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

合集下载

2023大学_浙江大学医学院专业介绍

2023大学_浙江大学医学院专业介绍

2023浙江大学医学院专业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专业有哪些:1.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培养目标: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毕业就业:学制八年,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目前毕业生大部分就职于医学院各附属医院,部分就职于省内外其它三甲医院或出国深造,另外毕业生还可无缝衔接全国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

2.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5+3”一体化培养(含儿科方向)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毕业就业:学制五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科研等工作。

3.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简介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思维水平和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国际化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优势专业介绍: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学制基础医学系(院)生物医学(求是科学生物医学班)4年公共卫生学系(院)预防医学 5年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 5年/8年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口腔医学系口腔医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学院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8月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两所学校合并(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并于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和药学院。

浙江大学实行大部制,将医学院和药学院重组,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实施学部制优化改革,医学部更名为医药学部,医学院和药学院独立建院。

截至12月底,医学院设有7个院系,开办4个本科专业;共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近16000人,在读医学生约5000人(其中本科生约2500人,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专题—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赵丽娜1,2,徐凌霄1,韩 魏1,沈思思1,2,李晓明1,俞 方1,刘志红1,罗建红1,徐 骁1,3*(1.浙江大学医学院;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 浙江大学于2005年创办了浙大特色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

回顾浙江大学八年制14年办学历程,阐述“以多学科背景为基石,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总结人才培养成效,谋划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模块课程体系DOI:10.3969/j.issn.1002-1701.2020.01.001[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1701(2020)01-0001-03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医学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国际多元化医学教育模式冲击着我国传统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1年,国家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未来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拉开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大幕。

推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精英医学人才已成为21世纪高层次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

一、浙江大学创办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时代背景21世纪初,国际主流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医学博士(MD)培养模式,定位于本科后教育,招生对象是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

学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完成4年的医学课程后即获得MD学位。

MD培养模式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也较其他医学教育模式领先[2]。

第二类是医学学士培养模式,以英国、瑞典、新加坡、中国等为代表,从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中招收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完成5~6年医学课程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3]。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PBL教学实践经验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PBL教学实践经验

大学除医学之外的任何专业攻读本科学 位 , 获 学士学位后 进 入医学院 ; 后 4年进 行 医学 专业 训练 , 毕业 后授 予 医学博 士 学位 。“ 4+ 4 ” 模式 给学生提 供 了一个 完整 的非医类 的本科 教育 , 使其在 自然 、 人文 和社 会科 学 方 面得 到充 分 的训 练 。 当跨入医学院时 , 他 们是一 批具 有睿 智思维 、 良好素养 及成
熟人格 的医学生 。


临床前课程体 系
八年制医学课程体 系 的基 本框 架是在 临床 案例 的驱 动 下, 贯穿基础 和临床 知识 的系统设计 , 综合 了基础 医学 、 公共 卫生 、 人文 、 社会 、 伦理 白 勺 I 模块化课 程体系 。主体是 八个模块 化课程 , 纵 向课程 ( 包 括遗传 学 、 行 医学 、 临床技 能与 临床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4 . 0 5 . 0 0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4) 0 5 - 0 0 0 9 - 0 2 s t o r m) ; ( 4 ) 重新结 构化问题 ; ( 5 ) 界定 学 习 目标 。第二 阶段 : ( 6 ) 收集信息 和个人 学 习 ; ( 7 ) 共 享学 习到 的信 息。两个 阶
重 。 二、 P B L案 例 学 习
采用的是经典 P B L的“ 双 阶段 、 七步 法” _ 4 。第一 阶段 : ( 1 ) 弄清不熟悉的术 语 ; ( 2 ) 界定 问题 ; ( 3 ) 头 脑风 暴 ( b r a i n

1 0・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讨论稿)同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通过八年的培养,学生将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服务,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要求的临床水平。

一、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一)学习年限为八年。

(二)时间分配:医学预科阶段:主要为通识教育和生命科学课程教学2学年(1—4学期);基础医学阶段: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1.5学年(5—7学期);临床医学阶段:主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1.5学年(8—10学期)以及临床医学实习1学年(11-12学期);二级学科培养及学位论文训练:二级学科培养2学年(13—16学期);学位论文在培养后期完成,时间不超过20周。

自临床实习起,原则上不安排寒暑假。

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有优良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二)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三)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拓创新、向高、精、尖领域拓展、分化和深化的发展潜力,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有一定的第二外语(首选德语)的基础;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临床医学八年制

