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族音乐概念常识

合集下载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一、概论1、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风格特色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因素,世界民族音乐可划分为九大区划: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2、略述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文化区划有其依据。

(具体论述略)(1)客观基础和文化背景(2)音乐形态特征3.从音乐观念、音乐视野、音乐价值谈对世界民族音乐的看法。

4拉丁美洲音乐构成要素及整体特色二、东亚音乐日本1、雅乐----雅乐意味“雅正之乐”,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以及从新罗、百济、高勾丽传来的“三韩乐”;二是指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如神乐、东游等;三是指受唐乐和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如催马乐、郎咏。

雅乐的著名乐曲有《平调越天乐》、《兰陵王》、《纳曾利》等。

2、日本的特色乐器有日本筝、尺八、三味线3、能乐——能是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它是一种象征性的戏剧,独具端庄典雅的色彩。

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融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元素。

4、能乐源自于“猿乐”和“田乐”。

能的舞台由本舞台、地谣座、后座、引桥四部分组成。

5、歌舞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形成于江户时代,是融舞蹈、对白、歌唱、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所作音乐”与“下座音乐”,剧目按构成因素的特点有科白剧和舞蹈剧之分。

16、民谣——曾用过俚谣、俚歌等称呼,古代也叫风俗歌,相当于英语folk-song。

它具有创作方式的集体性、口耳相传、易于传唱、易于被成员接受等特点.民谣是日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7、日本的四大古典戏剧是能、狂言、歌舞伎和人形净琉璃。

8、能和狂言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能是一种歌舞剧、抒情剧,狂言则是一种科白剧、滑稽喜剧;能的主人公多是神灵,狂言的主人公则以现实中存在的无名小辈为主,典型角色是一位名叫太朗冠者的仆人;能的唱词典雅工整,狂言的对话通俗幽默;能庄严凝重,狂言则轻快活泼。

《外国民族音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外国民族音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外国民族音乐》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化
乐器
发展
体裁形式
观念
世界
文化区
音乐
特征
外国 教育
作用
民族音乐
教材
素质
课程
人才
社会
过程
目录
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音 乐学本科专业教材编 委...
02 绪论
03 第一章 东亚音乐
04 第二章 东南亚音乐
05 第三章 南亚音乐
其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三章 南亚音乐
第二节 主要音乐 体裁形式、乐器及
其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章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
第二节 主要音乐 体裁形式、乐器及
其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五章 非洲音乐
第二节 主要音乐 体裁形式、乐器及
其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三节 音乐特征
06
第四章 西亚、中亚、 北非音乐
目录
07 第五章 非洲音乐
09 第七章 北美音乐
08 第六章 欧洲音乐 010 第八章 拉丁美洲音乐
目录
011 第九章 大洋洲音乐
013 后记
012 主要参考文献
《外国民族音乐》是近现代得以发展的一门新兴课程,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为 教学内容,在形成音乐的世界视野、培养尊重多元文化观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体现出独特的 价值。《外国民族音乐》具有人文性质,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的必备教 材,在实施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标是揭示当今世界各音乐文化 区、各民族音乐的特点,阐明音乐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各文化区各民族音乐之共性与 特性,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世界民族音乐笔记

世界民族音乐笔记

合奏曲。

灵魂:琵琶,筝,尺八和三味线。

世界民族音乐绪论在日本众多的管乐器,弦乐器,打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围日本称之为唐乐(中国)——击乐器中,没有铜管乐器,没有机左方乐,风格明朗,是和声性的。

绕着人的各种生活形态而发展械化的键盘乐器,倾向于乐器的自高丽乐(朝鲜)——右方乐,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然化。

音乐与宗教的关系风格哀愁,是复调性的。

朝鲜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一、朝鲜音乐的分类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亚洲大陆输入音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一)宫廷音乐甘美瓦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朝鲜的宫廷音乐是在不断地吸日本天皇雅乐术歌曲(这类声乐歌曲包括:催马收外来音乐文化的过冲中形成和发乐,朗咏,披讲)都加入雅乐之中。

将军能乐展起来的。

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可分儒教的祭祀雅乐没有传入日三味线庶民为“雅乐”,民族“唐乐”,本,传入日本的是娱乐性的燕乐(宴“乡乐”。

