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的未来展望
成都航空服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成都航空服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性大都市,近年来在航空服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对成都航空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成都航空服务的现状1. 空中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成都拥有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
该机场已经与世界各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空中交通网,为成都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2. 航空公司数量:成都拥有多家重要航空公司,包括四川航空、成都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
这些航空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网络,开通了多条国内国际航线,提供了更多的航班选择和服务。
3. 航空综合服务发展:成都航空服务不仅包括航空公司的运营,还包括相关的综合服务。
成都机场周边建设了多个航空产业园区,包括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
这些综合服务的发展为成都航空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成都航空服务的未来趋势1. 互联互通的航空网络建设:未来,成都将进一步拓展国内外航空网络,与更多城市建立航线,实现更高频次的航班和更广泛的目的地覆盖。
同时,成都也将加强与其他国际机场的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成都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城市。
2. 航空服务创新: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创新航空服务,提高航班的准点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优化航空流程,提供更便捷的航空服务。
同时,成都还将注重提升旅客体验,改善航空服务设施和员工服务素质,提供更加舒适和贴心的服务。
3. 航空产业发展: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发展航空综合服务。
成都拥有丰富的航空人才和技术资源,未来将加强航空科研和创新,提升航空科技水平。
同时,成都还将培育航空产业链,包括航空制造、维修、物流等环节,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4. 航空旅游业发展:成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未来将加强航空与旅游业的结合。
通过航空旅游包机、定制航班等形式,推动成都航空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航空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望

航空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望航空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促进人们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航空业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航空业的现状。
目前,全球航空业规模巨大,每年运送数十亿人次,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在不断增长。
航空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乘客,它们不仅提供各种优惠的机票价格,还增加了许多舒适和便利的服务,如在线值机、无线网络等。
此外,航空公司还不断更新和扩大自己的机队,引进新一代的飞机,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量。
这些努力使得航空业能够持续增长,并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然而,航空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航空公司面临着减少燃料消耗和减少排放的压力。
虽然新一代的飞机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航空业仍然需要不断寻求新的技术和创新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航空公司需要满足越来越多旅客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运力和服务质量。
然而,机场拥堵和空域限制等问题限制了航空公司的发展空间。
那么,航空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呢?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业将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例如,机票预订、在线值机、移动支付等已经成为航空业的标配,未来更多的技术将应用于航空业,如人脸识别、无人机技术等。
这将进一步提高旅客的体验和安全性,减少机场排队时间和往返时间。
其次,航空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航空公司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绿色燃料,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
同时,航空业也将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融合,推动多式联运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减少不必要的航空旅行。
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航空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行需求的多样化,航空公司将不仅仅提供基本的交通服务,而是更加关注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定制化的餐饮、娱乐和舒适的座位等。
北京首都机场要客部公司前景展望

北京首都机场要客部公司前景展望
北京首都机场客运部公司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公司”)下属的部门之一,负责管理和运营机场的客运业务。
根据首都机场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展望,客运部公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1. 航班运力的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需求将持续增长。
客运部公司将致力于通过引进更多航空公司、开拓新的航线和提升运力,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2. 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客运部公司将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机场客运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优化旅客安检流程、提升行李托运和领取的便捷性、提供更多的服务设施,以提高旅客的整体出行体验。
3. 国际航线拓展:作为中国的主要国际航空枢纽,首都机场将继续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增加国际接驳航班数量,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和便利,进一步加强北京在国际航空运输中的地位。
4. 加强安全管理:客运部公司将继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飞机、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全面提升机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
总体来说,北京首都机场客运部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机场客运业务的发展,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
中国民航发展史及未来展望

中国民航发展史及未来展望土建0915 张豪 1208091525中国民航的发展史可谓曲曲折折,久经考验。
