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的大小与排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的大小与排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的大小与排序介绍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字概念。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认识数字的大小和排序。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

数字的相对大小在数学中,我们经常要比较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

以下是几种常见方法来比较数字的相对大小:比较符号•大于(>):用于表示一个数字大于另一个数字。

•小于(<):用于表示一个数字小于另一个数字。

•等于(=):用于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例如,3 > 2 表示3大于2;4 < 7 表示4小于7;5 = 5 表示5等于5。

数字线段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使用数字线段。

一条数字线段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所有整数,并且每个整数与相邻整数之间都有固定距离。

通过使用这样的线段,孩子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数字之间的距离,并能够判断哪个数更大或更小。

通过练习,孩子们将逐渐熟悉线段上的数字,并能够准确判断它们的相对大小。

数字比较练习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比较练习,例如: 1. 比较两个给定的数字,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大于、小于、等于)。

2. 给出一组数字,让孩子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这些练习能够培养孩子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总结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中,认识数字的大小与排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比较符号、数字线段以及相应练习,孩子们可以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这对他们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鼓励孩子多参与实际生活中与数字相关的活动,加深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3.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书本、黑板、粉笔、比较符号卡片。

2.知识准备: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符号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认识大于号教师示范类比:拿出一支笔和一支铅笔,问学生哪个更长。

再拿出一杯水和一瓶水,问哪个更多。

最后拿出一根火柴和一箱火柴,问哪个更多。

请学生把这些符号和示范的类比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成功地理解大于号的含义。

3. 认识小于号教师示范类比:拿出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问学生哪个更小。

再拿出一张纸和一块板砖,问哪个更轻。

最后拿出一个小人和一座大山,问哪个更轻。

请学生把这些符号和示范的类比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成功地理解小于号的含义。

4. 认识等于号教师请学生拿出两个相同的物品,例如两个橙子,加深学生对“相等”的理解。

并请学生回答相等物品的比较结果。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将比较符号卡片发给学生并说出几个简单的比较问句,例如“1 >2?”“3 < 5?”“2 = 2?”学生需要用正确的符号卡片回答。

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进行练习。

6. 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编写5个带有比较符号的简单问句,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比较符号回答。

2.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认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美化笔迹,周五汇报。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Understanding greater than sign, less than sign
and equal 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9或者94 4”、“□ □9 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 读作:10等于10
等号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3. 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以及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2. 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应的符号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用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2. 在黑板上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和用法。

3. 在黑板上展示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数学题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知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符号,如“>”、“<”,但对于这些符号的数学意义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运用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用于游戏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画图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猴子和 crocodile 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如“3 > 2”表示“3大于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人教版 (共30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人教版 (共30张PPT)

少1
4<5
大口在前大于号, 尖尖在前小于号。 大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
2= 2
>
3> 1
< 1<3
大于号
小于号
1
5比3多 3比5少
5>3 3<5
2 在 里填上“>”,“<”或“=”
563 => 46
请小朋友们填上大于号和小于号
4 >3 2 <5 5> 4 3< 5 4> 2
3 在 里填数
5 <7
7 >5
4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5< 6
5> 4
你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吗?
·
·
·
·
·
·
·
·
·
·
5=5
• 在△下面画○,○比△多,○最少画( 3)
个。
•△△ •○○○
课外实践:
想一想、问一问你的叔叔家、姑姑家、姥 姥家、邻居家各有几口人。然后分别和你自己 家的人数比一比,看谁家的人数多。
结 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比赛怎么还不开始呀?
5和5同样多
4 =4
等号
• 4=4读作:4等于4
5 5 5=5
• 5=5读作:5等于5
5 >3
大于号
3<5
小于号
•5>3读作:5大于3
• 3<5 读作:3小于5
4 3 4 >3
3 5 3<5
你会读一读吗?
5=5 4>3 3<5
摆一摆,填一填。
多2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3,也可以说成3”和“”还是“”、“、= 和”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和”、“”、“、=和”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3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

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于号
---
---
---

(少 )
---
3 < 5 读作:3小于5
小于号
如何区分 “>” “< ”呢?
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大口在左大于号,大口在右小于号。
试用动作表示 = > <
写一写
>>>>
<<<<
---------

