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胃镜活检病理报告是通过对患者胃部进行活检,然后送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样本采集、病理学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

胃镜活检的样本采集通常通过内窥镜下取活组织标本,一般包括粘膜表面组织和黏膜下组织。

在取材时,应尽量取得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转变区,以便病理学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二、病理学检查结果。

1. 粘膜炎症。

炎症是胃镜活检中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

根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有时还可见到溃疡形成。

2. 肿瘤。

肿瘤是胃镜活检中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界限清晰,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浸润性生长和细胞异型性增强等特点。

3. 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是指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异常,形态学上有一定的异型性,但尚未达到癌变的程度。

这种改变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4.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镜活检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病理学检查可见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临床意义。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病变的进展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对样本的精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临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临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临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及漏、误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的组织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对834例胃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病理分型。

结果834例病例中,肿瘤311例,占,占37.29%(其中癌298例,占35.73%,腺瘤5例,占0.6%,淋巴瘤5例,占0.6%,平滑肌源性肿瘤3例,占0.36%);炎症及糜烂247例,占29.62%;溃疡214例,占25.66%;息肉44例,占5.28%;可见异形细胞不排除癌18例,占2.16%。

结论分析总结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并对其病变的漏诊及误诊进行综合分析。

自纤维胃镜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提高了临床对胃病的诊断水平,以及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同时也提高了对胃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部分病例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研究就本院临床834例术前纤维胃镜钳取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及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并对其容易发生的漏诊、误诊进行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4-2007年临床胃镜活检834例,活检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基本病理变化。

2 结果2.1 临床资料2.1.1 性别年龄本组834例,男677例,女157例,男女之比为4.31∶1,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87岁;其中胃癌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87岁。

2.1.2 病灶部位大部分为胃窦、胃角,其次是胃体、贲门,残胃11例。

2.1.3 内镜所见病变大多数表现为黏膜粗糙、糜烂,充血、溃疡或黏膜变平。

2.2 病理资料2.2.1 病理形态学改变光镜下247例胃黏膜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有的表浅黏膜糜烂,部分出现腺体萎缩,腺上皮肠化生,并伴有淋巴滤泡形成。

2.2.2 214例可见炎性渗出及坏死,个别可见少量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结合临床诊断可符合溃疡。

2.2.3 298例可见散在成群的异形腺体或细胞团,或异形细胞,细胞异形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为散在成串的印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胞浆深染。

胃粘膜活检胃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粘膜活检胃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粘膜活检胃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粘膜活检胃癌的检出率及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率。

方法在我科近年来胃粘膜活检组织663例中选出病理诊断为胃癌的病例80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胃粘膜活检胃癌检出率12%,男女之比为4:1,年龄19~89岁,平均62.8岁。

胃镜检查癌检出率81.25%,二次活检确诊率17.5%,胃镜漏诊率6.25%。

结论胃镜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是临床诊断胃癌的必经途径,二次活检可以减少胃癌的漏诊率。

值得注意的是,对非正常粘膜的常规活检可以提高早期平坦型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胃粘膜活检;病理;胃癌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cancer in gastric mucosa biops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rate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data of 80 case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in gastric mucosa biopsy.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cancer in gastric mucosa biopsy was 12%, 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4:1,the average age was 62.8 years old, from 19 to 89; 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cancer in gastroscopy was 81.25%, the diagnosis rate of second biopsy was 17.5%, the omission diagnostic rate in gastroscopy was 6.25%.Conclusions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gastroscop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the only wa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gastric cancer, and the second biopsy can decrease the omission diagnostic rate of gastric cancer; the routine biopsy of abnormal mucosa can rai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rly flat gastric cancer.KEYWORDS gastric mucosa biopsy pathology gastric cancer自纤维胃镜在我国开展以来,胃癌的术前诊断水平大大提高。

胃镜活检准确率分析

胃镜活检准确率分析

10月胃镜活检准确率分析
胃镜活检取材选用:奥林巴斯电子内窥镜
活检钳取:4~8块病理组织
本月胃镜镜下活检76例,胃镜诊断显示43例为胃溃疡,15例为胃息肉,18例为胃癌。

病理诊断显示37例为溃疡,14例显示为胃息肉,16例恶性肿瘤或低/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9例浅表粘膜慢性炎。

显示图表如下
胃镜活检病理准确率例数分析
分析:本月胃镜镜下诊断胃溃疡43例,其中有6例病理诊断为浅表粘膜慢性炎,胃镜镜下诊断胃息肉15例,其中有1例病理诊断为浅表粘膜慢性炎;胃镜下诊断胃癌18例,其中2例病理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粘膜慢性炎。

