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从北洋水 师看 中国近代 海军 的兴衰
张 慧 芬
( 中国边 界 与海 洋研 究 院,湖的甲午 中日战争,带给 中国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其中,在至关重要的海战环节,北洋水师的成败决定 了整个战争的走向。在 海军 人 才 、技 术管理 、封 建制度 和 海 防观 念方 面 , 当时 的北 洋水 师 都存在 着 极 大的 问题 ,这 些 没能 解决 的 问题 导致 了最 终 的覆 灭 。本文 通 过对 北洋 水 师的 成 立背 景 、壮 大过 程 和覆 灭原 因的分 析 ,透析 了 中国近 代海 军 的兴 衰 对 于 中国海 军现 代化 的 建设 , 国家 重视 和政 策支 持 、 国防技 术 能力 自主 以
3 . 2技 术 和管 理的 落后
“ 于水战之专门名家学 问,
既未尝读其书,即不能明其理 ,于驶船诸法 苦于懵然不知 ,于海军之
侧重 ,于1 8 7 9 年 ( 光绪五年 )确定 “ 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 ,由一化
一
—一
”
O
李鸿 章成为 这一大 事件 的主 导者 。他一手经 营,全盘 西化 ,采购 铁 甲舰 ,聘请 洋教头 ,还 建立和 设置 了旅顺 ~级威海 卫海军基 地 1 8 8 5 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 外公使分别 向英 国、德 国订造巡 洋舰致远 、靖远与经远 、来远 。
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从 同治年 间到 甲午的二十年 间,北洋水师经历 的极其复杂的发展 过程,其兴起、壮 大直至 消亡 ,也反应 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兴衰。相 比于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当今 中国海军 的发展 比较薄弱 。通过对这段 历史的回眸,可以为当今海军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2北洋 水师产生和覆灭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 (6)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8·山东初二期中)北洋舰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下列哪一战役?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威海卫战役D.辽东之战2.(2018·山东初二期中)《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2019·四川中考真题)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
这场战争是指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2019·江苏中考真题)开放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图是苏州被开放为商埠的情况。
与之相关的条约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2019·四川初三期末)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A.①B.②C.③D.④6.(2019·湖北中考模拟)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行径:“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选项为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7.(2019·广东初三月考)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
精炼海军加强海防

精炼海军加强海防在第一次“海防议”中,左宗棠的“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观点为清政府所采纳,从而在国防战略上确立了海洋与大陆同等重要的原则,也使海防在国防指导方针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从此以后,清廷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主持北洋与南洋防务,开始成规模地筹建近代海军。
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年(1874—1884),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规模初具。
“海防议”后的10年,晚清海军虽有了初步发展,但与西方列强相比,仍然差距悬殊,这一点在中法战争(1883—1884)中暴露无遗。
当时,法国舰队横行东南海域,福建水师被封锁在马尾港内,全军覆没;南洋、北洋海军也一无可恃,甚至连台湾海峡都难于涉渡。
中法战后,清廷痛定思痛,急谋有所改善。
光绪十一年(1885)6月发布谕旨说,“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命各沿海督抚各抒所见,这就是第二次“海防议”。
第二次海防建设大讨论,得出了“目前自以精炼海军为第一要务”的结论。
其具体措施是决定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以统一海军指挥,加强海防的整体建设。
同时,决定集中使用并不宽裕的海防经费,“与其长驾远驽,难于成功,不如先练一支,以为之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十四年(1888)9月奏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共有舰艇25艘,总排水量约4万吨,再加上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海军,至甲午战前,中国海军共拥有大小舰艇78艘,总吨位8万余吨,成为一支相当可观的海上力量。
不思进取终食恶果中国海军力量的加强,自然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光绪十五年(1889),美国海军部长本杰明·富兰克林·特雷西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说:中国的海军实力列世界第9位,排在英、法、俄、德、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之后,而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
岂料这一海军建设的成就不但没有成为继续加强海防建设的动力,反而成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借口。
从光绪十四年后,北洋海军没有再添置新的战舰。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对西方海上殖民侵略的应对——近代中国海军编练与海防建设再评议

过对战败的反思,他撰写了 《 海国图志》 一书 ,提出了 “ 师夷 长技 以制夷 ” 的著名论断 ,透过
西方 列强 通过 海上用 炮舰 入侵 中国的事实 ,指 出 “ 船利炮 ” 是 “ 坚 西方 之长 技 ” ,中国 只有 师此 长技 ,方 能 “ 制夷 ” 。魏 源提 出 了学 习西 方 这 一 严 肃 的命 题 ,从 而 将 建 立 中 国 的海 防 ,捍 卫 海
军事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医学堂电报学堂水雷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广东水师学堂京师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威海卫海军学堂等并选派人员前往英法德等国军校学习驾驭制造炮学和各种军事作战技术以及国际法海洋法等这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海防建设的深化和需求虽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由一批饱读诗书的士大大官僚来主持经营近代海防若不刻意苛求已是很不容易的了
疆 、维 护领海 权正式 提上 议事 日程 。这一 思想 和主 张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 了此后 的海 军编练 和海 防建设 ,意
义 非 同小可 。
第 二次 鸦片 战争 中 ,京 师失 陷 ,名 园被 毁 ,皇帝 蒙尘 ,死 于 热河 ,可谓 “ 巨痛深 ” 创 ,对 中
国人刺激特别强烈 。战后一批活跃在 “ 夷场” ( 租界 )的中国先进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通过对外国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统治英 国。十八世纪 ,随着工业革命 的开展 ,英国 资本主义有 了很大的发展 ,迫切需要原料 和市场 ,在 占领 了印度之后 ,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
国 。14 8 0~14 8 2年 ,英 国对 中国发 动 第 一 次鸦 片 战争 ,中 国被 迫 割 让 香 港 ,开 埠通 商 。十二 年
设。但 终 因封建君主专制度的腐朽 落后和缺 乏走 向海洋的战略 、与敌 决战的意识 ,这一努 力仍遭到 了 失败 ,编练的海军和建成的海防非但不 能捍卫海 疆,维护 国家的领 海 ,而且在 列强发动 的侵略 战争 中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初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 .国民党力量涣散 C .袁世凯军队强大D .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 .《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八年级(1)班的同学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展开讨论,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C .显示英国国力的强盛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4.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所以他强调兴办( )A .军事工业B .民用工业C .出版机构D .新式学堂5.他自称第一公民(元首),先后打败了政敌们,被元老院尊奉为“奥古斯都”,开辟了罗马历史新时代,他是:( )A .凯撒B .安东尼C .埃斯特拉达D .屋大维6.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为本来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
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7.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
此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8.下面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9.某一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确切的是:()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0.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左宗棠二、判断题11.淮海战役胜利后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使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
北洋水师

