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菊花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古诗三首《菊花》 语文S版 (共13张PPT)

感悟古诗
根据自己所看、所感来想象作者所描 绘的画面。
感悟古诗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课文小结
百花多在温暖的季节盛开,菊花偏偏 不畏风霜,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也正是如 此。读了诗作后,你是不是也喜爱上了菊 花?希望同学们能带着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去朗读、背诵古诗,做一个能吟善诵的小 诗人!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7 21.8.71 1:43:01 11:43:0 1Augus t 7, 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7 日星期 六上午1 1时43 分1秒11 :43:012 1.8.7
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像陶渊 明的家一样。(诗人)绕着篱笆欣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地偏西。不是因为 在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菊花开过之后便 不能够看到更好看的花了。
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思考: 古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 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触?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上午 11时43 分21.8. 711:43 August 7,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7日 星期六1 1时43 分1秒11 :43:017 August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11时4 3分1秒 上午11 时43分 11:43:0 121.8.7
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附译文注释》

4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重点)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山行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通过观察图片,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秋天的图片,明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金秋时节”。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山行》。
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
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
《菊花》教学设计

创新思维能力
03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在课程学习中提出新的观点
和想法。
05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
1 2
课件内容设计
结合《菊花》的主题,制作包含菊花图片、生长 过程动画、相关诗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以丰 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互动环节设置
在课件中设置互动环节,如知识问答、拖放匹配 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菊 花栽培、育种、繁殖等实 践操作的能力,以及鉴赏 和应用菊花的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园艺事 业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能够全面 反映菊花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同时,教材应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阐述菊花生长过程中的浇水、施肥 、修剪等日常管理措施,以及不同 季节的养护要点。
病虫害防治措施分享
常见病害
介绍菊花常见的病害,如黑斑病 、白粉病等,以及病害的症状识
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虫害
讲解危害菊花的常见虫害,如蚜 虫、红蜘蛛等,以及虫害的识别
与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
分享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如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定期清
社会学与菊花
探讨菊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意义,如菊花在节庆、礼仪、民俗 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
关注行业动态,更新教材内容
花卉产业现状与趋势
介绍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花卉产业的挑战和机遇。
新品种与新技术
爱国情怀:幼儿园小班国家公祭日《菊花》教案

爱国情怀:幼儿园小班国家公祭日《菊花》教案在日益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全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是培养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启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引导幼儿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篇幼儿园小班国家公祭日《菊花》教案,该教案在幼儿园内开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该教案依托于国家公祭日这一教育资源,将《菊花》这篇名篇融合其中,旨在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育幼儿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珍爱和平,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案,使幼儿:1.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由来、意义。
2.了解《菊花》的故事情节,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让幼儿明白菊花有多么珍贵,引起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及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5.能够初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心声。
二、教学内容1.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和意义。
2.《菊花》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3.菊花珍贵的原因,并引起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及环保意识。
4.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5.参与国旗下的课堂活动。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听、说、写三结合的活动方式。
3.教材讲授与活动结合的方式。
4.角色扮演与活动结合的方式。
5.小组探究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先给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是《菊花》的故事,引导幼儿静静听故事,体味故事中的思想。
2.故事呈现在讲述故事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在故事中,管仲那两次送菊花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幼儿回答:“爱国、尊重生命、环保。
”3.故事探究在幼儿们理解了故事中的含义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让幼儿更加深入体会主人公们的思想。
如何表现爱国、尊重与环保的主题,如何重点表达主题内容,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组织幼儿表演时注意的问题。
4.参观校园美景通过参观校园内的露珠、花鸟、蝴蝶等,故师引导幼儿们发现身边的美,同时引导幼儿分享攒下的珍珠和花瓣;从中感受生命之美,体味生命的可贵,养成珍爱生命的好习惯。
菊花诗歌幼儿园教案