临床医学八年制

《通知》中指出,各院校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特色。各院校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过程中,在目标与定位 上存在差异,并集中体现于高层次临床医师、医学科学家和医师科学家等3类人才培养上,分别对应注重临床能力、 注重科研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并重。2017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及定位表述为基础宽厚、 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2018年,《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则表述为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未来领军人才。这些目标及定位如何在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 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各院校在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上表现为“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这也导致整体上八年制医学教育给人混乱、培养目标及定位不清晰的感觉。
198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简称“国家教委”)对医学教育学制进行调研和论证,这被认 为是以扩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试办院校为目标的论证,最终以七年制医学教育的设立告终。
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通知》。天津医学院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由于临床 医学七年制教育的试办而告终,而协和作为特例被保留。
该专业要求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掌握人类疾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防方面的基本方法,掌握疾病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对疾病的鉴别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 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辨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得到医学 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有专业学位博士和学术学位博士两类。对于临床医学,统招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和统招 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分别侧重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年限上,这两类博士,从本科起算,都有11年 ~12年,在时间上明显长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八年制医学生在科研能力上一般无法与统招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生 相比,在临床技能上一般也无法与统招的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相比。

临床医学5年制、5+3、8年制都有什么区别?

临床医学5年制、5+3、8年制都有什么区别?
优点 1. 开设八年制一般都是国内较为顶尖的医学院校,并且会对八年制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拿到更好 的教育资源; 2. 省去了考研、考博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历; 3. 能够考上八年制的学生可以直白的说都是学霸,未来八年的学习氛围必定不会差。
缺点 1. 在较短的时间内科研临床两手抓,会出现两边都不足的现象,很多方面达不到博士的科研和临 床的标准; 2. 易两级分化,有的人很厉害,有的人很水; 3. 八年一贯,学医艰苦,战线略长,对医学不够坚定的人很容易自我怀疑; 4. 学成时间短,执业前期不能独当一面。
5年制+专硕3年=8年(毕业同时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执医证、规培证)
5年制+学硕3年+规培3年=11年(学硕偏向科研,毕业后必须规培三年拿规培证)
五年制
“临床医学五年制”就是临床医学正常的本科学习。本科毕业以后一年可以考临床医师执业资格证 (以下简称“执医证”),并在医院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以下简称“规培证”)以后,才能够上岗成为医生。
注:不论是下文中的专硕还是5+3一体化,执医证都要通过自己考取,规培证要经过3年(33个月 以上)的实训才能下发。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指5年本科加上3年研究生,中间不需要考研。后3年研究生属于专硕,与规 培并行,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轮流见习。五年结束拿到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三年结束后拿到 执医证、规培证、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可直接上岗成为医生。但是由于偏向临床,科研能 力培养不足,对以后发展有所限制。
五年制出来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本科五年制学生都选择考研或争取保研。如果考 上专硕,那么三年以后毕业时四证合一(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执医证),直接上岗;如果考 上学硕,那么三年以后毕业时还要再花三年进行规培。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 育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29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现状分
析 • 国外先进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借鉴
目录
• 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优 化策略
• 实证分析与效果评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01
国内高等医学教育历史悠久, 但八年制医学教育起步较晚, 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05
实证分析与效果评估
实证分析对象与方法
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八所医学院校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所医学院校进 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 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 结。
效果评估指标与标准
指标
评估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效果 ,本研究从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综 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02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 长,对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 求。
03
国外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较为 成熟,但国内缺乏相应的参考 和借鉴。
研究意义
有助于完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 体系,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 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
展。
通过对国内外八年制医学教育 的对比研究,为我国高等医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八年制医学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 学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八年长学制医药卫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八年长学制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

八年长学制医药卫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八年长学制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