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如下
从如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活检取样者方面
1、胃镜下取样定位不够准确;
2、病理取样样品不够;
3、受仪器限制,无法给出明确诊断,仅为疑似。

二、病理诊断方面
1、不同病理医师诊断偏差;
2、样本制作过程中产生偏差;
三、病人方面
1、粘膜下由外向内生长肿瘤尚未侵及胃内,无法取出癌组织样本;
2、部分病人胃内大量食物残杂影响病理取样视野及取样样本;
3、部分病人耐受性差,病理取样难以定位准确。

改善措施:
一、胃镜室方面
1、加强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消除技能不熟产生的误差;
2、定期维护仪器,改善操作环境;
3、加强与病理科沟通,及时获得相关诊断信息;
4、加强病人宣教,做胃镜8~12小时前禁食禁饮,疑似梗阻病人需延长禁食时间。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胃镜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通过取得胃黏膜组织的活检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胃部病变的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

下面是一份关于胃镜活检的病理报告,字数为700字。

病理号:XXX-XXXX-XXX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理诊断:1. 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见慢性炎细胞浸润、表面上皮增生。

2. 胃黏膜息肉(良性)。

3. 弥漫性胃黏膜混合瘤(恶性)。

病理描述:镜下可见胃黏膜上皮轻度增生,炎细胞浸润较明显。

病变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部位,而胃角和胃底处的病变较轻。

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间质内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胃黏膜上皮轻度增生,表面粘液层较厚,胃腺密度较正常稍有增加。

胃窦部上皮下有一小型黏膜息肉,大小约为5mm。

深度组织切片显示整个胃黏膜被弥漫分布的小型癌灶。

癌灶由复杂成分组成,内含腺腔、囊腺、黏液和腺体细胞。

腺体内可见异型细胞,细胞核的大小和形态不均一。

癌灶周围的正常黏膜上皮呈现轻度增生和炎症状况。

癌灶侵犯黏膜基底膜,但未发现浸润到黏膜下层的情况。

结论:根据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该患者存在以下病变:1. 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表现,炎细胞浸润较明显,可见胃黏膜上皮轻度增生。

2. 胃黏膜息肉(良性):胃窦部上皮下有一小型黏膜息肉,大小约为5mm。

3. 弥漫性胃黏膜混合瘤(恶性):胃黏膜存在弥漫分布的小型癌灶,具有不均一的细胞核形态和异型性。

癌灶尚未发现侵犯到黏膜下层的情况。

此报告仅提供病理学检查结果,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医生应进一步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作者:大连市六院病理科王志东、孙萍、周莲许多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而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一些患者,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其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1.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有急性炎症。

2.萎缩性胃炎: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根据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易发生肠上皮化生。

3.淋巴滤泡: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内没有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检中遇有淋巴滤泡,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4.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目前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5.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即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

新的WHO分类将不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轻度不典型增生应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6.癌: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

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时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

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

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

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

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

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

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胃镜活检标本用于胃癌诊断中的具体效果及临床病理分析。

方法: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院接受胃癌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择取400例进行观察,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标本,分析所有患者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病理类型等。

结果:从结果分析上看,共检查出84例胃癌患者,大多数为腺癌,容易发生浸润,其中淋巴瘤患者2例、印戎细胞癌患者12例、间质瘤患者3例。

结论:在胃癌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可起到良好作用效果,对癌性腺体形态、癌细胞形态特征均可有效观察,通过检查结果还能够判断癌细胞浸润深度与生长发展,对结缔组织的间质反应可通过胃镜直接观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胃癌;胃镜活检标本;临床病理分析;诊断效果胃癌是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疾病中排第二,主要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癌在发病初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但该症状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症状明显,但治疗生存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1]。

目前,临床经常采用胃镜活检来诊断胃癌,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清晰度较高,可有效观察到胃癌病例具体分型、形态特征,为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2]。

本文随机择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400例胃癌患者参与研究,针对胃镜活检标本诊断应用效果予以探讨。

整理数据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院接受胃癌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择取400例进行观察,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标本。

400例胃癌患者中,男性273例、女性227例,年龄最小者39岁、年龄最大者87岁,平均年龄(54.6±2.3)岁,病程时间6个月-1.5年,平均病程(10.4±2.5)个月。

入院时,患者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314例、上腹部胀满2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其他症状患者25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9T13:32: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三琼
[导读] 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

王三琼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 (304/392)。

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关键词】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74-01
Pathologic analysis of gastroscopy Biopsy for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oscope biopsy for the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Methods: 816 patients were taken the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304 pati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surgery, and the gastroscopy confirmation rate was 77.6%.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iber endoscopic biops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stomach for gastric cancer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s】 gastric mucosa gastroscopy biopsies pathological analysis
近年来,纤维胃镜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各种胃疾病确诊的金标准。

