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买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
帕格尼尼的故事是怎样

帕格尼尼的故事是怎样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历史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作曲家,人送外号小提琴上的魔鬼。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帕格尼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帕格尼尼的故事帕格尼尼3岁时,他的父亲开始传授他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后来他师从科斯塔学习,8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11岁时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从1797年后他的琴声遍布世界各地,其高超的演奏技巧被人们称为“恶魔的演奏”。
帕格尼尼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一度赌博成性,在音乐上他着华丽的盛装享受人们的赞誉,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卖掉小提琴来还债维持生活,在这期间他遇到了生活中的贵人荻达,荻达不仅让他心灵的到了抚慰,也使他创造出了更富有激情的演奏技巧。
帕格尼尼的故事还让人们知道,帕格尼尼在意大利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传言他曾因杀妻坐牢,在牢狱里钻研出了独创的“独弦操”,当时他和一个贵妇人相恋,为她写出了一首只用两根弦的《爱情场面》,后来还创作了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拿破仑》。
帕格尼尼在58岁时因肺结核而亡,在他去世前一个关于他是魔鬼的谣言在城里散播开来,只因为他在奄奄一息时告诉好奇的神父他的琴里有魔鬼,全城的居民便谣传他的琴弦是他杀害情人的肠子做成的,城里气氛异常的诡异,甚至不允许为帕格尼尼举行葬礼,他的遗体辗转多地最终在无人小岛安放了四年,三十多年后在他的儿子支付了150万马克后,一代小提琴大师终于入土为安。
帕格尼尼被称为什么帕格尼尼不仅运用传统演奏方式,还将吉他的演奏技巧融入到小提琴演奏中,使小提琴整体曲调及表现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因为被人们称为“音乐之王”。
帕格尼尼从3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演奏技巧,8岁便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12岁登台表演成功轰动了艺术界。
13岁起就在意大利巡回演出,1797年后盛名更是远播到英法等地。
他卓越的演奏技巧,曾让病中的罗拉跳下床榻,自愧没有能力再做他的老师。
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克鲁采尔在倾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后也非常震惊,甚至表示:就好像见到了恶魔,所以他的精彩演奏技巧又被人们称为“恶魔的演奏”。
全职爸爸10年,“陪”出世界顶级提琴家

10年间,他全职陪着颇有音乐天赋的女儿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
女儿在他的全心陪伴下,成为世界顶级提琴家;而他也在女儿走向独立和成熟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事业,与女儿一起实现了人生“双赢”。
别出心裁培养音乐小天才2002年6月,孙同同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
招考专家无不对孙生龙惊叹:“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你女儿的潜力和爆发力实在惊人,是个难得的小天才!”这一年,孙同同11岁,孙生龙37岁。
孙生龙下定决心,和其他从全国各地考入这所天才音乐学校的孩子家长一样,把培养女儿当作头等大事。
半年前,孙生龙还在上海一家报社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法分身照顾女儿。
妻子问他:“要不我来陪读?”孙生龙和妻子论辩各自的优劣势:他来自泰州农村,卖过菜,当过裁缝,复读考上高中,大学毕业后做中学老师,当过记者编辑,做过领导。
人生经历曲折的他,面对纷繁事物、复杂人际关系和巨大困难时,都能快速、从容地解决。
而妻子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一家银行工作,脾气好,缺乏领导力,人生没有波折。
孙生龙于是说:“我来吧。
陪读不仅是照顾女儿的衣食住行,还要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自主。
这必然要扮演保姆、保安、老师、朋友等多重角色。
”妻子被说服了。
孙生龙提前给孙同同打“预防针”:“爸爸要让你最快乐地去吃天底下最大最难的苦。
”孙同同不解地问:“有这么玄乎吗?”孙生龙没有回答,只是在日记中写道:“你不是孙生龙,只是孙同同的爸爸。
你有责任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
”从陪读后开学第一天开始,孙生龙就让女儿自己设闹钟起床。
可闹钟响了,女儿仍然呼呼大睡。
孙生龙不闻不问,让她睡到自然醒。
女儿醒来,“哇哇”大哭。
孙生龙一脸“同情”地说:“睡过了是懒虫打盹,与你无关。
但睡过头了,就如实相告,请求老师原谅,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
”孙同同郑重地点点头。
果然,自此女儿再也没有迟到过。
孙生龙和妻子的身高分别为1.63米和1.55米,基因遗传可能导致女儿个子比同龄人矮,这对她未来的艺术之路势必是一处硬伤。
小提琴家的故事

小提琴家的故事我认识一个小提琴家,叫老林。
这人可太有意思了,他拉小提琴就像在跟琴谈恋爱似的。
老林那把小提琴就像是他的宝贝命根子。
每天早上一起床,脸都不洗,先得和他的小提琴打个招呼。