菊花诗歌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菊花是秋天的代表性植物,学会欣赏菊花的美丽。
2.让幼儿通过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祝福。
3.培养幼儿的美感、语言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菊花的特点和意义。
2.欣赏菊花的美丽,培养欣赏美的意识。
3.学习菊花相关的儿歌、诗歌及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幼儿回忆秋天,询问幼儿们最喜欢的秋天的景象是什么。
•相关的秋天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进入课题。
2. 欣赏菊花(15分钟)•打印菊花图片供幼儿们鉴赏。
•讲解菊花的特点和意义,帮助幼儿认识和欣赏菊花的美丽。
3. 学习儿歌(25分钟)•听老师唱儿歌《菊花》,学习歌词和旋律。
•逐句教唱,巩固儿歌内容。
•分小组进行合唱,带领幼儿们跟着节奏唱。
4. 学习诗歌(30分钟)•讲解诗歌《菊花》的背景及含义。
•逐句学习诗歌,帮助幼儿理解意思。
•分组朗读诗歌,表达自己对菊花的祝福和喜爱。
5. 手工制作(30分钟)•发放工具和材料并教授如何制作菊花,提供简易模板帮助幼儿制作。
•带领幼儿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收集制作完成的作品并放在展板上,欣赏和分享。
6. 结束环节(10分钟)•让幼儿回忆学习到的内容,帮助幼儿们梳理思路。
•鼓励幼儿进行总结发言,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性植物,富有生命力,色彩鲜艳,营养丰富,被誉为“秋之花”。
本节课通过欣赏菊花的美丽、学习相关的儿歌、诗歌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菊花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幼儿的美感、语言和表达能力。
整个课程有适当的导入环节、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体验性强的手工制作活动和总结性的结束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菊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菊花》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菊花》,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目标1. 研究掌握古诗《菊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古诗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菊花》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 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预先准备好的《菊花》的课件和图片。
4. 学生练本和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菊花》的图片和听录音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好奇心。
2. 理解诗意:与学生共同阅读《菊花》,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分析意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4. 欣赏朗诵:请几个学生朗诵古诗《菊花》,其他学生观察朗诵中的语调和情感,并给予反馈。
5.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菊花为主题的诗歌,或者画一幅与古诗相关的画作。
6.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7. 总结回顾:对整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菊花》的读后感或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的质量和创意。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个别评价和建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组织学生参观花园或植物展览,进一步体验和欣赏菊花的美。
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古诗研究中的成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菊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菊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菊花的外观特点和生长性。
2. 掌握描述菊花的词语和句子。
3. 学会欣赏和评价菊花的美。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菊花》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入活动:用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菊花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2. 研究词语:教授和讲解与菊花相关的词语,如“黄花”、“白花”、“花蕾”等。
3. 阅读和理解: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菊花》,并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加深对菊花的了解。
4. 写作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菊花的美,提高写作能力。
5. 欣赏和评价:进行菊花的欣赏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和评价菊花的美。
教学步骤1. 导入:使用菊花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2. 词语研究:通过图片和示范,教授与菊花相关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3.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菊花》,解答问题,加深对菊花的认知。
4. 写作练:以《菊花》为题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描写菊花美的短文。
5. 欣赏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菊花的欣赏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和评价菊花的美。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检查学生在词语研究和写作练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表现和对菊花美的理解。
教学资源1. 菊花的图片和实物。
2. 课本《菊花》。
3. 相关词语的图片或卡片。
展示和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阅读《菊花》课文,学习了与菊花相关的词语,并进行了写作和欣赏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菊花的外观特点和生长习性,提高了对菊花美的感受和评价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和欣赏自然界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三首—《菊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
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
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
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
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
生活。
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
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
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菊——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房屋。
(组词:宿舍、校舍)
陶——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
(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喜爱菊花)
偏——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此——此花,这个花。
尽——完。
开尽:开完。
篱——篱笆。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
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
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
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
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得上它。
(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
偏爱菊花的原因。
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
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似/ 陶家,遍绕篱边/ 日/ 渐斜。
不是花中/ 偏/ 爱菊,此花开尽/ 更/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