中国的民航事业在世界上是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落后于欧美和一些发达的亚洲国家不过经过国家的努力现在中国民航事业已站在世界前列。
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即建国前和新中国时期。
而新中国以后是主要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一建国前的民航发展史建国前,我国民航业在北洋军阀政府和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有了一定发展,截止到抗日战争前(即1937年6月),我国境内先后有过4个航空运输机构,合计约有15,000公里国内航线以及一条通往河内的国际航线。
1936年“中航”和“欧亚”的客运量达到了28,000人次,货运量250吨和邮件运量118吨。
相比1931年,客货运量均有了大幅增长。
这个时期所有使用的民航飞机均为活塞螺旋桨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飞机、容克F-13、容克G-24、容克W-33-34、容克JU-52;美制:史汀生型飞机、DC-2型飞机。
在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争局势的推移,中国民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其转折点就是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太平洋事变。
事变前,中国民航运输事业在挣扎中求生存,业务日益衰落,“欧亚”已濒临绝境;而事变后,“中航”在驼峰空运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一时期,除老机型外,我国还引入了美制DC-3、C-46、C-47等新机型。
抗日战争结束后,“央航”和“中航”获得了一定的喘息之机。
抗战后期改组的“央航”公司因缺乏运力,要开展航空运输已是困难重重,实际可供使用的飞机只剩下两架。
1945年11月,“央航”通过向银行贷款等措施,买下了美军在印度的一批剩余物资,包括C-45型和C-47型运输飞机8架,再加上后来购买的CV-240(即“空中行宫”)飞机,到1949年10月,央航已拥有42架运输飞机,运力已与“中航”旗鼓相当。
中国枢纽机场发展展望

机
机场
成 田 仁 川
上 海
中 0 9年 度全 球旅 客 满意 度 最佳 出现 ,航 空业 的格 局发 生 了,并 将继 续 发 内的 主要 枢 纽进 行竞 争 , 国枢 纽 机场 是 第二 名 和 2 0 生 重大变 化 。 成本 航 空公 司利 用其 成 本 否能够 在 竞 争 中脱颖 而 出呢 ? 低
优势, 不断 在越 来越 多 的城 市之 间建 立 直 距离 的航 线上 。而 新 型 飞机 ,如 B7 7 其 8, 服务 机场 第 四名 ,0 0 , 获颁 S y r x 2 1年 更 k ta 四星 级机 场殊 荣 , 为第 一家 获得 此奖 项 成 50 00 位 首 中 国主 要机 场 ,如 北京 、上 海 、广 州 2 0 万 至 4 0 万 人次 机场 组 第 5 , 次
着航 空 公司 的兴衰 合 并 , 枢纽 机场 也 不断 战 。近 年来 ,美 国各航 空 公 司不 断对 其枢 美 国亚 特兰 大及 英 国希 思 罗机场 。 海浦 上
发生 变化 , 终形 成 了较 为稳 定 的机场 分 纽 港进 行 整合 ,部分 昔 时枢 纽 , 明尼 阿 东机 场 年旅 客吞 吐量 达 3 9 万 人次 , 最 如 l2 货邮 辛辛 那提 等 降级 成 为O D机场 或 吞 吐量达 2 8万吨 ,名列 世界 第 三 。广州 9 工模式 。 特别 是在 低成 本航 空 公 司蓬勃 发 布利 斯 、
了长 足进 步 。 都机 场 以年 度旅 客满 意度 首
从 国际 范 围来 看 , 洲 区域 内 已有 或 4 4 的 高分 荣获 AC 0 9 亚 .7 I2 0 年度 年旅 客吞
他们 为成 为 区域 吐量 4 0 0 0万人 次 以上 机场 最 佳服 务 质量 而随 着低成 本航 空公 司及新 型飞机 的 正在 建 设数 个大 型 机场 ,
机场商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3-11-04
目录
• 引言 • 机场商业概述 • 机场商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机场商业的挑战与机遇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机场作为交通枢纽,连接着全球各 地的经济、文化和人口,是促进国 际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 需求的不断变化,机场商业面临着 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客的行为和偏好,为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03
智能化和数字化
未来机场商业将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购
物和服务体验。
04
机场商业的挑战与机遇
机场商业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范围内机场的竞争加剧,机场商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各机场纷纷加大商业开发力度,竞争十分激烈。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机场商业需要不断升级和调整,以满足 旅客的多元化需求。
线上购物的冲击
线上购物的发展使得传统机场商业受到一定冲击,旅客更倾向于 在出发前或到达后通过电商平台购物。
机场商业发展的机遇
1 2 3
旅客流量大
机场是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每天有大量 旅客进出,这为机场商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 费群体。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消费者行为和需求, 为机场商业的精准营销和个性
化服务提供支持。
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机 场商业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机 场商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研究机场商业的新模式和新业 态,探索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
机场商业发展路径。
THANKS
《2024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排放及其环境影响与预测》范文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排放及其环境影响与预测》篇一一、引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其运营过程中的排放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排放情况,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
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排放概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排放主要来自于飞机运行、地面交通、机场设施等方面。
其中,飞机运行是主要的排放源,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此外,地面交通和机场设施也会产生一定的排放。
根据相关数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排放量在逐年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机场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飞行次数的增多。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措施的加强,单位运输量的排放量已经有所降低。
三、环境影响分析1. 空气质量影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排放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 噪音影响:飞机的起飞、降落和地面交通等都会产生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3. 生态影响: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四、环保措施与成效为了减少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包括:1. 引进环保型飞机和先进的飞行技术,降低单位运输量的排放量。
2. 加强机场设施的节能减排措施,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3. 推广绿色交通方式,鼓励旅客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4.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降低了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未来预测与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排放情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包括:1. 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加强,机场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采取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