[ 要] 为 了探 讨如何更好地培 养八 年 长学制学生科 学研 究能力, 摘 文章结合近年 来对八 年长 学制 学生 科学研 究培养 的一些 实际经验 , 绍 了在博 士导师的指 导下对八 年长 学制 学生的培养过 程 , 介 如从 一入校 就 抓起 , 照培养正式科研 型博 士生为他们制 定科 研规 划, 步有计划地安排他 们参加科 学研 究活动 , 按 逐 目前 已 经初 步取得 了一些阶段 性成果 , 文章给 予 了总结 , 并为后 续的工作提 出一些新的打算。 [ 关键词] 八 年长 学制 学生; 学研 究 ; 科 培养模式 ; 学位探讨
研能 力 的 培 养 对 八 年 制 学 生 有 重 要 作 用 , 有 兼 备 科 研 能 只
1设 定 全 程 导 师 。 学 生 入 校 后 , 校 为 每 组 学 生 ( - . 学 23
人) 安排一名有博 士导师资格 的教授担 任导师 。
2 制 定 与 科 研 相 关 的计 划 ( 5年 完 成 ) ( ) 12年 : . 前 。 1第 -
[ 中图分类号 ] G 4 . 62 0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0—7 12 1 )80 0.2 0210 (0 10—0 1 0 从 高 中毕业生 中选拔 , 实行一贯 制教育 J 。我 国八 年制通常
采用后者 。
八年 制医学教育 的培养 模式 是 全 国不 少 高校 正在 探索 的重要课题 。有些 高校 八 年制 学生 培养 过程 中尤 注重 专科 医师 的培训 ; 也有高 校认 为 , 年制 既要 注重 临床 知识 和技 八 能 的学 习 , 也要进行 严格 的科 学研 究训 练 , 培养 科学 思 维和 方法 。中山大学 的培养 目标 和 目前 的培养 模式 是按 照 第二 种观 点。按 照“ . +5 5培 养模 式的设 计 , 2 5 .” 前二 年半分 别在 理工学 院 、 化工学 院和生 科 院完成 , 后五年 半进 入 医科 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13-09-23T15:45:29.76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黎芳[导读] 摘要从2004 年起,中国开始模仿欧美,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王黎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 310029)
摘要从2004 年起,中国开始模仿欧美,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的10 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模不得超过100 人。

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相比,我国八年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国内医学院校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寻找当前八年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八年制教育改革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
2013 年6 月30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42 名学生顺利毕业,奔赴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在祖国的西南角,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将培养的第二批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送出校门。

除了创办时间不同外,两所学校的八年制学生在培养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招生规模
作为代表目前中国医学在校教育最高层次的学制,加上浙江大学,目前中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的10 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模不得超过100 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从2005 年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2005 年招收50 人,2006 年开始每年招收60 人。

这60 名学生中一半来自高考录取,另外一半来自七年制制录取考生和其他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通过面试考试进入。

自开办以来,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居于浙江大学历年招生的第一位。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自2004 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当时从招收的七年制中择优选拔80 名进入八年制阶段学习。

首届八年制共有71 名顺利毕业。

目前每年的招生规模在70 人。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招收八年制学生:1、通过高考,填报志愿考上八年制医学生;2、川大内有6 个试点专业,允许大学一年级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经过考核后可在大二时转入八年制学习。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录取分数线从2008 年至今,均比四川大学投档线高出60 余分。

二、培养目标
美国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所授学位明显不同,从事临床医疗的医生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者通过两套独立的培训系统实现。

前者通过医学博士培养模式(MD)实现,后者通过哲学博士培养模式(PhD)完成,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唯一的目标是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此外,美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不仅仅在教授基本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是在培养能做出成熟选择、具备职业热情和责任心、把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的职业医师。

相比之下,我国的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则把八年制学生培养定位为:培养具有国家医学栋梁型和领导型人才素质及成长潜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合格的毕业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

掌握广博宽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具备一定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中文、英文沟通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团队精神,能够适应医学科学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两校的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能力素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面, 但是一致强调了某些重要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重点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的核心。

与传统的医学博士不同,八年一贯制医学博士不仅可以直接跨越本科和硕士,比一般的医学博士少花3年时间读完博士课程,而且学科基础和知识结构也更为宽泛全面。

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培养参照美国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特色,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模式,即学生在前四年可以选择浙江大学除医学之外的任何专业攻读本科学位,获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后四年按世界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完成医学博士课程教育,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全科医师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最终授予博士学位。

这样的“4+4”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以浙江大学综合性办学优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本科教育。

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学生在进入医学院后,前两年主要借鉴美国 UCLA 的课程设置,采取以人体系统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驱动,进行医学、公共卫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八个模块化课程学习,第三年进行通科实习,第四年则进行专科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和其他考核。

而华西八年制则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实行“八年一贯制和部分系统整合”的课程模式。

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从第三年开始进行为期三年的基础临床整合式教育,第六年进行轮科实习,最后两年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和毕业论文。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两所学校八年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
四、面临共同的问题
1、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权衡,各自应该各占多大比例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八年制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训练上时间太短,操作机会少。

特别是浙江大学的八年制培养前四年为非医专业本科教育,后四年要完成从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的学习,时间紧、压力大。

2、毕业后教育的要求也不够明确。

如八年制毕业生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与五年制毕业生一样进入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轨道,是目前较有争议的问题,各地操作也不尽相同。

如浙江大学首届八年制学生有1 人赴上海就业,将接受三年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两个学校八年制培养的比较,没有要区分孰优孰劣。

目前国内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还处在试行阶段,如何办好八年制医学教育,各个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摸索中改革调整,等待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范学工、李亚平等.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 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复旦教育论坛.2011;9:93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