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严选材料)
怎么看胃镜病理报告单

怎么看胃镜病理报告单
胃镜病理报告单是指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后,通过对取自患者胃黏膜的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组织学观察、病理分析,最终得出的病情诊断报告。
对于一般人来说,看胃镜病理报告单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对疾病情况有个基本了解。
首先,在接收胃镜病理报告单时,需要确认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是否与报告单上一致,以免发生误诊。
此外,还需要注意报告单上的检查时间、送检部位、标本数量和编号等信息是否正确。
接着,我们来看报告单的文字描述。
通常,病理报告文本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病理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标本的颜色、大小、形状、组织结构等;其次是组织病理学分析,描述组织结构是否正常,细胞形态是否规则等;然后是病变的病理学描述,包括病变的性质、分布范围、病变程度等;最后还要描述组织病理学诊断,即病变的全称;最后是医生的建议或备注。
在理解报告单内容时,不能只看某一个部分,应该将所有部分相结合,进行全面的了解。
比如在病理学分析部分,如果发现一
些异常细胞,同时在病变描述中发现该结构异常扩张,则可能暗示患者存在肿瘤病变。
此外,还应该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例如“上皮细胞异型性”表示组织中存在异常的细胞,这是癌变的一种征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果报告中出现“炎症”一词,则说明相应组织有炎症反应,需要进行炎症的相应治疗。
总之,看胃镜病理报告单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同时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不可轻信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希望大家能在了解病理报告单的基础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43期胃镜检查大家都不陌生,胃镜能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胃内的情况,并可通过内镜下摘取“粟粒”大小的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时掌握胃的病理改变。
不过,很多患者在拿到胃镜病理报告单后,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读懂胃镜病理报告单。
病理报告单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基本信息、客观描述、结果判断。
其中,基本信息是这张报告的“身份证明”,主要说明是谁的标本(患者信息),以及取自身體的什么部位。
拿到报告后,患者首先要确认这些基本信息,不要张冠李戴,错拿别人的报告。
第二部分是客观描述,这也是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客观描述中首先是病理医生肉眼可以看到标本的颜色、数量、大小等,如胃窦灰白色组织2粒,直径0.2厘米等;其次是医生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客观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炎症程度的评估。
通常会根据炎症细胞的多少分成三个级别,分别用“+”“++”“+++”表示轻、中及重度。
在这些炎症细胞里,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是用来评价慢性炎症的。
2、“活动性”程度如何?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内有一种特别的细胞叫“中性粒细胞”,它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报告中“活动性”的程度,它的出现提示一种特殊感染的存在,那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为“HP”,长约2.5至4.0微米,多鞭毛,末端钝圆,呈螺旋型弯曲。
研究表明,HP感染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是否有“萎缩”和“肠化”?胃的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以发挥消化和促进吸收的功能,如果腺体数量少了,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将胃里的腺体比喻成排排放的凳子,抽掉几个后,凳子少了,这种腺体在数量上的减少称之为“萎缩”;如果不仅凳子少了,而且还把部分凳子换成了别的椅子后,那就属于另外一种萎缩,例如所谓的“肠化”。
“肠化”顾名思义和肠有关,那么,胃怎么会和肠扯上关系呢?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非常狡猾,一旦生长的环境变了,它们也会跟着变,明明在胃里的东西却长得和肠里的一样,而这些变化了的细胞自然不能发挥原来的功能了。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胃镜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排查胃部疾病和病变。
而胃镜报告是医生根据胃镜检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份检查报告。
对很多人来说,胃镜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述可能比较难懂。
在本文中,我们将教您如何看懂胃镜报告,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报告的结构胃镜报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病史,术前诊断,术中所见,术后诊断和建议。
以下是对每一部分的简要解释:1、病史:这部分会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就诊原因等。
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
2、术前诊断:根据病人的主诉和其他检查的结果,医生在胃镜检查前会有一个初步的诊断。
这部分会记录医生在检查前的初步判断。
3、术中所见:这部分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医生在实际进行胃镜检查时所观察到的情况。
它会详细描述胃黏膜的颜色、形态、溃疡、出血等情况,以及有无息肉、炎症、息肉等病变。
4、术后诊断:根据术中所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对病人做出最终的诊断。
这一部分会明确标注病人是否患有胃炎、胃溃疡、息肉、肿瘤等疾病。
5、建议:针对术后诊断所得的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关的治疗建议和注意事项,比如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二、关键词解释在理解胃镜报告时,一些关键词的意义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键词及其解释:1、黏膜:指的是胃壁内侧的一层黏液覆盖的组织,对保护胃部不受到胃液的侵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报告中常常会涉及到黏膜的颜色、形态、光滑度等描述。
2、溃疡:是指黏膜层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的损伤,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溃疡。
溃疡会在胃镜中表现为白色或者黄色的凹陷。
3、息肉:是肿瘤的一种,通常是在黏膜或者黏膜下层长出的肿块,有时有类似于菜花的形状,有时也会像葡萄般。
息肉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性质。
4、肿瘤:是指在组织内的一种新生物,它同周围组织失去了一些正常生物调控机制,会无序生长。
肿瘤通常需要进行活检检查以明确性质。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是一种检查人体胃部病变情况的方法。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采集胃部组织样本供给检测。
而这些样本之后就需要进行
化验,得出一份胃镜活检报告。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如何
看懂胃镜活检报告显得相当困难。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每一项内容。
首先,胃镜活检报告与病理学报告类似。
病理学报告中通常包
括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病理类型、病变严重程度、
局部浸润情况等内容。
而胃镜活检报告中也会包括胃部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性质等内容。
因此,读者应该先了解自
己的胃部病变情况,以便于对报告进行逐项比对。
其次,胃镜活检报告还会针对不同的病变情况,进行不同的检
测及解释。
比如说,如果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报告会解释这是一
种强膜菌,是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如
果发现了低度异型性,报告会解释这是局部轻微异常,要加以监测,以防发展成肿瘤等疾病。
最后,读者在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慎重对待报告中的任
何异常指标。
如果报告中有指标超出正常范围,那可能表明病变