(二)士大夫音乐。

民族的共同标志乐)(三)民间音乐追求噪音美——声明民族的共同标志是共同的语言,共二、1.杂歌是民间歌谣的总称。

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佛教典仪中唱颂的赞歌,大多《阿里郎》为代表。

的文化遗迹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

数为无伴奏的男声独唱和“合唱”2.心理素质这种合唱为各位演唱者照各自风格板索里是一种叙述完整故事情节的长篇说唱,以小鼓伴奏,表民族文化所进行的一种“自由唱”。

演包含唱,白,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声明以佛教的教理和思想为内表情动作三个要素。

演出形式是说唱一人,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鼓伴奏一人,容,风格平稳,庄重,速度较为缓鼓手时以衬词帮,以渲染气氛。

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慢,与仪式典礼直接结合。

(四)宗教音乐能乐——武士阶级的音乐它包括: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三、(五)佛教与萨满教音乐象征剧,表演者戴着象征人,物制度,风俗习惯等(六)戏剧音乐民族文化的两大特性鬼,神的面具。

以唱,念,做来表采用音乐伴奏的有两种戏剧形一是共同性,即为民族各分子所共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一、概论1、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风格特色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因素,世界民族音乐可划分为九大区划: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2、略述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文化区划有其依据。

(具体论述略)(1)客观基础和文化背景(2)音乐形态特征3.从音乐观念、音乐视野、音乐价值谈对世界民族音乐的看法。

4拉丁美洲音乐构成要素及整体特色二、东亚音乐日本1、雅乐----雅乐意味“雅正之乐”,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以及从新罗、百济、高勾丽传来的“三韩乐”;二是指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如神乐、东游等;三是指受唐乐和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如催马乐、郎咏。

雅乐的著名乐曲有《平调越天乐》、《兰陵王》、《纳曾利》等。

2、日本的特色乐器有日本筝、尺八、三味线3、能乐——能是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它是一种象征性的戏剧,独具端庄典雅的色彩。

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融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元素。

4、能乐源自于“猿乐”和“田乐”。

能的舞台由本舞台、地谣座、后座、引桥四部分组成。

5、歌舞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形成于江户时代,是融舞蹈、对白、歌唱、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所作音乐”与“下座音乐”,剧目按构成因素的特点有科白剧和舞蹈剧之分。

16、民谣——曾用过俚谣、俚歌等称呼,古代也叫风俗歌,相当于英语folk-song。

它具有创作方式的集体性、口耳相传、易于传唱、易于被成员接受等特点.民谣是日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7、日本的四大古典戏剧是能、狂言、歌舞伎和人形净琉璃。

8、能和狂言的区别与联系。

外国民族音乐简答题

外国民族音乐简答题

外国民族音乐简答题略述东亚音乐文化区概况。

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亿。

人种多为蒙古利亚人,主要民族有汉,藏,维吾尔,蒙古,壮,朝鲜,大和等。

略述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

传统音乐体裁:雅乐,能乐,民谣,筝曲,尺八本曲,冲绳音乐。

乐器:按源流分:外来乐器,固有乐器按制作材料和演奏特点分:横笛,尺八类,筚篥类,笙类,琴,筝类,三味线类,琵琶类,太古,茨茨米。

代表性作品:《越天乐》,《舟弁庆》,《江差追分》,《八木节》,《樱花》,《六段》,《春之海》,《巢鹤铃慕》,《安里屋“用达”》,《御前风节》。

简述朝鲜半岛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代表性作品。

音乐体裁:雅乐,说唱音乐(盘索里),民歌,农乐,伽倻琴,大笒。

特色乐器:乡笛,大笒,奚琴,玄琴,伽倻琴,细笛,林鼓,大鼓。

代表性作品:《表正万方之曲》,《鼓之舞》,《沈清歌》,《阿里郎》,《散调》,《庆丰年》。

简述蒙古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代表性作品。

音乐体裁:长调。

短调,呼麦。

特色乐器:马头琴,扬琴代表性作品:《清河世界的太阳》,《草原四级》,《圆蹄子的栗毛马》,《像羊一样小步走的爵罗马》。

试述东亚音乐文化区的特征。

1.弹性节拍和弹性节奏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3.渐变的音乐结构4.单音性的音响表现形式简述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国的传统音乐与乐器。