他拿着琴,就像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小心翼翼地从琴盒里拿出来,轻轻拨弄两下琴弦,那模样就像在唤醒一个睡美人。
老林学琴的过程那叫一个坎坷。
他小时候家里穷,哪有什么高级的小提琴老师啊。
他就跟着镇上一个有点拉琴本事的大爷学。
那大爷脾气怪得很,老林要是拉错一个音,大爷就拿琴弓敲他的脑袋,敲得老林脑袋上经常起个小包,就像刚长出来的小角一样。
不过老林也不生气,他就觉得大爷是为他好,这是在雕琢他这块“璞玉”呢。
有一次,老林去参加一个小型的音乐会。
他那天打扮得特别正式,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像个老派的绅士。
结果到了后台,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琴弓不见了。
这可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后台到处乱窜,翻箱倒柜地找。
最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琴弓被一只调皮的小猫叼走了,那小猫还把琴弓当成玩具在那扑腾呢。
老林赶紧把琴弓抢回来,擦了又擦,嘴里还念叨着:“小祖宗啊,你可差点毁了我的大事。
”老林拉琴的时候特别投入。
有一回在街边表演,周围围了一群人。
他闭上眼睛,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就像一棵在风中摇曳的柳树。
他一会儿把琴拉得欢快得像山间跳跃的小鹿,一会儿又拉得低沉婉转,像一个老人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有个小孩在旁边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妈妈还以为孩子怎么了呢,结果小孩说:“叔叔拉的琴太感人了,我感觉像在看一部特别悲伤的电影。
”老林也经常有些古灵精怪的想法。
他想把小提琴和摇滚乐结合起来。
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疯了,小提琴这么高雅的乐器怎么能和摇滚乐混在一起呢?但是老林不管,他就自己在小工作室里捣鼓。
他把小提琴的琴弦调得怪怪的,然后跟着摇滚的节奏疯狂地拉。
那声音刚开始听起来就像一群鸭子在打架,乱成一团。
可是老林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最后还真让他弄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提琴阅读答案精选14篇

提琴阅读答案精选14篇提琴阅读答案篇一小提琴的力量(澳)布里奇斯①每天黄昏,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在如血的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
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声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让琴声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
②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别墅。
刚刚一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我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
果然,一个12岁左右的少年正站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
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
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
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
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我听他说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③听见我的话,少年起先一愣,但很快就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
我点点头,问那位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
少年回答。
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
我语气平缓地说。
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保姆的,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奏的巨幅彩照,于是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保姆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④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
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你说得对。
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
看见妻子并不明白我说的话,我就将当天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妻子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
高贵的小提琴王子——米尔斯坦

高贵的小提琴王子——米尔斯坦米尔斯坦外文名:Miersitan出生日期:1903年12月31日出生地:奥德萨职业:音乐家小提琴的贵族米尔斯坦(Miersitan)于1903年12月31日出生于乌克兰黑海边上的城市奥德萨,他是七个孩子中的老四。
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本身并没有音乐背景(不象海菲兹,其父是一名狂热的小提琴手)。