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找医生开展治疗措施。
同时,读者也要
从医生那里了解如何做好术后饮食和保健,以帮助自己恢复健康。
总之,胃镜活检报告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报告。
读者在
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了解自己的病变情况,逐项比对每一项
报告指标,同时重视任何一个异常指标,以帮助自己早日康复。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胃镜是一种用于内窥检查胃部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
的情况,并且进行组织的取样以便进一步检验。
胃镜检查后会有一份胃镜报告,报告中会
详细描述胃黏膜的情况,并给出医生的诊断结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胃镜报告内容的解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胃镜报告。
1. 胃黏膜的外观特征:胃黏膜的外观可以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
正常的胃黏膜
外观应该是粉红色,光滑无糜烂、溃疡或肿块。
异常的胃黏膜外观可能有糜烂、溃疡、出血、充血等情况。
2. 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红斑、肿块等。
糜烂是指胃黏膜的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破损,溃疡是指糜烂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
或多个较大的溃疡。
红斑是指胃黏膜的某些区域呈现红色,肿块可能是息肉、肿瘤等。
3. 活检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能会进行活检,即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验。
报
告中会给出活检结果,描述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如炎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等。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
报
告中会说明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医生的结论和建议:医生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给出最终的诊断和建议。
如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的诊断,以及针对具体病变的治疗建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报告是专业医学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你在阅读报告时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或专业术语,建议咨询医生或请教专业人士,以
便更准确地理解胃镜报告的内容。
一分钟就看懂胃镜活检报告

如今很多人都会出现胃方面的疾病,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为各种慢性胃炎,比如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等。
如果平时不注意,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
莫慌!下面手把手教你解读医院病理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术语。
.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报告解读】在胃镜报告中,大家最多看到的,其实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出现这个结果时,大可不必惊慌,绝大多数情况是可以治愈的,多数甚至都不需要用药,日常多以补充养胃粉的金渭泰,肠胃型益生菌舒克幽进行调理,抗炎修复,保养调理。
.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报告解读】报告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要注意了,这种慢性胃炎是很难恢复的。
除了炎症反应外,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胃深层腺体的减少或者消失,出现这个结果,就需要消化科医生进行治疗了。
.
三、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报告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应该出现在小肠或结肠上的粘膜结构出现在了胃粘膜上,是机体的一种异常的增生。
当见到报告中提示有肠上皮化生后,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定期复查。
肠化的类型与范围,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还要配合检查下幽门螺杆菌指标。
当报告中出现+时,就说明已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肠化及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所以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抗幽门螺杆菌。
.
四、“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
【报告解读】异型增生,按腺体异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中度异型增生归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归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作者:大连市六院病理科王志东、孙萍、周莲许多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而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一些患者,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其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1.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有急性炎症。
2.萎缩性胃炎: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根据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易发生肠上皮化生。
3.淋巴滤泡: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内没有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检中遇有淋巴滤泡,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4.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目前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5.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即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
新的WHO分类将不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轻度不典型增生应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6.癌: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
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时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
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
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
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
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
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
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
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
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根据
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
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
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
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
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
对这一
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
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