:可以调整,纠错,有错觉意识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 胡某某,女,44 岁,中学教师,大学文化 8年前,丈夫出差在外,突遇车祸而亡。在出差前,
患者与丈夫曾为一件小事而“拌嘴”,丈夫一气之下,说 出了:“我再也不回来了”的气话。丈夫过世后,患者悲 痛欲绝,常常自责,认为是自己和丈夫吵架,导致丈夫再 也无法回到这个家了。常常喃喃自语:“我要和他说清楚, 我是要他回家的。我只是和他怄气,不是真正的不要他回 家”。自此以后,无法继续上班,也不能继续担任教学任 务。一直在家“休养”。
郁症等)。
该研究还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发生PTSD的比例最高(37.40%), 其次为强迫症(36.13%)和抑郁症(29.96%)。 Resnick对124例女性遭受强奸和暴力袭击者进行的随访研究发现,2周内出 现PTSD的比例为79%,其中共病抑郁症为49%。
在纽约1所州立精神病院所作的研究显示,78例女性严重精神疾患病人 中,童年期遭受性虐待者为45%,身体虐待者为51%,以及被家人遗弃者 22%,其中有一半的遭受性虐待者是来自家庭成员。但临床医师的识别和诊 断率却非常低,受性虐待者中为32%,受身体虐待者中仅20%;
五、治疗
❖心理干预:
1、给予安全感,用身体语言表达 2、给予必要的帮助(联系家人、物质帮助) 3、事发1~2天后,患者重述经历,适时给予
支持,重新建立自我控制感,减轻恐惧反应。 注:若多人受害,可组织集体讨论,交流心
感。
❖二、适应性障碍:
由于长期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事件 后的适应期间,主观上产生痛苦和情绪变 化,并常常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状态, 病程较长,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通常在 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个月起病。
❖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 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 通常在1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一、概述 二、 恐怖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强迫障碍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第一节 概 述
一、焦虑的概念
1、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 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2、焦虑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员机体准备战斗 3)参加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过程
DSM-IV中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惊恐障碍(伴有或不伴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CCMD-3中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恐惧症(恐怖症)
场所、社交、特殊恐惧症
焦虑症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2、认知疗法 3、其他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第三节 强迫症
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 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 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 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3、精神病理现象焦虑的特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 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 来或马上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 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在焦虑体验的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 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郁症等〕。
该研究还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发生PTSD的比例最高〔37.40%〕, 其次为强迫症〔36.13%〕和抑郁症〔29.96%〕。 Resnick对124例女性遭受强奸和暴力袭击者进行的随访研究发现,2周内出 现PTSD的比例为79%,其中共病抑郁症为49%。
2023/5/10
25
3.治疗研究 PTSD是一类复杂的精神障碍,因为其慢性、病症多样和高复发率,
使得其治疗面对许多挑战。在药物治疗上,目前认为首选药物为SSRIs
〔如已证实帕罗西汀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别离性病症和人际问题〕;不过, 因为其副反响以及对某些PTSD病症疗效不明显从而限制了此类药物的 临床应用。目前在药物治疗研究上除了重视与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有关的神经生物学病症外,还特别强调对GABA受体的研究。因此, 有学者提出,PTSD的治疗应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长期治疗两方面,在药 物选择上需考虑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抗抑郁药、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以及作用于GABA通路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律等;
v ②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2023/5/10
18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 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 各种病症,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 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 病症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病症持 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 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
2023/5/10
19
v 致病原因〔社会心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恐怖症
一、恐惧
当我们感觉到危险时,我们就感受到了恐惧,它由四方面组成:
(1)认知成分———对生命或身体的威胁的识别;
(2)躯体成分———面临危险时身体的紧急反应;
(3)情感成分———畏惧、恐怖和惊恐的感觉;
在成长中认为世界是不可控的,认为在麻烦出现时自己将束手无策。当这种认知非常强烈时,就对焦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易感性。
压力事件触发了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焦虑的易感性。
3.综合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惊恐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1.惊恐障碍的病因
认知理论强调这类病人的心理易感性,认为他们对待平常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原因。
(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1.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
2.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还都非常的有限和落后。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是一样的。但若从长期效果考虑,则应该选用心理治疗。
让病人面对焦虑源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这或许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焦虑的时代的开始。
(3)发作时表现出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CCMD-3,2001.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
定义: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章节
第五章神经症性障碍
学时
4
班级
13应用心理学
时间
教学目标与
要求
把握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性质、成因、治疗。
教学重点与
难点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课堂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作业与思考题
第五章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什么是神经症
一、神经症概念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在认知上,个体认为自己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快要死了;或认为自己发疯,失去控制了。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外,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并且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点:
(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1、强烈的心理冲突。
经症患者觉察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是有自知力的。
2、精神痛苦。
因此,患者往往主动就医或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喜欢诉苦是神经症患者普遍而突出的表现之一。
3、持久性。
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不同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
4、妨碍着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4)行为成分———逃跑、发抖或者是战斗。
危险情境是有一个范围的,就像恐惧反应也有一个范围一样。当恐惧反应与情境中蕴涵的危险的程度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接受它。但是当恐惧反应跟真实的危险程度不对称时,我们会说这是不正常的,简而言之,就是恐怖症。
恐惧是正常的,恐怖症是异常的,然而,它们是处于同一个连续体上的;它们的不同在于程度,而不在于类别。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认为,早期的客体丧失或分离焦虑预示着个体在成年后会发展出这种障碍。
2.惊恐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
认知—行为治疗:如惊恐控制疗法,放松与呼吸再训练技术。
1.不论是对药物还是认知—行为治疗,大部分患者都有积极的反应。
2.两种方法在短期内都相当有效。
3.认知—行为治疗比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加稳定和持久。
神经症这一术语是在1769年由苏格兰医生William Cullen(1710-1790)首先提出来。此后神经症的概念经过了多次的演变。
在19世纪经过了神经症是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讨论。
后来随着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很多器质性的神经疾病从神经症中分离出去,最后达成的共识是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二、神经症的特点
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CCMD-3,2001.
四、焦虑症的可能病因与治疗
(一)焦虑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方面的原因
焦虑与大脑中特定的脑部环路和神经递质有关。
如,γ氨基丁酸,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系统,边缘系统。
2.心理和社会因素
表现:
情感上,个体感到很无助,他们神经过敏,紧张,易警醒,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认知上,个体预料到某种可怕的事情会出现,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生理上,个体会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脑电图显示了额叶ß波的活动增强,尤其是在左半球。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还需满足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三焦虑症的类型
(一)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定义
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的症状:
第一,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第二,在生理上,惊恐发作时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包括呼吸急促、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发抖或胸口疼痛。
两者的区别:
恐惧的认知成分是对清晰的、特定的危险的认识,而焦虑的认知成分则是对弥散的、不确定的危险的预期。
第二节焦虑症
一、日常焦虑
二、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
其他精神病理状态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
焦虑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二、恐怖症的临床表现
人生不能免于心理冲突,但是健康的心理冲突是建设性的,二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三、神经症主要分类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和神经衰弱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有很强的逃避倾向,并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