海菲兹于11岁举办独奏音乐会,而当时(1912年)7岁的米尔斯坦刚刚开始练习小提琴——米尔斯坦不是一名儿童天才。
米尔斯坦的琴声十分独特,其贵族化的质感使听众充满敬畏,这种音质被描述如银铃一般,但由于50年代的录音技术所限,这种声音被表现得过于尖锐刺耳,对于听众来说太具穿透力。
基于这个原因,听众对米尔斯坦的演奏颇有微词,并有些人排斥他,其对音准的表现技巧和准确性被称为海菲兹后第二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牺牲了一点点声音的表现来抒发其情感。
他对于琴弓的驾驭也对此有帮助,被称为“弓之王子”也不足为奇。
米尔斯坦对于揉弦表演不属于20世纪,只有上个世纪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那一代才有这种技法。
通常米尔斯坦演奏时不使用过多的揉弦,他的方式是在高潮时用极高的频率扩展弦的震动,而平时的演奏则多使用滑奏。
一般的小提琴手用琴来表现多愁善感,但米尔斯坦则用琴来显示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也被称为“小提琴的贵族”。
这种区别语言无法表达,只有听他的演奏才能感受到。
视频一:诺瓦切克《无穷动》米尔斯坦于1992年12月21日逝世,在他去世后,《纽约时报》发表的讣告说:“米尔斯坦是他那个时代中最接进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家。
”米尔斯坦是一位不向被商业化屈服的音乐家,他深居简出,对成为名人的欲望感到厌恶。
米尔斯坦的职业艺术生涯长达72年。
从他于1915初次登场同作曲家合作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到1987年最后一次在斯托克海姆演出了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
独立思考的米尔斯坦米尔斯坦家中并没有任何音乐背景,据说他小的时候学习小提琴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母亲的逼迫下学习的,尽管如此,他身上所特有的音乐天才还是使他很快便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吕思清的小提琴到底有多贵?看向往的生活你就知道了。

吕思清的小提琴到底有多贵?看向往的生活你就知道了。
·violin·NO.1吕思清的小提琴有多贵?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圆满收官了,最后一期以音乐会的形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除了欧阳娜娜、毛不易,黄磊还邀请来了自己的邻居&好朋友吕思清。
▲ 表演节目单多次排练之后,大家的配合变得非常默契。
在最后一次彩排过程中,大家刚刚拿出乐器,刚准备开始合奏,就开始下雨。
惊慌失措之中,场面有些混乱,彭昱畅立刻脱下自己的衬衫护住吕思清的小提琴,众人也都上前保护。
为什么在场乐器众多,而大家首先保护的就是吕思清的小提琴呢?这就要从吕思清的这把小提琴的价格说起了!作为国内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这把琴来历不小,是“世界三大名琴”之一,诞生于1699年,价值超过600万美金,用现在的汇率算一下的话,也有三千多万人民币!之前的《向往的生活》里,吕思清也来过,当时大华还在,想要摸一下吕思清的小提琴,最终也只是摸了一下而已。
NO.2吕思清谈小提琴吕思清之所以能获得这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定然是因为他享誉全球的演奏技术;反过来说,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即便拥有了一把绝世名琴,也只能收藏,并不能用它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4岁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进入英国梅纽英天才儿童学校,17岁获得帕格尼尼大奖赛金奖……很多人称吕思清为音乐神童,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觉得。
“自律、勤奋、专注与热爱是一个人成为大师的必要因素。
”吕思清认为,勤奋其实是天赋的一部分,在任何行业成为大师的人,都必须高度自律,才能把技巧上的天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最重要的是不要辜负你的才能,要去努力,去完全发挥你的才能。
”吕思清非常认同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的成功或许需要很多条件,但有效的持续不断的练习会让你脱颖而出,达到最高水准。
有才能的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功,一万小时定律放在任何一个成功人身上,都通用。
”对于自己的成就,吕思清非常谦虚,他觉得自己从八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一路都有师长前辈帮助,自觉非常幸运,但走在人生和艺术之途上,不能一直向后看,而要向前看。
戴氏小提琴的故事

戴氏小提琴是一个传奇的品牌,它的故事始于19世纪初的法国。
创始人夏尔·尼古拉斯·尼·奥古斯特·达尔威,简称C.N.Darling,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
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小提琴音色独特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Darling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对音乐和乐器的浓厚兴趣。
他以勤奋和才华征服了当地的音乐大师,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和鼓励。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熟练掌握了小提琴制作的技术和艺术。
Darling并不满足于只是制作普通的小提琴,他渴望在音色和手感上追求更高的极致。