乐器:印尼:波南,沙隆,根德尔,干邦,根当,刚,克农。

菲律宾:散竹琴,鼻笛,口弦,竹皮弦琴,竖笛,分散组合的排箫,竹筒敲击组合。

泰国:鳄鱼琴,竖笛,三弦胡。

越南:独弦琴,科二,丹玎,竹排琴。

缅甸:弯琴,围鼓,传统音乐:印尼:甘美兰菲律宾:库宾泰国:《肯克,蒙》越南:《四季歌》缅甸:约塔呀甘美兰乐队的艺术特点。

一般只有少量的歌唱家,演奏时力度变化很大,就音量变化幅度而言,不亚于现代管弦乐队。

有时,音乐响像暴风骤雨突然袭来,震撼大地,又在转瞬之间变为轻轻抚击,纤细温柔,十分宁静。

外国民族音乐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资料

1.鼓黑人非洲社会有的民族用鼓象征国王地位和权力,用鼓的语言传承民族的历史,表达人思想感情。

文化由于黑人非洲许多语言都是有声调的,声调的高低具有辨别语义的作用,可用鼓的多种打法模仿语言声调,创造鼓的语言。

生活人们普遍地用鼓作舞蹈伴奏,以独奏、对奏、大型合奏的形式烘托情节气氛;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用鼓独奏,或和其他乐器、合唱一起演奏特点1以鼓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在黑人非洲音乐中具有重要位置2节奏复杂多样。

在鼓合奏的情况下,由于每一个鼓所演奏的音高、音色不同,各自固有的旋律、节奏以及由于演奏场合不同而具有的和声,所以形成了复合型的形态。

2.玛卡姆阿拉伯古典音乐中,旋法体系称为玛卡姆,它除了表示调式音阶、旋法体系外,还表示具有套曲性质的音乐体裁,并作为声乐乐器即兴表演规范。

在音乐领域,乌兹别克及其邻国塔克吉承续着过去的宫廷音乐传统,保持着谢西玛卡姆的音乐形态。

普兹尔克、罗斯特、纳乌奥、多科夫、塞科夫、伊罗克6首曲调,各自基本部分都包括姆西基罗特的纯乐器部分和纳斯尔的声乐部分。

纯乐器部分再细分为五个乐章,各乐章依次变化,由变奏的何纳乐句和不变的波兹库依乐句交替构成,形成一种回旋结构。

玛卡姆是在即兴部分以及其对比的具有鲜明节奏的声乐部分,或者具有舞蹈节奏的纯乐器部分中,以相互交替的形式展开,现在也有人将各个部分作单独演奏。

3.外国民族音乐的整体认识:1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各民族都有其各自共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延续性两大特征2民族音乐从广义上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的并被继承的音乐总体,从狭义上说是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3因民族数量地理分布经济情况语言宗教信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不同形成不同民族音乐4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区划以客观基础和文化背景以及音乐形态特征划分,分出九大风格特色的区域看法1开阔视野世界上有许多不为我们熟知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音乐艺术2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3音乐顾念的扭转要培养自己具备聆听世界音乐的耳朵扭转我们惯常熟悉和理解的音乐观念4文化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世界民族音乐宝库的一部分4.拉丁音乐构成要素1印第安因素印第安人的音乐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紧密结合,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2欧洲(伊比利亚)因素。

世界民族音乐笔记

世界民族音乐笔记

世界民族音乐绪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围绕着人的各种生活形态而发展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音乐与宗教的关系音乐与语言的关系音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甘美瓦日本天皇雅乐将军能乐庶民三味线民族民族的共同标志民族的共同标志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遗迹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它包括: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的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即为民族各分子所共同拥有。

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

赖此两大特性而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心理凝聚力之支柱而维系民族团结。

世界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广义的说就是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民族音乐是指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黑种人赤道白种人欧罗巴黄种人蒙古东西方的划分地理上的划分历史政治上的划分文化上的划分亚洲大陆可分为五大音乐文化区东亚: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亚:诸多阿拉伯中亚:…貌似没有写笔记上中亚日本一、雅乐——天皇和贵族的音乐日本的雅乐的含义依时代的不同变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雅乐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

