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论文

一直以来,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病理医师在胃上皮内瘤变 及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上存在争议。 西方病理医师认 为,肿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润至黏膜固有层才是诊断 恶性的前提,而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的异型增生,即使为高 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也不诊断为癌[6-8] 。 这一诊断标准的背 景是:(1)黏膜内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9-10] ;(2) 可避免临 床上的过度治疗;(3)浸润是癌的唯一客观证据;(4) 可避免 复杂的组织学解释。 然而,这一标准也存在缺陷:(1) 癌的 确诊并不 依 赖 于 组 织 学 改 变, 而 是 依 据 肿 瘤 存 在 的 位 置; (2)活检组织诊断癌是困难的;(3) 临床医师可能低估上皮 内瘤变的危险性;(4) 这一原则阻碍病理医师对黏膜内癌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鉴别的努力;(5) 最重要的是,这一原 则常使 活 检 标 本 与 手 术 切 除 标 本 的 病 理 诊 断 结 果 不 一 致[11] 。 临床医师低估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性,会影响临床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高级别胃上皮内瘤 变的患者中有 60% ~81%的人在几个月到 3 年的随访中进 展为胃癌[12-13] 。 明确的浸润是西方病理医师诊断胃癌的准 则。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依据这种准则,病理医师在活检标
参考文献
[1] 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 GLOBOCAN 2008 [ J] .Int J Cancer, 2010, 127(12) :2893-2917.
[2] Chen W, Zheng R, Zhang S, et al.Report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cancer registries, 2009 [ J ] .Chin J Cancer Res, 2013, 25(1) :10-21.
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

l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1 3 4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 中, 男性 1 9例,女性 9例 , 年龄在 3 8—7 6 岁 ,其中胃窦 5 例, 贲门8 例 ,胃体 1 0 例 ,幽 门 5例 ,所有 病例 均符 合 世界 卫
生组织 的病 理诊断标 准 。
术前术后的组织切片对照观察 发现在组织形态上具有相似
性 ,即腺 上 皮细 胞 排列 存 在 极 性 ,结构 排 列 非 常 紧密 ,腺
上皮 核形状 具有 杆状 、 不规 则型 、 卵 圆形 等不 一致性 的分布 。
3讨论
胃癌是 常见 的恶 性肿瘤 之一 ,在我 国发病 率较 高。随着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人 们 保健 意 识 的不 断 增 强 ,近 年来 , 胃 癌的发病率稍微呈下降趋势 【 2 】 。该病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 健 康造成 了极 大的伤 害 , 而且痊愈 率低 , 具有 极高 的死亡 率 。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发 现 、早 诊 断 、早 治疗 是 目前较 为 有 效 的手 段 。报 道 【 ] 显示 早 期 发 现 胃癌 后 ,5年期 的生 存 率 可达 8 0 % ~9 0 %。当前 医学 的发展 进 程 ,已经 使人 们 对 胃癌 的诊 断得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提 升 。作 为 胃癌 诊 断 的常 规 手段 的 胃镜 活检 ,对 黏 膜
在 医疗实践 中,需 要注 意的是 ,临床 医师应 高度重 视经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结果 为 上 皮 内瘤 变 高级 别 的 患者 ,尽 可 能 早 的进 行 重复 活 检或 手 术治 疗 对 于延 长 患 者 的生存 期 具 有重 要意义 。 世界 上任何 事物都 不是绝 对 的 ,都有 一定 的局限性 。 因 此 非 常有 必 要参 照 世界 卫 生组 织 在 结直 肠 恶性 肿 瘤 的诊 断 中对 是 否侵 犯 了黏 膜 肌非 常重 视 的观 点 ,将 这一 观 点 移植 到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中。通 过 观察 、对 比可 以发 现 ,凡是 在 胃镜 活检 病 理诊 断 中明确 侵 犯 了黏 膜 肌 的病 例 ,术后 切 片组 织病 理 诊 断均 可 发 现癌 细 胞 的存 在 。处 于 胃癌 进 展期
胃镜活检诊断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临床分析