年终盘点_中国通用机场

2023年,中国通用航空领域迎来了丰收的一年,通用机场建设、运营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这一年中,通用机场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新突破,而且在服务质量、技术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下是2023年中国通用机场的年终盘点。
一、通用机场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通用机场数量继续增长,全国通用机场总数达到200多个。
其中,新建通用机场30余个,改扩建通用机场20余个。
这一数量增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
根据《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未来我国将建设一批通用机场,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通用航空的需求。
二、通用机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通用机场在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各通用机场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了机场运营管理水平。
以下为通用机场服务质量提升的几个方面:1. 机场设施完善:新建和改扩建的通用机场普遍具备了较完善的飞行区、航站楼、保障设施等,为飞行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信息化建设:通用机场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了飞行计划申报、气象信息查询、航班动态监控等功能,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
3. 安全保障:通用机场在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善了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4. 人员素质:通用机场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三、通用机场技术应用不断创新2023年,通用机场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为通用机场技术创新的几个方面:1. 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通用机场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农林植保、航空测绘、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领域。
2. 电动飞行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飞行器在通用机场的应用逐步展开,有望为城市空中交通(UAM)提供有力支持。
3. 航空器研发: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加大了对新型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力度,如轻型运动飞机、公务飞机等。
四、通用机场市场拓展取得突破2023年,通用机场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航业的现状和展望011340207赵圳摘要一: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建设大国。
目前,中国提出的三大解决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即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民航机场创造了新的腾飞的机遇。
如何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更好地实现机场建设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长期以来,民航业“重客轻货”思想严重,航空货站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较弱。
在地方政府越来越将临空经济视为城市转型重要手段的今天,机场应该如何做好货运流程的规划,使其更好地服务航空物流业?要最大限度发挥机场的整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摘要二:目前中国运输机场已达175个,到2015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30个以上,将覆盖中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说,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较高的地区。
四通八达的航空网络和加速建设的支线机场,正在不断加密中国航空网络版图。
未来5年,中国将不断优化运输机场布局,加速构筑"五大机场群"为载体的区域"临空经济带"。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昌顺说,未来5年,中国民航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期末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达到4500架以上。
中国将不断优化机场布局与建设规划,使之与空域管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综合运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摘要三:2015年双11是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第七个年头,全天天猫的总成交额达到912.17亿元,当天累计物流订单超过4.68亿件,参与成交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
如果加上其他网站,包括京东、苏宁、国美、当当等,中国今年双11电商总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物流订单超过5亿件,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感恩节及圣诞季的购物总量。
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给中国的快递业和航空货运带来发展的机遇。
一.中国民航未来潜在的增长点———货运物流1979年中国引入快递这一全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中国快递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并呈现出由国企阵营、民企阵营、外资阵营三分天下的格局。
国有阵营以中国邮政EMS为主导。
民营阵营由以低价、电商为主的占据低端市场的“四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快递),和以商业快(即Fedex、件为主占据高端市场的顺丰速运两部分组成。
外资阵营以业内著名的“四大天王”DHL、UPS、TNT)为首,占据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
1.国内货运需求大和与国际差距大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8.7亿件,实现业务收入300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19.5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541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4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04.2亿元。
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3.4%、85.6%和1.0%,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14.7%、75.3%和10.0%,与上年相比,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15年全行业拥有国内快递专用货机67架,比上年末增加13架,其中顺丰航空和中邮航空各19架。
这与国际巨头联邦速递和联邦快递500-700架货运机队相比还非常弱小。
在国际航空货运中美国的联邦包裹和联邦快递独领风骚,而且成为全球快递物流业的名副其实大哥大。