日本称之为唐乐(中国)——左方乐,风格明朗,是和声性的。

高丽乐(朝鲜)——右方乐,风格哀愁,是复调性的。

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这类声乐歌曲包括:催马乐,朗咏,披讲)都加入雅乐之中。

儒教的祭祀雅乐没有传入日本,传入日本的是娱乐性的燕乐(宴乐)。

二、追求噪音美——声明佛教典仪中唱颂的赞歌,大多数为无伴奏的男声独唱和“合唱”。

这种合唱为各位演唱者照各自风格所进行的一种“自由唱”。

第一单元__外国_民歌教案

第一单元__外国_民歌教案

外国民歌教案课题:外国民歌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外国民歌特点。

通过欣赏外国优秀民歌,使学生了解一些优秀民歌的音调和风格,初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语言。

二、通过对外国民歌的作品欣赏使学生开拓音乐知识视野。

教学内容:一、常识:介绍外国民歌特点及各国民族民歌风格。

二、欣赏:〈樱花〉〈纺织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太阳〉〈故乡的亲人〉教材分析:一、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

外国民歌也是如此。

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二、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

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是在不同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具有亚洲东方色彩的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民歌及其特色。

教学重点:一、欣赏优秀的外国民歌选曲二、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教学难点:一、民歌的基本体裁,音调和风格二、把握好中国民歌与世界民歌的讲解分别。

教学方法:讲述,听赏,视唱,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外国民歌日本民歌〈樱花〉清淡,单纯,发声自然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意境豪爽、乐观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美国民歌〈故乡的亲人〉旋律优美、流畅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出示目标二、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中国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要来放眼世界,来了解了解外国民歌的魅力,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外国民歌呢?(同学简短讨论,不拘束答案)三、定义外国民歌自读教材文字,讨论问题:外国民歌能反映什么?民歌的概念是否一样?为什么要研究民歌?——读舒曼格言四、赏析外国民歌作品一、日本民歌〈樱花〉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然,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1.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以血统、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

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2.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

(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

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各分子所共有)。

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

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心理凝聚力之支柱,而维系民族团结。

3.民族音乐——广义: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4. 文化脉络中的音乐(1)音乐与自然环境区域性差异制约文化现象的区域性差异。

地理因素的稳固状态,这种制约也呈相对的稳定性。

(2)音乐与社会环境围绕着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

它不仅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

(3)音乐与亚洲,既有最早的拜火教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大,也有地区性、部族性和各地的民间信仰,形态十分多样。

跨民族、跨国家的大,在这种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生活、文化方式,究其成因,共同的也是其中之一。

(4)音乐与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语系是区别民族的系统指标之一。

语言因素对音乐因素的影响也是甚为深刻的。

5.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根据世界各民族音乐风格差异、文化背景,划分为九大区域。

1、东亚音乐文化区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3、南亚音乐文化区4、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5、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6、欧洲音乐文化区7、北美音乐文化区 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第一章东亚音乐1.日本雅乐日本雅乐的含义是依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

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主要是舞蹈伴奏音乐),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

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了从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加进雅乐之中。

雅乐的特色:音乐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门固定,有绝对音高。

2.能乐 (能+狂言)。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3. 朝鲜半岛雅乐(正乐)雅乐就是雅正之乐。

朝鲜半岛传统的雅乐大致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歌乐。

4. 傍梭里(唱乐)傍梭里又叫剧歌、杂歌、唱乐、唱剧、唱剧调。

是以傍念佛、傍巫祭、山打令中使用的叫做“傍”的小鼓作为伴奏而长时间歌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傍梭里大致由唱(歌唱)、科(表演动作)、白(说白)三大要素构成。

5.农乐农乐是在农耕祭祀活动、农民播种之后祈求丰收和秋季丰收后感天地与祖先的严肃的祭天仪式的风俗习惯中,以及作为农民的娱乐活动而进行的演出形式,也称风物戏。

6.伽倻琴《散调》是朝鲜朝末期产生于南道的代表性器乐独奏音乐。

玄琴(玄琴,外形既似古琴,又像古筝)是男性乐器,伽倻琴就是女性乐器。

7..蒙古长调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旋律悠长舒展,词与曲的结合“字少腔多”、“一字多音”,句中、句尾常用拖腔. 节奏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和节奏循环.8. 蒙古短调节奏、节拍循环规律明确的蒙古民歌形式。