20 0 0年 , O肿 瘤 新 分 类 把 上 皮 内瘤 变 的 WH 定 义应用 到 胃肠 道上 皮 癌前 病 变 的诊 断 中 , 在 临 并
例, Ⅳ型 1 。 例
2 2 手术及病 理检 查 结 果 除 1例开 腹后 发 现 系 . 皮 革 胃伴 肝转 移放 弃 手 术 , 余均 行 胃癌根 治 术 。标
进展 期 胃癌 包 括 2例 术 前 H IN 疑 癌 变 者 , 中 GE 其
9例局部 淋 巴结 转移及 1 例肝 转移 。 3 讨 论
1 资料 与方 法 I 1 一般 资料 . 本组男 1 7例 , 5例 ; 女 年龄 4 7 0~ 6
20 0 0年 国际癌 症 研究 协 会 出版 了《 O肿 瘤 WH 组 织学分 类》, 建议 采用 上 皮 内瘤 变术 语 , 分 为 高 并 级 别和 低 级 别 。 H I N 包 括 上 皮 重 度 异 型 ( 典 GE 不
18 6
J Be g u Me ol F b u r 0 1 V 1 3 N . n b d C l , e r a y 2 1 , o . 6, o 2 .
[ 文章编号 ]10 -2 0 2 1 )20 6 -2 0020 (0 1 0 -18 0
・临 床 医学 ・
胃镜 活 检 诊 断 胃高 级别 上皮 内瘤 变 2 2例 临床 分 析
共识 。
本 经病理 检查 , 维持 诊 断 为 H IN, 3例 GE 3例早 期 胃
癌, 其余均 为进 展期 胃癌 。3例 维 持 H IN诊 断 者 GE 均合 并萎缩 性 胃炎 , 化生 Ⅱ度 ; 肠 3例早 期 胃癌 标本 形似 Ua2例 ,I 例 , 中 1例合并 HGE 1 1c1 其 I N;6例
胃镜联合组织活检对胃癌患者诊断的临床评价及意义

胃镜联合组织活检对胃癌患者诊断的临床评价及意义发表时间:2013-04-12T14:47:50.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周国胜[导读] 一般来说,胃镜能直观发现胃癌病灶,并且活检容易获得组织标本,良好的活检组织标本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条件。
周国胜(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311600)【摘要】目的:探讨胃镜及组织活检对胃癌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术后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胃镜及组织活检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1.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符合率40 %、进展期胃癌符合率8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符合率66.7 %、进展期胃癌符合率9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分化型胃癌诊断符合率91.6 %、分化不良型胃癌诊断符合率5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肠型胃癌诊断符合率90.8 %、弥漫型胃癌诊断符合率62.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镜联合组织活检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提高对胃癌患者的胃镜及组织活检,以及临床医生对胃癌特点的认识非常重要,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胃癌胃镜活检【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25-02 一般来说,胃镜能直观发现胃癌病灶,并且活检容易获得组织标本,良好的活检组织标本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条件。
组织活检诊断在胃癌的确诊、鉴别诊断和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阳性检查结果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在胃癌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胃镜及组织活检对胃癌的临床评析,探讨胃镜联合组织活检对胃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1 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手术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33例,男性83例,女性50例;中青年患者40例,老年患者93例,平均年龄65.8岁。
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筛查的价值

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筛查的价值【关键词】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早癌内镜精查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因此此阶段的内镜检查对患者胃癌筛查与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普通内镜活检是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检查详实,其通过病例活检与图像显示能够对患者胃部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但受图像清晰度等因素的影响,普通内镜对胃早癌的筛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漏诊与误诊与几率。
内镜精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胃早癌的筛查过程中,对此文章就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中的筛查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普通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56例进行内镜精查复诊,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进行筛查。
56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5±1.25)岁。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检查仪器:在进行内镜精查的过程中选择普通白光内镜与电子胃镜、NBI放大内镜。
胃早癌诊断标准:早期胃癌症状较少,主要以胃部疼痛、胃部灼热、贫血等因素为主要诊断依据,同时诊断需要结合胃镜及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为主要依据。
八尾建史提出VS诊断依据,V以微血管结构为代表,根据放大胃镜观察到的血管形态、管径粗细、排列与分布情况将微血管机构分为规则、不规则与血管消失三个主要类型。
S以胃黏膜表面微结构为代表,根据胃黏膜表面的形态结构、大小、排列与分布同样将其分为规则、不规则、消失三大主要类型。
同时以胃癌和周围黏膜间分界线为主要诊断类型。
内镜精查。
对经普通内镜确诊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内镜复查,采用普通内镜与内镜精查两种形式,对患者胃部白光内镜下的胃部微血管结构与胃黏膜表面微结构进行形态等胃早癌的诊断探查。
内镜精查根据VS诊断标准进行病灶性质的判断,其中阳性代表胃早癌、阴性为非癌性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分析

