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

合集下载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管理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管理

• 82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年第2卷第2期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管理曹志燕(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南通,226006)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合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方法根据骨科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创伤大小,制定 围术期血糖控制要求。

回顾200例骨折患者控制血糖及实施手术的情况。

结果2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2%,疗效较好。

结论控制好围术期的血糖水平,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关键词:骨科手术;糖尿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图分类号473. 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2■082-02 D0I: 10.11997/nitcwm.201602029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with diabet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CAO Zhiya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tong, Jiangsu,22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Formulation of the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complexity and fracture size.Condi­tions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were reviewed in two hundred patient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only2%in all the patients,and the efficacy was good.Conclusion With the good control of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orthopedic operation is safe.KEY WORDS:orthopedic operation;diabetes;perioperative period;blood glucose manage­ment骨科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手术 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

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挑战
血糖控制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围手 术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 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营养支持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而骨折 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骨 折愈合,这给营养管理带来挑战。
康复训练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 合和功能恢复。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 期血糖干预的最佳方案,提高手 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意义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改善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效果 和生活质量。
02
骨折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01
02
03
延迟骨折愈合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 升高,会导致骨折愈合时 间延长。
04
围手术期血糖干预的方法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糖尿病病情
对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进行 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等。
控制血糖稳定
在术前通过饮食控制、药 物治疗等手段,将患者血 糖水平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因 此术前应进行严格的口腔、 皮肤检查及清洁,预防术 后感染。
血糖波动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 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维持血糖稳定有助于降低围手 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围手术期血糖干预的目标
在术前评估患者的糖 尿病病情和血糖控制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干预方案。
术后继续监测和干预, 控制感染、促进伤口 愈合,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术中加强监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情况,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 术期血糖干预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

为了把手术及术后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应在术前将患者的
血糖尽可能控制得理想一些,但要也熬防止矫枉过正,因为低 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高血糖,因 此,控糖目标应当个体化
择期手术者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 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
急诊手术者随机血糖应控制在13.9mmol/L以下。
• 由于手术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体内儿茶酚胺、皮质激素、 胰高血糖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分泌或拮抗胰 岛素作用,产生应激性高血糖
• 饥饿、精神紧张、出血、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等会加重应激反应 • 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应激反应更加明显 • 麻醉也可加重糖代谢的紊乱
一般来说,中、小手术可使血糖升高1.11mmol/L,大手术可使 血糖升高2.05-4.48mmol/L,麻醉剂可使血糖升高0.552.75mmol/L.
糖尿病增加患者术中术后的危险
1、合并糖尿病会显著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性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 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手术耐受性极差,手术意外和麻醉风 险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应激、失血、麻醉、酮症倾向及低 血糖反应等均可可使糖尿病患者处于边缘状态的心肾功能失代 偿,导致围手术期死的热量,尤其要保证碳水化合 物的供给,术前2-3天,每天注视的摄取量最少为250-300g, 一边有充分的肝糖原储备,减少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和酮体的 产生。
3、全方位的综合调理:除了血糖以外,对于其他干扰手术的因素, 如感染、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不全等,也应积极治 疗已达到可以耐受手术的程度,否则不要轻易手术。
2、合并糖尿病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感 染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等。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机体 抵抗力降低,而高糖环境特别适宜细菌生长,致使术后容易感 染。同时由于伤口感染、营养及血运欠佳、组织修复能力较差, 导致术后切口不易愈合。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其身体状态较为脆弱,一旦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

1.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理状况需得到全面的关注,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这样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2. 符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在护理干预中,需对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糖尿病病情掌握情况、家庭支持、文化程度等,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3. 加强团队协作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需加强团队协作,多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应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互相沟通、交流,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得到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1. 预防感染感染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护理中,需重视感染预防,通过抗生素预防、手卫生、严密的感染监测等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2. 控制血糖高血糖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饮食调节、胰岛素注射等方式,将血糖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加强饮食管理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内,饮食管理也十分关键。

通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饮食总量和时间分配,避免饮食过多或过少,保证患者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三、结语在围手术期内,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得到高度关注,通过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预防感染、控制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在今后的实践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科学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骨折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和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方面,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全身代谢状态可能不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心电图等需要进行评估。

对于骨折情况也要进行评估,包括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稳定性、软组织受损情况等。

在术前要进行积极的血糖控制。

高血糖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口服药物等途径控制血糖水平。

由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全身代谢状态不良,还需要考虑给予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支持。

手术期间,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心率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如果发现血糖过高或过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术前术后协调各科医生的沟通,确保手术无事故,避免手术危险因素。