速度多为中速或稍快。

9蒙古呼麦传说中,浩林呼麦是模仿阿尔泰山区从山石缝中流出的小溪流的水音和回音而创造出来的歌唱方法。

是由一个人唱出二个声部的独特的演唱方法。

(发出持续低音的同时,发出与低音距离12度以上的哨音,以此哨音来演唱舒展开阔、壮丽奔放的旋律。

第二章东南亚音乐1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是爪哇语,指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也指演奏这种音乐的乐队。

甘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

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式的和声,对位。

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

2克隆钟歌曲——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我国人民更为熟悉的是《梭罗河》、《椰岛之歌》、《哎哟妈妈》等优美动听、充满着南洋情调的印尼歌曲,它们的音调、结构和风格以及伴奏的乐器与甘美兰迥然不同,这样一些歌曲在印尼叫作克隆钟(来自葡萄牙的民间音乐与印尼本土的音乐融合)。

3泰国假面剧“康”《罗摩王子的冒险》中的《罗摩王子与魔王托萨堪的战斗》康,是以宫廷生活为基础,在宫廷的礼仪、婚丧嫁娶、行事中演出的,以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坚》(罗摩王子之冒险)为题材的戏剧音乐。

类似于中国的傩(是有歌唱的)和日本歌舞伎的假面剧。

故事冗长,全剧上演约需300~400小时,通常只演片段。

4缅甸古典音乐“约塔呀”(yo-daya)是缅甸古典歌曲。

此为音译,原语义“泰国风格,由泰国传入缅甸的一种古典歌曲,也叫雅玛萨特坡哎。

容来源于《罗摩衍那》故事。

5印度尼西亚巴厘舞蹈《巴利斯》baris“队列”之意,用在舞蹈上就是“战士的舞蹈”。

6老挝《摩拉姆》老挝中南部和泰国东北部称为拉姆(lam),演唱拉姆的专家叫摩拉姆(molam),摩(mo)是专家的意思。

老挝语是泰语系中的一个支系,(泰语系的语言是有声调的,说话就很富有音乐性。

使用符合于语言声调的抑扬来进行歌唱)。

第三章南亚音乐1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用古典梵文写成的(公元前6世纪起至公元后几世纪间成书),它们对整个南亚和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千多年间音乐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中《罗摩衍那》还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萨”和“玛” 两种音阶的构成、歌唱时所用的3种音调、7种调式以及7种拉斯(韵味与情绪)。

完成于公元2世纪的《乐舞论》系统地记述了印度古代戏剧、音乐、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方式,它的出现标志印度古典音乐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并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传唐玄宗所作的《霓裳羽衣曲》的后半直接采用了印度的《婆罗门曲》。

世界三大文化(一欧美的基督教文化圈,二中东和中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圈,洲的儒佛文化圈)中有三种不同的戏剧学,理论表述形式也有重要倾向,在中国戏剧学理论著作叫“曲品”,强调曲(音乐);而印度的戏剧学理论著作叫“舞论”,强调舞蹈表现;而西方的戏剧学理论著作叫“诗学”,如亚里士多德《诗学》,特别看重语言。

可见中西方不同,中国和印度不同,这个文化特点应该注意到。

2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很强的即兴性,但并非随意,任何体裁的乐曲都必须以拉格、塔拉和持续音这三大要素作为基础。

3拉格——梵语,最早见于6世纪的梵文书中,意为色彩、情绪。

印度古代音乐文献称“拉格是一种特殊组合的音响,它的音符和旋律运动象装饰品一样令人醉”。

(感性印象)。

近代人更多是把它作为一种具有调式意义的旋律程式。

4塔拉——与“拉格”(Raga——这里指旋律模式)相似,它是音乐家在演唱(奏)时在节奏节拍上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模式, 这种节奏圈是印度音乐的节奏基础与灵魂。

节奏节拍的运动总是以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而反复地进行着, 由于这种模式具有循环的特点, 因此被人们称为节奏圈(Rhythm Circle)。