s i o n s wi t h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WANG F e n g, S ONG Xi a o — y a n, HE Hu i — j i e , e t a 1 . ( I n n e r Mo n go l i a Pe o pl e ’ S
一
3 8 0 一
Ch i n J I , a b Di a g n, Ma r c h, 2 0l 4, Vo l 1 8, No . 3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4 ) 0 3 0 3 8 0 —0 4
电子 胃镜 活 检病 理 诊 断伴 幽 门螺杆 菌感 染 的 胃黏 膜 上皮 内瘤 变 的分 析
胃部 疾 病 诊 断准 确 性 。 关键词 : 胃黏 膜 上 皮 内 瘤 变 ; 活组织检查 ; 胃镜检 查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l y s i s o n a d v a nt a g e s a n d di s a dv a n t a g e s o f g a s t r i c e n do s c o pi c bi o ps y on p a t ho l o g i c a l d i ag n o s i ng g a s t r i c l e —
胃镜活检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22 精 子 密 度 与形 态 的 比较 :将 样 本 根据 密 度 大小 分 为 三组 , .
来进行畸形率的统计,并进行比较。精子密度越高形态正常率越
高 。详见 表 1。
表 1精子密度与形态的比较 ( ) %
精 子 密 度 和 活率 是 精 液 质量 分 析 中两 个 重 要 的 参数 , 只有 正 常 的精 予 密度 和活 率除 了才 能保证 精 卵结 合 、发生 顶体 反应 和
统 计 学意 义 ( >0 5 P . )。 0
导致 人 的正常 精 子形态 率下 降 ,这是 一种 正 常反 映 。但 本 文研 究 个年 龄阶段 的 不孕 症男性 的精 子 ,总结 m年龄 与精 子肜 态之 间 无 相关性 ,可能 小于 我们选 择 的资料 ,还 没 有达 到影 响精 液质 量
[ 要】目的 :探 讨 胃镜活 检对 胃黏膜 高级 别 j 内瘤 变 的诊 断价 值 。方法 :选 取4 例经 胃镜 活榆诊 断为 胃黏 膜高级 别 【 内瘤 变 摘 = 皮 4 : 皮 的 患者 ,回顾性 分 析其病 理 结果 ,评 价 胃镜活 检 的诊断 价 值 。结果 :胃镜 活榆 确 诊为 胃黏膜 高级 别 卜 内瘤 变 的4 例患 者 中肜 状似 早 皮 4 期 胃癌 者有 1例 ,似进 展期 胃癌 者有 2例 。经术 后病 理均 确诊 为 胃癌 者有 4 例 ,其 中早期 胃癌有 1 ̄ ,进 展期 胃癌 有2 例 ;黏液 腺 癌4 6 8 2 / 5, J 7 例 、低分 化 腺癌 1例 、中分化 腺癌 l例 、高分 化腺 癌9 ;其余2 6 3 例 例维 持 胃黏膜 高级 别 E 内瘤 变 的诊 断 。进展 期 胃癌 的B r an 型 皮 or n 分 m
近 几年来 ,男 性不 育症 的发病 率呈 逐渐 升高 的趋势 ,这提 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7:51.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周建平1 石燕2
[导读]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
(1宁夏吴忠市医院病理科宁夏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
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
结果: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
结论: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6-02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病灶发展情况,进而为各项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深入了解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0.17)岁。
患者病灶位置在胃窦部15例,胃体位置是5例,胃角位置2例,胃底部1例。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院的患者均满足胃镜病理活检Vienna分类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胃镜病理活检方式进行病理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组织和术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都采用10%的甲醛加以固定,采用乙醇梯度脱水的方式,在患者常规石蜡包埋之后,切为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可以在光镜下完成病理结果的观察[1]。
1.4 评价标准
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2]。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
详见表
3.讨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良恶性交界病变检出率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可谓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
上皮内瘤变主要可以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呈现出轻度、中度的胃黏膜增生问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增生问题,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一旦治疗方式不当,则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将会产生较大威胁。
研究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身体问题,通过科学的检验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与确诊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提升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逐渐成为了胃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检验应用效果。
作为胃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黄金标准”相对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所以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保证各项检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旦没有找到适当的黏膜肌层,则难以明确了解患者的癌性病灶位置实际情况。
同时,如果取材的过程中钳夹没有成功,还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例如出血、渗血等等,在影响胃镜病理学活检检查视野的同时,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机体伤害。
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取材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活检的质量与准确性。
对于一些存在表面糜烂、周围存在不规律肿物的患者,需要先为患者实施清洗活动,而后在患者较为坚硬的肿物上进行观察,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质量。
针对于一些不存在黏膜层或者表面光滑的患者,可以在肿物蒂根黏膜位置取材;针对于一些突出物较为显著的患者,可以以突出物为中心进行取材;存在恶性溃疡病灶的患者,则可以以溃疡面为基点,在溃疡周围实施取材。
胃镜病理活检的方式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检查工作。
在具体的未经病理活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临床表现,细致开展病理组织活检工作,认真分析患者的胃镜图像,进而降低胃癌或者是癌变转移问题的发生几率,为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带来更多的保证。
在本次临床检验实践研究中,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数据对比的结果能够看出,胃镜病理活检的检验方式下,检出率相对较高,与手术病理学检验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充分表明了上皮内瘤变检验中,胃镜病理活检的实践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彬.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12(23):73-74.
[2]汤胜君,曹彬,张元瑞等.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
疗,2015,01(20):9-11+15.
[3]张永强,刘鹏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转归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11(23): 768-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