纤维胃镜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钳夹疑似病变粘膜,并进行相应的活组织检查,对确定患者胃部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性质有着较高的准确度,特别对胃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患者816例,其中男性496例,女性320例,男女比例为1.55:1,年龄15-80岁。

816例患者中,主要症状是胃痛、腹胀等。

病程2个月至18年,部分患者久治不愈。

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多以胃部粘膜肿胀、糜烂及溃疡多见,溃疡大都小于3.0cm,大于3.5cm的溃疡少见。

1.2 方法
每例患者钳取胃粘膜1-6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m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结果
2.1 胃粘膜活检结果
本研究中816例患者,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结果:232例为胃黏膜慢性炎、48例为胃黏膜息肉、248例为溃疡、48例为非典型增生、32例为可疑癌、192例为恶性肿瘤、16例为难以诊断。

2.2 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本研究中,816例行纤维胃镜胃黏膜活检的患者中,392例患者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胃粘膜纤维胃镜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392例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胃镜取材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例数
胃黏膜慢性炎胃癌 32
胃黏膜慢性炎胃间质瘤(良性) 6
胃间质瘤(恶性) 2
胃黏膜息肉胃黏膜息肉 24
溃疡溃疡 80
溃疡腺癌 16
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 16
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腺癌 16
腺癌腺癌 184
可疑癌腺癌 8
不能诊断腺癌 8
合计 392
3、讨论
3.1 纤维胃镜所取的胃粘膜组织一般很小,因此,取材时采用伊红液将胃粘膜点染为红色,使针尖针头大小的胃粘膜清晰可辨,避免制片过程中丢失组织粒。

包埋时,操作者使用加热的镊子将蜡烫到最底部,使所有组织粒处于同一平面,切片可更加方便、迅速和准确
[2],保证每粒组织都切到最大切面。

每个蜡块连切6至8个切面裱在一张切片上,既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2 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部十分常见的疾病,虽然分型较为繁多,而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诊断以此两型为主。

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病变中比较常见,可为患者胃粘膜炎性病变的分型和预估病变发展趋势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3.3 活检胃粘膜标本较小,切片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

病理医生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必须仔细观察每一粒组织的每一切面,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及胃镜下大体所见等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3]。

对于胃溃疡病,常常见到一些溃疡的炎性渗出物、炎性坏死组织、炎性肉
芽组织等,通过观察这些病理变化,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即可做出相应的诊断。

但是,在部分被怀疑为恶性溃疡的病变中,或由于在溃疡处有较厚的坏死组织,或由于解剖部位等情况[4],未能取到相应的肿瘤组织,就不容易做出判断而延误病情。

在表2中有16例胃镜活检为溃疡, 但术后诊断却为腺癌,其原因就是没有取到癌组织。

此时,病理医生当视具体情况建议患者再次多点取材或再次深取送检。

3.4 胃黏膜活检诊断主要是术前诊断,所以对此有严格要求,一定要注意分寸的把握,避免假阳性诊断情况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对某些疾病(萎缩性胃炎及疑癌患者),要慎重处理,必要时反复活检,达到最终确诊,对于暂时不能确诊的患者,要嘱咐其定期复查,达到预防胃癌发生的目的。

3.5 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对于早期胃癌活检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通过表2可以得出,总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但是也有88例病人胃镜诊断出现偏差,这些患者术后诊断为不同类型的胃部肿瘤,术前胃镜诊断分别为慢性胃炎(40例)、胃溃疡(16例)、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16例)、可疑癌(8例)、不能诊断(8例),可见纤维胃镜的确诊率为77.6% (304/392)。

3.6 综上所述,胃镜的性能、操作偏差、取材部位(数目、大小)等,均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误诊情况的发生[5]。

因此,若要提高胃镜的检出效率,必须注意取材(胃黏膜)时掌握技巧,同时避免挤压而给诊断造成相应的困难,也要注意取材的部位、例数等,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亚利,黄留业,刘云祥.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2:7-9.
[2] Plummer M, Buiati 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the stomach: a reliability study[J]. Int J Epidemiol, 2006, 26:716-720.
[3] Kovacs TO, Jensen DM. Endoscopic therapy for severe ulcer bleeding[J]. 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 2011, 21(4): 681-96.
[4] 王妍,王晶桐.429例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6):525-527.
[5] 常越,赵茜,郭凤英.纤维胃镜活检1359例病理结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 31(2):213-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