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各种材料进行研究,试验和改进,最终他发现使用特殊的木材和工艺处理,可以使小提琴的音色更加纯净、温暖和悦耳。
Darling的创新引起了音乐界的关注。
他的小提琴不仅在法国受到了赞誉,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收藏家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氏小提琴的声誉日益增长,成为了小提琴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珍品。
然而,就在Darling享受声誉的时候,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的工作室在一次大火中被完全烧毁,所有存放在那里的小提琴材料和完成的小提琴都被毁坏。
这给Darling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陷入了沮丧和绝望的境地。
然而,Darling并没有放弃。
他毅然决然地重建了工作室,重新开始了制作小提琴的工作。
通过多年的努力,他重新赢得了声誉,戴氏小提琴的品牌再度闪耀在世界舞台上。
如今,戴氏小提琴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品牌之一。
无论是在专业演奏,还是在音乐教育领域,戴氏小提琴都深受乐手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戴氏小提琴的故事不仅是一个音乐家的奋斗史,更是对追求卓越和创造力的讴歌。
世界最贵的五把小提琴

世界最贵的五把小提琴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一把华美的小提琴,于1693年在克里莫纳制作。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这位伟大的制琴大师显然是受到最早的制琴师之一意大利布雷西亚的G·P·马吉尼的影响。
这把名为“莱斯”的小提琴琴身稍长,上部较窄,因此演奏者在使用的时候会非常舒服。
这把提琴是19世纪晚期柏林著名的艺术家弗朗兹·莱斯最喜爱的乐器。
“莱斯”’保存状态极佳,能满足任何挑剔的音乐家的要求。
J.B.瓜达尼尼米兰J.B.GUADAGUININI一把超凡的小提琴,于1750年在米兰制作。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的作品是最受推崇的一尤其是象这把小提琴一样有着深红色光泽面的作品。
这把小提琴的各个角度都非常平滑,保存完好,它的红漆是我们见过的大师级作品中最为漂亮的。
总体来说,这把小提琴是我们熟悉的瓜达尼尼作品中质量最佳的一把,它的音色极为强烈,有穿透力而且宽广,即使是要求最苛刻的音乐家也无可挑剔。
卡尔·贝克于1930年在芝加哥制作。
卡尔·贝克是第一位美国出生的制琴大师,更是20世纪全球最杰出的制琴大师之一。
他在提琴维修和制作领域的诸多创新使他闻名世界。
卡尔·贝克的外祖父是美国提琴制作的先锋贺曼·麦克来特。
1915年,卡尔·贝克14岁时制作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
1924年他与具有传奇历史的William Lewis ( Son开始合作,这段合作关系硕果累累。
而且直到1968年他与自己的儿子卡尔·贝克二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才宣告结束。
卡尔·贝克的作品音色上乘,被许多音乐家选购。
这把小提琴具有极高的价值。
TETSUO MATSUDA于2003年在芝加哥制作。
MATSUDA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制作家之一。
他仿斯特拉迪瓦里和吉塞浦·瓜纳里·道杰苏制作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买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
顶级薛伟vs 耶稣﹒瓜奈利Top violin
薛伟\ 耶稣﹒瓜奈利\ 格鲁米欧\小提琴
世界最顶级小提琴来到中国,首次被我国名家购得01
耶稣﹒瓜奈利介绍意大利制琴的“大名头”,是与世界制作小提琴史上最著名的“斯特拉迪瓦利”齐名的大家。
据说,斯特拉迪瓦利的琴现存世600把左右,瓜奈利的琴存世量在150把左右,经确认的有47把,瓜奈利制作的小提琴因帕格尼尼演奏过《无穷动》而名气大增,这些琴现在每把都是“天价”。
耶稣﹒瓜奈利是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制作家,全世界演奏家的终身目标就是能拥有一支耶稣﹒瓜奈利的琴。
●薛伟出生于河南开封。
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曾赢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
提到耶稣·瓜奈利的名字,很多演奏家都非常熟悉。
最近,耶稣·瓜奈利制作的世界最顶级小提琴,被我国著名小提琴家薛伟买入,让这支名琴首次来到了中国。
由于耶稣·瓜奈利去世较早,留存在世的琴非常稀少,因此额外珍贵。
“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说明了中国能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中国人愿意下决心买它。
事实上,历史上中国也曾有这样的琴出现过,但后来因战争而被送走,但如今才真正意义算是来
到中国。
”郑荃教授讲到。
作为当代中国最负盛名和影响力的国际小提琴大师,薛伟曾获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以及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并出版了大量CD。
年仅25岁时就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教授。
在25日的名琴分享会上,薛伟向环球展示了这把曾经属于著名小提琴大师格鲁米欧的耶稣·瓜奈利小提琴。
他表示,能够买到这把琴实属巧合,但也历尽了千辛万苦。
当时,日本基金会也提出要购买此琴,为了不让琴被买走,薛伟经过一番努力和耐心等待,终于成功了。
薛伟没有透露琴的具体价格,但据了解,此前德籍华人购买的耶稣·瓜奈利之琴约为1.6亿人民币左右。
那么,这样的一支琴对演奏家的意义是什么呢?薛伟说,一支好琴能够放大所有可能,能让演奏家的想像力生出一双翅膀。
