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Understanding greater than sign, less than sign
and equal 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9或者94 4”、“□ □9 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 读作:10等于10
等号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3. 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以及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2. 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应的符号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用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2. 在黑板上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和用法。
3. 在黑板上展示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数学题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知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符号,如“>”、“<”,但对于这些符号的数学意义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运用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用于游戏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画图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猴子和 crocodile 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如“3 > 2”表示“3大于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人教版 (共30张PPT)

少1
4<5
大口在前大于号, 尖尖在前小于号。 大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
2= 2
>
3> 1
< 1<3
大于号
小于号
1
5比3多 3比5少
5>3 3<5
2 在 里填上“>”,“<”或“=”
563 => 46
请小朋友们填上大于号和小于号
4 >3 2 <5 5> 4 3< 5 4> 2
3 在 里填数
5 <7
7 >5
4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5< 6
5> 4
你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吗?
·
·
·
·
·
·
·
·
·
·
5=5
• 在△下面画○,○比△多,○最少画( 3)
个。
•△△ •○○○
课外实践:
想一想、问一问你的叔叔家、姑姑家、姥 姥家、邻居家各有几口人。然后分别和你自己 家的人数比一比,看谁家的人数多。
结 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比赛怎么还不开始呀?
5和5同样多
4 =4
等号
• 4=4读作:4等于4
5 5 5=5
• 5=5读作:5等于5
5 >3
大于号
3<5
小于号
•5>3读作:5大于3
• 3<5 读作:3小于5
4 3 4 >3
3 5 3<5
你会读一读吗?
5=5 4>3 3<5
摆一摆,填一填。
多2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3,也可以说成3”和“”还是“”、“、= 和”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和”、“”、“、=和”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3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
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他们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有大量的图片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基本的运算能力,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往往还依赖于数数的方法,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课题,如:“有两只小猴,它们捡到了一些桃子,它们想知道谁捡的桃子多,谁捡的桃子少。
”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举例,让学生明白比较符号的使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认识10以内的数PPT教学课件

你会比一比吗?
认识“>”“<”和“=”
小猴有4只, 小兔有4只。
…
4=4 读作4等于4。 等号
和 同样多。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多。
…
5>3 大于号
读作5大于3。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少。
…
3<5 小于号
读作3小于5。
认识“>”“<”和“=”
2.
3 >2
3< 4
2= 2
认识“>”“<”和“=”
2.在⚪里填“>”“<”3
4>3
认识“>”“<”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我们会用=、< 和 >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认识“>”“<”和“=”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我们一起拍拍手
▪ 和老师拍的一样多; ▪ 比老师多拍两下; ▪ 比老师少拍一下。
…… …… ……
比多少
《认识“=” “>”“<”》
和 同样多
女
5人
… … … …
男
4人
﹥ 55 44 读作:5大于4
大于号
读作
4 5 读作:4小于5
﹥
“= > <”的书写
=><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朝前是大于号, 尖尖朝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认识“>”“<”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五、总结
1、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了动物乐园,通过数动物,你们学会了什
么?
板书:> < =
2、动物园的小动物可爱吗?我们应怎样对待小动物?
六、指导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小结:
学生对大于、小于号的认识有些区分不清,教师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后,掌握的情况较好。
(设计意图)动物园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动物乐园有哪些动物?
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
2、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动物?
4、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小组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
多少)
5、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学习等式、不等式,认识等号、大于号、
5 ○ 8 10○ 1
② 找朋友,填数字
请拿有 2> _____ , 6 >_____ ,6 = _____,_____ = 8 ,_____<9的五位同
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手中的卡片,并请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有数字卡片的同学,凡符合要求都上前面来,并读一读自己需要连接的数字。(设计意图)检查学生会不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小于号,会读算式。
6、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会说出很多种比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指出。
①如果小熊和小鹿比怎么样?
用算式怎样表示?
4 = 4 读作 4 等于 4
为什么用等号连接4 和 4?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动脑筋,发散学生思维。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②如果小兔和小猴比怎么样?用算式怎样表示?
教具 点卡,大于、小于号、等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