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21煤石油天然气(教案)

小学科学21煤石油天然气(教案)

小学科学21煤石油天然气(教案)煤石油天然气的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2. 掌握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与重要性;3.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定义、形成过程及用途;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分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创口贴、垃圾袋等;(3)实验材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样本;(4)教学实验操作说明。

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本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化石燃料”,并简要复习。

2. 提问:你们平时用到哪些化石燃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面临哪些问题?为什么要研究煤、石油和天然气?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30分钟)1. 利用PPT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用途。

同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示意图,引起学生对这些能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给学生展示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样本,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所在地区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及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步骤三:实验探究(40分钟)1. 小组实验:设计独立实验,通过实验方法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特性。

2. 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3)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论。

步骤四:学习替代能源(20分钟)1. 利用PPT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并对比它们与化石能源的优劣势。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人教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单元 13.煤、石油和天然气 教学设计
单元
《自然资源》
课题
13.煤、石油和天然气
课时
1
核心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概念
学习 11.1自然资源
内容 5~6年级 ①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树立海洋国土意识。
及要
②知道资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重点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需要漫长时间,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 能基于对相关科学事实的梳理和分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地下煤层分布的图片,有植物痕迹的煤块或图片。
3.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四、练一练 A.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B.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4.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 B.深层地下水 C.河流和湖泊
二、判断题
1.煤炭、石油、天然气因为形成过程漫长、复杂,所以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教学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目标 2.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科学思维
是不可再生能源。 ( ) 2.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由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尸体形成 的。 ( ) 3.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属于污染严重的能源。 () 4. 煤 炭 、 石 油 、 天 然 气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应 用 广 泛 。 () 参考答案: 1.B.C 2.A 3.A 4.C 1.√ 2.× 3.× 4.√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课题:煤、石油和天然气教学目标: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2.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能基于对相关科学事实的梳理和分析,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测。

4.对探究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成因感兴趣。

5.在科学探究中能接受别人的批判意见,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愿意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6.认识到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难点: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预备:地下煤层分布的照片,有植物痕迹的煤块或图片。

搜集有关煤、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以及现在储量、年开采量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的能源矿产。

它们大多深埋在地下,部分裸露在地表。

这些能源矿产是怎样形成的的?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谈话:今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煤、石油和天然气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1.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

观察书本第47面第二幅图片。

学生依据图片内容猜想煤是怎样形成的。

2.了解煤的形成过程。

阅读书本第48面最上面的图文,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依据科学事实证据,推测煤的形成过程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总结:2亿年前,在湖边有大量的植物体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高压作用,经过亿万年,变成了煤。

后来地壳运动,有的煤层露出地面。

3.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老师播放石油、天然气形成的视频。

讨论:这些能源矿产在形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总结: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和生物有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动物生存植需要以植物为食物。

因此,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都和太阳能有关。

《煤、石油和天然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煤、石油和天然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煤、石油和天然气》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和开采方式;3.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4. 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导学内容:一、煤的观点和特点1. 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和氢;2. 煤的种类有石煤、褐煤、烟煤等,不同种类的煤燃烧性能不同;3. 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和工业生产。

二、石油的观点和特点1. 石油是一种混合烃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碳和氢;2. 石油是液态燃料,具有高热值和易储存的特点;3.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和农业等领域。

三、天然气的观点和特点1. 天然气是一种天然气态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2. 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易储存的特点;3. 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用于城市供气、工业生产和发电等领域。

四、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和开采方式1. 煤的形成过程是植物残体经过长期埋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2. 石油的形成过程是有机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裂解、聚合形成的;3. 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是有机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裂解形成的;4. 煤的开采方式有露天矿和井下开采两种;5.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方式有陆上开采和海上开采两种。

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应用1. 煤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冶金和化工等行业;2. 石油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农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3. 天然气广泛用于城市供气、工业生产和发电等领域。

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利用方法1. 煤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2. 石油泄漏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3. 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4. 可通过清洁煤技术、石油替代品和天然气替代品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 可通过开发可更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

人教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教案

人教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教案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及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

2.掌握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

3.掌握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

4.了解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5.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原理及利用,石油的裂化、裂解反应及聚合反应的定义及应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绿色化学的含义。

本节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前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

在得到所需的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课】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O、N、S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煤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H2O(g) −−→−高温 CO(g)+H2(g)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所需热量一般都由同时进行的碳的燃烧反应来提供。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0《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0《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0《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三种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性质和用途,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同时也能够了解过度开采这些资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已经对能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性质和用途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认识到过度开采这些资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性质和用途。