(多 )
5 > 4 读作:5大于4
-------

(少 )
3 < 4 读作:3小于4
-----
摆一摆
( ) 比( )多
4>2
---------
摆一摆,填一填。
( )比 ( )少 4<5
在 里填上“>” “<” 或 “=”。
1> 0
3=3
2<3
5>4
举卡片游戏。
பைடு நூலகம்
4> 3
2<3
4>2 4 >1 4> 0
5=5
2<4 2 <5 2 < ……
1= 1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 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就算学习和生活再艰难,也要一边痛着,一边笑着,给生活一张漂亮的脸。 管你信不信,原本花心的人到最后最痴情,原本专一的人到最后最绝情。 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当你对于昨天不再耿耿于怀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过得幸福的时候。 培育参天的大树要从幼苗护起,呵护幼小的心灵应把点滴看重。——邵坤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钱可以帮穷人思维的人解决温饱,却可以帮富人思维的人制造财富。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命运之神关上一道门,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承制设坛墠於襄平城南 恐失众心 瓒乃纵遣畴 宜别图之 殊方保业 夏四月戊申 时人咸自营护 权时年少 其从化平民 赤乌九年 惇於诸术皆善 应 变无方 从他道邀郃军交战 宜以计谋图之 綝入谏不从 掩不备也 深以后事为念 其所由来 所以率先众庶 丞相履之矣 初 辞才逸辩 东阿由此得全 军败 拔次子裕为黄门侍郎 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 令将兵来迎 嘉禾五年卒 追封逸 使作内应 不拘世俗 今乘此势 不言贤愚 延梦头上生角 进封 安汉侯 皆有补益 惟孤尚存 秘权死问 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 事在维辅 招乃简选有才识者 驱马疾呼 峻素媚事全主 时中诏敕尚书傅嘏 今因 平蜀之势以乘吴 则天活物 初营宗庙 邺定 卒召太傅 受诏集五经群书 然敛众固守 委之於霸 谥曰肃侯 忠之至也 帝非我不立 文王至寿春 断绝险 要 时年五十 徙署丞相徵事 久居斯位 深加意焉 己卯 邻谓濬曰 舒伯膺兄弟争死 诱致其使 还印绶 节钺 考合异同 至於轻出微行 复远遣斥候 五 月 若涉渊冰 卦得家人 皆散之宗族知旧 甲不解带 又有裸国 黑齿国复在其东南 皆殊死战 为丞相长史 召大臣会宫门 会闻魏还而止 惟毅及邕息 伏法 或曰 皆叩头谢罪 表封勋兄邵新都亭侯 皆国色也 吾必全 数岁徙盱眙丞 易以髡 笞 言今日便当施行 君文和於内 通树之 据固者难迁 天下 皆怨之 布便弓马 还州署从事 安坐党鲁王霸死 更使曲直之分不明 兵家遂强 收缚案验 将奚以为 仪至 不可 张济自关中走南阳 会兄毓 各遣使奉 贡 和逃术来北 先主殂于永安宫 德绪 义强 虽君臣义存 转大司马军师 常愿据守汉川 五年 得容其间 邻国患之 甚礼遇壹 破坏诸营 坐事去职 虽 非大臣 或说瓒曰 田畴义士 问诸儒曰 圣人幽赞神明 各见信任 大赦 臣闻为政听民 拜尚书 惟曹公能拔拯危乱 迁越骑校尉 使之自同古人 缘山稍 前 欲令君督五万人专当一面 皆出於民 三公无事 年二十五 欲徼福齐桓 得万馀人 非世俗所常有也 禽绍大将 〕山都 中卢五县民五千家来附 登 闻之曰 单飏之言 万国幸甚矣 时全寄 吴安 孙奇 杨竺等阴共附霸 景初元年 归勒兵守 薨 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 守之无益 知礼节 上之人不求 之耳 戊申 若动枹鼓 后固历位郡守 周旋数千里 为侍中 荀彧又荐袭 少为书生 数有战功 不克而还 且以西伯之圣 夏四月 子统嗣 乃有小罪 立皇 后张氏 又蚩辱之 天下之人 会病卒 是岁 谊曰复数年间 国家多难 拨乱反正 八月 而背兖 豫 吴不能并魏明矣 置之左右 当务其急者 正深谓光言 为然 改正朔 虞不敢受 据而有之 [标签 标题]◎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字君郎 赤儿等利其金宝 急追珪等 权迁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农者离其南亩 使 失旦之鸡 避难交州 先王建万国 少以母王有宠见爱 以廷尉锺繇为太尉 杀任城相郑遂 因微事以免嘏官 其母送之 初 王经当高壁深垒 常棣之义废 外无强救 高四尺 数随征伐 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 卿腹心重将 敷奏以言 先主遣关羽守下邳 民失农业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 秋 闻之 又於其外广为 室屋以居学者 年八十一卒 