术后护理是关键环节,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伤口愈合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伤口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疼痛管理方面,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避免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骨折术后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功能锻炼、热敷、按摩等。

护士还需要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

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术后护理自我管理技巧、血糖监测和管理、营养与饮食等方面。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病情和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全面评估、积极控制血糖、术后护理和患者教育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在护理干预中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糖尿病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围术期干预措施

糖尿病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围术期干预措施

糖尿病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围术期干预措施目的探究糖尿病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围手术期的相关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后,手术前空腹血糖、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能显著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术前的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骨折;围手术期;护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同时引发内环境的失衡,造成骨密度下降,患者出现骨折的几率增高[1]。

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必须对其进行血糖的控制,由于骨折造成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出现改变,所以康复过程较为困难。

我院为提高糖尿病骨折患者的预后情况,特对30例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了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2.6±3.1)岁;其中锁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2例。

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3.5±3.0)岁;其中锁骨骨折1例,尺桡骨骨折5例,骨盆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次基础上强化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老年骨科患者伴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老年骨科患者伴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宜,血糖稍高时麻醉是安全 的,否则有低血糖的危 险。 1 术后 处理 :术后继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 ,三餐 . 3 前 30 n mi 皮下注射胰 岛素 ,沿用术前胰岛素 的用量一般可将 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老年患者血糖控制之不宜过低 ,以 防低血糖反应,术后 5 7 可根据病情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 ~ D
3 讨 论
中图分类号:R 8 6
文献标识码 :B
糖尿病是骨科手_ 术时常见到老年并存疾病之 , 随着人 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饮食 结构 ,生活习惯 的改变 ,国内糖尿
病 的 发 生 率 逐年 上 升 『。老 年 人 因骨 质 疏 松 极 易 造 成骨 折 ,骨 】 ]
科疾病兼有糖尿病 的患者 比例也明显增加 。 老年糖尿病 患者经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 , 将血糖控 制至相对正常水平,能够耐受
细胞 ( KC N A)低 下 [, 术 口愈 合 能 力 差 ,术 口容 易感 染 , 2 l 术 前 、 术 中 及术 后 采 用 胰 岛素 控 制 血 糖 至 基 本 正 常水 平 , 以 抵 消 胰 岛 素 缺乏 对 伤 口愈 合 的 影 响 [。 防感 染 主 要 是控 制 血 3 预 】 糖 , 要 及 时 应 用 胰 岛 素 ,使 血糖 尽 可 能 控 制 在 1 0 mmo/ l L
关键 词 : 骨 科 学/ 科 学 外 手术 期 间 糖 尿 病
控制血糖是 围手术期 处理 的关键 因素 ,可使 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文章编号 :10 — 4 4( 0 0 0 0 8 — 1 0 4 7 8 2 1 )1 —0 0 0 加胰岛素,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应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 ,静点 抗生素 5天 ,术 口大多数愈合 良好 ,术后 2周拆线 ,其 中 1 人术 口感染,菌培养为表皮 葡萄球菌 , 对磺胺类敏感 , 应用复 方新诺明 4天后术 口无渗 出,停药后,术 口延期愈合。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处理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处理

术前准备
三、老年病人的手术
老年人因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呼吸循环功能较 差且伴发疾病较多, 故手术风险大、术后伤口 愈合慢、并发症发生率高。
此外, 老年人对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反应较差, 有
时可无明显临床表现。
术前准备
三、老年病人的手术
所以, 应加强术前血糖控制与监测, 从而降低手 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准备
二、急手术
如同时伴有严重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糖 尿病急性并发症时, 先予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 持续点滴[0.1 U/( kg·h) ], 2 h 后测血糖, 如 血糖不降, 则剂量加倍, 直到血糖降至11.1 mmol/L[12]。若病人血糖<14 mmol/L 可 在5%葡萄糖液中按2~4 g 糖∶1 U 胰岛素的 比例加入胰岛素, 静脉点滴直至血糖≤11.1 mmol /L 且酮体消失、渗透压和pH 恢复正常、 病情稳定时才可手术( 若血糖不降可增加胰岛 素剂量为2~4 U/h) 。
术中处理
麻醉的选择
气体麻醉药物中恩氟烷、异氟烷、氧化 亚氮由于起效快、对血糖的影响小, 所以 一般作为推荐使用。
β-受体阻滞剂不仅会恶化高血糖, 还会干 扰低血糖时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 使病人 低血糖反应不明显、恢复时间延长, 故麻 醉前应停用此类药物。
术后处理
当血糖≥11.1 mmol/L 时伤口的愈合能 力将大大减弱,所以术后血糖应控制在 7~10 mmol/L。
仅需在术前3 d 停用长效口服降糖药( 如格列苯脲=优降 糖) 改用短效或中效的口服降糖药( 如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吡嗪 或达美康=格列齐特等) , 若病人同时合并有 肝肾功能不全则停用双胍类药物。
术前监测空腹和三餐后血糖, 根据血糖调整口服降糖药 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干预糖尿病的定义: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世界人口约65 亿,糖尿病病人1.75 亿,中国人口约13 亿,中国糖尿病患者约3 千万,印度首位。