3.过度开采这些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性质。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和过度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和试剂。

3.讨论话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实验,让学生观察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性质,如燃烧、溶解等。

同时,介绍这些性质与它们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用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操作,加深对煤、石油和天然气性质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可以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在生活中如何使用?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过度开采这些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煤 石油 天然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习题共两套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煤 石油 天然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习题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煤石油天然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第一课时《煤石油天然气》。

旨在意在引导学生开展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讨论,懂得不仅要合理地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要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

本节呈现三个部分:1.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教科书呈现了3 幅组图,展示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用途,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2.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以“阅读探究”的形式,展示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通过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思考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能量的来源。

3.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二、教学目标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2.能基于所学知识,针对煤、石油和天然气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及形成等信息。

3.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用途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4.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节约能源的举措。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教学难点】: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节约能源的举措。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主探究、自主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完成、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2《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2《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石能源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

所以,本课题采用活动与探究的编写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于天然气,则是从认识其主要成分出发,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燃料的燃烧和应用。

在了解化石能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以认识到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课题结合化石能源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能源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地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设计思路针对《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遵循以下思路:首先,通过情境导入和知识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次,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方式及其环境影响;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总结回顾和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成果,拓宽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也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多媒体、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污染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煤、石油和天然气》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石油的分馏及其产品和用途,了解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2、了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3、了解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1)定义: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2)煤干馏的产品及用途。

(3)工业上炼焦,就属于煤的干馏,其原理是将煤粉放在隔绝空气的炼焦炉中加热,
煤粉受热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可燃烧)、粗氨水、和粗苯等。

这些产物可用于
生产化肥、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炸药、染料、医药等。

2、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

煤炭气化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气化炉、气化剂、供给
热量,三者缺一不可。

(2)煤的液化: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
液化。

①直接液化是把煤炭制成煤浆,然后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即“合成石油”。

主要产品有优质汽油、柴油、芳香烃和其他化工原料。

副产品有液化石油气、硫磺和氨气等。

②间接液化是把煤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作用气化,产生合成气CO、H2等,然后合成气通过催化合成得到性能优良的液态醇类、烃类等。

间接液化的效率一般较低。

二、石油和天然气
1、石油的炼制和石油化工:
(1)认识石油:
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元素组成:C、H、S等。

物质组成:烷烃、环烷、芳香烃等,从所含成分的状态看,大部分是液态烃,在液态烃
里溶有气态烃和固体烃。

物理性质:黑褐色的粘稠状物质,有特殊气味,比水轻,不溶于水,没有固定沸点。

思考: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有无固定的沸点?
(2)原油:
从油田里开采出来的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还含有杂质成分:水,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

要炼制,其目的是将混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之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将含
碳原子较多的烃转变为含碳原子较少的烃。

(3)石油的分馏:
工业上常用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的方法把不同沸点的产品分离出来,为了提高汽油产
量,还可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

①常压分馏:将石油分成轻质油和重油。

常压分馏主要产品:轻质油: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等。

②减压分馏:将重油再进一步分成各种馏分。

重油进行减压分馏的产物主要有: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

思考:为什么要减压分馏?
师:若要将重油进一步分离,则要在更高的温度,而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会分解,更
严重的是还会炭化结焦,损坏设备,影响正常生产。

由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压强下,沸
点不同。

因为外界压强越大,物质沸点就越高;外界压强越小,物质沸点就越低。

因此要将
重油进行减压分馏。

(4)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①石油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
热裂化:
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缺点:温度过高,发生结焦现象。

催化裂化:
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②裂解:即深度裂化,使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丁烯等短链烃。

2、天然气的利用:
(1)天然气的来源
天然气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

开采石油时,只有气体称为天然气;石油和
石油气,这个石油气称为油田气或称石油伴生气。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因地而异,
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无硫化
氢时为无色无臭易燃易爆气体,密度多在0.6—0.8g/cm3,比空气轻。

通常将含甲烷高于90%的称为干气,含甲烷低于90%的称为湿气。

(2)天然气的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制造炭黑、合成氨、合成石油、甲醇和其他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3)天然气化工: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

其主要内容有:①天然气制碳黑;②天然气提取氦气;③天然气制氢;④天然气制氨;
⑤天然气制甲醇;⑥天然气制乙炔;⑦天然气制氯甲烷;⑧天然气制四氯化碳;⑨天然气制
硝基甲烷;⑩天然气制二硫化碳;天然气制乙烯;天然气制硫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