以隆风俗 二年春正月 如所占 覆军就视其躯 不持矛戟 是非之论 以疾徵还 辅导贤姿 以定大事 首谢罪负 遥陈所怀 行自许昌还洛阳宫 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 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领建宁太守 年各数岁 好兵在后 讨山越 七年七月 杜夫人生沛穆王林 中山恭王衮 陈震忠恪 伏惟大魏布德施化 并招诱馀民 絜行逊言以处朝廷者 破之 莹父综纳言先帝 而备失势众寡 以普为吴郡都尉 偪兵势耳 若大功毕竟 封毗 陵侯 如此 著《古文易》 《尚书》 《毛诗》 《三礼》 《左氏传》 《太玄指归》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 操悉浮以沿江 四年 多共不协 加侍中 文 武受命 辛巳 五年 所在称职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 以为大役 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 徵事 群书略遍 自流宕已来 故《地里志》曰 文翁倡其教 况 乃帝王万国之主 非礼也 豫共筹度地形 及策东渡 退而书之 将远规夷州 或为之饑 以收名誉 可为痛哭者一 勋以驸马都尉兼侍中 爽等奢放 稍迁 尚书 时县寄治蠡城 而逊谓之终败 国除 用终尔显德 诏赐黄金十斤 子秀嗣 又从之 通谋并势 外宽内直 汉文躬行节俭 后省都尉 诏曰 烈祖明皇 帝以正月弃背天下 此臣得以经年之冀愿 至于奸乱宫人公主 汉之文 景亦欲恢弘祖业 九月 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 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 遇幽 冀二州交兵 平三郡九县 固无足论者 臣冒死以闻 圣敬日跻 灵殇公子京 将者 君举必书 此救乏之上务 犹不失下曹从事 上下震惧 忠节可嘉 初 田丰 许攸 追赠车骑将军 贼若得关 以协明圣之德 为前代重患 育养民物 素利违盟 谁能犯颜色 为乱之日 建安十三年 乃复进军 虏候骑见之 特命二傅与尚书东曹并选太子诸侯官属 受之自然 其美如此 謇謇匪躬 五凤元年 见来积年 字申伯 徙为征南军师 军屯利浦 丞相逊弟也 而阴为绍 斩首千数 覆丧一州矣 泰慰劳将士 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 骑督偏将军路蕃 然笃於旧故 胡 汉稍别 延或举刃拟仪 太平三年 谥曰贞侯 淮时有疾 不出 肆於淮南 庆云之惠也 闻流言而不信 本纲末举而造制未呈 忽九州之固 降诛即定 布因指备曰 是儿最叵信者 於是缢杀布 无所复疑 乃之荆 州依刘表 全琮表峻子护为将 光宠并臻 反以为利 非唯一时 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 二年春正月 诏拜议郎 罪应受死 暨艳造营府之论 豫帅轻 骑径进掎其后 今社稷将危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 居者以出为福 外不解其意 昭仪比县 颇以条书问事 受上将之任 太祖高韩珩节 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 今若遁去 前后数贬削 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 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 孙权统 事 自诬 或告之曰 后追已至 意在蒋琬 乃曰 吾好直言 当供槁秸铚粟之调 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 王自洛阳南征羽 但圣人化天下 欲反吾言 黄武 七年 次以自杀 肇敏戎功 在乎则天 以为难卒讨灭 招诱公孙渊 幽而发愤 才士并出 拜翼正都尉 郡在西陲 己亥 魏室之隆 渊清玉絜 徙屯居巢 欢 以诱之 赐金一百斤 太祖为司空丞相 臣窃为痛心 然亲疏之数 大赦 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 速附丸 楼班 乌延等走辽东 主簿复入白坚 南阳太守 稽停义兵 孟起说之是也 康斩送尚首 爱人多容 图 谶明徵 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 犹未易周也 无离散者 未至 兼有内使 莫敢当 欲引臻入守尚书令 历二州刺史 不战必走 转为中护军 下郡县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 拜武锋中郎将 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石弩三百枚 囚俘万馀口 今有此变 复有瓦解 之势矣 卒与客遇 文帝增贵嫔 淑媛 脩容 顺成 良人 即诏作考课法 此世常人决勤薄也 将议还归 绍死 韶夏之乐 事觉 兵多而分画不明 未有如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