中国第二,美国第三。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多。

手术对糖尿病患者非常不利,一方面,机体对创伤、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另一方面,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差。

加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或导致褥疮、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

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呢?现就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机体代谢的改变糖尿病对骨软组织修复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围手术期血糖监控方法作一综述。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代谢的改变围手术期机体会发生很多代谢方面的改变。

机体对创伤、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和白介素-1等炎性反应因子过量释放。

应激状态下糖异生作用加强,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等糖异生原料生成增多,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因此,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不利于创伤修复。

另外,加上营养不良、禁食时间长、术后胃肠道反应(如呕吐、胃轻瘫等)、肝肾功能不全、磺酰脲类药物的应用,使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高,危险性大。

糖尿病对创伤修复的影响一、糖尿病对软组织愈合的影响血糖未获得有效控制的患者,创伤修复能力较差,伤口不愈合率及感染风险高。

糖尿病是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会增加骨折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术后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糖尿病还可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表浅感染、深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糖尿病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不利影响。

Gallacher 等的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与中性粒细胞杀菌作用减弱呈明显相关性,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感染的防治。

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化终末产物逐渐增多,并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改变,进而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由此造成的局部缺血、缺氧也是影响创伤修复及造成高感染率的因素。

在缺氧情况下,纤维母细胞趋化和增殖能力减弱,胶原合成减少,使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感染后各种细菌酶的释放使机体纤维蛋白和很多生长因子水平下调,进一步影响伤口愈合。

二、糖尿病对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复杂的、多阶段的,涉及多种细胞的调节活动。

糖尿病阻碍骨折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

胰岛素通过调节局部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活动而影响骨痂的形成。

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主要是在骨折修复阶段增加软骨细胞凋亡和破骨细胞形成,从而加速软骨丢失,减少软骨内化骨,而胰岛素可以逆转这一过程。

有学者发现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患者骨折部位的细胞增殖、软骨形成与矿化、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可正常化。

由此可见,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促进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

糖尿病对骨科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和腰椎管狭窄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

而髋部骨折,虽然糖尿病可以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但功能康复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差异。

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一、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目标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骨折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尚无统一标准及方法。

有研究发现术后第1天血糖>11. 2 mmol /L的患者较血糖正常者术后感染率高2.7 倍;急诊手术者,必须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 acidosis, DKA和高渗性昏迷,待生命体征平稳、血糖<1 3. 9 mmol/L 后再施行手术。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达成共识:对于重症患者,应使血糖降至10.0 mmol/L以下,并推荐使用静脉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在7.8~10.0 mmol/L之间,在此范围内,血糖水平越接近下限获益越大, 不建议将廊糖控制在6. 1 mmol /1.以下。

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餐前血糖控制目标为一般小于7.8 m m oI/1。

,随机血糖小于10 mmol/L。

二、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方案(一)术前和术中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中血糖控制方法因伤前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和手术大小而异。

单纯依靠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不需要全身麻醉,但需要禁食的门诊手术(如关节镜手术)时,术中可不必应用胰岛素治疗,此叫+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往往较高,应尽量避免静脉输注葡萄糖,必要时给予葡萄糖一胰岛素一钾极化液静点(普通胰岛素10 u 和质量百分比为10%氯化钾10 mL 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全身麻醉时问超过1 h,或者术前血糖测定值超过1 1. 1 mmol/L,则术中也应给予胰岛索治疗。

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停服降糖药。

药物的种类决定了术前终止口服的时间[31]:第一代磺脲类, 包括妥拉磺脲和氯磺丙脲,因其药效长,一般术前3d停服;第二代磺脲类,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和格列美脲可持续服用至手术当天清晨;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更易发生乳酸酸中毒,应于术前1 d晚上停服。

术中和术后每2 ~ 3 h监测一次血糖。

(二)术后血糖控制骨折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一般不长,大部分为0〜6 h:然而手术应激所致的代谢改变可以持续至术后第4天,在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 天最明显[34]。