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中,美国孟菲斯排名第一,香港机场排名第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球排名第三,北京首都机场排名13,广州白云机场排名18,深圳宝安机场排名23,成都双流机场排名42,上海虹桥机场排名50。
在中国入围的全球前50家货运机场中,基本围绕北上广三大城市,深圳有比邻香港的优势,内陆西部地区只有成都双流机场入榜,中部区域没有一家机场进榜。
2.政策支持国务院2015年10月23日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提出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四大目标:1)到2020年,快递市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2)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3)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4)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全年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日均服务用户2.7亿人次以上,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
二.中国机场建设未来五大的机场群据了解,去年,中国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7393、7170、4096万人次;首都机场客运跃居全球第二,浦东机场货运居全球第三;中国16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还有近10个机场逼近千万人次大关。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将加速构筑五大"机场群"。
1.北方机场群,将北京首都机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新建北京新机场。
加快发展区域枢纽机场,发挥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机场分别在东北振兴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育哈尔滨机场面向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
发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
发展漠河、大庆、二连浩特等支线机场,新增抚远等支线机场。
2.华东机场群,培育上海浦东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
加快发展上海虹桥、杭州、南京、厦门、青岛等区域枢纽机场,满足长三角、上海浦东新区、海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
培育青岛机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功能。
发挥济南、福州、南昌、合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
发展淮安等支线机场,新增九华山等支线机场。
3.中南机场群,培育广州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
完善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南宁、黑等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珠三角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区域合作战略需要。
增强三亚、桂林等旅游机场功能。
发展百色等支线机场,新增衡阳等支线机场。
4.西南机场群,强化成都、重庆、昆明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加快培育昆明机场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服务于云南桥头堡发展需要。
提升拉萨、贵阳等机场的骨干功能,满足国家加快发展藏区和偏远地区发展需要。
发展腾冲等支线机场,新增稻城等支线机场。
5.西北机场群,强化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新疆地区快速发展需要。
培育乌鲁木齐机场面向西亚、中亚地区的门户功能。
提升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骨干功能。
加快将库尔勒、喀什机场发展成为南疆主要机场,发展玉树等支线机场,新增石河子等支线机场。
李家祥说,近年来,中国一大批机场周围,陆续开始规划或发展"临空经济区",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
据国内研究分析,中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未来几年,中国"临空经济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白云机场所在的花都区已规划约36.5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
2007年A320总装线落户天津后,上下游近100家航空制造企业落户天津机场周边,正在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湖南省以长沙机场为依托,已规划建设111平方公里航空城,并启动建设1036亩的临空产业示范园。
三、机场运营模式的创新----自助衔接将成未来趋势当今,无论是低成本航空公司还是全服务性航空公司都越来越感到航班衔接便利的重要性。
但,单靠航空公司本身的力量无法做好,这将涉及到多个相关的环节,如机场、IT 供应商、政府监管部门等等。
不容置疑,全球航空联盟也在研究把新的模式融入他们的系统里,并不断尝试在代码共享合作、合作伙伴间、联运和简单的运营协同里注入新的理念。
1.促进自助衔接将成未来趋势的三大理由:1).机场及航空公司经营模式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旅客行为的变化今天旅客使用机场的方式正逐步发生变化,旅客在点对点运营中选择自助联接航班变得十分普及。
航空公司顺应这种变化也有相应的调整,但机场当局回应就各不相同,效率也有差异。
航空公司因为新趋向的出现而做调整,那么机场当局是否也需要顺应潮流的发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2).尽管航空公司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旅客在地面和空中所期待接受的服务是有区别的全服务型和低成本型机场之间的差异是清晰的,但术语只在航空公司领域内通行。
因为任何一个旅客在使用全服务型和低成本型机场时,都能轻易地从全服务型航空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公司之间摆渡。
行业的“术语”对乘客没有多大的作用。
联接,当它不应用在电力或CIT行业时,仅意味着“被连接或被相互连接状态。
”但在航空界,理想的联接状态就是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轻而易举地自己完成单次的航空旅程(包括连接)。
航空业界都明白这是在业务发展方面为满足枢纽网络航线经营之外一些特殊的需要,但这也将促成点对点的航线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成倍增长,地面自助航班衔接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3).低成本航空公司、非枢纽机场以及新机型将是促成地面自助航班衔接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日益壮大和雄心勃勃,其中一些还渴望进军远程航线服务,甚至已经有行动的计划。
但低成本航空公司将需要深化其商业模式以便贴近联盟成员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
由于周转的时间和其他的限制,低成本航空公司需有意避免在成熟的全球枢纽机场运营,转而用自身的条款与联盟成员航空公司在非枢纽机场寻求合作。
假如航空公司正在计划更远程、密度更低的航线,那么这种机型将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拟计划的通航点可考虑包括从赫尔辛基到曼谷、北京和上海;亚的斯亚贝巴到上海、北京到波士顿和德里到伯明翰。
2.由上面的发展趋势表明:航空公司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模式,都必须注重提升机场航班衔接的能力虽然机场当局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全服务型和网络型航空公司,但目前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的旅客都是乘坐点对点的航班,且由于机场航班网络规模的限制,旅客购买的是两张独立的机票。
1).很多旅客都选择自助的方式,低成本航空公司(如瑞安航空公司)在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的流程非常出色,占可用座位数98.2%。
有很多这样的衔接是很难通过其他或更正式的枢纽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