“ 比如,一个油画家手里只有三种颜色,尽管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能调配出太多的变化。
但有了瓜奈利的琴,你就能够驰骋赤橙黄绿青蓝紫。
”薛伟这样比喻到。
同时薛伟表示,虽说好琴重要,演奏家的创造力才是根本,否则再好的琴也不能让你心里的种子成长。
”近年来,除了研究音乐和哲学,薛伟还做了很多公共外交的工作,这让他受益匪浅。
“我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事情,弘扬更多的正能量。
”薛伟说,拿到琴的一刻,世界似乎又一次敞开了。
02一支好琴能让演奏家的想像力生出一双翅膀。
薛伟,籍贯江苏无锡,生在河南开封。
8岁学琴,1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附中,1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林耀基、郑石生、周彬佑、陈新之等教授,1985年他获得伦敦市长的帮助,由Midland Bank和Kleinwort Benson赞助到英国Guildhall音乐戏剧学院大师班,跟随尼曼教授学习。
自1989年起,年仅25岁的他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教授,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薛伟曾在1981年中国全国小提琴比赛、1982年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1983年日本国际音乐(小提琴)大赛获奖。
1986年薛伟在莫斯科赢取了第八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
仅仅两星期后,他返回伦敦参加了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赢得了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
包括奏鸣曲演奏奖、乐团奖和观众奖。
同年他又获得英国青年独奏家年奖,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
他在莫斯科比赛中的出色演奏,不仅打动了观众,而且还感动了老练的评委们。
《人民音乐》杂志报道:小提琴评委伊戈乐·奥伊斯特拉赫说:“我看到旁边几位评委眼中都噙满感动的泪水。
”苛刻的音乐评论家们称他是“唯一没有非议的独奏家”、“达到了无以伦比的艺术境界”、“他的演奏如出浴的太阳一样辉煌”。
薛伟在英国比赛中的表现,也受到了英国所有重要报刊的高度赞扬。
薛伟经常与世界上最著名的乐团合作,举行过上千场音乐会,如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以及英国室内乐团。
他还与包括柏林广播交响
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在欧美及远东地区巡回演出。
他与英国爱乐乐团合作由简·格洛弗指挥录制的理查·斯特劳斯和克里斯多弗·黑丁顿的小提琴协奏曲专集广受好评,并获布里兹奖最佳古典艺术家录音奖提名。
英国《高保真新闻》形容薛伟的演奏为'令人陶醉的、无法抗拒的、令人折服的',并称他'是本年度最热门的小提琴家!'薛伟的事业扩展到演奏以外的领域,在排的满满的演出计划之外,他还开设'大师班'课,并担任了许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主要评委。
2002年10月,薛伟出任'国际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乐大赛'的评委,他也是迄今最年轻的评委。
2003年,薛伟与EMI(百代)公司签约后录制的第一张唱片《爱的致意》发行短短3个月内,销售量达到了有史以来古典音乐在中国销售量排行的首位。
2004年5月,联合国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委任薛伟为名誉主席。
同时他还被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委任为高级顾问。
2005年3月,薛伟正式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专职教授。
《梁祝》薛伟:2007年-广州音像出版社-
《爱的致意》薛伟:2003-EMI-薛伟经常同世界最著名的乐团和指挥合作,举行国上千场次的音乐会,在各国的得到了高度评价,在庆祝联合国50周年大会演出时,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亲切接见,50多个国家的住英大使和观众被他的精湛演奏所折服。
《Strad》(《斯特拉地》)、《CD Reviev》等国际权威杂志逗曾用他作为封面人物,伦敦《卫报》评:“一位所向披靡的演奏家,技术慑人而超凡,表达能力雄厚,变化多端。
难得一见的音乐大师”薛伟先后为ASV、RCA、HUGO、BMG、EMI 等知名唱片品牌录制了大量专集。
他获得过“美国唱片月奖”头奖;英国'古典唱片奖'头奖;香港'CD天地唱片月奖'头奖;他与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等四名艺术大师共获'大不列
颠古典音乐家最佳唱片奖'。
薛伟的多张唱片都曾被英国《企鹅唱片经典》、《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级,他所录制的《梁祝》被视为当今最权威的版本,他演奏的中国音乐《乡梦》被《CD天地》评价:'无论于唱片或音乐会中,都难以想象对这首作品有如此出色、如此难忘的演绎。
'《Hi Fi News》评:“最炙手可热的录音小提琴家,”《Classcic CD》评:“完全为这演奏着迷,无论于唱片或音乐会中,也难以想象对这首作品如此出色,如此难忘的演绎,”《留声机》杂志评:“这位当代最杰出小提琴家的演绎,带有自信和充分的音乐完整性。
”薛伟与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公司EMI(百带)公司签约,EMI只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录制唱片,薛伟成为EMI
旗下的专属音乐家,是能够签约这家“百年老店”的第一个华裔音乐家。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