大沽口炮塔
• 大沽口炮台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 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是入京 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即为海防重镇,素有 “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 大沽口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从 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 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 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 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 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 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 近代海军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又名天津水师学堂,1880 年8月19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 朝廷,于1881年8月正式落成的。1900年八国 联军入侵后停办。 北洋水师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 校。从 1881年开学至 1900年停办, 20年间培 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 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 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 父谢葆璋、民国总统黎元洪,人们熟知的著名 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 当 年都曾就读于天津水师学堂。
兴盛
• 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刚建成时亚洲第一、 世界第六,拥有大小船只50多艘,排水量 达4万多吨,成为亚洲第一舰队。 • 在人员方面,各舰的管带都是马尾船政学 堂中最好的学生,并且有一大半是出国学 习过军事技术的,有的还有过作战经验。 • 先进的舰船和优秀的作战将领,使得北洋 水师在成立之初耀眼于世界。
北 洋 水 师 的 兴 衰
小组成员:
李娜 1002034114 植保一班 王曌莹 1002034102 植保一班
北洋水师作风松散的故事

北洋水师作风松散的故事
在清朝末期,北洋水师是中国海军的主力部队。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北洋水师的作风显得非常松散,导致士气低落,纪律混乱。
有一次,北洋水师的一位高级军官在巡视部队时,发现有一艘军舰上的士兵在甲板上打牌、抽烟,完全没有作战的紧张氛围。
这位军官非常愤怒,立即下令将打牌的士兵全部抓起来,严加惩罚。
然而,不久之后,这些士兵又重新回到甲板上打牌、抽烟,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让这位军官非常失望和沮丧,他认为北洋水师的作风实在太松散了,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纠正。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北洋水师存在的管理问题,也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海军的无力和落后。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海军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海上力量。
- 1 -。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北洋水师的覆灭,李鸿章和翁同龢,谁才是罪魁祸首?素材

北洋水师的覆灭,李鸿章和翁同龢,谁才是罪魁祸首?作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承载了这个古老帝国的无数希望。
资料显示,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世界第九东亚第一。
然而,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让人痛心之余,不能不让人深思,导致北洋水师覆灭的罪人究竟是谁?其实,罪魁祸首是一个清廉的老好人。
关于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分析,但从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北洋水师不容污蔑。
固然有一些老鼠屎,但也不能否定全部。
意大利人弗拉底米尔在《中日战争》一书中评价,“中国海军同陆军相比是非常优越的”。
其实,弗拉底米尔这一评价,从两个方面足以看到:(1)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在事不了为之时,不是想着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或战死沙场,或自杀身亡。
古今中外,又有几支舰队军官能悲壮到这一程度?(2)黄海大战中,日本吉野号发射了1200余枚炮弹,但大清军舰却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伤,反而大清舰队重创了“吉野”“比睿”“扶桑”等日本多舰,说了官兵训练水平。
因此,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众多,李鸿章战略不明,陆军一溃千里拖累,严重忽视反间......更重要的是还有这么一位清廉的老好人,让北洋水师自1888年建成之后“未添一舰一炮”。
这位老好人叫翁同龢,光绪的老师,在甲午战争中,他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清朝末年的政坛,有一点像明末,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党争严重,即帝党与后党之争。
翁同龢代表的是帝党,李鸿章代表的是后党,这两者为了争夺权力,经常爆发一些明争暗斗。
而且,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检举他兄长翁同爵,所以翁同龢与李鸿章还有化不开的家族矛盾。
总之,翁同龢与李鸿章是一死对头,属于无法化解恩怨的关系:利于李鸿章的,翁同龢要反对;不利于李鸿章的,翁同龢要推动,犹如明末党争,不为国家,就为自己一派私利。
比如甲午战争中,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对淮军将领和北洋人物,除聂士成等个别人之外,都弹劾了一遍,包括脱离实际的各种催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
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
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
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
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和李鸿章协办。
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并又向英德两国各订造两艘新式巡洋舰,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余艘,计5万余吨。
在外购舰只的同时,李鸿章亲自选定在威海卫和旅顺两地建设海军基地,在耗费了巨资后,作为北洋水师永久泊地的威海卫和维修基地的旅顺军港相继建成,配套的后勤补给设施也全部建成,各水师学堂向北洋水师输送了大批海军人才,至此北洋的漫漫成军路终于走到头了。
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清廷颁布施行。
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支称为第一的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