5斯鲁提——印度音律(八度音程分为22个斯鲁提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

印度音阶(沙SA、利RE、加Ga、马Ma、帕Pa、达Dha、你Ni )。

据印度神话,七个音来自鸟兽叫声,并能唤起人对色彩感觉。

如沙音Sa相当于C(孔雀、荷叶绿色)。

利音Re 相当于d(云雀叫声为红色)。

嘎音Ga 相当于e(山羊叫声为桔红色)。

马音Ma 相当于f(鹤叫声为白莲花色)。

巴音Pa 相当于g(为夜莺或杜鹃叫声为黑色)。

塔音Dha 相当于a(马或蛇叫,为黄色)。

尼音Ni相当于b(象叫声为所有颜色综合)。

和Do/Re/Me/Fa/So/Ra/Te很近似。

因印度音阶可分22个微分音程,称为斯鲁提。

6印度“格扎尔(Ghazal)源于波斯语“爱情歌曲”,十世纪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波斯。

7巴基斯坦“卡瓦利”《赞美安拉之歌》是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教皈依者的一种歌唱形式。

源于阿拉伯文“qual”(启示之义)。

阿拉伯世界祈祷者背诵的神秘诗歌的祝词,中世纪非派传教士把该词传入了印度,与当地音乐联系并转换成了“洽瓦利”这一音乐形式。

8孟加拉“保乌尔”歌曲托钵僧,蓄长发,留长须,颈上围着念珠和各种红色细线,身穿长袍,弹“艾克特拉”独弦琴,边唱边舞。

所演奏的歌曲称保乌尔歌曲。

第四章西亚、中亚、北非音乐1伊拉克马卡姆——一是调式音阶,二是即兴演奏规。

这里则是上述两种意义的基础上组成的即兴演唱声乐套曲,被认为是马卡姆表演的最完整、高贵的形式。

顾约在400年前就已在巴格达和摩尔流行了。

它由一名歌手演唱,3~4种乐器(扬琴、阿拉伯胡琴、达拉布卡鼓和手鼓)组成的小乐队伴奏。

第一部分称为“塔赫里尔”声乐序曲;第二部分是套曲的主体,称作“米亚纳特”,由一系列长度不等的声乐即兴段落构成。

最后叫“塔斯鲁姆”,是乐曲的结束部。

2伊朗达斯特加赫《塞尔艾斯克》伊朗古典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其旋法体系统称为达斯特加赫(Dastgah),相当于阿拉伯和土耳其的马卡姆,具有调式音阶、即兴演奏规和组曲等多种含义。

阿瓦兹是用塔尔(tar)、桑图尔(santur)或小提琴伴奏的自由节奏的独唱曲。

已成伊朗音乐的代名词。

3突尼斯传统音乐马路夫突尼斯首都安达鲁斯音乐团体表演的古典音乐。

马格里布地区一般称古典音乐为安达鲁斯(andalus)或马路夫(maluf),摩洛哥则称作纳乌巴(nawba)。

阿拉伯乐器之王——乌得琴。

伊朗塞塔儿独奏,塞塔儿在波斯语是“三弦”意。

第五章非洲音乐非洲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它的音乐文化却像一脉络分明又紧密联结的传统之网,可以把各个族群和部落自身的特征总括其中,这并不意味非洲音乐风格单一,只说明赖以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具有共同基础,这是与亚洲大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迥然不同的。

虽然西非现代舞曲“高尚生活”与中非的刚果舞曲和南非爵士乐“克维拉”在表演形式等有区别,但风格却有明显相似处。

这说明非洲大陆无论过去还是当今的确存在着某些共同或相近似音乐因素,它们具有顽强生命力,可超越时代地域的界线而长久地存在。

在非洲,音乐活动是伴随日常生活。

劳动有音乐相伴。

如加纳北部的弗拉弗拉族中一个独弦琴弹奏者和响器摇奏为割草人伴奏,人们随音乐节奏,动作统一挥刀,这一一弛有节奏的劳动,提高割草速度。

渔民船队在划桨拉网时也用音乐来协调动作。

甚至像打铁和屠宰牲畜等个体劳动也请人演奏,一为取乐,另以此招徕顾客。

至于牧羊人吹笛,妇女干家务唱磨米歌、春米歌等场面屡见。

音乐在劳动中具实用功能,如牧童用笛召唤牲畜,狩猎用音乐将隐藏的野兽哄赶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