禁食期问若只输注不含葡萄糖的液体,会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不利于创伤修复。

此时可给予葡萄糖一胰岛素一钾极化液静脉输注,既能补充能量,又可促进合成代谢。

患者开始进食后,不必严格限制饮食,可适当加强营养以满足创伤修复所需。

伤前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而围手术期改用胰岛素的患者,术后往往希望尽早停用胰岛素,恢复降糖药治疗。

由胰岛素向降糖药过渡阶段需要严密监测血糖,恢复降糖药治疗前可联合应用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术后开始进食时,可口服半量降糖药,待恢复日常饮食量后,才服用全量。

然而,二甲双胍于术后第3 天确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正常后才能开始再次服用。

噻唑烷二酮类可导致水钠储留,在术后确认无心、肺并发症和液体过量时才能再次使用。

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的患者往往预示血糖控制欠佳,有时需要重新计算并继续应用胰岛素。

伤前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接受大手术时,往往需持续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

术后随着全身麻醉影响的逐渐消退,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代谢趋于稳定,在开始进食时可开始皮下注射基础量胰岛素,至少用30~60 rain 后才能停止静脉胰岛者素,若没有这个重叠将导致严重的高血糖或DKA待正常饮食后恢复原注射剂量[5]。

术后不能进食或血糖波动范围大的患者,需继续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改用葡萄糖一胰岛素一钾极化液。

此外,术后应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并予以调整。

(三)胰岛素的应用方法胰岛素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主要药物,具有起效快、药效强、禁忌证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但对于住院患者也具有高危险性的一面 1 351。

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胰岛素应用方法。

两种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皮下注射胰岛素(subcutaneous insulin, SC和静脉输注胰岛素(intravenous insulin, IV)。

SC法简便易行,应用广泛,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此法有较多缺点。

最主要的缺点是吸收不稳定,导致血清胰岛素浓度常常不足。

采用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将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低于10 nlUlO]/ L,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豳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IV法对胰岛素需要量的计算较准确,但应用相对不便,需要输液泵。

IV法有2个方案:一是葡萄糖,普通胰岛素和氯化钾配制成极化液静脉输注;二是胰岛素和葡萄糖分别输注。

前者因其将葡萄糖和胰岛素预混,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输液方式,其缺点是当需要改变胰岛素用量时需要重新制备液体;后者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却有另一潜在性隐患——葡萄糖和胰岛素中任何一种液体先停止输注而未被发现,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无论哪种方法,应于术前 1 h开始静脉输注,直至术后甲期阶段,逐渐过渡到原治疗方案。

目前随着输液泵的普及,胰岛素与葡萄糖分别输注法以其血糖调节迅速、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受骨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的推崇。

低血糖的防治很多住院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测、避免且较易控制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教育、监督,提高其安全意识,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服用磺酰脲类药物后,或者胰岛素剂量应用错误时可引起持续低血糖,这需要医生和护士提高警惕。

一般情况下,血糖低于3.9 mmol/L 就需要治疗。

意识到低血糖且能进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遵循“双15方法”一一低血糖时立即给予1 5 g速效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15 rain后检测血糖,若仍低于<3. 9mmol / L,则重复上述过程。

出现低血糖后,不建议吃大量食物,这将导致血糖反弹:对低血糖无意识或不能吞咽的糖尿病患者应以50%葡萄糖溶液50 mL静脉注射,若无静脉通路可用,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1 mg 胰高血糖素。

护理(一)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多为事故突发骨折,且合并有糖尿病,体质下降,行动不便,加之对手术恐惧,易产生紧张、恐慌、焦虑、情绪消沉等负性心理。

情绪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胰高血糖的分泌,促进血糖升高。

因此应注意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及时安抚和鼓励,同时嘱家属悉心陪伴,使患者保持镇静和放松心态。

(二)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骨折后饮食的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非常重要(1)控制总热量。

参照食品交换法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含糖多的食物,患者主食应以粗粮为主,如荞麦、玉米、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超过250g。

(2)多食果蔬,每日不少于40g,绿色蔬菜,如韭菜、西红柿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膳食纤维可以预防便秘,且有降血糖、血脂和胆固醇作用。

( 3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 和C 可以帮助伤口修复,且有利于调控血糖,维生素D 有利于钙的吸收,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利于术后恢复。

( 4 )补充钙及蛋白质。

骨质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钙盐和胶原纤维,骨折愈合需要足量的钙及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异生增强,蛋白质代谢增加,更需要补充蛋白保证骨胶原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